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叶切除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黄玉梅

关键词:肺叶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肺叶切除围手术期有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围手术期治疗护理措施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出现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康复,1例老年患者合并其他并发症死亡。结论:肺叶切除术,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健儿消食口服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目的:建立健儿消食口服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健儿消食口服液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分别计算5种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采用观察大肠埃希菌与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相同环境下的培养基来验证控制菌的检查方法。结果: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稀释剂对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表明可以按常规法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菌数的测定;控制菌检查中,试验组均可检出试验菌,阴性组均无菌生长,阴性菌对照组均无生长。结论:健儿消食口服液可按常规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岳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宏基因组学技术及其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环境中超过99%的微生物不能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纯培养,这大大限制了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视野。宏基因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是通过直接提取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总基因组DNA并克隆到合适的可培养微生物宿主中来筛选目的基因的新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土壤、海洋、人体医学等各个领域,从发酵工艺到生物能源再到环境治理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都起到突出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旨在说明宏基因组技术可以获得难以人工培养的微生物基因组信息,这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环境中微生物资源多样性的认识,并使其极大的为人类有效开发利用。

    作者:张冰;崔岱宗;赵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牛磺酸对肺动脉平滑肌中活性氧及ERK1/2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rine,Tau)对缺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中活性氧(ROS)及ERK1/2通路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PASMCs,选用第2-5代用于实验。Tau给药浓度80 mmol·L-1,作用时间24 h。实验分组为:1、常氧组2、常氧+Tau组3、缺氧组4、缺氧+Tau组。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含量,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结果:与常氧组比较,常氧+Tau组中ROS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缺氧组中ROS显著上升,Tau可逆转缺氧诱导的ROS上升。Tau可以逆转缺氧诱导的ERK1/2磷酸化。结论:Tau可维持正常的PASMCs中ROS水平,并且抑制缺氧诱导的ERK1/2磷酸化。

    作者:孙鹏;武文强;赵金凤;王晋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通心络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晨峰异常心肌缺血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加常规西药组与单用常规西药组相比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晨峰异常相关心肌缺血疗效有无差异性。方法:选取2012-6至2013-5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确诊为冠心病且合并高血压晨峰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组,常规治疗组予常规西药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的发生次数和时间。结果:通心络组较常规治疗组相比晨峰异常相关心肌缺血发生率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42)。结论:通心络胶囊在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晨峰异常相关心肌缺血方面有一定疗效。

    作者:郭娟;李佐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炎支原体碳源代谢的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M. pneumonia,Mp)由于基因组小,其代谢网络包括了由129个酶催化完成的189个反应,因此其合成和分解代谢的能力差,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主要从外界摄取,在体外培养时培养基中包含了19种基本营养物质。本文通过近年来,对MP代谢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代谢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酶具有多种功能以及代谢产物的作用。

    作者:曹阳;张树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48例对胎膜早破产妇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胎膜早破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特殊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妇的剖宫产率、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降低,孕妇的产后出血量也明显减少,新生儿平均体重显著增加。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胎膜早破产妇的总体母婴健康水平,改善母婴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目的:优化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转变护士观念,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加强细节管理来落实基础护理。结果抓好基础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结论:基础护理体现护理工作的服务性,是提高全程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孙凤香;姜永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生脉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我院收集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如严格限制液体量保持液体平衡、设计个体化透析方案、改善心功能等。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静滴,每天1次,7天1个疗程,连续应用1月。随访3月。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2周、治疗1月、及治疗后3月为时间点,在相应时间点留取晨起空腹血,提取血清-80℃冰箱保存备用,相应临床指标及时送我院化验室检查,收集临床数据。结果:IL-1、IL-6、IL-8、TGF-α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是升高的,应用生脉注射液能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体内IL-1、IL-6、IL-8、TGF-α的浓度。同时血清白蛋白与IL-6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生脉注射液能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体内微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轻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

    作者:侯存;杜晓娅;刘金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结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74例患者进行治疗,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采取保守方法治疗,即采用宫腔输卵管灌注加抗生素治疗;对观察组37例患者在采用宫腔输卵管灌注加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总有效人数为27,占72.97%;观察组总有效人数为34,占91.89%。观察组患者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辛海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首乌旱莲滴丸中葡萄糖苷的含量

    目的: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首乌旱莲滴丸中葡萄糖苷进行含量测定。方法:流动相选用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本品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X=99.6%,RSD%=1.75%。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制剂质量。

    作者:孙大雨;王德民;王彦波;张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紫杉醇概述

    紫杉醇作为红豆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抗癌药物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也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红豆杉资源的短缺与紫杉醇需求量的增加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成了国内外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1)。

    作者:黎丽;何书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黑龙江省医药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的制药工业具有辉煌的历史,在本世纪初期作为黑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曾经一度跻身于全国医药行业的前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产品科技含量低、粗放式经营管理、企业呈小散乱分布等弊端逐渐显现,造成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经济效益大幅滑坡。本文从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政府扶持等多个角度,分析了黑龙江省2005年至2012年间的医药产业相关历史数据,深层次探讨了黑龙江省医药工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黑龙江省医药工业发展提出建议。

    作者:谭宏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6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治疗护理干预措施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过临床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48例患者痊愈出院,19例出现不同程度功能缺失,2例老年患者因合并高血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及时正确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病情,提高愈合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佟爱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参考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的3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人,观察组体检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体检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及体检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检者采血时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皮下血肿的形成,对提高体检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路倩;黄季;刘雪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I组36例,常规应用2%利多卡因对鼻腔、口腔、咽喉、声门、气管黏膜实施的表面麻醉;II组28例,应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行静脉复合麻醉,丙泊酚4-12mg/kg,芬太尼0.001-0.002mg/kg;III组19例,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观察三组术前、经声门、术中和退镜后呼吸循环变化、镜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术后不适;观察II组和III组的丙泊酚用量。结果:静脉复合麻醉可减轻支气管镜检查对呼吸循环功能的不良影响,I组在检查过程中呼吸循环功能(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均较检查前有明显改变P<0.05,II III组无明显改变P>0.05,但检查中均出现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P<0.05;可减轻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恐惧、剧咳及暂短呼吸抑制,中断操作明显减少,P<0.05;可减轻痛苦,增加耐受性,咽喉不适和胸部不适明显减少,P<0.05,术中不良记忆和“无痛”效果佳,P<0.001;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其中年龄<20岁组,P<0.05,其余各组均为P<0.001。结论: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具有安全、无痛苦,可进一步减少心肺不良反应并可减少静脉麻醉药物的用量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支气管镜检查中推广。

    作者:尹虹雷;崔晓媛;林庆艳;刁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维持血透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进行心理、饮食、专科护理。结果: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因经济困难及失明而放弃治疗者5例,高钾猝死2例,脑血管意外3例,心梗死亡1例,继续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5例。结论: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终末期肾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其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素秀;王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叶切除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围手术期有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围手术期治疗护理措施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出现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康复,1例老年患者合并其他并发症死亡。结论:肺叶切除术,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黄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输液与普通静脉输液在89例儿科应用中的对照观察

    目的:对照观察儿科静脉留置针输液与普通静脉输液在穿刺次数、预防液体渗漏、导管堵塞等方面的优劣,比较有关指标有无差异,并总结有效的适用于儿科静脉输液的方法。方法:将我科2013年6月至8月开展的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168例中随机抽取89例患儿,与同期进行的普通头皮针输液210例中随机抽取的89例患儿,观察比较两种输液方式在穿刺次数、预防液体渗漏、导管脱落及静脉炎发生等方面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两者在血管穿刺总次数、预防液体渗漏、导管脱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静脉留置针组与普通输液组相比具有使用方便,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并且明显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及液体渗漏少的优点,有效预防导管脱落,值得普遍推广。

    作者:李小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彩色超声多普勒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乳腺异常118例患者的资料,根据资料评价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性,并总结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和血流分级的情况。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诊断良性肿块的准确率为94.03%,诊断恶性肿块的准确率为92.16%。超声诊断的良性肿块大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正常、纵横比<1,而恶性肿块则大多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纵横比>1。超声诊断的良性肿块的血流检出率为44.78%,而恶性肿块的血流检出率为94.12%。良性肿块0级、1级血流信号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恶性肿块,而2级、3级血流信号的比例和血流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恶性肿块(均 P<0.05)。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在诊断乳腺肿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综合肿块的形态、后方回声、纵横比、血流信号等特征,可为临床鉴别肿块的良恶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韩对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甲状腺激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T3、TT4、TSH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2型糖尿病的患者202例,测定患者血清空腹血糖、三碘甲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83例血清做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TT3、TSH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4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高血糖与空腹低血糖组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浓度水平,对评估此类病人的病情以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跃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