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峰;迟丹丹
目的:分析在髋及下肢骨科手术中联合应用腰麻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为临床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髋及下肢骨科手术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患者采取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分析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麻药用量(8.2±1.8)mg显著少于对照组(94.5±20.4)mg,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8.4±11.2)s、阻滞完善时间(10.2±2.4)min、痛觉恢复时间(99.8±16.3)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271.4±52.6)s、阻滞完善时间(25.8±3.9)min、痛觉恢复时间(129.4±23.8)min,P<0.05,两组患者感觉阻滞高平面、大组织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9%)显著低于对照组(29.9%),P<0.05。结论:髋及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局麻用药剂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亚峰;李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晚期尿道上皮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间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化疗的晚期尿道上皮癌35例(其中膀胱癌29例,输尿管癌4例,肾盂癌2例)的临床资料,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第1-3天静脉滴注;每21天为1周期。结果:总有效率51.4%(18/35)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5例,病情平稳11例,进展6例。中位疾病进展时间7.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5.7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III~IV度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2.9%(8/35)和20%(7/35),非血液学毒性有消化道反应和乏力,其余有转氨酶升高,瘙痒、皮疹,发热等,多为轻中度。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3周方案一线治疗晚期尿道上皮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临床推广作为一线标准方案选择。
作者:何声秀;孙艳;钟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护理措施对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在医院随即将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得到测试数据;给予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得到测试数据。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心率和血压与入院时比较,可见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入院时和干预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满意度为94.7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00%(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李馨;李宛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撤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分为:甲组(n=68,3-4分撤机)、乙组(n=68,5-6分撤机)、丙组(n=64,传统方式撤机)。对3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予以观察比较。结果:乙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明显低于甲组、丙组(P<0.05);甲组、乙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丙组(P<0.05);乙组患者的再插管率明显高于甲组、丙组(P<0.05);丙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甲组、乙组(P<0.05)。结论:在确保撤机成功率的基础上,选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3-4分撤机,具有机械通气更短、肺炎发生率更低的优势,是一种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小明;沈观乐;费华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特点,评估各种诊断征象价值,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CT表现,17例行C T平扫加增强,5例仅行CT平扫。结果:22例均为单发病灶,类圆形,6例见晕征,5例可见点状小斑片状钙化,5例见贴边血管征,3例可见空气新月征。CT增强扫描中14例表现为明显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成年女性,边缘光整的肺内孤立性结节,伴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等CT征象的价值肯定。
作者:谢志江;许跃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年来在小鼠体内发现了一群能产生IFN-γ并具有杀伤功能的新型细胞群(Interferon-producing killer DC, IKDC),同时表达NK细胞和DC细胞的标志性分子,在功能上,能以TRAIL依赖的方式杀伤靶细胞,并能交叉递呈抗原。目前对IKDC这群细胞的谱系来源还存在争论,但由于其拥有细胞毒作用和抗原递呈这双重功能,所以被视为连接抗肿瘤的天然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桥梁”和免疫监视的重要效应细胞。
作者:陆家辉;伏娇;贾云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万全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著有《万密斋医学全书》,其中系统而详细地论述了种子之道、胎养胎教及小儿养护的方法,全面反映了其优生优育的学术思想。为了继承和弘扬万氏优生优育的学术思想,以其著作中《万氏女科》、《广嗣纪要》和《育婴家秘》为依据进行研究,探析其优生优育的学术思想,对当今中医妇儿科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艳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手术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共4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病例,对其临床相关数据,中转开腹,发生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例胆囊炎病例腹腔镜手术成功完成37例,中转开腹5例,腹腔镜手术成功率88.1%,42例胆囊炎病例术后有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1%。结论: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切除手术是可行的。
作者:张辉;赵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掌握及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并分析进行健康宣教。结果:落实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高血压疾病的知识。结论: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增进了护患关系。掌握自我检测与指导。
作者:张英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通过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在老年人前列腺患者行汽化电切除术的硬膜外进行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行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的100例老年患者,并均分为A、B、C、D 4组各25例,给予4组患者不同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剂量麻醉。观察与记录4组患者感觉阻滞的持续时间、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并比较4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B、C、D组的起效时间和达高平面时间明显缩短、持续时间明显延长、高平面显著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的起效时间、达高平面时间显著低于B组,持续时间显著高于B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的麻醉效果优于A组,C、D组的麻醉效果优于B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C组和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比较,比较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对老年人前列腺患者行汽化电切除术的硬膜外麻醉效果优于仅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的效果,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舒芬太尼剂量与麻醉效果成正相关,当舒芬太尼剂量较大时的不良反应也会增多,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袁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对患者胃肌电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为两组,即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5)。给予研究组患者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莫沙必利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餐前和餐后胃电慢波百分比及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餐后胃电慢波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87.3%(48/55)显著高于对照组61.8%(34/5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5.5%(3/55)显著低于对照组18.2%(10/55)(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肌电及临床症状,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迟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在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天幕切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就诊的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合并天幕切开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在术后一个月和六个月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GCS评分。结果:手术结束后一个月,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为(2.27±1.32)分,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为(5.63±1.32)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89,P<0.05)。手术结束后六个月,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为(3.47±1.12)分,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为(7.85±1.16)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04,P<0.05)。另外,研究组的重残患者人数和死亡患者人数少于对照组,中残患者人数多于对照组,总体而言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天幕切开术,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GCS评分,降低患者临床重残及死亡率,可以在以后的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作者:蒋为;马洪欣;郝广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患者分为48例对照组和48例干预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水平以及生活满意度。结果: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水平、生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讨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谨遵医嘱,提高其控制血糖能力和生活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倪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通过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临床检验的监控。探讨影响因素,尽可能的减少检验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作者:由继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能获益。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临床试验。选取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年龄72±7岁)80例,使用右美托咪定的老年患者40例作为右美组(A组);未用右美托咪定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B组)。右美托咪定的给药方法分为:诱导同步10min内输注0.8μg/kg及诱导后持续给药0.4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前30min。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且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的靶浓度、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中用药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右美组在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靶浓度≤3.0μg/ml的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ACU中右美组应用药物以及发生烦躁的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患者的普胸术中,以0.8μg/Kg的右美托咪定10min内输注进行麻醉诱导,诱导后给药0.4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前30min对于老年患者是安全的,且可降低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的靶浓度,减少PACU其他药物的使用。
作者:庄晴;周嘉梁;朱云霞;唐季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镍铬合金修复体对患者牙龈组织的致敏性。方法:选择行镍铬合金冠/桥修复固定义齿2~5年的患者30例,取镍铬复体患者牙龈组织及正常对照牙龈组织,运修用免疫组织化学SP (Streptavidin-peroxidase)法检测镍铬修复体患者牙龈组织以及正常牙龈组织中HLA-DR蛋白的表达。结果:镍铬修复体患者牙龈组织中HLA-DR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牙龈组织(P<0.05), HLA-DR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修复体类型均无直接关系(P>0.05)。结论:镍铬合金可能对牙龈组织有一定的致过敏性,可使修复体周围组织处于炎症激活状态。
作者:陈爱和;邓秋明;李惠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医为主全面干预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治疗组采用以中医为主,结合饮食、心理干预、物理等疗法的全面干预;对照组采用口服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共治疗6周,6周后评价两组的总有效率。同时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及治疗后4周随访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变化情况。结果:①、中医为主的全面干预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②、组内比较:两组患者HAMD评分、SDS评分在治疗后2周、4周、6周测评时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同时均具有一定的时效性。③、组间比较显示:HAMD评分与SDS评分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积分变化情况具有相同趋势,治疗后1周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6周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两者试验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为主的全面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作者:王利春;戈美琴;王莹;张玉;王丽;黄凤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肺隔离症( pulmonary sequestration)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本文通过对肺隔离症病例进行影像诊断及临床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肺隔离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肺隔离症患者均通过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患者多以咳嗽、发热、咯血、咳痰、胸闷和胸痛为主要症状,5名患者无自觉症状。影像检查显示左下肺叶病变14例,右下叶病变5例,右肺上叶1例,多肺叶病变1例。叶内型17例,叶外型4例。2例伴有膈疝,6例出现继发结核分枝杆菌或真菌感染。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较好,无并发症。结论:肺隔离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层螺旋CT(MSCT)增强+三维重建是肺隔离症诊断的佳辅助手段,手术治疗肺隔离症是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贾敏;陈世孝;高明霞;靳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正畸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非种植体强支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一年的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磨牙位移明显减少、上中切牙倾角以及凸距的减少量明显增多,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具有创伤小、易操作、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应用。
作者:赵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将60例患者按化疗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单号为路径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路径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路径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化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谢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