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光平;申璎
目的:对一次性SCC23脐带剪断器在基层医院产科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方法:观察组使用一次性SCC23脐带剪断器进行断脐,对照组使用传统棉线结扎法断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断脐耗时、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带残端渗血、父母满意度、助产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脐带剪断器SCC23应用于新生儿断脐,缩短了断脐时间,减少了新生儿脐带残端渗血的发生率,提高了新生儿父母及助产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曾明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用移动掌上电脑访视对降低初次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透室2014年1~6月的初次透析患者80例为实施前组,2014年7~12月的初次透析患者80例为实施后组.将访视内容标准化、格式化、数据化、信息化,规范成一套具有科学量化标准的访视流程载入PDA,护士携带PDA到病房对初次透析患者进行访视.比较实施PDA访视前后初次透析患者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失衡综合征、管路凝血等急性并发症的例数.结果:2014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急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PDA访视可以降低血液透析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体现具有专科特色的血透室优质护理服务,对专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促进作用.
作者:罗小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开放式与密闭式两种不同规格的静脉留置针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穿刺送管方法的成功率.方法:将804例患者按随机分为两大组,每大组均分成两小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规格静脉留置针和两种不同方法进行穿刺送管,比较不同规格留置针分别采用不同送管方法穿刺的成功率,并比较各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结果:密闭式静脉留置针送管时采用先退后送法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先送后退法(P<0.01);开放式静脉留置针送管时采用先送后退法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先退后送法(P<0.01).结论:不同规格留置针采用不同的送管方法可提高置管成功率,且可根据穿刺时的具体情况,送管方法的使用可相互转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作者:程蔓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Introductio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 such as Crohn's disease (C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are a group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order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1-2].The symptoms of IBD include abdominal pain, diarrhea, and bloody stool.IBD affects a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severely, due inpart to its frequent recurrence.
作者:CHEN Ya-yun;CHEN Mei-hua;HE Liang-mei;ZHENG Rong;LIU Yang-bin;LIU Zhi-ping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LC术中和术后发现的7例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意外胆囊癌,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确认6例,术后病理切片确诊1例;pTiS期1例,pT1a期2例,pT1b期1例,pT2期2例,pT3期1例.pTis期、pT1期4例仅行LC单纯胆囊摘除术;pT2期2例LC中转开腹胆囊癌根治术,pT3期1例术后行胆囊癌根治术.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切口感染1例,膈下积液l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7例患者术后随访3~60个月,死亡3例,4例仍存活.结论:意外发现的胆囊癌病程大多数处于早期,只要处理恰当,可获得较好预后,患者生存期也较长.对pTis期、pT1期患者只要做胆囊摘除即可,对pT2期的意外胆囊癌宜再次开腹做根治性手术,pT3期及pT4期意外胆囊癌手术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曾贱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直刺法与传统Y型接管在膀胱灌注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膀胱灌注治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法,观察组50例采用改良法.比较两组导尿管留置于膀胱内的化疗药液溢出率、成功率及尿路刺激征出现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灌注膀胱内成功率、化疗药液溢出率及尿路刺激征出现率为0%、90%、15%,对照组分别为80%、70%、10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直刺法膀胱灌注与传统Y型连接管相比,能减少感染、药液渗漏现象,增进患者舒适度,提高膀胱灌注疗效.
作者:曾芳;刘华之;侯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化护理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腹泻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患儿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行优质化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排便次数正常时间、粪便症状正常时间及粪便化验正常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显著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优质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患儿快速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阳凤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脂及房室结(AVN)形态结构变化,探讨厄贝沙坦对其影响.方法:将WKY雄性大鼠和SHR鼠随机分为:①WKY组(对照组)10只;②SHR组(模型组)10只;③厄贝沙坦治疗组(治疗组)10只(厄贝沙坦0.6 mL·100 g-1·d-1灌胃).WKY组和SHR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持续喂养8周.测定血脂变化及光镜下观察房室结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1)血脂变化:与对照组比较,SHR组大鼠血清TC、TG、LDL均显著升高,而HDL显著降低(P<0.05);与SHR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TC、TG、LDL均显著降低,而HDL显著升高(P<0.05).(2)对照组大鼠房室结区域内细胞小而密,核正常,房室结结细胞无变性、坏死.SHR组房室结结细胞排列紊乱,断裂,胞核浓缩深染,可见少量的炎症细胞侵入.治疗组房室结结细胞排列趋于整齐,与SHR组比较明显减轻.结论:SHR大鼠房室结8周后出现间质胶原重塑;厄贝沙坦能降低SHR大鼠的血压,改善心功能,可不同程度下调房室结间质胶原的沉积.
作者:林乐迎;符信清;王庆志;张红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琥珀胆碱和瑞芬太尼微泵复合静脉麻醉与常规静吸麻醉的术后恢复情况.方法: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60例,采用复合静脉麻醉与常规静吸麻醉,对比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泵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躁动、嗜睡、恶心呕吐、术中知晓等并发症出现情况,微泵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琥珀胆碱和瑞芬太尼微泵复合静脉麻醉效果优于常规静吸麻醉.
作者:刘金龙;钟钦文;单热爱;钟茂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采用不同溶剂溶解盐酸雷尼替丁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含量.结果:盐酸雷尼替丁在0.039 8~0.398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 =0.14%(n=6).结论: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在流动相溶解下,含量更准确、重复性好,能更有效地控制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赖佐发;钟国庆;廖宝源;吴晓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截瘫后坐骨结节压疮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20例坐骨结节处压疮患者,清创后均予实施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术后加强皮瓣的观察及护理,做好体位护理,促进皮瓣成活.结果:20例患者通过肌皮瓣转移术治疗坐骨结节部压疮全部存活,期间出现创面部分裂开的4例,经局部换药,终创口愈合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臀大肌肌皮瓣血供充沛、抗感染力强,易于成活,组织量丰富,术后肌肉起到良好的衬垫作用,减少皮肤与深部结构粘连,可以有效修复坐骨结节处压疮.
作者:曾群英;艾芳;陈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异位妊娠常见的植入部位在输卵管,但有极少数胚胎植入子宫,而在子宫内膜腔外.这种妊娠物在子宫肌壁着床并生长发育,与子宫腔及输卵管均不相通,被子宫肌层环绕,称肌壁间妊娠,是罕见的异位妊娠.
作者:乔蕾;杨晶珍;曾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探讨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为降低Hcy水平防治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0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高血压病史均大于1年,均行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所有患者均清晨空腹抽血5mL,行空腹血浆Hcy检查.根据Hcy结果进行筛选分组,其中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共120例,其中20 μmol·L-1> Hcy≥10μmol·L-1 40例,为低Hcy组;30 μmol·L-1> Hcy≥20 μmol·L-40例,为中Hcy组;Hcy≥30 μmol·L-1 40例,为高Hcy组.另选Hcy< 10 μmol·L-1 55例,为正常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差异,冠脉病变支数差异及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其它危险因素比较无差异(P>0.05);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差异比较:随着Hcy水平增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越多(P<0.05);三组冠脉病变支数比较:随着Hcy水平的增高,冠脉病变的支数越多(P<0.05).结论:高Hcy血症对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稳定性及严重性有一定作用,提示降低Hcy水平可能可以预防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古老;谢东明;阳贻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5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剖宫产术中同时实施肌瘤剔除术,对照组50例为无妊娠并发症、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患者.记录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宫缩素使用量、产后恶露干净时间以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宫缩素使用量、产后恶露干净时间以及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没有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了二次手术带来的创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曾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负压吸疱法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负压吸疱法治疗稳定期散发型、局限型、节段型白癜风.结果:40例患者共移植185个皮片,有效171个皮片,有效率92.43%,其中散发型、局限型、节段型有效率分别为85.94%、95.51%、96.88%,散发型与局限型、节段型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98,x2=4.966,P<0.05),节段型与局限型有效率差异无计学意义(x2=1.487,P=0.225).结论:负压吸疱法治疗稳定期白癜风安全有效.
作者:杨素娟;曾招林;吴光宇;卢井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8例非静脉曲张性胃肠道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DSA诊断阳性率44.4%(8,18).阳性者介入手术成功7例,1例患者在栓塞治疗过程中突发大出血死亡,栓塞成功率100%,3例DSA阴性患者行预防性栓塞,术后无出血,无胃肠道梗死,临床成功率100%;2例DSA阴性患者及1例术中无法行栓塞的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术后无出血,无胃肠道梗死,临床成功率100%;总成功率61.1% (11/18),治疗成功率100%(11/11).所有介入治疗患者无再出血、肠坏死、麻痹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胃肠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作者:刘海荣;应勇;黄国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眼底血管造影(FFA)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4例FFA检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在FFA前、FFA中、FFA后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在FFA时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5例(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11例(17.7%),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A的常规检查是安全的,而积极的优质护理能缓解焦虑状况,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张赣华;赖玲;卢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见其左肾不完全分裂型双输尿管,合并副肾动脉;且右肾及输尿管缺失,为积累资料,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1)右肾及右侧输尿管缺失,仔细检查右侧腹部及腰背部均无手术切口遗留疤痕.(2)左肾位置正常,较一般肾脏稍大,表面光滑,无分叶,长123.2mm;上端宽64.2 mm,中央宽54.2 mm,下端宽50.3 mm;高40.2 mm.
作者:陈竹盛;林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急性牙髓炎患者开展急诊治疗的护理方式与对策.方法:23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相关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92例,总有效率80.0%,干预组治疗有效106例,总有效率92.2%,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依从率68.7%,护理满意程度75.7%,干预组治疗依从率97.4%,护理满意程度98.3%,干预组患者明显较好(P<0.05).结论:急性牙髓炎患者因长期疼痛会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临床开展护理时保证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程度和护理满意程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彭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D2(PKD2)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直肠癌细胞及组织中PKD2的表达;免疫印迹观察PKD2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侵袭小室观察PKD2对结直肠癌细胞成瘤、迁移及侵袭作用的影响.结果:PKD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且晚期结直肠癌表达较早期结直肠癌表达增高(P<0.05);siRNA干扰PKD2的表达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EMT;siRNA干扰PKD2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成瘤、迁移及侵袭作用.结论:在结直肠癌中,抑制PKD2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PKD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呈正相关.
作者:郭蒸;黄莉;涂福平;叶建明;廖家华;王祥财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