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压膜式垫牵引器在替牙期个别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关玲;王世兴;周黎黎

关键词:压膜式(牙合)垫牵引器, 替牙期, 个别前牙反(牙合)
摘要:目的:探寻一种高效省时,且便捷舒适的改良垫牵引装置,以解除个别前牙反(牙合)对颌骨正常发育及面容的影响。方法:选择替牙期个别前牙反(牙合)病例10例(共13颗反(牙合)牙),使用自研压膜式(牙合)垫牵引器进行矫治,医嘱1周更换牵引加力橡皮筋一次,复诊周期1个月。正畸治疗前后分别取制全口牙颌模型,并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临床观察并记录病例的治疗完成时间和复诊次数;头影测量治疗前后相关项目的变化,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压膜式垫牵引器可有效的治疗替牙期个别前牙反,是一种高效省时、便捷舒适的临床可行性应用装置。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在胸外科手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能获益。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临床试验。选取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年龄72±7岁)80例,使用右美托咪定的老年患者40例作为右美组(A组);未用右美托咪定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B组)。右美托咪定的给药方法分为:诱导同步10min内输注0.8μg/kg及诱导后持续给药0.4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前30min。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且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的靶浓度、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中用药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右美组在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靶浓度≤3.0μg/ml的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ACU中右美组应用药物以及发生烦躁的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患者的普胸术中,以0.8μg/Kg的右美托咪定10min内输注进行麻醉诱导,诱导后给药0.4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前30min对于老年患者是安全的,且可降低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的靶浓度,减少PACU其他药物的使用。

    作者:庄晴;周嘉梁;朱云霞;唐季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绝经症状改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绝经症状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我院治疗的9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意愿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共77例,对照组共1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滴注化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手术切除等非化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化疗后的绝经症状KMI评分较化疗前升高,患者的绝经症状加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MI评分组内比较、治疗后的组间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有可比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患者的绝经症状发生率93.50%,明显高于未化疗组的84.21%,两组间相比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与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会加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绝经症状,提高患者的绝经症状的评分和绝经症状发生率,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慎重选择佳的治疗方式。

    作者:杜艳丽;才超;张玲;董秋月;杜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胆碱酯酶与CRP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

    目的:观察胆碱酯酶(ChE)和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的变化情况,以探讨胆碱酯酶与CRP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其血液中的胆碱酯酶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的浓度变化,同时选取1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观察血液中的胆碱酯酶和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液中的胆碱酯酶和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同时,急性加重期血液中胆碱酯酶和C反应蛋白含量也明显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稳定期血液中的含量。结论:胆碱酯酶与CRP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反应性精神障碍52例临床及随访分析

    目的:探讨与反应性精神障碍误诊的有关因素。方法:对1996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出院病例中诊断为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首次住院病例102例进行了随访(门诊或电话随访),有52例获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出院后6个月至9年不等,其中男性27例,女性为25例。我们复习了52例的全部病例资料,结合随访结果,参照CCMD-3-R的相关诊断标准,对原有诊断进行再评价。结果:52例中维持原诊断者33例,更改诊断者19例(占36.53%)。分析病前个性特征及精神病阳性家族史,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两者间病前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强度有明显差异;未改变诊断的33例中有29例的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强度为中级以上,而在改变了诊断的19例中则有14例为轻度。从临床表现看,表现为意识障碍、兴奋状态及抑郁状态者绝大多数维持原诊断,而表现为偏执状态者有半数更改了诊断,躁狂状态者全部更改了诊断。结论:与误诊有关的因素为病前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强度及临床表现的特点。提示在诊断反应性精神障碍时注意分析其病前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强度,如为轻度者诊断为反应性精神障碍时应特别慎重,需结合其临床表现,是否与应激因素相呼应;如表现为偏执状态及躁狂状态者,特别是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一级症状时,就不宜再做反应性精神障碍的诊断。

    作者:吕冬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尿道上皮癌35例临床报告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晚期尿道上皮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间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化疗的晚期尿道上皮癌35例(其中膀胱癌29例,输尿管癌4例,肾盂癌2例)的临床资料,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第1-3天静脉滴注;每21天为1周期。结果:总有效率51.4%(18/35)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5例,病情平稳11例,进展6例。中位疾病进展时间7.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5.7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III~IV度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2.9%(8/35)和20%(7/35),非血液学毒性有消化道反应和乏力,其余有转氨酶升高,瘙痒、皮疹,发热等,多为轻中度。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3周方案一线治疗晚期尿道上皮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临床推广作为一线标准方案选择。

    作者:何声秀;孙艳;钟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治疗性沟通用于乳腺癌手术护理中提高患者自尊与希望水平的作用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用于乳腺癌手术护理中提高患者自尊与希望水平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和手术2周后采用自尊量表(SES)与Herth希望指数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自尊与希望水平。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尊与希望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时,观察组患者的自尊与希望水平明显提高,远高于对照组,且高于干预前,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手术护理中应用治疗性沟通,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自尊与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顾立学;孙伟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黄体酮胶囊治疗女性黄体功能不全性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运用黄体酮胶囊治疗女性黄体功能不全性先兆流产疗效。方法:将我院妇产科72例黄体功能不全性先兆流产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4例观察组和38例对照组,前者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前者口服黄体酮胶囊,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肌注黄体酮,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孕妇保胎成功率、不良症状消失时间、止血时间、血清孕酮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91.2%)、血清孕酮水平为(47.35±4.23)ng/ml高于对照组(76.3%)、(30.22±3.22)ng/ml,但是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6%)明显低于对照组(44.7%),腰酸症状缓解时间(3.12±1.10)d,腹痛缓解时间(3.02±1.32)d、止血时间(3.91±1.23)d短于对照组(7.94±3.12)d、(6.12±1.34)d、(7.34±2.42) d,经统计分析,P<0.05。讨论:口服黄体酮胶囊比肌注黄体酮治疗女性黄体功能不全性先兆流产疗效更为显著,并且孕妇不良反应更低,值得推广。

    作者:郑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在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天幕切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就诊的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合并天幕切开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在术后一个月和六个月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GCS评分。结果:手术结束后一个月,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为(2.27±1.32)分,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为(5.63±1.32)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89,P<0.05)。手术结束后六个月,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为(3.47±1.12)分,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为(7.85±1.16)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04,P<0.05)。另外,研究组的重残患者人数和死亡患者人数少于对照组,中残患者人数多于对照组,总体而言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天幕切开术,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GCS评分,降低患者临床重残及死亡率,可以在以后的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作者:蒋为;马洪欣;郝广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在髋及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髋及下肢骨科手术中联合应用腰麻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为临床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髋及下肢骨科手术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患者采取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分析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麻药用量(8.2±1.8)mg显著少于对照组(94.5±20.4)mg,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8.4±11.2)s、阻滞完善时间(10.2±2.4)min、痛觉恢复时间(99.8±16.3)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271.4±52.6)s、阻滞完善时间(25.8±3.9)min、痛觉恢复时间(129.4±23.8)min,P<0.05,两组患者感觉阻滞高平面、大组织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9%)显著低于对照组(29.9%),P<0.05。结论:髋及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局麻用药剂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亚峰;李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至6月儿科门诊处方1800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7%,青霉素类使用率高(38.6%),其次为头孢菌素类(37.4%)和大环内酯类(19.4%)。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陈冰;成明建;钟天文;潘伟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扣眼穿刺在血液透析中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衰竭病人依靠血液透析获得长期生存,理想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开展和实施的基础,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是迄今为止理想的长期血管通路,内瘘使用寿命的长短不仅依赖血管条件、手术技巧还取决于内瘘穿刺的方法,不恰当的穿刺方法会增加内瘘血管的损伤,易于出现血管瘤、狭窄等并发症而缩短内瘘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血透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如何能保障血管通路的长期稳定及完好,成为我们血透室护士的主要的工作。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包括扣眼穿刺法、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目前扣眼穿刺法因其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疼痛等被公认为自体内瘘的首选穿刺方法[6.7]。我科自2014年3月起对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采用扣眼穿刺法,与传统的穿刺法比较,扣眼穿刺法穿刺成功率高、皮下血肿及血管瘤的发生率降低,此技术的开展深得患者的好评及大力配合。

    作者:赵丽娟;林初媛;龚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天蟾胶囊治疗轻、中度癌性疼痛241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天蟾胶囊治疗癌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41例轻、中度癌痛患者,接受天蟾胶囊单用或联合三阶梯药物治疗4周,观察天蟾胶囊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天蟾胶囊治疗癌性疼痛平均起效时间约为2.5±0.8小时,服药一周达到稳定的镇痛效果,对躯体痛、内脏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69.8%、72.6%、67.6%,对不同类型的癌痛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程度轻微,未影响继续治疗。结论:天蟾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疗效确切,与三阶梯镇痛药物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作者:赵怡;罗皓;王春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木犀草素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木犀草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分布较广,近年来研究发现它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过敏、抗纤维化等作用。本文从木犀草素及其金属配合物、复合物等的抗氧化作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认为木犀草素在抗氧化作用方面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作者:吕畅;王红芳;阎雪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AN)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124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不显著。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9%,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6%,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6.5%)发生并发症,对照组17例(27.4%)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几率低。

    作者:闫飞;陈亚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患者1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7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多次性根管充填治疗,观察组的患者给予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比较术后两组患者1d、1周、一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术后1d观察组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术后1周和一个月的疼痛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远期疗效等同于多次根管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作者:徐海峰;迟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44例早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保守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保守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治疗的44例早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治疗效果进行定期随访。结果:通过三个月的治疗后,6例患者需要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手术,38例患者继续进行保守治疗,其中32例患者完全缓解,3例患者部分缓解,3例患者并未缓解。醋酸甲羟孕酮(MPA)组和醋酸甲地孕酮(MA)组的完全缓解率之间的差异较小(P>0.05)。且18例有近期生育要求的患者中7例妊娠成功,4例患者完全缓解后复发。结论: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而言,保守孕激素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需要进行全方位动态评估。完全缓解后善于利用生育辅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妊娠率。由于保守治疗后出现了一些复发症状,因此完全缓解后需要进行严密的随访。

    作者:钱虹;陈子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檀香叶中甘露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以甘露醇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探索檀香叶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法,分别建立檀香叶中甘露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两种含量测定方法的各项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含量测定操作要求,并且两种含量测定方法所测得的檀香叶中甘露醇含量基本一致。结论:两种含量测定方法均准确、稳定、可靠,可作为檀香叶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以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法优。

    作者:倪金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首次早期妊娠妇女血清孕酮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首次早期妊娠妇女血清孕酮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50例妇科门诊确诊的首次早期妊娠的妇女,按血清孕酮浓度的不同分为3组,①组孕酮值>78 nmol/L,②组孕酮值31.8~78 nmol/L,③组孕酮值<31.8 nmol/L,分别进行血清孕酮的检查,随访跟踪,对其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例中,血清孕酮>78 nmol/ml 110例,其中正常妊娠102例,占92.73%,流产7例,占6.36%,异位妊娠1例,占0.91%;血清孕酮值31.8~78 nmol/ml 85例,其中正常妊娠68例,占80%,流产13例,占15.29%,异位妊娠4例,占4.71%;血清孕酮<31.8 nmol/ml 55例,其中正常妊娠32例,占49.23%,流产15例,占23.08%,异位妊娠8例,占12.13%。三组正常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①组正常妊娠率高于②组和③组,②组正常妊娠率高于③组,即血清孕酮浓度水平逐步降低,正常妊娠率随之下降,异常妊娠(包括流产和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随之上升。结论:首次早期妊娠妇女血清孕酮浓度与妊娠结果密切相关,血清孕酮浓度越低,妊娠妇女越容易流产或异位妊娠。因此在妊娠期间不定时进行血清孕酮的检测有利于动态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作者:梁瑞;苏国生;黄志官;潘莲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检测技术突飞猛进,检测项目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凭借临床经验与印象开展各种操作,很可能会对临床检验分析结果带来不利影响,影响判断。为此,需要强化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在文中从医生开具检验申请、标本采集、标本的运送与接收这几个方面探讨了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作者:许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用异丙肾上腺素试验评价阿托品试验结果可信度的临床意义

    围术期患者存在窦性心动过缓的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术前准备的时候需要临床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本文提供5个病例的处理过程旨在探讨术前阿托品与异丙肾上腺素试验相结合对安置临时起搏器必要性的意义及可行性。我们认为,阿托品试验阳性结果的病人有必要加做异丙肾上腺素试验,从而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可信,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

    作者:郭涛;王健;吴兵;程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