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蕾;杨晶珍;曾丽英
目的:探讨MRI张闭口位动态成像在颞颌关节盘前移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20例单侧TMJID患者(20个颞颌关节)(病例组)与10例健康对照组双侧颞颌关节(20个颞颌关节),使用SIMENS 3.0T MR扫描仪头颅线圈进行颞下颌关节进行斜矢状闭口位、开口位自旋回波T1WI、T2WI扫描,测量闭口位关节盘前移角度,两者间对比并与开口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闭口位关节盘前移角度与大开口大小存在正相关(r =0.680,P<0.05).对照组闭口位关节盘角度与大开口大小无明显相关性(r =0.306,P>0.05).对照组中5例表现为轻度盘前移位.两组间闭口位关节盘前移角度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通过MR动态成像可清晰显示颞颌关节盘前移并可测定关节盘前移的角度,关节盘移位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临床诊治TMJDS提供指导性信息.
作者:冷桂香;李志;谭永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58例患者术后7例出现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6例患者术后发生血栓通过再次手术取栓成功,另有1例溶栓成功.结论:术后急性血栓形成选择再次手术取栓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润秀;洪波;刘勋华;汤显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见其左肾不完全分裂型双输尿管,合并副肾动脉;且右肾及输尿管缺失,为积累资料,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1)右肾及右侧输尿管缺失,仔细检查右侧腹部及腰背部均无手术切口遗留疤痕.(2)左肾位置正常,较一般肾脏稍大,表面光滑,无分叶,长123.2mm;上端宽64.2 mm,中央宽54.2 mm,下端宽50.3 mm;高40.2 mm.
作者:陈竹盛;林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截瘫后坐骨结节压疮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20例坐骨结节处压疮患者,清创后均予实施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术后加强皮瓣的观察及护理,做好体位护理,促进皮瓣成活.结果:20例患者通过肌皮瓣转移术治疗坐骨结节部压疮全部存活,期间出现创面部分裂开的4例,经局部换药,终创口愈合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臀大肌肌皮瓣血供充沛、抗感染力强,易于成活,组织量丰富,术后肌肉起到良好的衬垫作用,减少皮肤与深部结构粘连,可以有效修复坐骨结节处压疮.
作者:曾群英;艾芳;陈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170例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PKP+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和PKP+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后凸角度改变情况、VAS评分、Oswestry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骨折愈合情况,促进椎体形态和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廖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抢救车管理是医院急救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1].抢救车内的药品、物品、器械的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抢救患者的成功与否[2],也是医院等级评审、医院管理年检查的重点内容,要求完好率100%,即零缺陷管理.但在临床管理中却存在班班交接清点物品和药品时费时费力,导致护士认真清点的依从性差,产生了交接流于形式、难于保证完好等问题[3].
作者:谢红英;宋志美;赖相燕;黄海燕;余红;韩清波;熊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5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剖宫产术中同时实施肌瘤剔除术,对照组50例为无妊娠并发症、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患者.记录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宫缩素使用量、产后恶露干净时间以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宫缩素使用量、产后恶露干净时间以及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没有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了二次手术带来的创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曾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眼底血管造影(FFA)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4例FFA检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在FFA前、FFA中、FFA后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在FFA时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5例(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11例(17.7%),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A的常规检查是安全的,而积极的优质护理能缓解焦虑状况,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张赣华;赖玲;卢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盐酸哌罗匹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哌罗匹隆组和奋乃静组观察12周.于人组时、治疗12周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治疗12周末,哌罗匹隆组总有效率与奋乃静组相似,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12周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ADL总分较入组时有明显下降(P<0.01).哌罗匹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奋乃静组低(P<0.05).结论:哌罗匹隆与奋乃静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但哌罗匹隆不良反应少,能更好地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谢光平;申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人肺癌干细胞的表面特征.方法:将肺癌细胞株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到96孔板,每孔只有一个细胞,观察每孔细胞的存活,增殖以及分裂情况,将接种后能够持续分裂增殖的肿瘤细胞(实验组)和常规培养的肿瘤细胞(对照组)分别进行CD133细胞免疫组化,比较两组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将两组细胞按不同浓度梯度接种裸鼠,分析两组细胞的成瘤能力.结果:(1)仅有4.11%的肿瘤细胞具有增殖形成细胞克隆的能力.(2)单细胞体外培养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CD133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培养的肿瘤细胞.(3)体外能够持续分裂的细胞成瘤能力强于常规培养的肿瘤细胞.结论:CD133可能是人肺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作者:吴澄;钟丰文;罗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PC-3冻融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PC-3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冻融法制备PC-3细胞裂解物抗原成分;联合应用rhGM-CSF、rhIL-4和rhTNF-α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化出成熟DC,并用PC-3细胞冻融抗原致敏DC;用LDH释放法检测,对比PC-3细胞冻融抗原致敏DC组、未致敏的DC组、淋巴细胞组、K562冻融抗原致敏DC组分别激活CTL对PC-3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PBMC在细胞因子rhGM-CSF、rhIL-4和rhTNF-α的联合诱导下分化出成熟DC;在靶效比为10:1及20:1时,PC-3冻融抗原致敏的DC组体外诱导的CTL对PC-3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58.2±16.0)%、(92.1±23.3)%,均高于其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3冻融抗原致敏的DC在可诱导激活的CTL,在体外对PC-3细胞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作者:周海滨;付强;汪亮亮;唐青;廖鑫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额底联合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采用额底联合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瘤11例,脑膜瘤5例,颅咽管瘤9例.结果:垂体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脑膜瘤SimpsonⅡ级切除5例;颅咽管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结论:经额底联合纵裂入路能够很好地显露前颅底和鞍区的重要解剖结构,为术者提供显微镜下安全而充分的手术视野,从而有利于术中对鞍区重要神经、血管和下丘脑等结构的保护,手术全切率高,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作者:冯开明;张柏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采用不同溶剂溶解盐酸雷尼替丁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含量.结果:盐酸雷尼替丁在0.039 8~0.398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 =0.14%(n=6).结论: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在流动相溶解下,含量更准确、重复性好,能更有效地控制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赖佐发;钟国庆;廖宝源;吴晓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给药佐治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输液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经皮给药治疗仪及专用中药贴片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和止泻时间.结果:观察组在腹泻缓解和体温恢复正常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给药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葛洋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效果.方法:76例择期行外科手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儿采取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患儿采取静脉滴注氯胺酮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5 min、麻醉后5min、麻醉后15 min、麻醉后30 min RR、HR、SBP、SpO2变化,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RR、HR、SBP、SpO2无显著变化,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儿麻醉结束后氯胺酮使用总剂量为(118.16±22.53) m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26±26.77) 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临床疗效佳,对患儿生命体征无显著影响,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小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诊断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且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B组交感神经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观察其疼痛评分(VAS)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住院天数及神经阻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7.30±0.62)及(7.27 ±0.89),治疗后1~4周VAS评分分别为:A组(4.40±0.90)、(4.13±0.40)、(3.20±0.21)、(2.86±0.52);B组(3.67±0.57)、(3.23±0.86)、(2.42±0.73)、(2.03±0.17),与治疗前比较,各时点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两组各时点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B组住院天数有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只有轻度头晕、局部胀痛出现.结论:交感神经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协调作用,能快速起镇痛作用及缩短住院时间,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琼;王跃华;魏俊;杨俊;陈新荣;刘勇;温新院;付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ERC)和p27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hTERC和p27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TERC基因在对照组、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 (1/20)、22.2% (4/18)、72.7%(8/11)、81.8%(9/11)和96.7%(29/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蛋白在对照组、CIN及宫颈鳞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35%、2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病变中,hTERC和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975,P=0.005).结论:hTERC过度表达和p27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均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二者均可作为子宫颈癌变诊断及进展的预测指标.
作者:何海;刘浏;刘健玲;黄浩;李莉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用高分子体位垫在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体位安置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患者,年龄26~58岁,体重指数(BMI)21.2~30.4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研究组,采用医用高分子体位垫固定体位;B组为对照组,术中采用海绵等常规材料做成的体位垫固定体位,比较两组手术患者术后的皮肤情况(包括压痕、红肿、水泡及皮肤破溃的比例).结果:两组病例术中体位均满足手术操作要求,术后的皮肤压力性损伤A组低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用高分子体位垫能提高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体位安置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刘芳;周爱华;陈敏;沈阳希;张娟;黄万珍;张骁;杨琼;李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异位妊娠常见的植入部位在输卵管,但有极少数胚胎植入子宫,而在子宫内膜腔外.这种妊娠物在子宫肌壁着床并生长发育,与子宫腔及输卵管均不相通,被子宫肌层环绕,称肌壁间妊娠,是罕见的异位妊娠.
作者:乔蕾;杨晶珍;曾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使用7号头皮针为2周岁以内婴幼儿行骨髓穿刺术及取骨髓涂片效果.方法:86例年龄为6~24个月需行骨髓穿刺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7号头皮针在胫骨粗隆前下方行骨髓穿刺术,对照组使用传统骨髓穿刺针在胫骨粗隆前下方行骨髓穿刺术.观察两组骨髓标本稀释情况,穿刺针眼渗血情况、穿刺过程情况.结果:观察组骨髓标本稀释2例,对照组骨髓标本稀释1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血肿及穿刺处渗血情况.结论:使用7号头皮针为2周岁以内的婴幼儿行骨髓穿刺术较传统骨髓穿刺针有明显的优势;7号头皮针可取代传统骨髓穿刺针为2周岁以内婴幼儿行骨髓穿刺术.
作者:康纪福;刘旭东;夏凤梅;朱琰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