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陈坚;温干军;李义凯;张史飞;任邵东;周植森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非融合, 矢状位排列, 节段运动
摘要:目的:评估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对矢状位力线改变及运动节段保留的影响.方法:25例40岁以下胸腰段和腰椎骨折患者,以两种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2组:第一组(非融合组)12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非融合治疗;第二组(融合组)13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治疗.所有25例患者均在骨折内固定术后约第12个月拆除内固定,后随访患者6个月余,然后通过术前、术后、内固定拆除前、内固定拆除后及后随访的影像学评估两组患者固定节段矢状位序列、骨折椎体的高度及非融合组患者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左右侧屈的范围,另外临床方面,患者主观感受也被评估.结果:在后的随访中,两组患者骨折椎体的高度能很好的保持,但融合组骨折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好于非融合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47).非融合组和融合组手术矫正的角度分别为13.5.和16.5.,两者在矫正角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 =0.195).18个月内非融合组和融合组后凸丢失分别为6.9.和5.9.,两组在后凸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 =0.392).后随访时平均节段运动矢状面上为14.2,冠状面上为13.1,大多数患者对其外观和功能结果满意.结论:非融合的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矢状位排列并可以保留固定节段的运动,此研究表面这种非融合的固定方式是一种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但更适用于年轻的患者.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胆囊息肉样病变3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特点,息肉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对398例B超诊断PLG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结果,手术方式,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性别、年龄与PLG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临床上无特异症状;胆固醇性息肉表现为多发,平均直径<5mm,而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及息肉型早期胆囊癌患者息肉平均直径>10mm,单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显著高于胆固醇性息肉.结论:直径>10 mm,单发,有明显临床症状,合并结石,短期增长明显增快应行外科手术治疗;直径5~10 mm有明显临床症状者首先经正规的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直径<5 mm无临床症状者可定期B超随访,注意调节和控制胆固醇代谢.

    作者:易建中;费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断指再植术小切口放血疗法的护理

    我国断指再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国际上都是领先水平.对于断指再植要求是离断动静脉均需吻合,重建动静血液循环.但对于静脉损毁严重,无条件吻合的,或术中吻合了静脉术后出现栓塞及严重的末节指离断,因静脉细小、壁薄、管腔压力低,找不到适宜吻合的静脉的患者如不采取及时处理,患指容易坏死.我科从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对36例断指术中未行静脉吻合或术后静脉栓塞行小切口放血疗法,适量间断滴入低分子肝素,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疗效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方敏;张志英;丁美兰;吴琼;赖玲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开窗负压吸引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开窗负压吸引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分析应用负压吸引减压术治疗的21例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病例,测量术前、后囊腔容积和曲面断层片病变面积.结果:通过曲面断层片中观察发现囊肿腔内骨密度增高,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囊腔体积明显变小.结论:开窗负压吸引减压术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吴坚;陈林林;曾昭源;谭伟兵;梁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8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表现为腮腺区缓慢增大的无痛性肿块,病程从1年到14年不等.病理学检查:5例为实体型,2例为管状型,1例为梁状型.8例患者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5年),术后全部愈合,未见复发.结论:掌握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减少误诊.

    作者:刘庚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胆道排石汤加味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石症53例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多因油脂餐、劳累后突然发病,右上腹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发热,黄疸.(2)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或有反跳痛,Murphy征阳性,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3)白细胞计数增高,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4)B超检查示胆囊增大,或见胆石光团及声影等.(5)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见肿大的胆囊阴影,少数可见阳性结石.

    作者:赖智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8例手术分析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在发病72 h内即有手术指征,传统使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曾被视作相对手术禁忌证.但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目前绝大部分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亦能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共对88例该类患者行LC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石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Ⅲ、Ⅳa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联合三种含铂方案同期化疗的初步研究

    目的:比较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顺铂+氟尿嘧啶(PF)、紫杉醇+顺铂(TP)、每周顺铂(DDP)方案同期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13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Ⅲ、Ⅳa期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PF组、TP组、DDP组,分别行PF、TP、每周顺铂方案同期放化疗.三组均采用IMRT放疗技术.结果:三组各入组46例,138例患者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至中位随访时间28(5 ~37)个月,PF组、TP组、DDP组1年、2年无瘤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65%、91.30%、97.83%;91.30%、73.52%、97.83%.1年、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83%、93.48%、100%;93.14%、78.68%、97.83%.三组无瘤生存曲线和生存曲线比较P<0.05.两两比较,TP组与PF组、TP组与DDP组P<0.05,PF组与DDP组P>0.05.三组发生Ⅲ~Ⅳ度粒细胞减少、Ⅲ~Ⅳ度胃肠道反应、Ⅲ~Ⅳ度口腔粘膜炎分别为34.78% vs 30.43% vs 8.70%、23.91% vs 21.74%vs 34.78%、60.87% vs 65.22% vs 52.17%.对三组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反应发生率进行两两比较,PF组与DDP组、TP组与DDP组P<0.01,PF组与TP组P>0.05.对三组Ⅲ~Ⅳ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进行两两比较,P>0.05,三组无差异.结论:IMRT同期联合PF、TP、DDP方案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近期疗效DDP、PF方案优于TP方案,Ⅲ~Ⅳ度粒细胞下降发生率DDP方案优于PF、TP方案,Ⅲ~Ⅳ度胃肠道反应和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三种方案无差别.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比较.

    作者:叶建明;郭海亮;王春丽;许明君;黄莉;王祥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CT-MRI融合技术在鼻咽癌靶区勾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CT-MRI融合技术对鼻咽癌靶区勾画应用的重要性.方法:收治鼻咽癌患者76例.对入组病例进行扫描定位,分别依据扫描后的CT、MRI和CT-MRI融合图像勾画出对应靶区,利用F与q检验分析分别在CT、MRI和CT-MRI融合图像下勾画出的靶区体积的差异性.结果:鼻咽癌临床各期CT、MRI、CT-MRI的靶区勾画体积各期组内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鼻咽癌临床各期CT、MRI、CT-MRI的靶区勾画体积综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表明鼻咽癌患者用CT-MRI融合技术进行靶区勾画有其必要性.

    作者:钟琼;吴仁瑞;肖震宇;钟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责任包干制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行责任包干制护理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改变排班模式,实行责任包干制护理.将我科住院病人和护理人员分别分成两大组,每组设立一个责任组长,每个护士分管病人3~5人,每个护士所分管病人的所有治疗、护理和健康宣教等工作均由责任护士自己完成,实行病床包干制.结果:实行责任制护理后,患者对护士点名表扬的人数增多,病人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责任包干制护理,可以提高年轻护士业务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万凤鸣;黄晓峰;喻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加味羌活汤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24例疗效观察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一种以下颌关节处疼痛,酸胀,弹响,张口困难,局部压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综合症状.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此病为多见.好发于青壮年,以20~40岁患病率高,多为单侧,少数亦可累及双侧,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大多疗效欠佳.本病初期属功能紊乱,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关节结构紊乱和器质性病变.笔者自2006年以来运用加味羌活汤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24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太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基层医院适应症的选择和可行性.方法:总结我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5例,均为非急性炎症期,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和三孔Port.结果:52例手术获成功,手术时间为40~90 min,其中3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常规腹腔镜完成手术,术后无出血及胆管损伤、胆漏等并发症,术后住院3~5天,3个月随诊,脐部无明显手术瘢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开展是安全可行的,术后腹壁疤痕不明显,美容效果优于常规手术,但操作较常规腹腔镜难度大,并且根据自己的操作经验选择病例.

    作者:黄明福;吴文华;肖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防逆流引流袋预防留置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

    留置尿管是外科手术前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也是导致医院住院病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据有关资料报道,尿路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20.8%~30.7%,其中80%与留置导尿管有关[1],尿管留置时间延长,泌尿道感染率增加[2],而导尿管与尿袋连接端反复分开、尿液反流是导致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3],如何预防和控制引流管的逆行感染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为预防尿路感染,除采取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外,应选用封闭式的导尿系统,集尿袋的位置必须低于膀胱,以防尿液逆流[2].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将留置尿管超过1周的病人286例分为防逆流尿袋组和普通集尿袋组进行对照观察,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邹凤;肖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右旋美托咪啶预给量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预给量对全麻诱导中气管插管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44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22例,对照组22例.右旋美托咪啶组应用右旋美托咪啶l μg/kg,15 min泵完后立即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对照组直接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记录2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前、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后l、3、5 min时的SBP、DBP、HR、MAP、SPO2.结果:诱导后右旋美托咪啶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与诱导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插管后右旋美托咪啶组、对照组的收缩压较诱导后都升高(P<0.05).插管后3min右旋美托咪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对照组低(P<0.05).右旋美托咪啶组在给予右旋美托咪啶后与对照组相比,心率波动幅度明显没有对照组大,各时点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明显比诱导前降低,但在插管后5 mih内明显增高,增高幅度在20%以上(P<0.05),右旋美托咪啶组在整个诱导过程中变化不大,插管后5 min内与插管前相比无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变化幅度明显没有对照组大,且各时点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先结予一定量的右旋美托咪啶能有效的抑制全麻气管插管时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其操作方法安全、易行,疗效确切,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麻醉辅助药.

    作者:潘英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1例报道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是一种病因不明,难以诊断的少见皮肤病,本文报道1例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胸、腰、腹部出现多量淡褐色扁平丘疹一年余就诊.一年前胸、腰、腹部相继出现多量淡褐色扁平丘疹,曾在多处诊治,均未能明确诊断,疗效欠佳,遂来我所就诊.皮肤科检查:胸、腋、腰、腹部弥漫性分布多量淡褐色扁平丘疹,表面少量脱屑,中央皮损聚集融合成片,周围皮损散在,部分呈网状排列.皮损部位皮屑真菌镜检阴性.组织病理:镜下见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延长,乳头瘤样增生,凹陷的乳头上方棘层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血管扩张,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结合临床、真菌镜检及组织病理所示诊断为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给予阿维A 20 mg/d口服,外用复方咪康唑膏治疗.4周后复诊,症状显著改善,停用阿维A继续外用复方咪康唑膏治疗,4周后复诊,症状进一步改善.

    作者:马云;蒋丽;王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凋亡抑制蛋白ILP-2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ILP-2(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like protein-2)是新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IAPs(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其过度表达会抑制Bax或Apaf-1/caspase-9途径所致的凋亡,从而使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进而促进癌细胞生长.本文从ILP-2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抗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及促进癌细胞生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可为深入研究ILP-2提供参考.

    作者:向明钧;严闹;何翔;吕昊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82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分析总结手术护理方法和经验.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25~85 min,结石寻及率93.9%、单次碎石成功率78%.无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放手术.结论: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护沟通,熟悉手术步骤,密切配合手术,可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

    作者:龙琳;刘芳;彭凤裘;李珍;胡梅娇;杨琼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缺血性卒中约20%为心源性,其中近50%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1].有研究报道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危险是其他患者的5~6倍[2].近20年来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血栓栓塞的病理机制和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筛选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方法评估房颤患者的栓塞危险性,从而区分高危人群以指导抗凝治疗,无论是对于减少血栓栓塞事件还是对于减少抗凝剂引起的出血不良反应,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本文就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伟;李广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DHS钉治疗粗隆间骨折术中钉道定位方法的应用

    DHS钉内固定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粗隆间骨折[1-2]一种有效方法,如果术中钉道和钉长在股骨颈中的位置不好,或者打出股骨颈外,穿入髋臼等极易造成内固定的失败.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在无术中C臂X光机的情况下采用改进钉道定位方法进行DSH内固定手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德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高频电波刀联合云南白药、聚甲酚磺醛栓在治疗宫颈息肉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高频电波刀与云南白药、聚甲酚磺醛栓联合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择126例宫颈息肉患者应用联合治疗,对照组选择126例单用血管钳扭除术,观察二者效果.结果:治疗组126例中,手术时间5~10 min,平均出血量4 mL,术后8例复发,复发率6.4%.对照组术后复发76例,复发率60.3%.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频电波刀联合云南白药、聚甲酚磺醛栓可以明显减少宫颈息肉的复发.

    作者:丁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和主要原因,建立一种可靠、价廉、便捷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对于探明A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动物模型的选择、制作方法及其现状加以综述.

    作者:徐道峰;谢东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