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继红;潘德年;聂新喜
目的:初步明确白介素1B(interleukin 1β,IL-1β)对人牙髓细胞(dental pulp cells,DPCs)短期内矿化的影响.方法:组织块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牙髓细胞建立体外矿化模型;10 ng/mL的IL-1β刺激矿化培养人牙髓细胞,茜素红染色半定量定量,荧光定量PCR,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实验检测牙髓细胞体外矿化程度的改变.结果:荧光定量PCR显示IL-1β刺激组矿化标志蛋白BSP、DSPP、OCN的mRNA表达量在第3d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调.茜素红染色定量,ALP活性实验表明实验组钙盐沉积和ALP活性均大于相同时点的对照组.结论:炎症因子IL-1β短时间内对人牙髓细胞矿化起促进作用.
作者:吴记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3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术前准备、胃肠道准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体位护理、胃管护理、切口与腹腔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多项有效护理措施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保证胃癌根治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林春霞;张穗珍;肖彩群;李晴华;陈小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我们共收治98例(98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根据伤眼受伤程度不同分别采取一期和二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眼视力恢复情况及出现的并发症,术后随访6 ~ 24个月.结果:本组98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8以上者5眼(5.1%),0.5 ~0.8者32眼(32.7%),0.1 ~0.4者53眼(54.1%),0.1以下者8眼(8.1%).术后出现角膜水肿23眼,瞳孔移位9眼,虹膜前后粘连9眼,后发性白内障14眼,瞳孔区机化膜4眼,晶体夹持2眼,视网膜脱离2眼.结论:依据外伤性白内障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会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陆如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污染齿类器械进行模拟血液污染,比较不同放置时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为消毒供应中心安排佳回收时间和使用后是否一定要初步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将新鲜血液污染首次使用的弯血管钳(16 cm)放置1h、2h后(模拟术中使用,其间用湿纱块擦拭)随机平分放置8个时间段密封箱,用湿毛巾覆盖污器械,每组30把器械,重复3次实验,清洗器械总720件,采用同一清洗方法.结果:1~6 h目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h经5倍放大镜裸视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2 h以上与放置1h目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6h后与放置1h5倍放大镜裸视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后个别器械在齿面发现有黑点.结论:污染器械经初步处理可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放置以不超过6h为宜.
作者:黄惠平;韦玉芳;罗小贞;梅华;何梅;陈俏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肝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腹腔注射3’-大豆苷元磺酸钠(0.1 mg/kg、0.2 mg/kg),15 min后,腹腔注射阈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2.5 g/L,0.02 mL/g),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2)腹腔注射3'-大豆苷元磺酸钠(0.1 mg/kg、0.2 mg/kg),15 min后,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2.5 g/L,0.01 mL/g),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3)连续腹腔注射3'-大豆苷元磺酸钠(0.1 mg/kg、0.2 mg/kg),连续10 d.取肝脏观察小鼠肝脏系数和肝药酶(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变化)含量的影响.结果:(1)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显著加速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入睡时间和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2)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显著加速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入睡时间和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3)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提高小鼠肝药酶含量.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肝药酶具有诱导作用.
作者:曾靖;张道英;黄强;程庚金生;田原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NT-proBNP在指导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门诊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症状指导组和NT-proBNP指导组,症状指导组治疗目标是NYHA心功能分级降至Ⅱ级以下,NT-proBNP指导组治疗目标是NYHA心功能分级降至Ⅱ级以下,同时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降至1000 pg/mL,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率、心衰病死率.结果:NT-proBNP指导组较症状指导组可减少住院率,两组间病死率无差异.结论:NT-proBNP可在一定范围内指导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较症状指导下的治疗可取得更好疗效.
作者:吴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中泛影葡胺的作用及其应用意义.方法:将129例粘连性小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泛影葡胺治疗组(A组)61例及对照组(B组)68例,泛影葡胺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或经鼻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40 mL加生理盐水40~60 mL治疗.对照组行一般保守治疗.比较两组肠梗阻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61例中38例非手术治疗成功,成功率62.3%,大于对照组的36.7% (25/68) (P <0.05);该38例非手术治疗成功者平均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或胃管内注入泛影葡胺可以明显改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梗阻缓解,并且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平;李雯;李剑;苏晋捷;曾祥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溶栓后24h及病情加重时头颅CT或MRI判断有无脑出血转化,比较脑出血转化组和无脑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房颤、吸烟、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3h或3~6h)、溶栓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药物类型(rt-PA或UK).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有关的因素.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8例,经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出血转化(CHT) 15例(15/98)..CHT组心房颤动患者比率高于无CHT组(40% vs 12%,P=0.015),CHT组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无CHT组(14 vs 10,P=0.025),CHT组溶栓后收缩压高于无CHT组(161±23 vs 139±20,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181,95% CI:1.037~1.346,P=0.012)、溶栓后收缩压(OR=1.079,95% CI:1.031~1.128,P=0.001)与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独立相关.结论: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有溶栓前NIHSS评分和溶栓后收缩压.
作者:王世芳;肖卫民;吴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胆道三维重建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然后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17例胆道结石,3例胆管癌、2例胰头癌、2例壶腹部癌、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炎性肉芽肿.结论:16层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能够无创伤、立体清晰地显示胆管结构,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手术治疗.
作者:李先明;陈华勇;周建辉;白阿明;余钟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分析儿科患者的部分生化检验结果,了解样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法对儿科及普外科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血清AST活性,同时采用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检测两组的血清K+、Na+、C1-浓度.结果:和普外科比较,儿科患者的血清K+浓度、AST活性有显著性差异,而血清Na+浓度、Cl-浓度无明显差别.结论:应考虑儿科患者的生理特殊性,尽量保证标本采集的质量,同时,在对儿科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时,也应考虑到儿科患者的生理特殊性而综合分析.
作者:谭晓彬;江丽霞;曹娟;席徐翔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系统的计划性、步骤性、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8W,采用自制的四防观察量表、治疗依从性评定量表如安心住院、服药主动性、生活自理能力、对疾病的认识、对疾病的预防等方面对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自杀、外走、伤人、毁物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安心住院、服药主动性、生活自理能力、对疾病的认识、对疾病的预防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意外事件发生,预防疾病的复发.
作者:黄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造口袋在大便失禁病人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大便失禁成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采用一件式造口袋贴肛门引流大便;对照组27例,采用一次性气管导管插肛门引流大便,观察两组病人大便引流效果、肛周皮肤破损程度、护理时数.结果:两组病人大便引流效果、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护理时数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大便失禁病人应用一件式造口袋贴肛能有效收集大便,降低肛周皮肤破损发生,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白艳玲;董兰菊;张珊珊;陆燕英;朱燕妮;赵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上消化道穿孔手术后病例资料.结果:肺部感染是上消化道穿孔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25%,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在不同患者年龄、胃肠减压与否、术前是否存在休克、麻醉方式不同、术后是否镇痛、术前是否合并肺部慢性疾病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患者性别、穿孔位置、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短不同发生肺部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有肺部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要积极预防,降低肺部感染发生.
作者:司丕成;李立涛;徐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所收治的96例骨盆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在进行相应手术治疗的同时均行一般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化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达到优的比率和总的优良率均显著提升,并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SCL-90评分值显著提高,而住院天数则明显缩短,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骨盆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改善和提高均具有极其重要的辅助治疗价值,适于临床提高和应用.
作者:骆方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分析我院2003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2例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32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住院10~ 16 d,1例发生吻合漏而行结肠造口术;切口感染9例,经换药后痊愈;切口裂开1例,行二期缝合后痊愈出院;1例出现造口肠管狭窄,经过扩张后缓解.术后无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病例;无造口肠管坏死、内陷、出血等并发症,1~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及失访病例.结论: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关键.
作者:曾贱法;刘振优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疼痛均在24 h内缓解并下床活动,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7.5°;随访12 ~24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状况,无肺栓塞、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迅速缓解疼痛.
作者:赵之淼;卢志有;钟伟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体外观察中药黄芪提取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设正常对照组及黄芪药物组,采用MTT法观察中药黄芪提取液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半定量RT-PCR检测Bcl-xl、53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比较两组异同.结果:(1)光镜下可见黄芪组细胞数量减少,伪足减少,有细胞脱壁现象.(2)上调p53基因mRNA表达,下调Bcl-xl基因mRNA表达.结论:中药黄芪提取液能抑制HepG2细胞增长,其可能机制与激活抑癌基因p53基因、下调原癌基因Bcl-xl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黄文峰;温丽春;袁军;谢水祥;王小丽;谢琼珺;陈霖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效果,寻找腹部手术的合理麻醉方式.方法:按本院手术安排前后依次将175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法.结果:两组患者中麻醉效果均良好,无全脊麻、呕吐等并发症.腰硬联合麻醉法较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起效快、用药量少,效果良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麻醉效果上优于硬膜外麻醉,不良反应少,是比较理想的下腹部手术麻醉方法.
作者:丁称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HBC-2000综合治疗仪治疗顺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初产妇顺产后尿潴留患者200例,平均年龄(23.78±2.3),所有产妇均无侧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出现尿潴留后直接应用HBC-2000综合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出现尿潴留后予一般康复性指导,如热敷、流水声诱导等.两组患者排尿失败后均行导尿排空膀胱.观察两组产妇解除尿潴留的时间及效果.结果:实验组成功率为98%,对照组成功率为78%,实验组平均起效时间(21.3 +3.6) min,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26.3±5.6) min.两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HBC-2000综合治疗仪治疗初产妇顺产后尿潴留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邓琦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据史料记载,臭牡丹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和清热利湿等功效.为研究其药理作用机制及拓展其临床应用,本文对臭牡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特别是对急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以及它具有的镇静催眠、局部麻醉、抗肿瘤、免疫和缩宫等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邹晓琴;欧阳娟;黄诚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