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TF3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杜志明;江柏青

关键词:ATF3, 肿瘤细胞转化, 应激反应基因, 癌基因, 自我防卫, 正常细胞, 去抑制, 遗传毒性, 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 激活, 机制, 发生发展, p53基因, 微环境, c-myc, 营养, 应答, 信号, 缺氧
摘要: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的微环境中,细胞会碰到很多的应激信号,包括遗传毒性的损害,癌基因的激活,端粒的侵蚀,缺氧,营养剥夺等.此时细胞中一些内在的机制就会被激活从而去抑制或减少它们的损害.明显的例子就是P53基因在应答中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胞.还有的例子就是通过癌基因的应激引起c-myc和E2F1来触发细胞凋亡.在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中,细胞在自我防卫和消除应激反应基因的研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就ATF3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心静脉导管(CVC-R2)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广泛,它即可用于经由静脉的治疗、血液动力学监测,又可用于外周静脉不宜输入的药物和营养,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也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我科2008年4月独立开科以来共收治病人602例,其中中心静脉置管者 538 例,占住院人数的 91 %.因此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十分重要,现就其相关性感染原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兰;肖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葛根素注射液结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结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应用葛根素注射液并结合硫酸镁静脉滴注,疗程为7天.结果:轻、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后较治疗前其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尿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眼底小动脉扩张,眼底水肿明显好转,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结合硫酸镁治疗可作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基本治疗方案,该方案安全有效.适用于轻、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作者:廖凌芸;陈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影响血糖仪检测末梢血糖准确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正确使用快速血糖仪的方法,提高临床血糖快速监测的准确性、科学性.方法:结合快速血糖仪监测患者血糖变化的临床实践,对影响其使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提高应用快速血糖仪进行临床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完善护理质控体系,促进护理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提升.结论: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规范护理工作的方法和程序有利于提高临床进行快速血糖监测的准确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及时、准确的判断依据.

    作者:潘火英;潘晓;陈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3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心肌再扩大.其中常用的再灌注方法就是溶栓治疗.我们2005年以来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云芳;肖承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股动脉注射尿激酶及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严重疼痛1例分析

    患者,女性,68岁,主因左足第二趾坏疽伴疼痛12 d,加重4 d入院.既往发现2型糖尿病15年,平素血糖控制欠佳.入院前12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第二趾皮色发黑,伴有液体渗出及静息性疼痛,自行予局部碘伏消毒及口服止痛药,后皮色发黑范围逐渐增大,疼痛逐渐加重,口服止痛药无效,遂来我院外科求治,给予降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止痛、局部换药等治疗,每日需3次肌肉注射盐酸曲马多100 mg(日间1次,夜间2次),4 d后因疼痛症状仍不能缓解,转入内科行股动脉注射尿激酶及山莨菪碱治疗.转科时症见:左足第二趾剧烈疼痛,夜间尤甚,局部皮色变黑,边界弥漫不清,伴红肿及液体渗出.

    作者:丁怀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复发宫颈癌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化疗治疗复发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复发宫颈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的方法,放疗总剂量65~70 GY.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3DCRT治疗,治疗结束时肿瘤完全缓解率36.6%(11/30),部分缓解率53.3%(16/30),腰腿疼痛缓解率93.3%(28/30),出血完全缓解率91.3%(11/12),下肢浮肿完全缓解率78.9%(15/19),无治疗相关死亡.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3%、42.7%、21.2%.结论:3DCRT同步化疗能有效治疗复发宫颈癌且治疗全程患者能安全耐受.

    作者:郭小青;蔡华;肖震宇;邓江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在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护理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疗效及护理.方法:对急诊科76例使用了机械通气的不同原因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中毒治愈100%,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治愈83.3%,而脑卒中急性心肌梗塞并心衰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治愈好转较低.结论:机械通气是提高急危重患者抢救及心肺复苏成功的有力手段,由急性重症中毒和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预后良好,而加强机械通气的护理是确保急危患者抢救及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作者:唐志洁;刘道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用于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及护理

    目的:了解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用于血液透析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27例在我科放置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发生感染13人次,2.55次/1 000 d,发生堵管8人次,1.57次/1 000 d,无1例发生脱落.结论: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对长期留置导管的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能降低危险发生率,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时间.

    作者:李意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4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囊肿-腹腔分流术以及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等. 结果:49例随访时间在2个月~5年(平均2年),随访期内复查颅脑CT显示:囊肿消失12例,囊肿缩小19例,略有减小7例,无变化9例,2例症状复发. 结论:对有临床症状的颅内蛛网膜囊肿应积极手术治疗,充分打通临近脑池及蛛网膜下腔,确切止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德华;王柏群;邹连生;杨少春;娄建云;刘鹏;周晓忠;张宏;罗军;邱传珍;罗穆云;高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起搏检测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评价

    目的:探讨起搏检测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评价.方法:选取AMI患者共154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程序刺激检测HRT指标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根据TO与TS值分为三组.收集心率变异性(HRV)、QT间期变异度(QTV)、QT间期变异系数(QTC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等指标.随防观察病死率、因心衰住院率、再次心梗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率.结果:三组平均随访(252.4±113)d,死亡27例,因心衰住院38例,再次心肌梗死19例,再次血运重建12例.HRT异常程度越高者病死率、因心衰住院率越高(P<0.05).TO-TS相结合是病死率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P<0.01),且预测强度显著高于LVEF(P<0.05)、QTVV及其他指标(P<0.05).结论:PCI术后起搏检测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减弱或消失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周爱琴;钟一鸣;廖伟;谢东明;谢东阳;阳贻红;王小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甲状腺肿块59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块的手术指征,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手术治疗598例甲状腺肿块的临床资料.结果:598例病人行手术治疗625例次625例次手术中行一侧腺叶次全切468例,一侧腺叶次全切加峡部切除84例,双侧腺叶次全切43例,患侧甲状腺叶+峡部+颈部淋巴结清扫术30例.结果:本组625例次手术均无住院手术死亡,术后并发切口出血1例,喉头水肿1例,切口感染2例,声嘶11例,手足抽搐8例,甲状腺腺瘤复发22例(再手术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7例(再手术3例),甲状腺癌首次行部分腺叶切除后二次手术13例.结论: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是基层医院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较合理的术式,对甲状腺恶性结节须行根治术.

    作者:邓国军;奚晶;吴桂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MRI半剂量动态增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MRI半剂量动态增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价值.方法:搜集38例经随访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病例,均采取磁共振平扫,再行半剂量钆喷酸葡胺(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的常规增强扫描.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中,病灶大小<5 mm 23例,5~10 mm 15例.平扫T1WI可见低信号影20例,无明显异常信号18例,而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均发现病灶32例,表现为动态早期稍低信号影.结论: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尤其是动态增强早期扫描为敏感.

    作者:陈惠;冷桂香;钟福兴;李荣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

    目的:探讨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诊断的重要性.方法:使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28例.结果:所有病例在腹部立位或平片上均有不同程度腹部膨隆、肠积气、肠管扩张等表现.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可见明确结肠痉挛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其中短段型6例,占21.4%;常见型 15例,占53.6%;长段型4例,占14.3%;全结肠型1例,占3.6 %;不典型巨结肠2例,占7.1%.不典型巨结肠加照24 h排钡像见不同程度钡剂残留.结论: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安全、有效、便捷,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曹洁莹;熊力;李国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07年10 918例健康体检中,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发现病灶、位置、内部回声和血流信号性质的测量,对腹部脏器的各种疾病在各年龄阶段的患病数及患病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 918例体检者中检出阳性体征者6 394例,检出率为58.56%;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肾囊肿的检出率较高,且不同疾病在不同性别及各年龄组之间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对绝大多数疾病可做出正确诊断,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体检不可缺少的项目,可发现早期恶性肿瘤,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作者:宋建明;曾庆新;凌月蓉;叶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574例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结果分析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身体健康的第二大肿瘤,在过去的50多年中,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应用宫颈癌的筛查,明显的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由于其假阴性率高达15%~40%[1],因此,选择一种高效的检查手段替代传统的巴氏细胞学方法势在必行.液基细胞学适用于宫颈癌的筛查,使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显著提高,从而使宫颈癌患者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2006年4月~2008年7月,我科共完成1 574例液基细胞学检查,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功亮;王建;郭广秀;肖军兰;黄金长;湛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焦虑对结肠纤维镜检查病人麻醉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焦虑对结肠纤维镜检查病人麻醉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在异丙酚麻醉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病人,采用Zung氏自评焦虑评估表对病人焦虑程度进行评定,分为评分大于或等于40分的焦虑组(n=20)和评分小于40分的对照组(n=58),监测病人入室平卧10 min后(基础值),睫毛反射消失时T1,肠镜进入肛门时T2,肠镜推出时T3,各时点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值.结果:焦虑组在T1-T3时心率减慢,收缩压、舒张压降低.结论:焦虑使施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病人在麻醉期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作者:张瑛;周力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15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颈动脉正常组(40例),颈动脉内膜增厚组(38例),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组(37例)三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组之间,高敏C反应蛋白、尿酸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低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结论:高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低胆红素血症均是预测动脉的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危险因素.

    作者:陈芬兰;周淑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61例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原因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总结诊治经验. 方法:对18年来收治的61例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 结果: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有原胆道结石残留或复发、肝胆管结石脱落于肝外胆管等.其治疗主要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为主的手术治疗. 结论:应尽量完善术前检查,以明确胆道结石术后需再次手术的原因,术中取尽结石、解除胆道狭窄、通畅引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采取综合治疗是预防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关键.

    作者:蒙象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腺导管瘘的外科治疗(附37例报告)

    目的:评价瘘管切除、乳头矫形、一期缝合法治疗乳腺导管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乳腺导管瘘患者行瘘管与受累导管切除、乳头矫形术、一期缝合后治愈及复发情况.结果:37例患者中32例(86.49%)一次性治愈,5例(13.51%)半年内复发经敞开换药后治愈.结论:瘘管切除术是治疗乳腺导管瘘的有效手段,术中彻底切除瘘管及乳头矫形可减少复发,保持乳房外形的美观及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欧阳忠;吴小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子宫腺肌症的超声诊断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症的声像图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经腹及经阴道联合超声诊断并经动态观察及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症声像图有其特征性,子宫体积增大,形态饱满,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可见散在分布的小暗区,内膜线移位,星点状血流及高搏动指数高阻力指数的血流频谱.结论: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淑金;肖雪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