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
妊高征是影响孕妇与胎儿健康及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妊娠合并症,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掌握妊高征的发展进程,并采取妥善、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降低孕产妇及胎儿或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保障母儿生命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收治的重度妊高征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后,实施了个体化治疗与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其表明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从而在救治重度妊高征患者生命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虹;闫晓晨;黄译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患者1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7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多次性根管充填治疗,观察组的患者给予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比较术后两组患者1d、1周、一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术后1d观察组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术后1周和一个月的疼痛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远期疗效等同于多次根管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作者:徐海峰;迟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护理措施对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在医院随即将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得到测试数据;给予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得到测试数据。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心率和血压与入院时比较,可见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入院时和干预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满意度为94.7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00%(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李馨;李宛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生活质量,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移,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但同一时间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除治疗后1h外),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血沉和尿酸水平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与治疗前的比较及与对照组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1.6%,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为了培养中药创新人才,我们在中药专业(实验班)的《医药高等数学》课程中引入了“讨论式”教学法,其中,针对典型定义我们还特别的采用了“五步式”讨论的方法。本文阐述了“五步式”讨论法的意义和步骤,并给出了第八章多元函数积分中关于二重积分的定义,学生上课讨论的全过程。
作者:古立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与反应性精神障碍误诊的有关因素。方法:对1996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出院病例中诊断为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首次住院病例102例进行了随访(门诊或电话随访),有52例获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出院后6个月至9年不等,其中男性27例,女性为25例。我们复习了52例的全部病例资料,结合随访结果,参照CCMD-3-R的相关诊断标准,对原有诊断进行再评价。结果:52例中维持原诊断者33例,更改诊断者19例(占36.53%)。分析病前个性特征及精神病阳性家族史,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两者间病前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强度有明显差异;未改变诊断的33例中有29例的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强度为中级以上,而在改变了诊断的19例中则有14例为轻度。从临床表现看,表现为意识障碍、兴奋状态及抑郁状态者绝大多数维持原诊断,而表现为偏执状态者有半数更改了诊断,躁狂状态者全部更改了诊断。结论:与误诊有关的因素为病前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强度及临床表现的特点。提示在诊断反应性精神障碍时注意分析其病前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强度,如为轻度者诊断为反应性精神障碍时应特别慎重,需结合其临床表现,是否与应激因素相呼应;如表现为偏执状态及躁狂状态者,特别是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一级症状时,就不宜再做反应性精神障碍的诊断。
作者:吕冬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手术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共4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病例,对其临床相关数据,中转开腹,发生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例胆囊炎病例腹腔镜手术成功完成37例,中转开腹5例,腹腔镜手术成功率88.1%,42例胆囊炎病例术后有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1%。结论: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切除手术是可行的。
作者:张辉;赵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渗透树脂结合纳米树脂修复轻中度前牙酸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就诊患者22例共102颗酸蚀症患牙,按照Rijikom改良标准将牙酸蚀症分级,Ⅱ、Ⅲ、Ⅳ级酸蚀症患牙纳入研究范围。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51颗牙。对照组采用Z350纳米树脂充填,实验组牙釉质脱矿部位用渗透树脂进行处理,牙釉质缺损部位应用Z350纳米树脂进行充填。随访观察1年后修复体情况,评价渗透树脂结合纳米树脂修复轻中度前牙酸蚀症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1年后临床疗效评价试验组49颗患牙治疗成功,2颗患牙治疗失败;对照组44颗患牙治疗成功,7颗患牙治疗失败,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充填结束时美观满意度评价试验组50颗患牙满意,1颗患牙不满意;对照组47颗患牙满意,4颗患牙不满意,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随访1年后临床疗效评级试验组49颗患牙满意,2颗患牙不满意;对照组43颗患牙满意,8颗患牙不满意,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渗透树脂结合纳米树脂能有效修复酸蚀症患牙,且明显改善脱矿部位牙齿美观。
作者:田宗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正畸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非种植体强支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一年的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磨牙位移明显减少、上中切牙倾角以及凸距的减少量明显增多,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具有创伤小、易操作、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应用。
作者:赵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通过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临床检验的监控。探讨影响因素,尽可能的减少检验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作者:由继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舒适护理方法并观察舒适护理对患者血糖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划分为常规护理组与舒适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舒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分组护理后舒适护理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且舒适护理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欧阳南雁;赵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观察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阑尾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治疗的88例阑尾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划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各44例),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同时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复发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阑尾脓肿时应该优先考虑手术治疗方式,其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迟涛;王锐;郭亚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孕期胎儿四腔心多切面超声筛查及其意义。方法:分析总结5282例胎儿心脏多切面超声筛查方法。结果:四腔心结构异常48例,其中室间隔缺损6例,心内垫缺损7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5例,主动脉狭窄3例,法洛四联症9例等。结论:对胎儿四腔心多切面多角度筛查有利于提高心脏发育异常检出率。
作者:陈剑敏;蓝霓;余桂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两种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应用头孢呋辛钠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同类抗菌药伏乐新。给予观察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产品奥舒。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总细菌清除率为96.0%,不良反应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产品澳舒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
作者:康振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寻一种高效省时,且便捷舒适的改良垫牵引装置,以解除个别前牙反(牙合)对颌骨正常发育及面容的影响。方法:选择替牙期个别前牙反(牙合)病例10例(共13颗反(牙合)牙),使用自研压膜式(牙合)垫牵引器进行矫治,医嘱1周更换牵引加力橡皮筋一次,复诊周期1个月。正畸治疗前后分别取制全口牙颌模型,并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临床观察并记录病例的治疗完成时间和复诊次数;头影测量治疗前后相关项目的变化,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压膜式垫牵引器可有效的治疗替牙期个别前牙反,是一种高效省时、便捷舒适的临床可行性应用装置。
作者:关玲;王世兴;周黎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慢性肾衰竭病人依靠血液透析获得长期生存,理想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开展和实施的基础,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是迄今为止理想的长期血管通路,内瘘使用寿命的长短不仅依赖血管条件、手术技巧还取决于内瘘穿刺的方法,不恰当的穿刺方法会增加内瘘血管的损伤,易于出现血管瘤、狭窄等并发症而缩短内瘘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血透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如何能保障血管通路的长期稳定及完好,成为我们血透室护士的主要的工作。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包括扣眼穿刺法、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目前扣眼穿刺法因其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疼痛等被公认为自体内瘘的首选穿刺方法[6.7]。我科自2014年3月起对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采用扣眼穿刺法,与传统的穿刺法比较,扣眼穿刺法穿刺成功率高、皮下血肿及血管瘤的发生率降低,此技术的开展深得患者的好评及大力配合。
作者:赵丽娟;林初媛;龚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77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多方面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76.32%)显著低于观察组(94.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例各自PaO2、PaCO2、SpO2指标均有所改变,而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例各自肺功能指标均有所增加,而观察组增加的程度比对照组大,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方面综合治疗较于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临床采用粘结式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矫治替牙期骨性前牙反患者,以极坐标系头影测量方法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口腔正畸科门诊替牙期功能性前牙反患者22例(年龄7-11岁,平均年龄9.7岁,男女各半),治疗前后正中咬位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以Bolton(Bo)点为极点,Bo-N线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分别测量颌面部A、B、Gn、Sn、U1、L1、UL、LL、Pog等9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的极角和极径共18个测量项目。测量数据经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Bo-A平均增大2.84mm , Bo-U1平均增大3.36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o-Pog平均减小2.09mm ,Bo-LL平均减小2.4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头影测量采用极坐标系可以整体描述患者颅面侧貌变化,矫治替牙期前牙反可以快速改善患者颜面侧貌。
作者:赵俊杰;张良;冯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年来在小鼠体内发现了一群能产生IFN-γ并具有杀伤功能的新型细胞群(Interferon-producing killer DC, IKDC),同时表达NK细胞和DC细胞的标志性分子,在功能上,能以TRAIL依赖的方式杀伤靶细胞,并能交叉递呈抗原。目前对IKDC这群细胞的谱系来源还存在争论,但由于其拥有细胞毒作用和抗原递呈这双重功能,所以被视为连接抗肿瘤的天然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桥梁”和免疫监视的重要效应细胞。
作者:陆家辉;伏娇;贾云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奇偶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给予口服吲哚美辛胶囊(消炎痛)及碳酸氢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并计算其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疼痛指数,可见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但同一时间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除治疗后1h外),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血沉和尿酸水平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与治疗前的比较及与对照组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1.6%,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世康;谢海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