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木犀草素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吕畅;王红芳;阎雪莹

关键词:木犀草素, 配合物, 复合物, 抗氧化
摘要:木犀草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分布较广,近年来研究发现它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过敏、抗纤维化等作用。本文从木犀草素及其金属配合物、复合物等的抗氧化作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认为木犀草素在抗氧化作用方面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与七氟烷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右美托咪定与七氟烷应用于困难气道插管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SA分级Ⅰ-Ⅱ级择期手术困难气道插管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24例)和联合诱导组(26例),观察单纯七氟烷诱导和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诱导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联合诱导组患者的插管不良反应率为15.4%(4/26),显著低于七氟烷组患者的37.5%(9/24);同时插管完成后,联合诱导组患者的HR显著低于七氟烷组,MAP以及呼吸频率均显著高于七氟烷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七氟烷应用于困难气道插管中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对降低插管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王伟华;王沫丽;孟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改良平面导板在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矫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配合改良平面导板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低角或均角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2例作为实验组,男6例,女6例,年龄12-17岁,平均14.5岁。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治疗中辅助使用改良上颌平导。选择与实验组相匹配的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使用弓丝打开咬合。咬合打开后,制取模型,并进行模型测量分析,分析咬合打开时间及咬合打开量。治疗结束后进行头影测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模型测量分析显示:改良平面导板打开咬合效果显著,覆牙合平均减小2.8 mm,覆牙合平均打开时间为3.75个月,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显示:U1-SN由112o减小到101.8o(P<0.05),而U1-L1由109.6o增加到125.3o(P<0.05)。结论:在青少年安氏II类1分类错矫治中辅助使用改良平面导板,能快速打开咬合,缩短疗程;同时,能提供较稳定的支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浩;王世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尿毒清颗粒中苦参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尿毒清颗粒中苦参碱的含量。方法:采用Aglient C18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乙腈-三乙胺-磷酸盐缓冲液(pH6.8)(10:17:0.1:73),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苦参碱在10.38~51.9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0%,RSD=1.1%。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能有效控制尿毒清颗粒的质量。

    作者:陈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反应性精神障碍52例临床及随访分析

    目的:探讨与反应性精神障碍误诊的有关因素。方法:对1996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出院病例中诊断为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首次住院病例102例进行了随访(门诊或电话随访),有52例获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出院后6个月至9年不等,其中男性27例,女性为25例。我们复习了52例的全部病例资料,结合随访结果,参照CCMD-3-R的相关诊断标准,对原有诊断进行再评价。结果:52例中维持原诊断者33例,更改诊断者19例(占36.53%)。分析病前个性特征及精神病阳性家族史,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两者间病前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强度有明显差异;未改变诊断的33例中有29例的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强度为中级以上,而在改变了诊断的19例中则有14例为轻度。从临床表现看,表现为意识障碍、兴奋状态及抑郁状态者绝大多数维持原诊断,而表现为偏执状态者有半数更改了诊断,躁狂状态者全部更改了诊断。结论:与误诊有关的因素为病前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强度及临床表现的特点。提示在诊断反应性精神障碍时注意分析其病前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强度,如为轻度者诊断为反应性精神障碍时应特别慎重,需结合其临床表现,是否与应激因素相呼应;如表现为偏执状态及躁狂状态者,特别是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一级症状时,就不宜再做反应性精神障碍的诊断。

    作者:吕冬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白鲜皮配方颗粒中白鲜碱含量

    目的:研究白鲜皮配方颗粒中白鲜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150×4.6n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检测波长236nm。结果:加样回收率为98.16%;RSD为1.1%;相关系数r=0.9999;五批白鲜皮配方颗粒中白鲜碱的含量均值为0.96mg·g-1。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作者:高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附22例分析

    目的:探究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特点,评估各种诊断征象价值,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CT表现,17例行C T平扫加增强,5例仅行CT平扫。结果:22例均为单发病灶,类圆形,6例见晕征,5例可见点状小斑片状钙化,5例见贴边血管征,3例可见空气新月征。CT增强扫描中14例表现为明显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成年女性,边缘光整的肺内孤立性结节,伴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等CT征象的价值肯定。

    作者:谢志江;许跃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首次早期妊娠妇女血清孕酮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首次早期妊娠妇女血清孕酮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50例妇科门诊确诊的首次早期妊娠的妇女,按血清孕酮浓度的不同分为3组,①组孕酮值>78 nmol/L,②组孕酮值31.8~78 nmol/L,③组孕酮值<31.8 nmol/L,分别进行血清孕酮的检查,随访跟踪,对其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例中,血清孕酮>78 nmol/ml 110例,其中正常妊娠102例,占92.73%,流产7例,占6.36%,异位妊娠1例,占0.91%;血清孕酮值31.8~78 nmol/ml 85例,其中正常妊娠68例,占80%,流产13例,占15.29%,异位妊娠4例,占4.71%;血清孕酮<31.8 nmol/ml 55例,其中正常妊娠32例,占49.23%,流产15例,占23.08%,异位妊娠8例,占12.13%。三组正常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①组正常妊娠率高于②组和③组,②组正常妊娠率高于③组,即血清孕酮浓度水平逐步降低,正常妊娠率随之下降,异常妊娠(包括流产和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随之上升。结论:首次早期妊娠妇女血清孕酮浓度与妊娠结果密切相关,血清孕酮浓度越低,妊娠妇女越容易流产或异位妊娠。因此在妊娠期间不定时进行血清孕酮的检测有利于动态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作者:梁瑞;苏国生;黄志官;潘莲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镍铬合金修复体对患者牙龈组织致敏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镍铬合金修复体对患者牙龈组织的致敏性。方法:选择行镍铬合金冠/桥修复固定义齿2~5年的患者30例,取镍铬复体患者牙龈组织及正常对照牙龈组织,运修用免疫组织化学SP (Streptavidin-peroxidase)法检测镍铬修复体患者牙龈组织以及正常牙龈组织中HLA-DR蛋白的表达。结果:镍铬修复体患者牙龈组织中HLA-DR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牙龈组织(P<0.05), HLA-DR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修复体类型均无直接关系(P>0.05)。结论:镍铬合金可能对牙龈组织有一定的致过敏性,可使修复体周围组织处于炎症激活状态。

    作者:陈爱和;邓秋明;李惠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生活质量,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移,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但同一时间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除治疗后1h外),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血沉和尿酸水平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与治疗前的比较及与对照组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1.6%,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青光眼又名发育性青光眼,系胎儿发育过程中前房角发育异常,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不能发挥有效的房水引流功能而使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分为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3岁内发病),青少年型青光眼(3岁以后至30岁以前发病)及合并其他先天异常的青光眼[1]。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常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1)畏光、泪溢和眼睑痉挛,2)角膜扩大、水肿及后弹力层破裂,3)视神经乳头凹陷。就诊时家长或患儿主诉有视力下降、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眼红、黑眼球增大、角膜发白发蓝或发雾不清等。先天性青光眼一经发现就应立即手术治疗。小梁切开术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首选方式之一[2],但术后易发生前房积血、浅前房并发症,加强临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我院从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36例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均行小梁切开手术治疗,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周沂沂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3月份到2014年12月份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临床路径标准化管理。患者治疗后通过护士用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者因子分进行评定,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等。结果:120例患者出院后量表评分对比有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及护理差错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利于减少患者天数,提高其满意度,降低差错率,且能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临床效果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玉兰;吴欣;黄劲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52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舒适护理方法并观察舒适护理对患者血糖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划分为常规护理组与舒适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舒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分组护理后舒适护理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且舒适护理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欧阳南雁;赵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天蟾胶囊治疗轻、中度癌性疼痛241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天蟾胶囊治疗癌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41例轻、中度癌痛患者,接受天蟾胶囊单用或联合三阶梯药物治疗4周,观察天蟾胶囊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天蟾胶囊治疗癌性疼痛平均起效时间约为2.5±0.8小时,服药一周达到稳定的镇痛效果,对躯体痛、内脏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69.8%、72.6%、67.6%,对不同类型的癌痛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程度轻微,未影响继续治疗。结论:天蟾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疗效确切,与三阶梯镇痛药物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作者:赵怡;罗皓;王春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的治疗措施,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的4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传统颞部入路微创手术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比较术后不良病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8.819,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36,P<0.05)。结论: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有效提高了血肿清除效果,手术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患者分为48例对照组和48例干预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水平以及生活满意度。结果: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水平、生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讨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谨遵医嘱,提高其控制血糖能力和生活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倪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在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天幕切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就诊的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合并天幕切开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在术后一个月和六个月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GCS评分。结果:手术结束后一个月,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为(2.27±1.32)分,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为(5.63±1.32)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89,P<0.05)。手术结束后六个月,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为(3.47±1.12)分,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为(7.85±1.16)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04,P<0.05)。另外,研究组的重残患者人数和死亡患者人数少于对照组,中残患者人数多于对照组,总体而言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天幕切开术,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GCS评分,降低患者临床重残及死亡率,可以在以后的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作者:蒋为;马洪欣;郝广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胸部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胸部淋巴瘤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瘤的临床及CT (部分HRCT)资料。结果:肺淋巴瘤的CT基本表现可以分为肿块、结节型;炎症肺泡型;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粟粒型血行播散型。根据影像表现:肿块、结节型18例(占43%);炎症肺泡型12例(占2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5例(占11%);粟粒型3例(占7%);混合型5例(占11%),其中以肿块结节型多见。结论:胸部淋巴瘤的CT表现形式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

    作者:阮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PAH)表现为以肺血管重构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特征性疾病,是一种复杂性、渐变性病变,终可能导致右心衰竭。肺血管重塑机制复杂,涉及血管各细胞层的病理性变化,对细胞水平的全面了解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当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于洋;胡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正畸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非种植体强支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一年的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磨牙位移明显减少、上中切牙倾角以及凸距的减少量明显增多,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具有创伤小、易操作、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应用。

    作者:赵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炎性检测指标,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诸多领域疾病的诊疗中。本文主要对降钙素原在急诊科、ICU、呼吸科、儿科及新生儿科、外科等相关临床科室的新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黄远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