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定在胸外科手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庄晴;周嘉梁;朱云霞;唐季春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胸外科手术, 靶控输注, 老年
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能获益。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临床试验。选取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年龄72±7岁)80例,使用右美托咪定的老年患者40例作为右美组(A组);未用右美托咪定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B组)。右美托咪定的给药方法分为:诱导同步10min内输注0.8μg/kg及诱导后持续给药0.4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前30min。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且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的靶浓度、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中用药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右美组在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靶浓度≤3.0μg/ml的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ACU中右美组应用药物以及发生烦躁的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患者的普胸术中,以0.8μg/Kg的右美托咪定10min内输注进行麻醉诱导,诱导后给药0.4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前30min对于老年患者是安全的,且可降低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的靶浓度,减少PACU其他药物的使用。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木犀草素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木犀草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分布较广,近年来研究发现它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过敏、抗纤维化等作用。本文从木犀草素及其金属配合物、复合物等的抗氧化作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认为木犀草素在抗氧化作用方面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作者:吕畅;王红芳;阎雪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附22例分析

    目的:探究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特点,评估各种诊断征象价值,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CT表现,17例行C T平扫加增强,5例仅行CT平扫。结果:22例均为单发病灶,类圆形,6例见晕征,5例可见点状小斑片状钙化,5例见贴边血管征,3例可见空气新月征。CT增强扫描中14例表现为明显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成年女性,边缘光整的肺内孤立性结节,伴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等CT征象的价值肯定。

    作者:谢志江;许跃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临床对比评价

    目的:探讨两种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应用头孢呋辛钠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同类抗菌药伏乐新。给予观察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产品奥舒。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总细菌清除率为96.0%,不良反应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产品澳舒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

    作者:康振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措施对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护理措施对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在医院随即将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得到测试数据;给予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得到测试数据。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心率和血压与入院时比较,可见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入院时和干预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满意度为94.7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00%(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李馨;李宛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扣眼穿刺在血液透析中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衰竭病人依靠血液透析获得长期生存,理想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开展和实施的基础,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是迄今为止理想的长期血管通路,内瘘使用寿命的长短不仅依赖血管条件、手术技巧还取决于内瘘穿刺的方法,不恰当的穿刺方法会增加内瘘血管的损伤,易于出现血管瘤、狭窄等并发症而缩短内瘘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血透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如何能保障血管通路的长期稳定及完好,成为我们血透室护士的主要的工作。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包括扣眼穿刺法、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目前扣眼穿刺法因其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疼痛等被公认为自体内瘘的首选穿刺方法[6.7]。我科自2014年3月起对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采用扣眼穿刺法,与传统的穿刺法比较,扣眼穿刺法穿刺成功率高、皮下血肿及血管瘤的发生率降低,此技术的开展深得患者的好评及大力配合。

    作者:赵丽娟;林初媛;龚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檀香叶中甘露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以甘露醇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探索檀香叶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法,分别建立檀香叶中甘露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两种含量测定方法的各项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含量测定操作要求,并且两种含量测定方法所测得的檀香叶中甘露醇含量基本一致。结论:两种含量测定方法均准确、稳定、可靠,可作为檀香叶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以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法优。

    作者:倪金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青光眼又名发育性青光眼,系胎儿发育过程中前房角发育异常,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不能发挥有效的房水引流功能而使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分为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3岁内发病),青少年型青光眼(3岁以后至30岁以前发病)及合并其他先天异常的青光眼[1]。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常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1)畏光、泪溢和眼睑痉挛,2)角膜扩大、水肿及后弹力层破裂,3)视神经乳头凹陷。就诊时家长或患儿主诉有视力下降、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眼红、黑眼球增大、角膜发白发蓝或发雾不清等。先天性青光眼一经发现就应立即手术治疗。小梁切开术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首选方式之一[2],但术后易发生前房积血、浅前房并发症,加强临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我院从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36例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均行小梁切开手术治疗,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周沂沂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腋静脉盲刺置入起搏电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经腋静脉穿刺途径植入起搏电极实用性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将行起搏置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组,经腋静脉穿刺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X线曝光时间,同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腋静脉穿刺组X线曝光时间稍长于锁骨下静脉组,长期随访(2.1±1.6年)腋静脉组电极功能良好。结论:穿刺腋静脉途径置入起搏电极安全有效。

    作者:杨煜;李承宗;程明月;陈文苏;王志荣;张超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人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通过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在老年人前列腺患者行汽化电切除术的硬膜外进行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行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的100例老年患者,并均分为A、B、C、D 4组各25例,给予4组患者不同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剂量麻醉。观察与记录4组患者感觉阻滞的持续时间、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并比较4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B、C、D组的起效时间和达高平面时间明显缩短、持续时间明显延长、高平面显著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的起效时间、达高平面时间显著低于B组,持续时间显著高于B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的麻醉效果优于A组,C、D组的麻醉效果优于B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C组和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比较,比较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对老年人前列腺患者行汽化电切除术的硬膜外麻醉效果优于仅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的效果,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舒芬太尼剂量与麻醉效果成正相关,当舒芬太尼剂量较大时的不良反应也会增多,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袁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压膜式垫牵引器在替牙期个别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寻一种高效省时,且便捷舒适的改良垫牵引装置,以解除个别前牙反(牙合)对颌骨正常发育及面容的影响。方法:选择替牙期个别前牙反(牙合)病例10例(共13颗反(牙合)牙),使用自研压膜式(牙合)垫牵引器进行矫治,医嘱1周更换牵引加力橡皮筋一次,复诊周期1个月。正畸治疗前后分别取制全口牙颌模型,并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临床观察并记录病例的治疗完成时间和复诊次数;头影测量治疗前后相关项目的变化,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压膜式垫牵引器可有效的治疗替牙期个别前牙反,是一种高效省时、便捷舒适的临床可行性应用装置。

    作者:关玲;王世兴;周黎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3月份到2014年12月份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临床路径标准化管理。患者治疗后通过护士用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者因子分进行评定,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等。结果:120例患者出院后量表评分对比有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及护理差错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利于减少患者天数,提高其满意度,降低差错率,且能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临床效果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玉兰;吴欣;黄劲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对患者胃肌电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对患者胃肌电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为两组,即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5)。给予研究组患者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莫沙必利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餐前和餐后胃电慢波百分比及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餐后胃电慢波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87.3%(48/55)显著高于对照组61.8%(34/5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5.5%(3/55)显著低于对照组18.2%(10/55)(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肌电及临床症状,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迟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孕期胎儿四腔心超声多切面筛查及意义

    目的:探讨中孕期胎儿四腔心多切面超声筛查及其意义。方法:分析总结5282例胎儿心脏多切面超声筛查方法。结果:四腔心结构异常48例,其中室间隔缺损6例,心内垫缺损7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5例,主动脉狭窄3例,法洛四联症9例等。结论:对胎儿四腔心多切面多角度筛查有利于提高心脏发育异常检出率。

    作者:陈剑敏;蓝霓;余桂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前方牵引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极坐标法临床分析

    目的:临床采用粘结式上颌前方牵引装置矫治替牙期骨性前牙反患者,以极坐标系头影测量方法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口腔正畸科门诊替牙期功能性前牙反患者22例(年龄7-11岁,平均年龄9.7岁,男女各半),治疗前后正中咬位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以Bolton(Bo)点为极点,Bo-N线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分别测量颌面部A、B、Gn、Sn、U1、L1、UL、LL、Pog等9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的极角和极径共18个测量项目。测量数据经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Bo-A平均增大2.84mm , Bo-U1平均增大3.36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o-Pog平均减小2.09mm ,Bo-LL平均减小2.4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头影测量采用极坐标系可以整体描述患者颅面侧貌变化,矫治替牙期前牙反可以快速改善患者颜面侧貌。

    作者:赵俊杰;张良;冯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尿毒清颗粒中苦参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尿毒清颗粒中苦参碱的含量。方法:采用Aglient C18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乙腈-三乙胺-磷酸盐缓冲液(pH6.8)(10:17:0.1:73),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苦参碱在10.38~51.9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0%,RSD=1.1%。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能有效控制尿毒清颗粒的质量。

    作者:陈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44例阑尾脓肿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阑尾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治疗的88例阑尾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划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各44例),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同时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复发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阑尾脓肿时应该优先考虑手术治疗方式,其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迟涛;王锐;郭亚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动态心电结合动态血压在筛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心电(DCG)结合动态血压监测(ABPM)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可疑OSAS患者50例,同步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DCG及ABPM检查,以PSG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DCG、ABPM及两者结合筛查OSAS的价值。结果:经PSG确诊OSAS29例,非OSAS21例。DCG组OSAS阳性33例,阴性17例,ABPM组OSAS阳性34例,阴性16例,DCG结合ABPM组OSAS阳性25例,阴性25例,三组方法灵敏度为86.2%、82.8%vs79.3%(P=0.785),特异度为61.9%、52.4%vs90.5%(P<0.05),Youden指数分别为48.1%、35.2%和69.8%,与PSG金标准相比,三组方法的Kappa值分别为0.494(P<0.001)、0.363(P=0.009)和0.680(P<0.001)。结论:DCG结合ABPM筛查OSAS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OSAS的辅助方法。

    作者:苗晓东;潘蕊;朱东放;孟娜;侯丽云;高广生;肖玉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B型超声波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通过对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B型超声波检查,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至我院进行诊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93例,使用B型超声波进行检查后与临床病理综合诊断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93例患者经B超检查,诊断结果为:39例异位妊娠,1例误诊,准确率为97.5%;卵巢囊肿蒂扭转11例,1例误诊,准确率为91.7%;14例急性盆腔炎,准确率为100.0%;7例黄体破裂,准确率为100.0%;7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误诊,准确率为87.5%;6例宫颈粘连,1例误诊,准确率为80.0%;6例子宫肌瘤合并变性,1例误诊,准确率为80.0%;3例处女膜闭锁,1例误诊,准确率为50.0%。B超诊断综合准确率为93.5%(87/93),误诊率为6.5%(6/93)。结论:对于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B超检查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鉴别和诊断价值、经济性高,而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敏感性,且操作过程简单、检查时间短、无创可重复,可作为临床上诊断妇科急腹症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郭亦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

    目的:探讨B超引导的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选取120例无积水肾结石患者经B超引导穿刺建立工作通道,经皮采用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采取截石位,膀胱镜下于患侧插入输尿管,滴注生理盐水充盈肾盂,B超引导向目标部位进行穿刺,建立通道,肾镜下用气压联弹道合超声碎石系统对结石进行清理,纪录手术时间,术后分析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结果:120例肾结石患者均成功建立肾脏通道,119例进行的是一期碎石术,其中115例为单通道碎石,4例为双通道甚至多通道碎石,1例由于术中出血进行了二期碎石术,手术时间为90~150min,平均时长为(100.32±12.55) min。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7d复查,115例结石清理干净,仅余5例仍有残余,清除率达95.8%(115/120)。结论:经验证B超引导的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于谦;梁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冶金企业生产岗位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及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掌握及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并分析进行健康宣教。结果:落实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高血压疾病的知识。结论: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增进了护患关系。掌握自我检测与指导。

    作者:张英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