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秋娴;陈婵玉;谢昭雄;曾秀文;黄韩蔚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采取延伸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100例接受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伸性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恶心呕吐、疼痛以及疲劳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实施延伸性护理具有显著护理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白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派丽奥软膏联合vitapex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106例,患牙共计118颗,按照治疗方式和就诊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vitapex糊剂联合局部应用派丽奥软膏治疗,对照组给予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填充联合碘甘油治疗.并对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回院复查,其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时给予派丽奥联合Vitapex糊剂根管充填,安全且无不良反应,疗效比常规疗法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姜彤;王凯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在临床治疗中,以急性腹痛就诊的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相关结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以急性腹痛就诊的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入院后接受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学、CT扫描、B超检查等得以确诊,对于存在溶栓指征的患者给予其溶栓治疗,并配合抗血小板治疗等,无法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需要接受抗凝治疗等.结果:在所选的50例患者中,接受治疗后有1例因心律失常死亡,其余患者腹痛症状消失,接受心电图检查后ST明显回落,溶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对于以急性腹痛就诊的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来讲,主要以溶栓治疗为主,并辅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等,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文海;石昌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胸腔镜手术后无创正压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52例择期胸腔镜手术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评价生活质量,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耐受性、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均可耐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有6例(23.1%)患者因无法耐受而终止治疗,研究组的不耐受率较对照组的低(P<0.05);研究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出现皮肤损伤、排痰障碍、口鼻咽干燥、胃肠胀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胸腔镜手术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耐受性,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小娴;张晓春;钟环;冯柏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人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在高血压分级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两个社区96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同年龄组、同性别、同高血压等级为配对条件进行配对比较.检测并记录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两组病人经过3个月和6个月干预治疗后,血压均下降,实验组血压下降较明显且控制比较稳定,依从性、积极性、主动性均比对照组高.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病人分级管理中能够提高高血压病人的防治疾病的意识,增强病人的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益于长期有效的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雪良;黄仕春;黄浩;许宗梅;钟超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绝经期妇女慢性疲劳综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小剂量雌激素贴剂治疗绝经期妇女慢性疲劳综合症,对照组用安慰剂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疲劳量表-14(FS-14)评分,并抽血查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stradiol,E2).结果:两组治疗后FS-14评分降低,达到改善CSF症状的目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E2含量明显增加,而FSH含量稍降低.结论:小剂量E2贴剂可以有效缓解CFS症状,可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作者:潘博希;陈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昏迷病人中应用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昏迷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气管切开术)与实验组(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术中生命体征、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闭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要短(P<0.05),切口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要少(P<0.05);实验组术中生命体征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要优(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要低(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昏迷病人中的应用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且术后并发症少,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彭国俊;叶飞宣;刘木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血肌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随机分成前列地尔组、缬沙坦组及联合组三组.前列地尔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静滴治疗,治疗周期2周;缬沙坦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缬沙坦口服治疗,治疗周期2周;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静滴联合缬沙坦口服治疗,治疗周期2周.检测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以及血肌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尿蛋白排泄率指标上,治疗前三组患者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经过不同手段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前列地尔组与缬沙坦组间不存在差异,联合组显著低于前列地尔组及缬沙坦组(P<0.05).血肌酐水平指标上,治疗前三组患者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不同手段治疗后,三组患者与治疗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前列地尔组与缬沙坦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与前列地尔组及缬沙坦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改善肾小球血液循环,降低尿蛋白的排泄,保护肾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琛;沈良兰;张芬;邱志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儿童微量元素的含量情况,并探讨与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治疗并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的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克曼AU5800查空腹静脉血,检测Fe、Zn、Ca、Mg、Cu含量.结果:80例检测结果中,其中Fe缺乏14例(17.5%);Zn缺乏18例(22.5%);Ca缺乏12例(15%);未见Cu缺乏;未见Mg缺乏.结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对于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诊断疾病十分重要,应积极运用于儿童的预防保健及疾病诊断工作中.
作者:合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探讨可靠的护理对策.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12月于我院分娩并接受围产期保健服务的产妇871例为对象,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筛查产后抑郁患者,将产后抑郁患者(90例)纳为观察组,其它产妇(781例)纳为对照组,统计对象人口社会学信息、分娩情况、家庭情况等,应用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明显更高,初产妇占比明显更高,自然分娩占比明显更高,缺乏家人关心占比明显更高,对居住条件不满意占比更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产后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分娩次数、缺乏家人关心、对居住条件不满意(P<0.05).结论:分娩次数、缺乏家人关心、对居住条件不满意是导致产后抑郁的主要因素,强化家庭支持、改善居住环境是预防产后抑郁的可靠护理对策.
作者:王少娜;王秋杏;李柯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疗法包括电针、穴位注射、推拿、功能训练、高压氧疗、静脉注射神经节苷脂.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时对比评价2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综合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时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2个月时综合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神经损伤患者,综合多种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提升疗效,值得关注.
作者:彭丹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娱乐性噪声对青少年听力影响的情况,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对因听力下降来就诊的398名青少年行问卷调查,耳科查体及听力学检查,数据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共调查398人,男生211人(53.02%),女生187人(46.98%),青少年娱乐性噪声的接触率达到88.69%,每天平均接触时间(1.40± 1.11)h,且随着娱乐性噪声接触时间的延长,听力受损的程度增高.(2)自觉症状检出率随着娱乐性噪声接触时间的增长而上升.结论:娱乐性噪声对青少年听力造成的危害较大,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严重的可能伴随出现神经衰弱.
作者:吴文丽;白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讨论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第1、2疗程后,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第3疗程后,观察组治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有利于缓解症状,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黄丹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CT与MRI在老年人肺结节及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探究CT与MRI诊断的临床适用性.方法:根据对老年人肺结节及肺癌检查方法的不同,将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人肺结节及肺癌患者进行分组,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B组患者采用MRI进行诊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影像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判断CT与MRI的诊断效果.结果:CT与MRI对患者肺结节的诊断影像学没有明显的差异,并且,A、B两组患者肺结节的病变部位、直径及其形态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对患者肺癌的诊断影像学有较明显的差异.结论:CT与MRI在老年人肺结节的诊断结果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MRI的诊断对患者的放射影响较小;CT与MRI在肺癌方面的诊断差异明显,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中适合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方武;杨万就;谭志红;梁土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6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同期观察组的60例行腹腔镜切除术.对比两组术中、术后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的术中、术后情况,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安全性高、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临床医师应该准确把握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指征,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丁肖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医动静结合辨证施治在老年下肢创伤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2014牟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根据中医学中的动静结合辨证施治原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94%比对照组的80%高,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的16%,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且在生活质量评分上,其中总体健康、积极感受、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疼痛与不适、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中医学中的动静结合辨证施治思想渗透到老年下肢创伤骨折的治疗中,让患者在恰当的时机里选择合适的动治疗或静治疗,有助于骨折的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志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石膏固定牵引的保守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完全愈合时间、负重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踝关节恢复优良率是93%,对照组踝关节恢复优良率是79%,组间踝关节恢复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明显加快骨折愈合,提高踝关节活动能力,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温晋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临床护士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对全院临床护士和医院管理干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并对全院临床护士干预前和干预后幸福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后的临床护士幸福感明显高于干预前的幸福感.结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提高临床护士的总体幸福感.
作者:帅水云;万丽霞;黄孟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征,探讨该疾病的危害、诊治措施,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前置胎盘孕妇207例为对象,行回顾性分析,将4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划入观察组,167例普通型前置胎盘孕妇划分为对照组.统计并对比2组临床资料、诊断结果、手术情况、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首次出现阴道流血时间为孕(33.5±2.7)周,明显晚于对照组孕(30.7±3.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盘植入13例(32.5%)、产后出血30例(75.0%)、子宫切除7例(17.5%)、术中紧急输血26例(65.0%),对照组分别出现6例(3.6%)、37例(22.2%)、1例(0.6%)、14例(8.4%),观察组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1 78.5±337.4)ml,明显多于对照组(417.5±188.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普通型前置胎盘,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术中紧急输血发生率更高,对孕产妇威胁较大;但凶险型前置胎盘对新生儿结局可能并无影响.
作者:李卓;彭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采用计划生育手术对育龄妇女的心理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52例计划生育术后妇女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手段,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的痊愈人数.结果:对照组术后24小时15人痊愈;实验组患者24小时后18人痊愈.实验组痊愈率84.6%明显高于对照组55.7%.结论: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痊愈率.
作者:崔现果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