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娟
目的:探讨分析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不同年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5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少年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均采取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三组患者骨折Garden分型、骨折不愈合率、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青少年组患者Ⅳ骨折率为51.72%,中青年组患者Ⅳ骨折率为48.63%,老年组组患者Ⅳ骨折率为24.49%,青少年组患者与中青年组、老年组患者骨折不愈合率分别为8.62%、9.59%、8.16%,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10%、83.56%、71.41%,不同年龄段患者骨折Garden分型,骨折不愈合率,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青年组青少年组患者与中青年组、老年组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X2=6.739,P=0.009, X2=7.014,P=0.008),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52,P=0.458)。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不同年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是目前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较好方法,且年龄对患者的Garden分型、骨折不愈合率及临床疗效无显著影响,但是与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情况密切相关,青少年的股骨头坏死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杨庆;王荣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至我院进行诊治并接受住院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通过SF-36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在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33例,满意度为75.0%(33/44),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41例,满意度为93.2%(41/44),两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作者:程萍;郭月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通过高剂量地诺孕素进行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全部通过高剂量地诺孕素实施治疗,记录10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通过治疗之后,100例患者的性交痛、痛经、非经期下腹疼痛、盆腔疼痛、子宫活动受限等症状全部得到显著改善,和治疗之前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00例患者通过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尿常规检查之后没有出现异常。结论: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通过高剂量地诺孕素进行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叶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2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45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观察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42例进行单纯囊肿剥除,其余3例进行了输卵管-卵巢合并切除;患者手术时间34~146min,平均79.3min;均未发生大出血、气体栓塞、皮下气肿、脏器损伤及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均在3~5d内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方式,且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疗法)治疗成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方式,比较120例年龄18-55岁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舌下脱敏治疗前及治疗24个月的鼻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用药评分变化,科学评价舌下脱敏治疗的疗效,并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舌下脱敏治疗24个月后,患者鼻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用药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后,仅有少数患者出现局部瘙痒、胃肠不适等症状,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舌下脱敏疗法可有效改善成年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安全性较高,疗效好。
作者:廖敏;邓碧凡;邱荣敏;高波;严汝庆;吴珠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15年3月前万古霉素致不良反应的报道,分析其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累及器官及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结果:万古霉素致不良反应,其主要表现有过敏反应、红人综合征、皮肤毒性、肾损害、肝损害、血液系统等反应,偶见有药物热、腹痛、多系统损害等。结论:临床治疗上应合理使用,重视万古霉素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用药监护,严格控制联合用药。
作者:蔡丽娟;邓淑妍;周燕芬;李翠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医疗法在胃溃疡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医院诊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率为95.0%,治疗满意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疗效率85.0%,满意率65.0%(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Acute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ACWSI)疗效与起效机制。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入选神经内科收治ACWSI患者2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缺血区脑血流灌注情况、NIHSS、缺血半暗带体积,统计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局部达峰时间(regional time to peak,rTTP)、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egional mean transit time,rMMTT)、NIHSS、缺血半暗带体积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与△缺血半暗带体积(r=0.764)、△rCBV(r=0.553)、△rCBF(r=0.417)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血压下降。结论:尤瑞克林治疗ASWSI疗效较好,可能与其可恢复梗死区域正常灌注,改善血流动力学,进而促进血肿吸收有关。
作者:林长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待产妇中实行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安全生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筛选本人2015年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收治的产妇80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实际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实行硬膜外麻醉进行镇痛分娩的4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在无麻醉的条件下进行常规阴道分娩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实验组镇痛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耗时(298.6±118.4)min,与对照组的(358.2±131.5)min相比明显缩短, P<0.05;实验组第二、三产程所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顺产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且其剖宫产及助产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P<0.05;两组产妇及围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镇痛分娩可显著缓解分娩疼痛,同时提高顺产率、缩短生产时间。
作者:王丽萍;缪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固尔苏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我科就诊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12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抗感染、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部分或全静脉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6~8L/min气流的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在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中联合100mg/kg固尔苏气管内滴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H、PaO2、PaCO2指标接近,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4h后,两组患儿的pH、PaO2、PaCO2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差异显著,但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主要以肺炎、颅脑出血、肺部出血、呼吸衰竭为主,观察组患儿肺炎、颅脑出血、肺部出血、呼吸衰竭发病率分别为7.1%(4/56)、8.9%(5/56)、10.7%(6/56)、7.1%(4/56),对照组分别为23.2%(13/56)、26.8%(15/56)、19.6%(11/56)、19.6%(11/56),观察组以上各项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9.3%(50/56),对照组为67.9%(38/56),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保证换气功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安全无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使用荧光素钠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FFA检查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在320例患者中,发生20例不良反应,占6.25%。发生的不良反应基本呈轻、中度状况,重度甚至死亡极少;男性发生率(9.76%)明显高于女性(2.56%);40岁以下的发生率(12.31%)较高。结论:将荧光素钠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是较安全的手段。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轻、中度较多,重度及死亡病例极少。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多是迷走神经回响反映过于猛烈。男性及40岁以下年龄段发生率较高,可能在于男性及40岁以下年龄段迷走神经易呈兴奋状态,遇到不良刺激后,神精紧张从而产生不良反应。
作者:殷慧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确定玉屏风颗粒的稳定性的考察方法。方法: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密封包装的的聚酯/铝/聚乙烯三批样品在加速试验的方法考察6个月。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密封包装的的聚酯/铝/聚乙烯三批样品在加速试验的方法考察12个月。结果:玉屏风颗粒所测各项指标都符合质量标准的范围要求,与0月比较变化不明显,结果稳定。结论:通过稳定性研究考察,暂定药品有效期为24个月。
作者:张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孕妇出现地中海贫血的情况,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分析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孕妇3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选择血常规方法对孕妇的地中海表型实施临床分析;选择毛细血管电泳方法进行筛查。针对终检查为表型阳性患者,对其实施地中海贫血基因的进一步诊断。针对孕妇中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加以详细了解。结果:针对300例孕妇实施MCV筛查以及实施MCH筛查后发现,终表型为阳性的患者54例(18.00%)。对其实施毛细血管电泳分析后发现,拟诊为α-地中海贫血的患者34例(11.33%),拟诊为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16例(5.33%),拟诊为α/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4例(1.33%)。在各种类型临床筛查结果方面,α-地中海贫血以及β地中海贫血与α/β地中海贫血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各种类型临床筛查结果方面,α-地中海贫血以及β地中海贫血明显高于α/β地中海贫血患者(P<0.05)。结论:对于本次研究的孕妇,存在较高概率出现地中海贫血的情况,针对孕妇实施产前筛查,可以有效避免出现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的现象。
作者:王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打击制售假药的对策。方法:通过历年查办的制售假药的大案要案的对比分析,得出制售假药案件的变化特点,总结出其中的发展规律。结果:研究表明,假药品种向高端品种集中,假药仿真度更高,假药团伙隐蔽性更强,假药暴利化明显。结论:提高药品质量标准,提高检验针对性;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实现医保待遇均等化;加强药品监管,打击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违法行为;加强“行刑衔接”,提高执法合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积极推进社会共治;净化网络环境,阻断假药流通的媒介。
作者:张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单纯性阑尾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手术方法,观察组使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术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应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方法,所需手术时间短、对患者身体影响小,且患者恢复速度快,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太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不同保留子宫圆韧带方法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股沟疝患者27例,均接受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根据术中子宫圆韧带保留方式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子宫圆韧带方法一、方法二对成年女性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差异性不大;结合围手术期护理则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冯婉仪;钟世文;杨秀平;刘贤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作用效果的变化。方法:我院自2015年1月起在全院范围内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施综合干预措施,随机抽取300名患者的病历表为干预组。同时随机抽取2015年1月前未实施综合干预的300名患者病历表为未干预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抗菌药物的作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有181例(60.3%)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月份的66.7%下降到6月份的59.3%。未干预组有208例(69.3%)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月份的64.7%上升到6月份的72.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使药剂科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的规范化。
作者:苟桂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发病机制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神经营养障碍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氧化应激可以通过包括多元醇途径、己糖胺途径、蛋白激酶C途径的激活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等代谢途径间接引起神经元和轴突的损伤,同时直接损伤了神经细胞。其中NF-κB、TNF-α和HSP70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氧化应激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角色。
作者:刘肖梅;李才锐;孙曙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对缬沙坦氢氯噻嗪胶囊中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含量进行测定。方法:ChromatrexC18(200mm×4.6mm,5μm)甲醇:水(70:3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30nm;柱温:25℃。结果:缬沙坦在8-160μg· ml-1,氢氯噻嗪在1.25-25μg·ml-1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线性关系(r=0.9996、r=0.9994);缬沙坦平均回收率为99.68%,RSD=0.32%,氢氯噻嗪平均回收率为99.90%,RSD=0.80%(n=6)。结论:HPLC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检测快速准确,且具有较好重复性的检测手段,可快速测定缬沙坦氢氯噻嗪胶囊中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含量,有利于缬沙坦氢氯噻嗪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彭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5例。开腹组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结果:开腹组术后疼痛率48.48%,明显高于腹腔镜组的9.09%(P<0.05);开腹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明显高于腹腔镜组3.03%,(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其能够将手术时间与病程明显缩短,降低术中出血量,对预后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廖海华;蔡育志;何嘉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