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镇静疗效评价

李勋;李萍;赵峰;王俊

关键词:丙泊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疾病患者, 镇静效果, 右美托咪啶, 统计学意义, 发生率, 有创机械通气, 无显著性差异, 镇静评分, 心动过缓, 使用时间, 清醒镇静, 起效时间, 评定方法, 盲法试验, 呼吸机, 低血压, 选取, 脱机
摘要:目的:在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中,对比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的镇静效果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相关患者分为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啶组,随机、单盲法试验。根据躁动-镇静评分(RASS)、谵妄评定方法判断两组镇静效果及谵妄发生率,并对比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达到目标镇静范围内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起效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谵妄发生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啶组对比丙泊酚组表现为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而低血压发生率右美托咪啶组则低于丙泊酚组。脱机时间:右美托咪啶组平均为3.2天;丙泊酚组平均为6.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CU留住时间,右美托咪啶组平均为5.1天,丙泊酚组平均为10.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因具有清醒镇静,易唤醒的特点,使得其在AECOPD患者的镇静中优于丙泊酚。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世界畅销药埃索美拉唑的开发应用进展

    埃索美拉唑中文又名:艾司奥美拉唑;为5-甲氧基-2-((S)-((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硫酰基)-1H-苯并咪唑【1】。英文名:Esomeprazole ,分子式:C17H19N3O3S。分子结构。

    作者:刘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经过急性临床治疗,留有功能障碍,出院后居住本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一般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进行社区家庭康复干预6个月康复训练。结果:康复干预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家庭康复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及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单树崇;高丽;葛徐华;何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自拟忍冬芩连汤口服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比较口服自拟忍冬芩连汤和槐角丸汤方治疗混合痔急性炎症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混合痔中医方药的选择。方法:100例混合痔急性炎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忍冬芩连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槐角丸汤方治疗,观察服药7天的治疗效果并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自拟忍冬芩连汤具有泻热通络功效,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急性炎症,疗效确切。

    作者:苏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探析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8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取手术方法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手术治疗,本组38例患者,痊愈患者25例,占65.79%,显效患者11例,占28.95%,有效患者2例,占5.26%,且有效率为100%。38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1±2.7)d,无1例死亡患者,术后患者进行3个月的回访,没有发生复发的现象及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治疗,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尹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电子胃镜综合治疗胃石症1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如何用电子胃镜综合治疗胃石症。方法:口服5%碳酸氢纳,应用抑酸剂、胃动力药,结合胃镜下用异物钳或圈套器钳夹及胃石内多点注射5%碳酸氢钠治疗16例胃石症患者。结果:16例患者中3例仅用药物胃石消失,8例经1次镜下治疗胃石消失,4例2次镜下治疗胃石消失,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药物结合胃镜下钳夹同时向胃石内多点注射5%碳酸氢纳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痛苦少,花费低,便于推广。

    作者:图雅;芦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PDCA循环结合阶梯式健康宣教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及疾病知识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T2MD)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结合阶梯式健康宣教后,患者自护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128例T2MD患者,对照组64例患者行常规性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64例患者接受PDCA循环管理结合阶梯式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疾病知识水平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运动锻炼、情绪控制、遵医用药等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活动、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结合阶梯式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及疾病知识水平。

    作者:王彬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西药2联用药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研究西药2联用药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米克令舒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采用万托林联合普米克令舒用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父母的满意度,并记录患者是否产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实验组患者父母总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父母总满意率为73.3%,两组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的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均没有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西药万托林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和传统方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相比较,具有更好的疗效,而且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宏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不同类型导丝的应用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梦幻导丝、斑马导丝及泥鳅导丝、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逆行胰胆管造影18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收集梦幻导丝组、斑马导丝组的插管成功率,超出限定时间未能成功插管的,均更换泥鳅导丝继续插管并再次统计插管成功率。结果:梦幻导丝组47例,插管成功率85.1%;斑马导丝组133例,插管成功率78.9%;未成功的均更换泥鳅导丝后再次统计插管成功率,斑马导丝组总插管成功率95.5%,梦幻导丝组89.4%。结论:一般胆管结石类病例选用黄斑马导丝大部分能有效插管,用相比梦幻导丝便宜的费用即可解决插管问题;而胆管恶性肿瘤、胰腺及壶腹周围肿瘤、狭窄等困难插管超选应用梦幻导丝更适合,初次插管成功率高于斑马导丝。

    作者:张端;梁丽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8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88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后,患者眼压均恢复并维持正常。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沂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卒中后抑郁状态

    卒中后抑郁是发生于卒中后的抑郁状态或抑郁情绪,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是卒中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易悲观,入睡困难,失眠多梦,早醒,食欲改变,对生活失去信心,易悲观,生活能力感减退等[1]。

    作者:马端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迷迭香精油的研究进展

    迷迭香精油是迷迭香的挥发性成分,具有多种优良的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本文对迷迭香精油的提取技术和药理作用做一综述,旨在为迷迭香精油生产和应用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作者:贾佳;吴艳;苏莉芬;杨磊;刘香萍;李春英;张晶;何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钾麻痹46例临床分析及探讨血清肌酶升高的原因

    目的::总结低钾麻痹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及血清肌酶改变。方法:回顾分析46例低钾麻痹患者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我院低钾麻痹的常见病因有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急性肠炎、利尿剂的副作用、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等。部分患者尤其有肌肉疼痛者肌酸磷酸肌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升高,且和肌力、血钾水平有明显的关系,患者肌力正常后肌酶也恢复正常。结论:低钾麻痹患者肌酶升高和肌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有关。

    作者:刘茂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

    目的::脑水肿的产生是脑出血后二次损伤发生的关键因素,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需要在短期内缓解病情,改善靶器官的进行性损害,降低脑出血后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本文就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机制做简单阐述,并对临床常用方案如: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低温处置等进行总结。

    作者:王鹏;刘艳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用来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期间,我科室对26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平行分组治疗,观察组患者130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压控制情况和治疗前后心率、血脂、空腹血糖以及肝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压控制情况相比,观察组患者服药后24h的降压平稳性指标—平滑指数(SI)高于对照组,降压治疗1个月、6个月以及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脂、空腹血糖以及肝肾功能等临床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以有效的控制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治疗效果优于缬沙坦,患者耐受性良好,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

    作者:魏永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心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8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结果显示经过对症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干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麻杏甘石汤药性传递过程的简析

    麻杏甘石汤是治疗外感风寒、郁热致喘之主方,从难溶性化合物和汤液形成规律角度,探讨麻杏甘石汤的药性传递规律。

    作者:刘志茹;田泽庶;吕邵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在我科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临床路径组60例和常规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患者满意度以及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临床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常规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的实施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程燕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BCS系统Ⅳ类药物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BCS-Ⅳ类药物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方法:阅读有关该类药物中外文献综合阐述。结果:BCS-Ⅳ类药物可以通过提高溶出速率、增加生物膜通透性,并从同时增加溶出速率和生物膜通透性等途径提高生物利用度。结论:BCS-Ⅳ类药物的溶出速率慢,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已经通过新技术、新剂型得到良好的解决,为BCS-Ⅳ类药物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基础。

    作者:张凤娇;刘明玉;单柏松;李霞;王祺茹;杨志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80例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动态临床血压检测分析

    高血压(Hypertension (HTN)、high blood pressure)或“动脉高血压”(arterial hypertension),是一种动脉血压升高的慢性病症。血压的升高使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时的负担增大。血压有两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心脏跳动时肌肉收缩或舒张时的测量值。正常静息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00-140毫米汞柱mmHg(高读数)和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mmHg(低读数)。血压持续等于或高于140/90毫米汞柱mmHg时则为高血压。

    作者:徐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颅脑外伤合并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急诊手术的护理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严重的继发病变,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如不及时诊断处理,可因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危及生命[1]。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大多属于急性型,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多伴骨折。硬脑膜外血肿主要出血源多为脑膜中动脉,该动脉经颅中窝底的棘孔入颅后沿着脑膜中动脉沟走行,在近翼点处分为前后两支,主干和分支均可因骨折而撕破,在硬脑膜外形成血肿。此外,颅内静脉窦(上矢状窦、横窦)、脑膜中静脉、板障静脉或导血管损伤也可形成硬脑膜外血肿[2]。硬膜外血肿达到一定程度,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可以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脑水肿,提高治愈率和病后生存质量。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多采用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提高此病的救治水平与护士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一2014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56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行血肿清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作者:薛冰;赵圣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