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妇地中海贫血筛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王葭

关键词:孕妇, 地中海贫血, 基因检测
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出现地中海贫血的情况,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分析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孕妇3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选择血常规方法对孕妇的地中海表型实施临床分析;选择毛细血管电泳方法进行筛查。针对终检查为表型阳性患者,对其实施地中海贫血基因的进一步诊断。针对孕妇中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加以详细了解。结果:针对300例孕妇实施MCV筛查以及实施MCH筛查后发现,终表型为阳性的患者54例(18.00%)。对其实施毛细血管电泳分析后发现,拟诊为α-地中海贫血的患者34例(11.33%),拟诊为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16例(5.33%),拟诊为α/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4例(1.33%)。在各种类型临床筛查结果方面,α-地中海贫血以及β地中海贫血与α/β地中海贫血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各种类型临床筛查结果方面,α-地中海贫血以及β地中海贫血明显高于α/β地中海贫血患者(P<0.05)。结论:对于本次研究的孕妇,存在较高概率出现地中海贫血的情况,针对孕妇实施产前筛查,可以有效避免出现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的现象。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目的:对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所接收的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对研究组患者采取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参照组患者采取右美托咪定;对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在术后2h镇静与疼痛评分两方面上,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其他时段的镇静、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0%)显著低于参照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舒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联合麻醉,效果甚佳,有较好的术后镇痛作用,且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李瑞;周晓琴;陈水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手腕部创面的疗效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手腕部创面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手腕部皮肤损伤患者10例,安排接受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创面达到Ⅰ期愈合,同时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达到Ⅰ期愈合;平均随访20个月,10例患者皮瓣质地、色泽均恢复良好;2例患者皮瓣外形恢复较臃肿,行皮瓣修薄术;术后6个月,10例患者均恢复保护性感觉;皮瓣两点辨别觉达到了10-14mm;2例合并有掌骨骨折,骨折痊愈,愈合平均时间为3个月。结论:在手腕部创面治疗中,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具有供区损伤小、操作简单,恢复效果良好的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吴炳生;罗小庆;黄忠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

    当前乳腺癌已经称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发生在40-49岁的女性中,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而乳腺癌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这不得不让医生在给予外科根治治疗方案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当前保乳手术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既定标准模式和首选方案,本文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早期乳腺癌保守治疗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就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总结如下:

    作者:任应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广州市从化区居民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广州市从化区居民中结直肠癌患者与糖尿病的危险关系。方法:对广州市从化区居民4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筛查,终确诊为结直肠癌99例,并选取正常人群组182例作为对照。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家族史的关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患病情况、糖尿病家族史是否需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相关。结果: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其中结直肠癌组99例,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28例,占28.3%,对照组182例中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27例,占1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性显著增加(OR值2.26);结直肠癌组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为16例,占16.2%;正常对照组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例数为15例,占8.2%,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糖尿病家族史同样可以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OR值2.15)。结论:糖尿病可以增加了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对探讨直肠癌病因学以及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杨志华;李国文;李剑林;李芳健;王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胃炎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胃炎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3月-2016年03月收治的胃炎患者10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胃炎患者于临床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实施分组。C1组50例观察组胃炎患者于临床主要接受循证护理;C2组50例对照组胃炎患者于临床主要接受基础性护理。结果:在满意度评分以及胃炎疾病知识临床评分方面,C1组优于C2组胃炎患者极为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胃炎患者,临床展开循证护理干预,可以将医护人员整体知识水平显著提高,将患者痛苦感有效降低,将出现医院感染的概率有效降低。

    作者:刘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医疗法在胃溃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疗法在胃溃疡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医院诊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率为95.0%,治疗满意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疗效率85.0%,满意率65.0%(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林茜草总黄酮对S-180肿瘤免疫干预机制研究

    本课题应用从林茜草根中纯化提取的林茜草总黄酮,以小鼠肿瘤S-180为实验主体,研究其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采用黄酮类物质对小鼠体内肿瘤细胞诱导凋亡实验,证实林茜草黄酮对S-180癌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诱导细胞凋亡和抗免疫逃避机制,为临床中西联合用药进一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探索肿瘤综合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实验表明,TG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干预肿瘤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识别和表达,从而增强对应特异性细胞的免疫应答响应功能,依此途径制约肿瘤细胞在体内转移和定殖。

    作者:刘德财;王雪;李晶;韩月新;于菁妮;张跃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锁定钢板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6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30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钢板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对比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耗时、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另外,实验组与常规组骨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与20.00%,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治疗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可值得推荐。

    作者:阮才政;许传金;杨诚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经验分析

    目的: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乳房的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治疗乳腺癌提供可靠的经验。方法:选择本院早期乳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1/4乳房切除术,观察组给予保留乳房切除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疗效进行分析,包括术后的并发症、转移、复发及美容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转移、复发情况无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的美容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乳房的切除术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就发生率较低,且美容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前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GSH对MRL/lpr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对MRL/lpr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了解还原性谷胱甘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转化生子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C57BL/6雌性小鼠及狼疮小鼠模型MRL/1pr雌性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给予第3代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干预,培养5天后检测细胞内TGF-β1的表达。结果:狼疮小鼠模型MRL/1pr雌性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TGF-β1表达明显高于C57BL/6小鼠(P<0.05)。经还原性谷胱甘肽处理的MRL/1pr雌性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TGF-β1明显低于未处理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干预可有效减少MRL/1pr雌性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TGF-β1。

    作者:张北平;刘树锋;王海;谭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痰热清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206例应用痰热清注射液的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热清注射液所致ADR多发生于以消化系统居多,变态反应次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痰热清注射液所致ADR的规律与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旋;陈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孕妇地中海贫血筛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孕妇出现地中海贫血的情况,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分析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孕妇3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选择血常规方法对孕妇的地中海表型实施临床分析;选择毛细血管电泳方法进行筛查。针对终检查为表型阳性患者,对其实施地中海贫血基因的进一步诊断。针对孕妇中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加以详细了解。结果:针对300例孕妇实施MCV筛查以及实施MCH筛查后发现,终表型为阳性的患者54例(18.00%)。对其实施毛细血管电泳分析后发现,拟诊为α-地中海贫血的患者34例(11.33%),拟诊为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16例(5.33%),拟诊为α/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4例(1.33%)。在各种类型临床筛查结果方面,α-地中海贫血以及β地中海贫血与α/β地中海贫血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各种类型临床筛查结果方面,α-地中海贫血以及β地中海贫血明显高于α/β地中海贫血患者(P<0.05)。结论:对于本次研究的孕妇,存在较高概率出现地中海贫血的情况,针对孕妇实施产前筛查,可以有效避免出现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的现象。

    作者:王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万古霉素不良反应的循证分析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15年3月前万古霉素致不良反应的报道,分析其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累及器官及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结果:万古霉素致不良反应,其主要表现有过敏反应、红人综合征、皮肤毒性、肾损害、肝损害、血液系统等反应,偶见有药物热、腹痛、多系统损害等。结论:临床治疗上应合理使用,重视万古霉素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用药监护,严格控制联合用药。

    作者:蔡丽娟;邓淑妍;周燕芬;李翠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的含量

    目的:建立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含量的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Aglient Extend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硫酸氢四丁基铵溶液(28:67:5),检测波长为302nm。结果:奥美拉唑对照品在10.24~102.40μ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1%,RSD为0.71%。结论:本法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倩;张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儿童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抢救治疗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一种能有效提高儿童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的新方法从而提高患儿救治成功率。方法:分析在2010年至2015年间,我院收治大面积烧伤患儿47例,比较不同补液通路下(分3组观察:1组经周围静脉补液通路2组经中心静脉补液通路3组经骨髓腔内补液通路),其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入液高速度、并发症发生例数、操作总耗时等因素。结果: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1组50%2组70%3组95%,三组两两比较(P<0.05);入液高速度1组平均20 M l/kg·h 2组平均32 M l/kg·h 3组平均32M l/kg。h,三组两两比较(P<0.05)。操作总耗时1组5-30分钟2组1-70分钟3组0.5-5分钟三组两两比较(P<0.05),1组3例并发症出现,2组2例并发症,3组1例并发症。结论:经骨髓腔内补液通路并发症发生率少、安全性高,操作总耗时少。经骨髓腔内补液在烧伤休克期抢救成功率高,方法简便,操作速度快。

    作者:唐海安;冼爱华;钟展芳;周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NF-κB、TNF-α和HSP70的关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发病机制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神经营养障碍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氧化应激可以通过包括多元醇途径、己糖胺途径、蛋白激酶C途径的激活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等代谢途径间接引起神经元和轴突的损伤,同时直接损伤了神经细胞。其中NF-κB、TNF-α和HSP70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氧化应激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角色。

    作者:刘肖梅;李才锐;孙曙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荧光素钠应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使用荧光素钠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FFA检查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在320例患者中,发生20例不良反应,占6.25%。发生的不良反应基本呈轻、中度状况,重度甚至死亡极少;男性发生率(9.76%)明显高于女性(2.56%);40岁以下的发生率(12.31%)较高。结论:将荧光素钠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是较安全的手段。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轻、中度较多,重度及死亡病例极少。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多是迷走神经回响反映过于猛烈。男性及40岁以下年龄段发生率较高,可能在于男性及40岁以下年龄段迷走神经易呈兴奋状态,遇到不良刺激后,神精紧张从而产生不良反应。

    作者:殷慧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从黑龙江省查办的大案要案看打击制售假药的对策

    目的:研究打击制售假药的对策。方法:通过历年查办的制售假药的大案要案的对比分析,得出制售假药案件的变化特点,总结出其中的发展规律。结果:研究表明,假药品种向高端品种集中,假药仿真度更高,假药团伙隐蔽性更强,假药暴利化明显。结论:提高药品质量标准,提高检验针对性;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实现医保待遇均等化;加强药品监管,打击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违法行为;加强“行刑衔接”,提高执法合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积极推进社会共治;净化网络环境,阻断假药流通的媒介。

    作者:张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45例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2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45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观察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42例进行单纯囊肿剥除,其余3例进行了输卵管-卵巢合并切除;患者手术时间34~146min,平均79.3min;均未发生大出血、气体栓塞、皮下气肿、脏器损伤及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均在3~5d内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方式,且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60例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分段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接受一般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治疗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经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的颅内压、中线移位、GCS评分、脑水肿体积以及生存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金涛;刘明发;徐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