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雄
目的:探讨闽东地区畲族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6年1月福建省闽东地区各个医院确诊的132例畲族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通过对患者的进行体质量表调查和统计分析,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结果:132例闽东地区畲族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体质依次为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平和质、疲血质、痰湿质,所占比例分别为25%、18.93%、18.18%、11.36%、9.85%、8.33%、0.76%、0.08%;结论:闽东地区畲族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是易成石体质,并且对肾功能产生损害,能够为泌尿系统结石的辨体质防治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艳华;陈武;包强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的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治疗前均行pH值检测,按pH值分为三组.A组28例患者pH值<7.25,B组26例患者pH值在7.25-7.35间,C组26例患者pH值>7.35,三组患者均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数据、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pH值、PaO2、PaCO2同A、C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在住院时间方面B组与A、C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A、B、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2.1%、3.8%、34.6%,B组与A、C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佳时机,在7.25<pH<7.35时治疗效果佳.
作者:郭丹;许小扬;常月乐;毕爱萍;夏书月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在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3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出7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比分析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且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组间对比差异不大,P> 0.05.结论: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骨折的恢复,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生活重量.
作者:刘伟明;赖梅;陈浩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米力农在急性心力衰竭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且分析其对NT-proBNP(B型纳尿肽前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接收的6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予以米力农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T-proBNP等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1.86%)高于对照组(56.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的NT-proBNP指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再次住院率等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米力农治疗,疗效确切,且能对NT-proBNP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作者:谢常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该研究应用动物试验,评价可溶性止血纱布的吸收代谢和安全性.方法:取KM小鼠,以可溶性止血纱布溶液为试验组,腹腔注射;以同种溶液为对照组,37℃保存.收集尿液与对照样品进行分子量测定;24h时,取代谢产物与原始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取新西兰兔,制备肝脏创伤,选用可溶性止血纱布和对照品对创面止血.10d时,检测新西兰兔的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可溶性止血纱布在小鼠体内被降解,未发现有特征基团的改变;新西兰兔的血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可溶性止血纱布在KM小鼠体内吸收代谢良好;未见可溶性止血纱布对新西兰兔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作者:柳小军;徐玉茵;周小婷;田林奇;张娟丽;魏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考察5%碳酸氢钠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稳定性.方法:将5%碳酸氢钠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按照不同比例配伍后,在0、1、2、3、4、6、8h分别测定配伍溶液的pH值、284nm处吸光度、旋光度.结果:5%碳酸氢钠注射液和含糖注射液配伍后pH值随时间增加而升高,均超过含葡萄糖注射液的规定范围,葡萄糖含量未见下降,5-羟甲基糠醛含量未见增高,并且远低于规定限量.结论:5%碳酸氢钠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是合理的,但为了安全起见,配伍溶液好在临用前配制并尽快使用.
作者:刘博宇;耿娜;冯婉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96例乳腺病变患者行3.0T MR检查,所有病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乳腺病变的MRI的影像学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对照,以评价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示良性变例46例,恶性病变为50例.病灶准确性为97%,敏感性为93%,特导性100%,误诊率为0%,漏诊率为7%.结论:乳腺MRI的应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重要价值.
作者:许凯华;廖雪燕;李阿芳;谢鉴津;李水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冠心痛心绞痛作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的概率较大,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胸腔中央压榨性疼痛,并且这种疼痛会逐渐延伸到病人手臂、后背、颈部以及胃部等位置,还有部分病人会伴随有出现心率失常或者心力衰竭等,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中药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广泛运用,其临床疗效也显著提高,本文笔者就中医辩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作如下综述.
作者:温少利;张蓓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静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预测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晚期肺癌患者为调查对象,并设置良性肺疾病对照组5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采用X2检验进行CTC阳性率在不同分组之间的比较以及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CTC变化的比较.结果:晚期肺癌患者CTC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对照组(X2=38.62,P<0.001)和健康对照组(X2=34.14,P<0.001).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CTC阳性率显著下降(X2=77.35,P<0.001).结论:循环肿瘤细胞(CTC)与疗效之间具有相关性,应用循环肿瘤细胞(CTC)可以预测肿瘤疾病的进展情况和现有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孙霞;王琼;殷华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及探索坦索罗辛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促进排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室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患输尿管结石的2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包含100例患者,常规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包含100例患者,在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给予口服坦索罗辛辅助排石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的结石排净情况,且记录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净时间、疼痛程度及肾绞痛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参考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14d、28d时的结石排净率明显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考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结石排净时间明显更短,VAS评分及肾绞痛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能够有效促进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残留结石的排出,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小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4例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指标变化情况,并监测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组间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可靠,调脂效果理想,且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不良反应风险较低,应推广使用该疗法.
作者:曹大中;李卫东;梁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应用血透深静脉置管换药流程再造并探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血透室进行血透深静脉置管的患者,将其以投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应用传统换药流程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给予再造换药流程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脱落情况及置管时间.结果: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31.11%,观察组的为14.45%,组间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脱落发生率(33.33%)及置管时间(41.3+7.4)d显著少于观察组的发生率(6.67%)及置管时间(71.6±8.7)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透患者行再造换药流程可以延长置管时间,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赵文雅;杨海燕;陈柳清;苏淑青;梁健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HLPC快速测定复方黄连素片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芍药苷的含量,对供试品溶液线稳定性、重现性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HLPC测定复方黄连素中的芍药苷含量的稳定性和线性关系良好.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黄连素片中芍药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有着操作便捷、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以广泛用于检测合有芍药苷的中成药品的含量.
作者:张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肠息肉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人结肠息肉病例328例,所有病例均确诊存在结肠息肉,并行内镜下手术,病理常规检测切除样本进行分析.结果:结肠息肉多发于左半结肠,显著高于右半结肠(P<0.01);病理类型多为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随着息肉大小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内在临床症状及血常规因素上,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人结肠息肉的预防与诊断,应重点关注左半结肠的直肠与乙状结肠,并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做到全结肠检查,从而有效避免结肠癌的发生.
作者:陈雪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白介素-32(intedeukin-32,IL-32)在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及胆总管扩张(choledochal cyst,cc)患儿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从而探讨白介素(IL)-32在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道闭锁患儿35例及未发生胆管炎的胆管扩张症患儿14例为研究对象,划分胆道闭锁患儿为观察组(BA)及胆管扩张患儿为对照组(CC).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WB)方法分别检测胆道闭锁组(BA)和胆总管扩张组(CC)两组中肝脏组织内白介素(IL)-32的表达水平,并对两组间IL-32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BA组中白介素(IL)-32表达情况与肝功能相关的血清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A组中IL-3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C组(P< 0.05);BA组IL-32与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γ-G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肝功能相关指标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研究表明:IL-32与γ-GT、ALT、AST之间呈正性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肝功能相关指标如γ-GT、ALT、AST的检测值随着IL-32表达水平的增高而增高,说明了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IL-32与其肝功呈正相关的特点,对预测胆道闭锁患儿肝功能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叶晓烁;吴宙光;王建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肠梗阻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以减少漏诊情况发生.方法:对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辽宁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8例CAPD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住院的8例单纯性腹膜透析腹膜炎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化验指标、CAPD时间、确诊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无明显差异.但是两组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不同:①并发肠梗阻组的接受CAPD治疗时间[(10.25±10.964)月]明显长于单纯腹膜炎组[(6.63±2.722)月];②并发肠梗阻组的确诊时间[(22.86+26.879)小时]明显长于单纯腹膜炎组[(2.5+1.414)小时];③发病时并发肠梗阻组透析液常规白细胞计数[(226.3±25.6)*106/1]明显低于单纯腹膜炎组[(2885.3±652.6)*106/l];④并发肠梗阻组退出率37.5%,单纯腹膜炎组退出率为0.结论:有腹膜炎症状的CAPD患者应警惕有无并发肠梗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赵霞;郭馨;张东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关节镜微创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3例,采用关节镜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关节镜微创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对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罗志先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6年2月我院因胃间质瘤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我院2009年4月至2016年2月完成ESD治疗胃间质瘤22例,其中位于胃底19例,底体交界2例,胃体1例,肿瘤平均直径1.28cm,大于2cm者共5例;除1例转外科切除外,其余21例均内镜下彻底剥离,内镜下切除率达95.45%;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在50毫升以下,术后无1例呕血、黑便;13例术中发生穿孔(穿孔率59%),1例穿孔后转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并闭合穿孔,其他12例均在内镜下修补穿孔.术后病理示1例高度危险性,2例中度危险性,19例低度危险性,随访3个月至3年,无1例复发或转移.结论:ESD治疗胃间质瘤内镜下切除率高,疗效肯定.术中穿孔为常见并发症,多可内镜下修补,无需转外科手术.
作者:宁晓燕;柳勤译;郭婉薇;李博;杨海云;许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保障母婴安全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后的160例待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整体护理和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产后抑郁、焦虑情绪、满意度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优良率和满意度分别为90.00%和96.25%,均高于对照组75.00%和86.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确保母婴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实施.
作者:阮叶兰;尹海燕;冯丽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挂号单奇偶性将8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阿魏酸钠治疗方式和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的对.照组,且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蛋白尿、Cr、BUN指数明显降低、GFR指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相比于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方式,阿托伐他汀+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更优,能够有效延缓血管内皮损,保护肾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刘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