学术投稿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胃肠道出血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刘海荣;应勇;黄国红

关键词:胃肠道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栓塞, 灌注, 介入性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8例非静脉曲张性胃肠道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DSA诊断阳性率44.4%(8,18).阳性者介入手术成功7例,1例患者在栓塞治疗过程中突发大出血死亡,栓塞成功率100%,3例DSA阴性患者行预防性栓塞,术后无出血,无胃肠道梗死,临床成功率100%;2例DSA阴性患者及1例术中无法行栓塞的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术后无出血,无胃肠道梗死,临床成功率100%;总成功率61.1% (11/18),治疗成功率100%(11/11).所有介入治疗患者无再出血、肠坏死、麻痹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胃肠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of bladder,UCB)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FISH检测HER2在76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和3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膀胱癌的各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HER2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9.0%,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蛋白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肿瘤大小、肿瘤级别及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HER2蛋白的过表达与人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检测HER2的表达情况可能对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黎美仁;郑美蓉;周燕;路名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探讨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为降低Hcy水平防治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0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高血压病史均大于1年,均行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所有患者均清晨空腹抽血5mL,行空腹血浆Hcy检查.根据Hcy结果进行筛选分组,其中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共120例,其中20 μmol·L-1> Hcy≥10μmol·L-1 40例,为低Hcy组;30 μmol·L-1> Hcy≥20 μmol·L-40例,为中Hcy组;Hcy≥30 μmol·L-1 40例,为高Hcy组.另选Hcy< 10 μmol·L-1 55例,为正常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差异,冠脉病变支数差异及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其它危险因素比较无差异(P>0.05);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差异比较:随着Hcy水平增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越多(P<0.05);三组冠脉病变支数比较:随着Hcy水平的增高,冠脉病变的支数越多(P<0.05).结论:高Hcy血症对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稳定性及严重性有一定作用,提示降低Hcy水平可能可以预防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古老;谢东明;阳贻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延长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的临床效果.方法:79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试验组)40例,单纯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及总中位生存期.结果:两组治疗后试验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24个月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中位生存期(P<0.01).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能减少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延长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期,是目前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siRNA干扰蛋白激酶D2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D2(PKD2)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直肠癌细胞及组织中PKD2的表达;免疫印迹观察PKD2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侵袭小室观察PKD2对结直肠癌细胞成瘤、迁移及侵袭作用的影响.结果:PKD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且晚期结直肠癌表达较早期结直肠癌表达增高(P<0.05);siRNA干扰PKD2的表达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EMT;siRNA干扰PKD2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成瘤、迁移及侵袭作用.结论:在结直肠癌中,抑制PKD2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PKD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呈正相关.

    作者:郭蒸;黄莉;涂福平;叶建明;廖家华;王祥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含量测定分析

    目的:探讨对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采用不同溶剂溶解盐酸雷尼替丁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含量.结果:盐酸雷尼替丁在0.039 8~0.398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 =0.14%(n=6).结论: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在流动相溶解下,含量更准确、重复性好,能更有效地控制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赖佐发;钟国庆;廖宝源;吴晓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胃肠道出血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8例非静脉曲张性胃肠道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DSA诊断阳性率44.4%(8,18).阳性者介入手术成功7例,1例患者在栓塞治疗过程中突发大出血死亡,栓塞成功率100%,3例DSA阴性患者行预防性栓塞,术后无出血,无胃肠道梗死,临床成功率100%;2例DSA阴性患者及1例术中无法行栓塞的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术后无出血,无胃肠道梗死,临床成功率100%;总成功率61.1% (11/18),治疗成功率100%(11/11).所有介入治疗患者无再出血、肠坏死、麻痹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胃肠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作者:刘海荣;应勇;黄国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强生婴儿护臀霜在预防新生儿红臀中的疗效观察

    我科新生儿采用强生婴儿护臀霜(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锌、矿油、矿脂、甘油、乳酸钠等)预防新生儿红臀,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 2013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无红臀患儿200例,日龄0~28 d.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林丽;杨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用百草枯灌胃(250 mg·kg-1)染毒后不同时间腹腔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分别测定染毒后8h、24h、48 h、72 h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并观察肺组织结构改变.结果:PQ染毒后血浆及BALF中MDA显著高于对照组.给予GSH治疗后,与PQ染毒组相比,血浆和BALF中的MDA下降;SOD、GSH-Px逐渐升高.投用GSH的不同时间点之间SOD、MDA的差异不大.结论: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使急性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害得到改善.

    作者:黄家淦;阳小灵;刘先发;曾书琴;周丽程;张琼;黄勤;黄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头皮针在2周岁以内婴幼儿骨髓穿刺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使用7号头皮针为2周岁以内婴幼儿行骨髓穿刺术及取骨髓涂片效果.方法:86例年龄为6~24个月需行骨髓穿刺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7号头皮针在胫骨粗隆前下方行骨髓穿刺术,对照组使用传统骨髓穿刺针在胫骨粗隆前下方行骨髓穿刺术.观察两组骨髓标本稀释情况,穿刺针眼渗血情况、穿刺过程情况.结果:观察组骨髓标本稀释2例,对照组骨髓标本稀释1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血肿及穿刺处渗血情况.结论:使用7号头皮针为2周岁以内的婴幼儿行骨髓穿刺术较传统骨髓穿刺针有明显的优势;7号头皮针可取代传统骨髓穿刺针为2周岁以内婴幼儿行骨髓穿刺术.

    作者:康纪福;刘旭东;夏凤梅;朱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用高分子体位垫在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体位安置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用高分子体位垫在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体位安置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患者,年龄26~58岁,体重指数(BMI)21.2~30.4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研究组,采用医用高分子体位垫固定体位;B组为对照组,术中采用海绵等常规材料做成的体位垫固定体位,比较两组手术患者术后的皮肤情况(包括压痕、红肿、水泡及皮肤破溃的比例).结果:两组病例术中体位均满足手术操作要求,术后的皮肤压力性损伤A组低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用高分子体位垫能提高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体位安置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刘芳;周爱华;陈敏;沈阳希;张娟;黄万珍;张骁;杨琼;李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观察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脾脏反应性血管瘤样增生性病变.现结合我院诊治的3例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肖海;叶晓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对重叠综合征(O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以探讨BiPAP治疗的疗效及可能的机理.方法:选取确诊为OS的患者31例,分别于BiPAP治疗前及BiPAP治疗1月时行7h以上的夜间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HCY.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低血氧饱和度(MiniSPO2)、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SPO2)、HCY水平等指标,并对相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1月后AHI、HCY均显著降低(P<0.01),MiniSPO2、MeanSPO2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对OS患者合理进行BiPAP治疗可降低其血清HCY水平.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是一种治疗OS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敏;黎燕群;袁太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规格静脉留置针采用不同送管方法穿刺成功率的研究

    目的:探索开放式与密闭式两种不同规格的静脉留置针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穿刺送管方法的成功率.方法:将804例患者按随机分为两大组,每大组均分成两小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规格静脉留置针和两种不同方法进行穿刺送管,比较不同规格留置针分别采用不同送管方法穿刺的成功率,并比较各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结果:密闭式静脉留置针送管时采用先退后送法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先送后退法(P<0.01);开放式静脉留置针送管时采用先送后退法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先退后送法(P<0.01).结论:不同规格留置针采用不同的送管方法可提高置管成功率,且可根据穿刺时的具体情况,送管方法的使用可相互转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作者:程蔓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与p27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ERC)和p27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hTERC和p27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TERC基因在对照组、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 (1/20)、22.2% (4/18)、72.7%(8/11)、81.8%(9/11)和96.7%(29/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蛋白在对照组、CIN及宫颈鳞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35%、2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病变中,hTERC和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975,P=0.005).结论:hTERC过度表达和p27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均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二者均可作为子宫颈癌变诊断及进展的预测指标.

    作者:何海;刘浏;刘健玲;黄浩;李莉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的处理分析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LC术中和术后发现的7例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意外胆囊癌,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确认6例,术后病理切片确诊1例;pTiS期1例,pT1a期2例,pT1b期1例,pT2期2例,pT3期1例.pTis期、pT1期4例仅行LC单纯胆囊摘除术;pT2期2例LC中转开腹胆囊癌根治术,pT3期1例术后行胆囊癌根治术.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切口感染1例,膈下积液l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7例患者术后随访3~60个月,死亡3例,4例仍存活.结论:意外发现的胆囊癌病程大多数处于早期,只要处理恰当,可获得较好预后,患者生存期也较长.对pTis期、pT1期患者只要做胆囊摘除即可,对pT2期的意外胆囊癌宜再次开腹做根治性手术,pT3期及pT4期意外胆囊癌手术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曾贱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PHN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4月8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鼠神经生长因子并加2%盐酸利多卡因1:2给予患处注射,对照组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与2%盐酸利多卡因1:4给予患处注射,2组均1次/5日,4次一疗程.观察2组患者疼痛减轻及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疼痛减轻时间平均为(2.87±1.0)h显著小于对照组(5.06±1.1)h,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平均为(9±1.8)h明显少于对照组(12.5±2.3)h,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优于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值得推广.

    作者:曾衍胜;刘冰;黄建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手术用体表标记贴辅助微创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体会

    目的:总结30例硬膜外血肿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病例诊治体会.方法:采用《手术用体表标记贴》术前定位,手术中其中18例使用YL-1型金属硬通道穿刺针置管引流,12例钻孔软管置管引流手术.结果:术后血肿缩小90%以上26例;缩小50%~90%3例,无变化1例.其中3例患者进行了其他方法处理,其中1例血肿较前增大症状加重行开颅手术;另1例血肿较前无变化改用钻孔软管引流治愈;1例血肿无变化术后半小时出现脑疝改开放手术治愈.结论:《手术用体表标记贴》具有定位准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为手术引流清除血肿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特别适合无导航设备的县乡级医院使用.

    作者:温茂清;涂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臀大肌皮瓣转移术治疗截瘫患者坐骨结节部Ⅲ~Ⅳ压疮的护理

    目的:总结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截瘫后坐骨结节压疮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20例坐骨结节处压疮患者,清创后均予实施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术后加强皮瓣的观察及护理,做好体位护理,促进皮瓣成活.结果:20例患者通过肌皮瓣转移术治疗坐骨结节部压疮全部存活,期间出现创面部分裂开的4例,经局部换药,终创口愈合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臀大肌肌皮瓣血供充沛、抗感染力强,易于成活,组织量丰富,术后肌肉起到良好的衬垫作用,减少皮肤与深部结构粘连,可以有效修复坐骨结节处压疮.

    作者:曾群英;艾芳;陈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术前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均为单发肿块.实性2例,囊实性9例.7例为圆形或卵圆形,4例为分叶状,包膜完整,边界清楚.TlWI上为等低信号,T2WI上主要为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中重度强化.6例合并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增厚,其中1例合并子宫内膜癌,3例合并子宫肌瘤,2例盆腔积液,2例乳房提前发育.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MRI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能对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苏子慧;王俊;卢绍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额底联合纵裂入路显微切除鞍区肿瘤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额底联合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采用额底联合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瘤11例,脑膜瘤5例,颅咽管瘤9例.结果:垂体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脑膜瘤SimpsonⅡ级切除5例;颅咽管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结论:经额底联合纵裂入路能够很好地显露前颅底和鞍区的重要解剖结构,为术者提供显微镜下安全而充分的手术视野,从而有利于术中对鞍区重要神经、血管和下丘脑等结构的保护,手术全切率高,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作者:冯开明;张柏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