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变广泛且病性顽固的慢性疾病,属临床难治疾病之一.天然药物以其多成分、多层次、多靶点治疗疾病的特点,在治疗RA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天然药物在治疗RA,尤其是对与T细胞调控相关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董琳;权洪峰;付雪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白屈菜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渡谱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菠甾醇(1),12β,20β-二羟基-达玛烷-23(24)-烯-3-酮(2),2-脱氢黑麦草素(3),对羟基苯乙醇(4)、黑麦草素(5)、6,7-二氢黑麦草素(6),3-羟基-5,6-环氧-β-紫罗兰酮(7),邻苯二酚(8),7,8-二氢阿牙泽兰品(9),(6S,9R)-吐叶醇(10),对羟基桂皮酸对羟基苯乙胺(11),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2),戊二酸(13),草酸(14).结论:化合物2~ 14均为首次从白屈菜中分离得到.
作者:郭秀梅;安自强;高娟;姚旭颖;赵明;张树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精细化背侧被膜解剖技术在甲状腺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47例甲状腺叶切除利用精细化背侧被膜解剖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精细化背侧被膜解割技术切除的病例未发生喉上、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所致的误吸呛咳,声音低沉,声音嘶哑,低钙抽搐等表现,此项技术在甲状腺叶切除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王兵;杨冬林;卢明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近年来经过医药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抗乳腺癌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结合了乳腺癌的发病机理对目前市场治疗乳腺癌效果较好的药物进行了归纳,其中分为天然活性成分、化学药物以及联合用药等.
作者:韩伟;阎雪莹;丁文财;朱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32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常规检查等准备,术后给予妇科专科护理、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结果:术后无一例手术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重视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许梅芳;施敏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本文探讨拜阿司匹林与泰嘉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天津市红桥医院21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3组.①拜阿司匹林组:70例,只应用拜阿司匹林;②泰嘉组:70例,只应用泰嘉;③两药合用组:70例.治疗中拜阿司匹林的用法为每日100mg口服;泰嘉的用法为每日75mg口服,14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观察患者愈后.结论:两药合用组显效率为68.6%,有效率为80.0%,均显著高于拜阿司匹林组和泰嘉组(P<0.05和P<0.01),并且未发现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拜阿司匹林与泰嘉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治疗效果较单用其中一种药物更佳.
作者:赵洪刚;徐学广;刘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以难溶性药物硝苯地平为模型药物来研究推拉式渗透泵片剂中药物层和推动层的配方中聚合物聚氧乙烯的用量、氯化钠的用量、控释层包衣增重以及药物层和推动层的比例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推拉式渗透泵设计,分别考察聚氧乙烯-N80在药物层中的不同用量、聚氧乙烯Coagulant在推动层中的不同用量以及氯化钠在推动层中不同用量的7个配方,7个配方片芯同时采用欧巴代CA包衣进行半透膜控释包衣,因片重大小不同,无法同时得到相同的包衣增重,所以结合实际包衣增重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包衣片在不同时间的药物释放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结果:统计结果表明欧巴代CA的包衣增重对药物释放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包衣增重的增加,药物的释放变慢.聚氧乙烯N-80在药物层中的用量对药物释放也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聚氧乙烯N-80在药物层中用量的增加,药物的释放变慢.而聚氧乙烯Coagulant和氯化钠在推动层的用量变化,在配方考察的比例范围内对药物的释放的影响不显著.对20小时的药物释放分析结果表明,药物层与推动层的比例对药物的后期释放有显著影响(P<0.05).药物层与推动层的比例越高,药物后期释放得越慢.
作者:杨继荣;董惟恺;朱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片、依巴斯汀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片和玉屏风胶囊,对照组患者仅口服依巴斯汀片,两组患者均治疗28d后观察疗效,停药后6周随访,比较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6周,治疗组复发率为21.9%,低于对照组的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肯定、安全,且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蒋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穴位贴敷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3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针对所有患儿采取穴位贴敷法治疗.治疗过程中对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家属总满意率为87.5%,对照组患者家属总满意率为72.5%.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穴位贴敷后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治疗效果,且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素娟;张伏芝;吴春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医患之间和整个社会共同构建良好的医患沟通体系和舆论环境.方法:从三个角度剖析现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医疗行业、患者、社会环境均是造成医患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结果:医疗行业自身、患者以及社会环境是造成当今医患矛盾的主要相关因素,应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发挥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缓和医患关系.结论:提高医疗技术,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医患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谭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预警交班本在心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应用护理安全预警交班本,成立科室护理安全质量控制小组,每天对相关记录进行点评,发生不良事件,及时采用根源分析方法进行原因分析、修订整改措施并实施.培训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细化并规范护理环节管理.选取2012年1-12月份科室采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期间住院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医院护理部1-12月份,每月进行护理安全质量检查的得分作为对照阶段,自2013年1月-12月科室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安全预警交班本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住院1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部每月质控检查的得分.结果:应用护理安全预警交班本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例数由18例减少到6例,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65%下降到0.57%(X2值=4.73 P<0.05).观察组护理部每月督导检查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得分明显提高,病区管理,护理文书,护理安全,安全用药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安全预警交班本的应用,各个班次对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信息得到及时、准确的交流,完善了质量反馈体系,提高了护理安全管理效率,科室护理安全质量控制小组对不良事件的管理主动性得到明显增强,科室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管理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降低了心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者:侯方华;孙媛媛;孙洪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愈后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腹股沟疝和腹壁切口疝患者120例,依照患者入院顺序单双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6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疼痛、体位、排尿、切口、感染、饮食护理、出院指导,将两组的护理结果展开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复发率等方面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全面的疼痛、体位、排尿、切口、感染、饮食护理、出院指导,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切口感染率、并减少疾病复发率,减少了患者痛苦,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给予高质量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淑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多因性或原因不明的发生在结肠粘膜层的炎性肠病,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笔者运用中医学“肠中生痈”之说,研制“加味冲和散”以灌肠方式治疗本病6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为6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26-70岁,病程5个月至8年.所有病例都经结肠镜检查、病理诊断;曾用中西药治疗仍然反复发作不愈.临床表现:以腹泻、便频、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症,病程迁延.
作者:朱兆颖;于文;潘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民间常用草药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L.) Kitam.)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线叶菊抗感染活性部位进行目的性分离.结果:从线叶菊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小麦黄素(Ⅰ),5,7-二羟基色原酮(Ⅱ),茵陈色原酮(Ⅲ),东莨菪内酯(Ⅳ),β-谷甾醇(Ⅴ),正十五烷醇(Ⅵ),槲皮素(Ⅶ).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线叶菊中分离得到.
作者:吕明明;宋雨婷;李涛;靳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接受静脉输液过程中给与人文关怀的临床价值,从而改善患者输液痛苦,提高患者满意率.方法:将2013-1月年至2014年1月在我接受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人文关怀模式进行护理,以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作为临床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一般及良好49例,护理满意度为94%,对照组心理状态一般及良好39例,护理满意度为74%,以上两方面,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文关怀体现了临床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缓和医患矛盾,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金花;滕志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黛力新结合美沙拉嗪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治疗时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选择我院40例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病患于饭前服用黛力新结合美沙拉嗪半个月;对照组病患则在饭前服用传统药物.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比75.00%(15/20),优良率为85.00%(17/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 (10/20),70.00%(1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病患对治疗方案满意者占比60.00% (12/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8/20).对治疗方案不满意者占比10.00% (2/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 (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黛力新结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还可减少治疗时间.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张厚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心脏电复律麻醉的效果.方法:将24例行心脏电复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分别应用丙泊酚和地西泮麻醉,并对两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01),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45).结论:丙泊酚用于心脏电复律麻醉起效快,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浩;王铁铮;唐玉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保留导丝技术应用于膜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5例先心病膜部瘤形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行室间隔缺损(VSD)的保留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术前所有病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初次筛选,左室造影终筛选确定.术中所有病例均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观察封堵即刻效果,术后随访1年,行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观察疗效.结果:5例封堵手术成功,即刻手术成功率100%,封堵伞位置良好,无房室传导阻滞、无异常分流.结论:保留导丝技术应用于膜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同时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
作者:齐晓宇;李玲玲;贾惠欣;孙志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病情、病程进行干预所起的作用.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治的哮喘患儿建立医疗档案.急性发作期患儿接受治疗的同时对家长给予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护理指导,缓解期发放健康教育护理指导方案.结果:接受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后,家长对哮喘疾病的了解以及重视程度,寻找诱因,增加治疗依从性的意识普遍提高.结论:健康教育护理指导提高了哮喘患儿以及家长对哮喘病防治能力的“知、信、行”程度,对儿童哮喘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倪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主要是探讨CRP与WBC变化,哪个更早,对疾病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各种感染发热、肝功能异常以及恶性疾病共200例患者分别用BS-300迈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SXS00i血细胞分析仪分别进行CRP和WBC测定.结果:在各种感染发热、肝功能异常以及恶性疾病等疾病的200例患者中,CRP和WBC均升高有42例;WBC总数升高,而CRP正常的有17例;CRP升高,WBC总数正常的有42例,WBC总数与CRP均正常的有99例.结论:在疾病早期,CRP升高比WBC升高快的多,且不受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因素的影响,且更有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风湿、恶性疾病等,因此,早期快速、准确地测定CRP比测定WBC更有利于对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效监察、预后判断、疗效观察、术后感染、对抗生素应用是否有效等,有其独特的参考价值和重要的临床意义,是目前临床上有诊断意义的一种重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作者:戴银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