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数字化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韦利娥;黎喜

关键词:改良数字化输卵管造影术, 输卵管通水诊疗仪,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配合输卵管通水诊疗仪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受子宫输卵管检查患者300例,经传统手工推注与现代输卵管通水诊疗仪改良数字化处理后所得结果,分析改良后造影术的应用优势。结果:(1)传统造影术两侧输卵管通而不畅72例,改良造影术标准压下通畅40例;(2)传统造影术两侧输卵管不通的112例,改良造影术加安全压下,再通70例;(3)传统造影术一侧输卵管通而不畅、一侧不通83例,改良造影术加安全压下,一侧通畅,一侧再通50例;(4)子宫输卵管均正常29例;(5)因子宫畸形或体质因素引起静脉回流造影未成功4例。结论:改良输卵管通水诊疗仪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好,减轻患者紧张及负面情绪,减少所导致假阳性的发生,及数字化胃肠机后处理功能可以观察到阻塞点及阻塞的再通动态情况、可以观察输卵管的情况,以及疾病的发生部位,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及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分析急救和护理干预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救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急救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对急救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24%,较对照组患者的76.19%显著提高。干预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9%较对照组的38.10%显著降低,干预组患者对急救和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85.71%较对照组患者的66.67%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急救和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江笑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孕妇地中海贫血筛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孕妇出现地中海贫血的情况,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分析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孕妇3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选择血常规方法对孕妇的地中海表型实施临床分析;选择毛细血管电泳方法进行筛查。针对终检查为表型阳性患者,对其实施地中海贫血基因的进一步诊断。针对孕妇中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加以详细了解。结果:针对300例孕妇实施MCV筛查以及实施MCH筛查后发现,终表型为阳性的患者54例(18.00%)。对其实施毛细血管电泳分析后发现,拟诊为α-地中海贫血的患者34例(11.33%),拟诊为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16例(5.33%),拟诊为α/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4例(1.33%)。在各种类型临床筛查结果方面,α-地中海贫血以及β地中海贫血与α/β地中海贫血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各种类型临床筛查结果方面,α-地中海贫血以及β地中海贫血明显高于α/β地中海贫血患者(P<0.05)。结论:对于本次研究的孕妇,存在较高概率出现地中海贫血的情况,针对孕妇实施产前筛查,可以有效避免出现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的现象。

    作者:王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的含量

    目的:建立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含量的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Aglient Extend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硫酸氢四丁基铵溶液(28:67:5),检测波长为302nm。结果:奥美拉唑对照品在10.24~102.40μ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1%,RSD为0.71%。结论:本法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倩;张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酚妥拉明和垂体后叶素联合法治疗肺结核咯血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酚妥拉明、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云南省怒江边防支队福贡大队卫生所确诊的86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治疗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静脉滴注酚妥拉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4.4%),治疗组咯血停止时间(1.49±0.51)d短于对照组(3.14±0.67)d,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也低于对照组(30.2%),且各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妥拉明和垂体后叶素联合法治疗肺结核咯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栾利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FNA-Ⅱ治疗老年女性合并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短期临床疗效探索和构架

    目的:探讨应用防旋股骨近端型髓内钉(PFNA-Ⅱ)治疗老年女性合并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PFNA-Ⅱ治疗的98例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女性患者的短期疗效进行观察。结果:98例患者的骨折均愈合,愈合平均时间为15.2周(12.3~17.8周)术后出现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颈为3例(3.06%),患侧髋关节胀痛为13例(13.27%),未出现髋内翻及断钉的情况,骨头缺血坏死和明显复位丢失的情况也未出现。术后有71例(72.45%)患者骨折得到完全恢复,活动水平与术前一致。结论:PFNA-Ⅱ治疗老年女性合并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具有明显的优势,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并且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世忠;陈伦翔;叶国平;蔡乙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胎膜早破残余羊水指数与妊娠分娩结局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胎膜早破残余羊水指数与妊娠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胎膜早破产妇为观察对象,根据残余羊水指数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羊水正常,5≤AFI≤18cm)63例和观察组(羊水过少,AFI<5cm)57例。对比分析两组生产前羊水含量及其生产时羊水的性状、颜色等。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羊水污染程度及其胎儿窘迫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引起的羊水流失过多将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应对胎膜早破引起的羊水过度流失进行及早的治疗,减少对母婴健康的影响,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翠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518例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及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25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发生率与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对25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与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院内感染部位、相关危险因素和感染病原菌的特点。结果:25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粒细胞减少为436例,占17.3%;其中出现院内感染为182例,占41.7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不明部位和消化道为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与患者ECOG评分及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呈正相关。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第一位,其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其次是为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患者化疗出现粒细胞缺乏后易继发院内感染,缩短粒细胞缺乏的时间及合理预防应用抗生素,可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顾卫军;胡海波;朱伟;葛晋源;张鲁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医疗法在胃溃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疗法在胃溃疡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医院诊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率为95.0%,治疗满意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疗效率85.0%,满意率65.0%(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静脉治疗小组对医院不同层次护士静脉输液规范的作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静脉治疗小组对医院不同层次护士静脉输液规范的作用。方法:于2013年1月~12月未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前,对我院不同层级的2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其静脉输液规范的认知情况;于2014年1月开始,在我院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将参与调查的200名护理人员均纳入研究,于静脉治疗小组建立1年后的2015年1月~12月,对这200名护理人员再次开展静脉输液规范认知情况的调查,并比较静脉治疗小组建立前后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静脉输液规范认知得分。结果:与静脉治疗小组建立前相比,静脉治疗小组建立后,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其静脉输液规范认知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不同护龄的护理人员其静脉输液规范认知得分也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科室内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可提高医院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静脉输液规范认知程度,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操作技能的提高。

    作者:洪晓丹;朱秋梅;曾丹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对大脑中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和比较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两种方法对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至我院进行诊治并接受住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夹闭进行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进行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预后、并发症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1)两组患者之间良好率、轻残率、重残率、植物生存率、死亡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81.3%,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5.4%,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18.7%,观察组发生5例,发生率为12.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1±5.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9.6±6.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两种方法治疗大脑中动脉瘤患者时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预后和并发症发生率,但使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唐耀龙;李成林;叶原森;余孔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脑灌注的变化及尤瑞克林的影响

    目的:评价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Acute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ACWSI)疗效与起效机制。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入选神经内科收治ACWSI患者2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缺血区脑血流灌注情况、NIHSS、缺血半暗带体积,统计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局部达峰时间(regional time to peak,rTTP)、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egional mean transit time,rMMTT)、NIHSS、缺血半暗带体积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与△缺血半暗带体积(r=0.764)、△rCBV(r=0.553)、△rCBF(r=0.417)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血压下降。结论:尤瑞克林治疗ASWSI疗效较好,可能与其可恢复梗死区域正常灌注,改善血流动力学,进而促进血肿吸收有关。

    作者:林长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NF-κB、TNF-α和HSP70的关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发病机制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神经营养障碍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氧化应激可以通过包括多元醇途径、己糖胺途径、蛋白激酶C途径的激活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等代谢途径间接引起神经元和轴突的损伤,同时直接损伤了神经细胞。其中NF-κB、TNF-α和HSP70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氧化应激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角色。

    作者:刘肖梅;李才锐;孙曙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干预措施在抗菌药物管控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作用效果的变化。方法:我院自2015年1月起在全院范围内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施综合干预措施,随机抽取300名患者的病历表为干预组。同时随机抽取2015年1月前未实施综合干预的300名患者病历表为未干预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抗菌药物的作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有181例(60.3%)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月份的66.7%下降到6月份的59.3%。未干预组有208例(69.3%)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月份的64.7%上升到6月份的72.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使药剂科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的规范化。

    作者:苟桂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确诊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为期1年,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自测体重、脉搏、尿量、定期复诊、避免诱发因素、合理饮食以及正确服药等方面的自我护理行为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蔡琼兰;陈卓芳;王畅;林家清;罗苏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痰热清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206例应用痰热清注射液的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热清注射液所致ADR多发生于以消化系统居多,变态反应次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痰热清注射液所致ADR的规律与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旋;陈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适目标血压。方法:①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1、组2、组3)。②给予液体复苏分别使患者平均动脉压稳定在70-80mmHg、50-60mmHg,40-49mmHg。③统计患者补液量、PT、APTT、血红蛋白、碱剩余、乳酸、体温、MODS发病率、病死率。结果:①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②三组患者补液量及输注红细胞有差异(P<0.05),组1显著多于组2、组3(P<0.05),组2多于组3(P<0.05)。③三组间PT、APTT及血红蛋白(HGB)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两两比较组1与组3PT、APTT显著长于组2,组1长于组3(P<0.05);组1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低于组2、组3,组2、组3间无显著差异。④三组间BE及乳酸有显著差异,(P<0.05),两两比较组1组、3乳酸及BE显著高于组2,组3高于组1。组1体温显著低于组2及组3,组2及组3无显著差异。⑤三组患者MODS及死亡率有显著差异,组3高,组1次之,组2低(P<0.05),两两比较仅组2和组3在MODS和死亡情况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均动脉压50-60mmHg是较理想的复苏目标值。血压过低会导致预后更差。

    作者:李孟秦;王飞;崔燕;曹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老年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与探究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老年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河源市源城区符合老年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5人。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胺片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服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煎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血糖、血脂、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治疗后,试验组症状总积分(21.08±3.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4.34±3.96)分,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FPG、2hPG、HbAlc、TC、TG、HDL-C、LDL-C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下肢腓总神经的MNCV、上肢正中神经的MNCV、下肢腓浅神经的SNCV、上肢正中神经的SNC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降低血糖使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作用效果较优。

    作者:李伟东;刘景辉;李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无创呼吸机在基层医院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索无创呼吸机在基层医院心力衰竭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2小时无创通气,比较常规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并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后的PaCO2平均数值、Pa O2平均值、SaO2指标、呼吸频率、心率、C反应蛋白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应用无创通气辅助治疗心力衰竭比常规治疗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郑锦源;樊小婷;罗炜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广州市从化区居民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广州市从化区居民中结直肠癌患者与糖尿病的危险关系。方法:对广州市从化区居民4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筛查,终确诊为结直肠癌99例,并选取正常人群组182例作为对照。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家族史的关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患病情况、糖尿病家族史是否需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相关。结果: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其中结直肠癌组99例,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28例,占28.3%,对照组182例中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27例,占1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性显著增加(OR值2.26);结直肠癌组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为16例,占16.2%;正常对照组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例数为15例,占8.2%,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糖尿病家族史同样可以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OR值2.15)。结论:糖尿病可以增加了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对探讨直肠癌病因学以及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杨志华;李国文;李剑林;李芳健;王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手腕部创面的疗效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手腕部创面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手腕部皮肤损伤患者10例,安排接受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创面达到Ⅰ期愈合,同时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达到Ⅰ期愈合;平均随访20个月,10例患者皮瓣质地、色泽均恢复良好;2例患者皮瓣外形恢复较臃肿,行皮瓣修薄术;术后6个月,10例患者均恢复保护性感觉;皮瓣两点辨别觉达到了10-14mm;2例合并有掌骨骨折,骨折痊愈,愈合平均时间为3个月。结论:在手腕部创面治疗中,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具有供区损伤小、操作简单,恢复效果良好的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吴炳生;罗小庆;黄忠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