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芩素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的新研究进展

田硕;洪涛;张多;卢文颖;杨雪婷;雒江菡;王福玲;阎力君

关键词:黄芩素, 药理作用, 分子机制
摘要:黄芩素是黄芩发挥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菌抗病毒、保护心脑血管及神经元、解热镇痛、抗肿瘤、保肝、抗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作用.本文对黄芩素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的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自测血压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家庭自测血压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提高血压控制率.方法:选择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社区高血压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接受家庭自测血压管理,进行患者血压及相关知识培训,主要规范其家庭自测血压方法,每天进行血压测定,根据自测血压值指导药物治疗,两组干预4、8周后评估血压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4周、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4、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4周、8周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增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1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自测血压能够检测到尚未控制的血压,为降压方案制定及调整提供参考,从而提高血压达标率,降低不良反应,值得社区医疗机构推广.

    作者:杨斌;潘海燕;张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高压氧预防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结合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4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并和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9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对照.结果:在对照组中49例患者13例2月内出现迟发脑病,发生率26.53%;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结合高压氧综合治疗组47例患者出现5例迟发脑病,发生率10.64%.结论:早期应用肝素钙积极抗凝结合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具有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的作用.

    作者:江军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满意度交班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患者满意度交班模式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每班护士运用满意度交班模式进行交接班,通过护理部对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服务中心电话回访出院病人的满意度,后统计结果与执行满意度交班前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明显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患者满意度交班模式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任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清BDNF在Ⅱ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54例(A组)、抑郁症患者54例(B组)与健康人群54例(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BDNF水平.结果:三组BDNF水平测定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BDNF水平呈现为低表达.

    作者:陈芸;万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的感染情况,观察两者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收诊的150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患者病症分为肝癌组、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观察患者感染H.pylori的状况,并与75名健康对照者的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H.pylori的感染率为61.3%,明显对照组(30.6%)(P<0.01).其中肝癌组和肝硬化组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72.2%和71.4%,明显高于肝炎组患者(51.6%)(P<0.05).感染H.pylori患者的ALT水平、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情况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H.pylori感染患者和未感染患者的TBIL和腹水副发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H.pylori的概率更高,且H.pylori的感染会加剧患者肝病的病况.

    作者:孙彦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理暗示疗法在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暗示疗法在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孕足月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1组为心理暗示治疗组,2组为咪唑安定镇静加心理暗示治疗组,3组为对照组.观察记录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SCL-90量表评分结果.结果:1、2两组的术中躯体症状小于3组(P<0.05);1、2组患者术后第6天心理状态评估明显优于3组(P<0.01),其余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1、2组患者术中MAP显著低于3组(P<0.05),HR显著高于3组(P<0.05).三组SpO2均高于97%,无显著差异.结论:心理暗示疗法在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术中有重要作用,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黄海涛;姚远;齐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卵裂期胚胎和囊胚移植与流产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估流产与新鲜和解冻周期移植卵裂期胚胎、囊胚期胚胎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生殖内分泌科2009年~2014年新鲜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8163个周期(A1),新鲜囊胚移植周期89个周期(A2);解冻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731个周期(B1),解冻囊胚移植周期57个周期(B2),解冻卵裂期胚胎培养成囊胚移植周期38个周期(B3),比较五组之间的流产率.结果:整体流产率为18.4%.新鲜周期囊胚移植的流产率显著低于卵裂期胚胎移植(5.4%vs 18.2%,P=0.017)、解冻囊胚移植和解冻卵裂期胚胎培养成囊胚后移植的流产率分别为5.4%、28.6%、15.4%,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新鲜囊胚移植的流产率较卵裂期胚胎移植低,而解冻囊胚流产率将大大提高.

    作者:史艳彬;张振强;蒋树艳;李家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皮肤严重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在皮肤严重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我院诊治的80例皮肤严重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急救,实验组实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预后.结果:实验组急救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急救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积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严重损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治疗预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海杰;邓海棠;苏晓恩;冯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GI-S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HAMD总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总体疗效相当,度洛西汀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作者:林义川;郑金炽;赖晓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种不同人工晶状体固定方法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固定人工晶状体的方法,探究氯仿固定液固定法与苦味酸固定液固定法制作人晶状体石蜡切片标本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眼球摘除的晶状体30例,根据不同的晶状体石蜡切片固定方法分为传统组、氯仿组和苦味酸组,对比3组不同固定方法制作的石蜡切片标本经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结果:三组人晶状体石蜡切片标本制作方法均获得完整的组织结构切片,但是传统组切片HE染色后掉片较为严重,组织形态欠完整,并且较多的细胞发生变形,存在于晶状体内的各层细胞排列乱序,染色后对比度较差,染色不鲜艳.氯仿组细胞形态与组织结构保存完整,各层细胞有序排列,HE染色后对比明显,色泽鲜艳,但是组织结构出现部分不清晰现象,细胞也存在部分变形.苦味酸组切片细胞形态、组织结构保存完整清楚,各层细胞排列整齐、染色鲜艳,对比清晰.结论:经过传统固定液改良而成的氯仿固定液和苦味酸固定液在制作人晶状体石蜡切片标本时效果更优.

    作者:秦柏;张俊芳;石海红;杨铃;朱曼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材质滤膜对非洛地平缓释片有关物质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材质的滤膜对非洛地平缓释片有关物质检测的影响.方法:按照英国药典2015版收载的非洛地平缓释片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分别使用4种不同材质的滤膜过滤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结果:同一样品选用不同材质的滤膜过滤后,有关物质测定结果有较大差异;不同来源的聚四氟乙烯滤膜过滤后测定结果较为一致,且该材质的滤膜不存在滤膜吸附.结论:不同材质的滤膜对非洛地平缓释片有关物质检测的结果有显著性的影响.其中聚四氟乙烯材质滤膜适用于非洛地平缓释片有关物质的检测.

    作者:徐春玲;徐秀卉;陈玲芳;陈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过膜前后安神补脑液对镇静安神作用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自主活动和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所致睡眠时间,比较安神补脑液过膜前、过膜后的镇静安神作用,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小鼠自主活动实验观察各样品的镇静作用,利用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实验观察各样品的安神作用.Fdlin法测定小鼠脑内蛋白质含量,二苯胺试剂显色法测定小鼠脑内DNA含量,Oricinol试剂显色法测定小鼠脑内RNA的含量.结果:过膜前、过膜后的安神补脑液都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过膜前安神补脑液能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的睡眠时间,具有一定的安神作用.除过膜前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脑内DNA含量与空白组比均明显增加,RNA含量则无明显差异.与空白组比较,过膜后高、低剂量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结论:过膜后的安神补脑液有镇静作用,但无催眠作用,并对脑组织中DNA和蛋白质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梁甜;孙桂波;孟祥宝;王永彬;解钧秀;孙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坚固内固定术后颌间牵引对颌骨骨折复位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坚固内固定术后颌问牵引对颌骨骨折复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坚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单发性骨折患者的复位优良率达96.88%,对照组这一比率达96.1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多发性骨折患者的复位优良率达96.43%,对照组这一比率为76.4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坚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的复位效果良好,尤其针对多发性颌骨骨折,可以促进颌骨功能恢复.

    作者:李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NO、NOS和ET-1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4例2型糖尿病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81眼)和对照组42例(77眼).两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睡前口服,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底改变及血浆NO、NOS、ET-1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O、NOS、水平明显上升,ET-l水平明显下降,与该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背景型DR患者血浆NO、NOS和ET-1水平,为早期防治DR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陶黎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浅析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A组40例,B组40例,C组40例,A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腕关节损伤,B组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诊断腕关节损伤,C组采取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比较三组腕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骨折及关节脱位检出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诊断率为72.50%,B组患者的诊断率为70.00%,C组患者的诊断率为95.00%.经过比较发现,C组患者的诊断率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的诊断率,C组的诊断效果与A组和B组的诊断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组患者与B组患者之间诊断率差异不大,两组之间的诊断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骨折处和关节脱位检出情况为C组均优于A组和B组,而A组优于B组,两组之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诊断结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华景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药高等数学中《导数》讨论式教学法实例

    本文是在2014级中药专业(实验班)的《高等数学》课中使用讨论式教学法,讲授第二章《导数》的应用.文中,我们给出了分组情况,介绍了讨论题目及讨论时间,还详细记录了讨论课的全过程.

    作者:古立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同时对临床危险因素总结.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2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其中冠心痛40例,占33.3%,肺心痛8例,占6.7%,急性心肌炎,占6.7%,高血压心脏病21例,占17.5%,肥厚型心肌病8例,占6.7%,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占6.7%,风湿性心脏病13例,占10.8%,主动脉夹层3例,占2.5%,扩张型心脏病7例,占5.8%,其它原因4例,占3.3%.在心内科老年患者中,心源性猝死几率高的是在住院后2周左右.夜间发病率高于白天.另外,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排便用力过猛、饮酒和吸烟等因素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结论:结果表明,舒适护理可以增加患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康复.

    作者:杨龙;姚福梅;刘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奥氮平在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奥氮平防治中、高致吐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观察奥氮平对化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患者先后二次化疗奥氮平、托烷司琼及地塞米松防治恶心、呕吐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联合奥氮平)与对照组(不合奥氮平组)急性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2%(7/135)和5.9%(8/135)无明显差异(P>0.05);延迟性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9.3%(26/135)和32.6%(44/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13.3%和12.6%)、嗜睡(5.9%和5.2%)、便秘(5.2%和6.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对中高度致吐药物所致恶心、呕吐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特别是对延迟性恶心、呕吐的疗效更优,能改善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声秀;孙艳;陈春风;钟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型血清学检测地新生儿溶血产前诊断的价值

    目的:通过对母婴ABO血型不合及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血型血清学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病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268例出现不同程度黄染或怀疑为溶血病的新生儿,回顾性分析孕妇产前抽取血液进行血型鉴定、抗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IgG抗A或抗B效价检测结果.结果:抗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IgG抗A或抗B效价≥64与产后发生HDN呈正相关性,并且随着抗体效价升高呈上升趋势,抗体效价≥1024时全部发生HDN;采血检测结果中阳性标本223例,研究新生儿中溶血症阳性率为83.3%,0-3天、4-7天、7-10天、10-15天新生儿结果阳性率分别为26.5%、48.4%、20.6%、4.5%.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准确率为93.3%(208/223).结论:针对胎儿母亲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可以准确预估胎儿溶血病发生率,因此对母婴ABO血型不合及Rh血型不合进行早期血型血清学检测,对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新生儿溶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晓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治与监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孕妇患有甲减可致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也会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其对孩子的智商可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妊娠期间充分满足母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以及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对于保证母体及其后代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左旋甲状腺素是治疗甲减的首选药物.

    作者:姚立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