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KF-PD通过MAPK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收缩

黄家明;胡薇;林晔;邱荣锋;温建军

关键词:氟非尼酮, 内皮素-1, 肝星状细胞, 平滑肌肌动蛋白, 门脉高压
摘要:目的:探讨氟非尼酮(fluorofenidone,AKF-PD)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 cell,HSC)收缩的影响及对收缩纤维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凝胶收缩实验确定AKF-PD对HSC收缩的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查AKF-PD对收缩纤维α-SMA、ERK及磷酸化ER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ET-1使胶原凝胶面积显著缩小,而AKF-PD抑制ET-1诱导的胶原凝胶面积缩小.AKF-PD抑制ET-1诱导的α-SMA和p-ERK蛋白表达.结论:AKF-PD可通过阻断ERK-MAPK信号通路调控α-SMA表达,抑制肝HSC收缩从而达到降低门脉压的作用.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60例宫颈LEEP术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术后妊娠结局,探讨LEE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而行LEEP术后分娩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以及同期分娩且孕前未行LEEP的产妇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宫颈裂伤、分娩方式等指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宫颈裂伤、剖宫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对术后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但仍有待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作者:林晓桃;姚赛君;陈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鼻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营养支持在胃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十分重要[1].胃癌患者极易发生营养不良,使得治疗和预后的难度加大,同时也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研究表明为胃癌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2].我院采取鼻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手术治疗方面,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宝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评价其在糖尿病监控及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5例确诊糖尿病组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组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成呈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监控及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闽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浆HCY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血浆HCY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血浆HCY与阴阳两虚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的血浆HCY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②痰湿壅盛型的血浆HCY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大,可以将血浆HCY作为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作者:尹宝;李彦斌;韩立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咪唑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36例体会

    急性荨麻疹以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团,发无定处,忽起忽退,瘙痒不堪,消退后不留痕迹等为特点.笔者对2008年7月~2012年7月门诊36例急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咪唑斯汀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祖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继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epathy,TMA),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复杂多变的神经系统症状、肾损害与发热等.TTP是一种罕见病.近些年来对该病的认识更深入,继发于其他疾病和药物的患者增多.现将我院临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TTP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钟雯婷;李海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微波在口腔黏膜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波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我院治疗的口腔黏膜病患者13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给予对照组素高捷疗口腔膏治疗,观察组进行微波治疗,比较两组口腔黏膜病愈合时间、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在口腔溃疡、血管瘤、粘液囊肿、唇炎等病的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波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疗效显著、疗程短,是口腔黏膜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王华;邝华;陈贵丰;黄湘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赣南地区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探讨及特点

    目的:探讨赣南地区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2年11月我院定期产检、孕前无糖尿病并于我院分娩的孕妇病例,所有孕妇均在孕24~28周进行75 g葡萄糖筛查试验,采用2010年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IA DPSG)推荐的GDM诊断的新标准进行诊断.结果:两组的年龄大于30岁、孕前体重指数≥25 kg·m-2、多次分娩史、不良孕产史(自然流产、死胎引产)、巨大儿分娩史、家族性遗传病史(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史)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年龄、肥胖、多次分娩史、不良孕产史(自然流产、死胎引产)、家族遗传病史、巨大儿分娩史等是引发GDM发生的高危因素,对此类高危人群早期进行临床干预,从而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刘萍;李梅;叶洪云;邹前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4小时尿标本留取错误原因分析与对策

    24小时尿蛋白标本留取是临床进行尿蛋白定量检测的标本留取方法之一,尿检结果不仅可以帮助确诊、预测病情发展,而且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1].24小时尿液留取正确与否非常重要,留错了需要重留,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而且易产生错误结果,也会延迟结果报告,甚至耽误治疗、用药.本科室于2013年6月~9月进行资料收集,将医嘱需留取24 h尿标本者及标本留取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登记,对登记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作者:洪波;袁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68例慢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慢性阑尾炎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68例慢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结合临床症状找出规律.结果:268例慢性阑尾炎的声像图表现可分为(1)卷曲型139例,占52%;(2)管壁增厚型83例,占31%;(3)异物阻塞型46例,占17%.结论:不同超声表现的慢性阑尾炎与对应的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

    作者:易春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肥胖患者上尿路结石MPCNL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肥胖患者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1月至2011年9月间实施的、符合病例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的439例MPCNL患者.肥胖组(体重指数BMI≥24)78例,正常体重组(18.5< BMI <24) 391例.研究组MPCNL术由同一个医疗组医师完成.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前-术毕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差值,输血率以及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所有的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术中未发生损伤胸膜和肠管手术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术前-术毕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差值、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输血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肥胖患者组手术时间较正常体重组手术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治疗肥胖和正常体重患者上尿路结石同样安全、有效,但一定程度上肥胖体质增加了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时间;肥胖患者上尿路结石MPCNL应由熟练的、有经验的医师完成.

    作者:刘敏;肖日海;邹晓峰;袁源湖;伍耿青;王晓宁;龙大治;吴玉婷;刘佛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超声研究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与距上次剖宫产年限的关系

    目的:探讨通过超声检查瘢痕子宫妊娠其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与距上次剖宫产年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2年9月孕35周左右孕妇,瘢痕子宫患者200例,按距上次剖宫产年限分3组,常规超声测量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结果:3组结果差异无意义(P>0.05),说明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与距上次剖宫产年限无明确关系.结论:通过大量超声检查评估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证明其恢复状态与距上次剖宫产年限无明确关系,所以距上次剖宫产年限不能成为其阴道试产禁忌症.

    作者:郝传伟;肖曼;纪艳洁;贺晓薇;张兴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种宫内节育器使用24个月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3种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分别放置3种IUD的1 200例育龄妇女随访24个月,比较其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放置元宫Cu-365 IUD 400例,爱母功能性IUD 400例,TCu 220CIUD 400例.3种IUD 2年脱落率分别为2.75%、7.5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症取出率分别为1.75%、8.75%、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和出血反应率方面,以爱母IUD高.结论:元宫Cu-365 IUD避孕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邓晓燕;麦健容;杨晓凌;邓秋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冷冻磨削加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护理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粘膜病,以青壮年多见,好发于暴露及摩擦部位,如颜面部,颈部,手背,腕部,前臂等[”,我院采用皮肤冷冻加磨削术加自体表皮移植的方法治疗稳定期的白癜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曾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内科急诊急性腹痛216例临床分析

    导致急性腹痛的原因有多种,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肠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一旦出现急性腹痛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要及时送医院治疗,以免耽搁佳救治时间[1].就诊过程中对患者病因的确诊是首要的问题.本研究主要以我院收治的216例急诊急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内科急诊急性腹痛的疾病种类,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达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胱硫醚-γ-裂解酶在过敏性休克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过敏性休克小鼠肺组织中胱硫醚-γ-裂解酶(CSE)的表达.方法:取健康昆明种小鼠36只,随机分为过敏性休克模型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每组再分为死亡即时组、冷冻48 h组和冷冻7d组,每组6只,模型组通过注射卵蛋白(OVA)制作过敏性休克模型,致敏第3周诱发过敏性休克致死或颈椎脱臼处死动物.对照组采用PBS代替OVA,第3周与模型组小鼠一并处死.各组小鼠分别在3个时间点取肺组织,福尔马林固定,制作石蜡切片,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观察CSE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肺组织中见胱硫醚-γ-裂解酶主要表达在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对照组肺泡上皮细胞呈弱阳性.结论:过敏性休克小鼠肺组织中有胱硫醚-γ-裂解酶表达,死后冷冻7d之内,肺组织中胱硫醚-γ-裂解酶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肺组织中胱硫醚-γ-裂解酶的表达可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提供一定的法医病理学诊断依据.

    作者:肖海;韩巧秀;杨庆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活动干预效果的评价

    目的: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明显下降,处方合格率明显上升.结论: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切实有效促进了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黄慕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Rhc、 RhE抗原相合在输血安全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前临床上输血治疗作为抢救患者生命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输血过程中一般要求ABO血型同Rh血型中的D抗原配合.近年来临床上对RhD抗原所导致的免疫性输血反应以及新生儿溶血病均进行了成功预防,在实施输血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Rh抗原的重要性[1].为提高输血的安全性,笔者对Rhc、RhE抗原相合在输血安全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评价分析,对96例不规则抗体患者的Rhc、RhE抗体及3000份自愿无偿献血者Rhc、RhE抗原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瑞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化性溃疡合并大出血的护理干预

    消化性溃疡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大出血.临床多表现为头昏、乏力、心悸、烦躁,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而在整个急救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我院在消化性溃疡并大出血的急救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袁桂华;傅莹;傅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高频超声对照分析

    目的:通过对比脑梗塞患者与无心脑血管疾病人群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探讨颈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塞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44例脑梗塞住院患者(脑梗组)及40例无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及椎动脉彩超检查,观察其内径、斑块,测量IMT厚度及PSV、EDV、RI等参数.结果: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照组在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也存在部分改变,但占总人数比例较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仅占12%.结论:颈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塞密切相关,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可以作为一种无创伤、简便的、可重复应用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钟周华;廖萍;陈爱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