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观察

高峰玉;袁莉;纪瑞霞;梁玉彩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 胆管结石, 近期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7例结石直径大于10mm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四组,SEST+EPBD组33例,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切开范围小于乳头肌三分之一),然后球囊扩张,再碎石取石;EPBD+SEST组32例,先行球囊扩张术,再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再碎石取石;EST组32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切开范围大于乳头肌三分之二)取石;EPBD组30例行球囊扩张碎石取石。比较四组的疗效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EST+EPBD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为93.93%(31/33),EPBD+SEST组为93.75%(30/32),EST组为96.77%(30/31),EPBD组为67.67%(20/30),EPB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EPBD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45%,EPBD+SEST组为10%,EST组6.67%,EPBD组为21.42%,EPBD组与其他三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EST与EPBD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降低经内镜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紫杉醇概述

    紫杉醇作为红豆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抗癌药物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也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红豆杉资源的短缺与紫杉醇需求量的增加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成了国内外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1)。

    作者:黎丽;何书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头孢呋辛酯胶囊的有关物质方法学研究

    目的:建立HPLC法检查头孢呋辛酯胶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0.2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甲醇(62:3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8nm。结果:方法的专属性及耐用性良好;在头孢呋辛浓度为0.7545~15.09μg/ml范围内,进样浓度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有效检测头孢呋辛酯胶囊中的有关物质。

    作者:胡玉庆;姜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牛磺酸对肺动脉平滑肌中活性氧及ERK1/2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rine,Tau)对缺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中活性氧(ROS)及ERK1/2通路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PASMCs,选用第2-5代用于实验。Tau给药浓度80 mmol·L-1,作用时间24 h。实验分组为:1、常氧组2、常氧+Tau组3、缺氧组4、缺氧+Tau组。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含量,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结果:与常氧组比较,常氧+Tau组中ROS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缺氧组中ROS显著上升,Tau可逆转缺氧诱导的ROS上升。Tau可以逆转缺氧诱导的ERK1/2磷酸化。结论:Tau可维持正常的PASMCs中ROS水平,并且抑制缺氧诱导的ERK1/2磷酸化。

    作者:孙鹏;武文强;赵金凤;王晋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叶切除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围手术期有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围手术期治疗护理措施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出现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康复,1例老年患者合并其他并发症死亡。结论:肺叶切除术,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黄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更正声明

    发表于年第期《黑龙江医药》的文章《炎琥宁针治疗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中表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比较,Ⅰ组显效例数应为例。因勘校错误特向作者致歉。

    作者:黑龙江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迷迭香酸的研究现状

    迷迭香酸属酚酸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活性,因此如何提高其提取率、纯度并建立快速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迷迭香酸的提取分离、定量分析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迷迭香酸生产和应用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作者:贾佳;许璟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血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用舒血宁治疗,对照组用脉络宁治疗。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作者:蒋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通心络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晨峰异常心肌缺血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加常规西药组与单用常规西药组相比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晨峰异常相关心肌缺血疗效有无差异性。方法:选取2012-6至2013-5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确诊为冠心病且合并高血压晨峰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组,常规治疗组予常规西药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的发生次数和时间。结果:通心络组较常规治疗组相比晨峰异常相关心肌缺血发生率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42)。结论:通心络胶囊在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晨峰异常相关心肌缺血方面有一定疗效。

    作者:郭娟;李佐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家庭访视中常见问题及护理指导体会

    目的:了解新生儿家庭访视中常见问题,指导家长学习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新生儿的保健质量。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9月徐州市泉山区永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访视的316例新生儿访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访视中对家长进行指导。结果:母乳喂养率:61.7%。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高,其次是面部湿疹、脐炎、红臀等。通过家庭访视,指导家长掌握了新生儿护理的正确方法,提高了预防保健意识。结论:护理人员在访视过程中宣传、指导新生儿家庭护理知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保健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李永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右归丸加味治疗老年妇女尿道综合征25例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右归丸加味治疗老年妇女尿道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5例患者应用中药治疗两个疗程以上,观察患者尿路刺激症状及排尿情况,确定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1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结论:中药右归丸加味治疗老年妇女尿道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邹永艳;隋淑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明确目标,全面设计并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监控手段,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云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银纳米粒子对斑马鱼胚胎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银纳米粒子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对生物可能存在的毒性及潜在的毒性也更多的受到关注;斑马鱼胚胎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作为脊椎动物模型经常在毒理学实验的研究。本文就银纳米粒子对斑马鱼胚胎的毒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珊珊;张硕;曹秀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苦瓜霜抗炎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苦瓜霜的抗炎作用。方法:观察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测定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踝关节周长;测定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观察组胺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苦瓜霜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明显抑制组胺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结论:苦瓜霜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作者:肖春莹;王志刚;连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检测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浓度,评价血清胱抑素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患者82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在我院4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血清肌酐(Scr)、血肌酐(Scr)、内生肌酐(CCr)和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两组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ysC水平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惠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如何根据工艺及环境要求选择粉碎设备

    中药粉碎主要是借助机械力将大块固体药材变成适用程度的固体颗粒,以增大表面积的操作过程。由于大块的固体药物(或中草药的根、茎、叶和果子等)无法直接制成制剂,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必须进行粉碎操作获得一定大小的固体颗粒来保证所制药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因此药物粉碎是中药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

    作者:田利英;田子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骨关节炎软骨组织退变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OA有明确的致病原因,如创伤、炎性关节病、先天性或发育性骨关节病、代谢性或内分泌性疾病等;原发性OA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年龄增长、过度使用、损伤、肥胖、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然而,OA分子作用机制是复杂的,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

    作者:鲜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苦参中三种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大孔树脂在吸附苦参总碱及分离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的研究中有显著的特点,本文就近10年文献作一概述,以期对今后的工艺研究中有所帮助。

    作者:徐铭泽;于喜水;金哲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产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临床观察和护理对于临产前胎儿宫内窘迫的影响,积极探索预防和护理的办法,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通过对我院79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记录胎儿窘迫发生时间、羊水性状、胎心率,观察产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相比于正常新生儿,有胎儿宫内窘迫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较低,且窒息发生率较高。结论:临产前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降低围生期新生儿的胎儿宫内窘迫的病死率,对于预防和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燕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7例结石直径大于10mm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四组,SEST+EPBD组33例,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切开范围小于乳头肌三分之一),然后球囊扩张,再碎石取石;EPBD+SEST组32例,先行球囊扩张术,再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再碎石取石;EST组32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切开范围大于乳头肌三分之二)取石;EPBD组30例行球囊扩张碎石取石。比较四组的疗效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EST+EPBD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为93.93%(31/33),EPBD+SEST组为93.75%(30/32),EST组为96.77%(30/31),EPBD组为67.67%(20/30),EPB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EPBD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45%,EPBD+SEST组为10%,EST组6.67%,EPBD组为21.42%,EPBD组与其他三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EST与EPBD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降低经内镜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峰玉;袁莉;纪瑞霞;梁玉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常用灭菌方法

    目的:研究常用灭菌方法的应用范围,使之更合理的发挥作用。方法:针对目前药品检验机构所用的灭菌方法和灭菌设备,分析其灭菌方法和原理,介绍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操作中的要点。结果:研究内容有助于消毒灭菌的选择与操作。结论:根据实践中的经验,阐述实际操作中的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分析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提出个人意见。

    作者:田胜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