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疗法在胃溃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瑞红

关键词:中医疗法, 胃溃疡,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疗法在胃溃疡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医院诊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率为95.0%,治疗满意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疗效率85.0%,满意率65.0%(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分化型甲癌患者131碘治疗后体外辐射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碘治疗后的体外辐射水平,以期确保周围人群辐射卫生,为规范开展分化型甲癌患者131碘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和术后口服放射性131碘溶液治疗,分别于口服放射性131碘溶液即刻、服药后1d、后3d、后5d、后7d测量距离患者5cm、50cm、100cm和200cm的辐射剂量当量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时相点随着测量距离的延长辐射剂量当量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距离处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辐射剂量当量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癌患者131碘治疗后体外辐射水平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和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服药7d后距离200cm处体外辐射水平基本达到无需特别防护的要求。

    作者:杨福洲;李车琼;李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广州市从化区居民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广州市从化区居民中结直肠癌患者与糖尿病的危险关系。方法:对广州市从化区居民4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筛查,终确诊为结直肠癌99例,并选取正常人群组182例作为对照。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家族史的关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患病情况、糖尿病家族史是否需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相关。结果: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其中结直肠癌组99例,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28例,占28.3%,对照组182例中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27例,占1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性显著增加(OR值2.26);结直肠癌组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为16例,占16.2%;正常对照组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例数为15例,占8.2%,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糖尿病家族史同样可以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OR值2.15)。结论:糖尿病可以增加了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对探讨直肠癌病因学以及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杨志华;李国文;李剑林;李芳健;王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万古霉素不良反应的循证分析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15年3月前万古霉素致不良反应的报道,分析其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累及器官及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结果:万古霉素致不良反应,其主要表现有过敏反应、红人综合征、皮肤毒性、肾损害、肝损害、血液系统等反应,偶见有药物热、腹痛、多系统损害等。结论:临床治疗上应合理使用,重视万古霉素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用药监护,严格控制联合用药。

    作者:蔡丽娟;邓淑妍;周燕芬;李翠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不同年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不同年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5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少年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均采取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三组患者骨折Garden分型、骨折不愈合率、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青少年组患者Ⅳ骨折率为51.72%,中青年组患者Ⅳ骨折率为48.63%,老年组组患者Ⅳ骨折率为24.49%,青少年组患者与中青年组、老年组患者骨折不愈合率分别为8.62%、9.59%、8.16%,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10%、83.56%、71.41%,不同年龄段患者骨折Garden分型,骨折不愈合率,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青年组青少年组患者与中青年组、老年组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X2=6.739,P=0.009, X2=7.014,P=0.008),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52,P=0.458)。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不同年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是目前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较好方法,且年龄对患者的Garden分型、骨折不愈合率及临床疗效无显著影响,但是与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情况密切相关,青少年的股骨头坏死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杨庆;王荣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酚妥拉明和垂体后叶素联合法治疗肺结核咯血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酚妥拉明、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云南省怒江边防支队福贡大队卫生所确诊的86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治疗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静脉滴注酚妥拉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4.4%),治疗组咯血停止时间(1.49±0.51)d短于对照组(3.14±0.67)d,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也低于对照组(30.2%),且各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妥拉明和垂体后叶素联合法治疗肺结核咯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栾利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3例子宫瘢痕早期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经阴道超声组和经腹部超声组,比较两组患者诊断与病理符合率,分析不同分型孕囊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患者符合率为100.00%较对照组患者83.87%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早期妊娠患者25例(39.68%)瘢痕处孕囊型、23例(36.51%)宫腔下段和瘢痕处共存型、15例(23.81%)包块型。结论:多普勒超声对于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早期妊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经阴道超声较经腹部超声诊断价值更高,因此临床上要将经阴道和经腹部产生诊断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效率。

    作者:黄灼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研究关节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与玻璃酸钠治疗伴有髋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关节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与玻璃酸钠治疗伴有髋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借助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病变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将4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A组20例,B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的抗风湿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复方倍他米松进行1次肌肉注射治疗,B组则采取玻璃酸钠与复方倍他米松髋关节内注射联合治疗,比较A、B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BASDAI、BASFI、HHS评分以及TNF-α、IL-12变化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注射玻璃酸钠与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治疗髋关节病变AS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其髋关节功能,使得促炎因子的产生受到抑制,全面改善了患者病情活动及躯体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使用。

    作者:许国胜;欧阳永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依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护理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肢体机能和肢体疼痛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在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满足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达到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残疾率,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其早日重返社会。

    作者:郭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TURP联合电切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电切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先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再行TURP。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清石率为100%,手术时间在72~120min之间,术中无1例出现膀胱穿孔,膀胱出血或电切综合征。术后随访4~18个月,患者排尿困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未发现1例结石复发,也无1例尿道狭窄。对比IPSS、Qmax、QOL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采用TURP联合电切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效果显著,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振堂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痰热清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206例应用痰热清注射液的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热清注射液所致ADR多发生于以消化系统居多,变态反应次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痰热清注射液所致ADR的规律与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旋;陈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60例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分段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接受一般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治疗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经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的颅内压、中线移位、GCS评分、脑水肿体积以及生存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金涛;刘明发;徐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5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本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期间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56例,对其进行统计评价,总结归纳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结果:25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中,患者年龄超过60岁的占大比重;在给药方式方面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是静脉滴注给药,引起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居首位的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其次为喹诺酮类。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原因相关。加强监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工作,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可减少、避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薛连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维生素K2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纳豆中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K2(Menaguinone, MK)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萘醌基团的系列衍生物,共有14种同系物,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维生素之一。MK主要由肠道细菌以及芽孢杆菌合成,同时存在于传统食品纳豆中。MK可以促进凝血酶原与磷酸脂质体结合而发生凝血过程,同时还可以直接参与骨骼代谢,因此在医药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MK在凝血与骨骼代谢方面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微生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对纳豆菌(芽孢杆菌)合成维生素K2进行了综述。

    作者:范加金;彭延杰;严为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儿童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抢救治疗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一种能有效提高儿童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的新方法从而提高患儿救治成功率。方法:分析在2010年至2015年间,我院收治大面积烧伤患儿47例,比较不同补液通路下(分3组观察:1组经周围静脉补液通路2组经中心静脉补液通路3组经骨髓腔内补液通路),其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入液高速度、并发症发生例数、操作总耗时等因素。结果: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1组50%2组70%3组95%,三组两两比较(P<0.05);入液高速度1组平均20 M l/kg·h 2组平均32 M l/kg·h 3组平均32M l/kg。h,三组两两比较(P<0.05)。操作总耗时1组5-30分钟2组1-70分钟3组0.5-5分钟三组两两比较(P<0.05),1组3例并发症出现,2组2例并发症,3组1例并发症。结论:经骨髓腔内补液通路并发症发生率少、安全性高,操作总耗时少。经骨髓腔内补液在烧伤休克期抢救成功率高,方法简便,操作速度快。

    作者:唐海安;冼爱华;钟展芳;周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单纯性阑尾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手术方法,观察组使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术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应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方法,所需手术时间短、对患者身体影响小,且患者恢复速度快,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太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滋阴补血方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滋阴补血方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并给予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对症治疗。给予患者泼尼松治疗;给予患者滋阴补血中药方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①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对比。②对比两组患者皮损消退时间与起效时间。③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2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26/31),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损消退时间与起效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心悸头晕、肝肾功能损害为主,观察组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8%(8/31)、12.9%(4/31)、6.5%(2/3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8%(17/31)、35.5%(11/31)、29.0%(9/31),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滋阴补血方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固尔苏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血气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固尔苏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我科就诊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12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抗感染、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部分或全静脉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6~8L/min气流的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在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中联合100mg/kg固尔苏气管内滴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H、PaO2、PaCO2指标接近,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4h后,两组患儿的pH、PaO2、PaCO2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差异显著,但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主要以肺炎、颅脑出血、肺部出血、呼吸衰竭为主,观察组患儿肺炎、颅脑出血、肺部出血、呼吸衰竭发病率分别为7.1%(4/56)、8.9%(5/56)、10.7%(6/56)、7.1%(4/56),对照组分别为23.2%(13/56)、26.8%(15/56)、19.6%(11/56)、19.6%(11/56),观察组以上各项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9.3%(50/56),对照组为67.9%(38/56),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保证换气功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安全无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分析

    目的:针对严重床上急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5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施以异丙酚麻醉,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异丙酚联合亚剂量氯胺酮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期间,血压、心脏指数等没有出现明显的的变化,对照组患者麻醉期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患者采取异丙酚联合亚剂量氯胺酮麻醉效果较好,生命体征平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昌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适目标血压。方法:①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1、组2、组3)。②给予液体复苏分别使患者平均动脉压稳定在70-80mmHg、50-60mmHg,40-49mmHg。③统计患者补液量、PT、APTT、血红蛋白、碱剩余、乳酸、体温、MODS发病率、病死率。结果:①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②三组患者补液量及输注红细胞有差异(P<0.05),组1显著多于组2、组3(P<0.05),组2多于组3(P<0.05)。③三组间PT、APTT及血红蛋白(HGB)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两两比较组1与组3PT、APTT显著长于组2,组1长于组3(P<0.05);组1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低于组2、组3,组2、组3间无显著差异。④三组间BE及乳酸有显著差异,(P<0.05),两两比较组1组、3乳酸及BE显著高于组2,组3高于组1。组1体温显著低于组2及组3,组2及组3无显著差异。⑤三组患者MODS及死亡率有显著差异,组3高,组1次之,组2低(P<0.05),两两比较仅组2和组3在MODS和死亡情况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均动脉压50-60mmHg是较理想的复苏目标值。血压过低会导致预后更差。

    作者:李孟秦;王飞;崔燕;曹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从黑龙江省查办的大案要案看打击制售假药的对策

    目的:研究打击制售假药的对策。方法:通过历年查办的制售假药的大案要案的对比分析,得出制售假药案件的变化特点,总结出其中的发展规律。结果:研究表明,假药品种向高端品种集中,假药仿真度更高,假药团伙隐蔽性更强,假药暴利化明显。结论:提高药品质量标准,提高检验针对性;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实现医保待遇均等化;加强药品监管,打击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违法行为;加强“行刑衔接”,提高执法合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积极推进社会共治;净化网络环境,阻断假药流通的媒介。

    作者:张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