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丽芳;叶军明;郭锐;陈丽;单热爱;彭道珍;钟茂林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肥胖患者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1月至2011年9月间实施的、符合病例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的439例MPCNL患者.肥胖组(体重指数BMI≥24)78例,正常体重组(18.5< BMI <24) 391例.研究组MPCNL术由同一个医疗组医师完成.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前-术毕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差值,输血率以及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所有的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术中未发生损伤胸膜和肠管手术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术前-术毕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差值、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输血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肥胖患者组手术时间较正常体重组手术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治疗肥胖和正常体重患者上尿路结石同样安全、有效,但一定程度上肥胖体质增加了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时间;肥胖患者上尿路结石MPCNL应由熟练的、有经验的医师完成.
作者:刘敏;肖日海;邹晓峰;袁源湖;伍耿青;王晓宁;龙大治;吴玉婷;刘佛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氟非尼酮(fluorofenidone,AKF-PD)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 cell,HSC)收缩的影响及对收缩纤维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凝胶收缩实验确定AKF-PD对HSC收缩的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查AKF-PD对收缩纤维α-SMA、ERK及磷酸化ER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ET-1使胶原凝胶面积显著缩小,而AKF-PD抑制ET-1诱导的胶原凝胶面积缩小.AKF-PD抑制ET-1诱导的α-SMA和p-ERK蛋白表达.结论:AKF-PD可通过阻断ERK-MAPK信号通路调控α-SMA表达,抑制肝HSC收缩从而达到降低门脉压的作用.
作者:黄家明;胡薇;林晔;邱荣锋;温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稀土离子Ce3与香豆素衍生物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同时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epG2肝癌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结果:配合物的组成为Ce (C10H3F3O4)Ac(H2O)6.香豆素衍生物及其铈配合物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且铈配合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著高于配体组.结论:配合物对HepG2肝癌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配体.
作者:刘霞;李伟;丁冶春;范小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我国,头颈部肿瘤的年发病率为15.22/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45%[1].手术切除是治疗头颈肿瘤的主要手段.肿瘤切除手术破坏了机体原有的生理结构,患者术后1~2周内不能经口进食,为了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鼻饲饮食成为解决营养的主要途径.由于术后口腔、颈部有较大的缺损,患者吞咽功能下降;术中组织受牵拉,致使鼻咽黏膜充血水肿,患者痛觉敏感度高;加之经历了手术的打击,患者身心疲惫,处于焦虑高峰,对插管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插管时极度不配合,加大了胃管置入难度.临床上使用常规方法插管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较低,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困扰.现将头颈肿瘤术后鼻饲置管方法综述如下,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经验和启示.
作者:邢秋燕;魏清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烧伤Ⅰ号软膏对兔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采用兔深Ⅱ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烧伤Ⅰ号软膏治疗实验组和碘伏膏治疗对照组,于烫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用羟脯氨酸法检测组织中胶原含量并进行组织学观察,记录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瘢痕形成情况.结果:烧伤Ⅰ号软膏可增强胶原合成,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的增殖;提高创面愈合率,明显缩短愈合时间且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烧伤Ⅰ号软膏具有增强胶原合成、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作者:马华谋;何光华;何华;曾宪峰;舒芳;江文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浆HCY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血浆HCY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血浆HCY与阴阳两虚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的血浆HCY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②痰湿壅盛型的血浆HCY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大,可以将血浆HCY作为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作者:尹宝;李彦斌;韩立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比两种磷酸钙人工骨中去甲万古霉素在体外的释放规律,为新型载药缓释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适量去甲万古霉素粉末以生理盐水充分溶解,制成一定浓度抗菌素溶液,逐步稀释形成去甲万古霉素标准液的浓度梯度,在一定温度下,以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00-800 nm波段间进行连续扫描,取大吸收峰值处波长为以后测量的参考波长,将各浓度下测得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下称OD值)导入SPSS13.0软件包中,计算溶液标准回归方程并检验之.分别将一定量新制备的两组材料试件投于生理盐水中持续浸提,定期更换试管取浸提液,在上述参考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代入方程计算各期浸提液中去甲万古霉素的浓度及累计释放量.结果:去甲万古霉素溶液在25℃条件下于226 nm波长处出现高峰,OD值随浓度x(mg·L-1)的标准回归方程为:OD =0.013x +0.173(R2=0.971,调整R2 =0.964,方程检验P=0.00),实验组维持有效浓度可达6周以上,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结论:纤维蛋白胶可明显延长载药缓释体系中抗生素的释放时间,早期遵循Higuchi's规律.
作者:张飞;李奇;林荔军;何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评价其在糖尿病监控及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5例确诊糖尿病组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组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成呈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监控及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闽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明显下降,处方合格率明显上升.结论: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切实有效促进了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黄慕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采用Philips IE 33超声诊断仪,应用RT-3DE技术检测35例DCM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正常对照组与DCM组各参数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DCM组左、右心室的EDV、ESV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左、右心室EF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CM组RT-3DE技术检测LVEFRT-3DE与RVEFRT-3DE呈正相关(r=0.59,P<0.01).结论:RT-3DE能够准确评价DCM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DCM病患者左、右心室功能损害程度之间呈正相关.
作者:陈花;陈卫华;叶军;游宇光;任苓;葛贻珑;肖文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早发及迟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295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共有9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纳入病例组),将其他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2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发与迟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上机时间、通气方式、吸痰、气道湿化、卧床体位、血糖和白蛋白水平为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论: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基础护理,重视呼吸道的管理,预防和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娄伟;魏碧蓉;谢伟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电子鼻胃镜在不同年龄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治应用.方法:采用OLYMPUS GIF-XP260N电子鼻胃镜对112例14岁以下儿童进行胃镜检查,分经口或经鼻插入二组,经口插入术前准备同普通胃镜,经鼻插入术前准备增加1%的丁卡因咽部喷射麻醉及1%的麻黄素鼻腔喷射麻醉.结果:107例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94.6%,其中67例经鼻插入,40例经口插入,5例因患儿反应强烈未能完成检查.结论:成人鼻胃镜运用于儿童患者无论经鼻经口插镜,检查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患儿易耐受.
作者:江萌;谢志军;吴何莉;刘苇婧;郭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修订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由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临床医师组成调查组,对2012年8月16日8点至8月17日8点在院的所有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实查率99.26%;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74%;医院感染率较高科室为儿康科(13.5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占36.36%;医院感染病原体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轮状病毒,占85.7%;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4.1%,其中一联用药占79.0%,治疗用药占44.7%,预防用药占46.7%.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较真实地反映了医院感染情况,为今后针对性地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开展目标性监测和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张琪;邹前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髂腹下神经(IHN)-髂腹股沟神经(IIN)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B组采用单纯氯胺酮全麻.观察手术切皮时患儿MAP、HR变化,术中氯胺酮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B组手术切皮时MAP、HR变化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多于A组(P<0.05),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结论: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在较浅全麻下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氯胺酮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尽快苏醒,是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森林;李建平;温剑华;蔡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骨质疏松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也是引发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重要因素,因此采取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十分必要的[1].我院在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勇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吸氧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CPAP机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 (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上,盐酸氨溴索联合CPAP机的疗效优于盐酸氨溴索联合吸氧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美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系1904年由DeQuervain首先报告.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诊断大多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本文对87例亚甲炎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探讨甲状腺静态显像在亚甲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树生;齐毅;邱志斌;于思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赣南地区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2年11月我院定期产检、孕前无糖尿病并于我院分娩的孕妇病例,所有孕妇均在孕24~28周进行75 g葡萄糖筛查试验,采用2010年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IA DPSG)推荐的GDM诊断的新标准进行诊断.结果:两组的年龄大于30岁、孕前体重指数≥25 kg·m-2、多次分娩史、不良孕产史(自然流产、死胎引产)、巨大儿分娩史、家族性遗传病史(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史)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年龄、肥胖、多次分娩史、不良孕产史(自然流产、死胎引产)、家族遗传病史、巨大儿分娩史等是引发GDM发生的高危因素,对此类高危人群早期进行临床干预,从而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刘萍;李梅;叶洪云;邹前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帕金森病(PD)大鼠脑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Sham)、模型组(PD)和aFGF给药组(AFGF),每组20只,通过脑内立体定向术,将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入后2组大鼠脑右侧纹状体建立PD大鼠模型,阿扑吗啡(APO)诱导行为学来判断模型是否成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D)联用检测大鼠脑纹状体组织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aFGF给药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明显高于模型组,低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羟色胺(5-HT)和5-羟基吲哚乙酸(5-HIAA)与模型组相比含量无明显变化,但低于正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FGF能有效提高帕金森动物模型脑内纹状体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PD的症状.
作者:占丽芳;叶军明;郭锐;陈丽;单热爱;彭道珍;钟茂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女,12岁,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膝关节疼痛,行走时疼痛剧烈并进行性加重,查体:右膝关节微肿,皮肤温度偏高,右股骨远端处压痛、叩击痛,可触及—3.0 cm×3.0 cm包块,质硬,无活动,右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急性痛苦面容,精神偏差,在本院共行2次X线检查,首次X线照片显示双侧股骨远端、左胫腓骨近远端、右胫腓骨近端、右尺桡骨远端干骺端及左股骨头骨骺、右肩胛骨、右第11后肋、骶2椎体右侧均见均匀一致宽致密带,边界清晰(如图1),所示骨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及骨膜反应,本科室诊断医生怀疑为重金属中毒.
作者:张凯清;黄年招;彭灵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