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半剂量动态增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临床研究

陈惠;冷桂香;钟福兴;李荣芳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垂体微腺瘤
摘要:目的: 评价MRI半剂量动态增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价值.方法:搜集38例经随访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病例,均采取磁共振平扫,再行半剂量钆喷酸葡胺(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的常规增强扫描.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中,病灶大小<5 mm 23例,5~10 mm 15例.平扫T1WI可见低信号影20例,无明显异常信号18例,而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均发现病灶32例,表现为动态早期稍低信号影.结论: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尤其是动态增强早期扫描为敏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青年脑梗死62例病因分析

    近年来青年脑梗死患者有增多趋势,为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特点,本研究回顾分析本院近5年来收治的62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脑梗死患者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6~45岁,平均35.5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其中20例并作头颅MRI检查,且全部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

    作者:黄旭华;刘铮;钟善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放射性脑损伤机制及放射保护研究进展

    放射性脑损伤(radiated brain injury,RBI)系指脑部或脑邻近部位的病变经放疗后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是头颈部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RBI对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随着鼻咽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其发生放射性脑病的可能性逐步增加.目前RBI逐渐受到神经病学和放疗学界的重视.本文就其发生及保护机制研究做一简述.

    作者:刘家斌;李广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在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护理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疗效及护理.方法:对急诊科76例使用了机械通气的不同原因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中毒治愈100%,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治愈83.3%,而脑卒中急性心肌梗塞并心衰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治愈好转较低.结论:机械通气是提高急危重患者抢救及心肺复苏成功的有力手段,由急性重症中毒和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预后良好,而加强机械通气的护理是确保急危患者抢救及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作者:唐志洁;刘道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MRI半剂量动态增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MRI半剂量动态增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价值.方法:搜集38例经随访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病例,均采取磁共振平扫,再行半剂量钆喷酸葡胺(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的常规增强扫描.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中,病灶大小<5 mm 23例,5~10 mm 15例.平扫T1WI可见低信号影20例,无明显异常信号18例,而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均发现病灶32例,表现为动态早期稍低信号影.结论: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尤其是动态增强早期扫描为敏感.

    作者:陈惠;冷桂香;钟福兴;李荣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6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残留三维适形放疗的初步结果分析

    颅内肿瘤以胶质瘤常见,约占总数的37%~52%[1],其中超过3/4为恶性胶质瘤也称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HGG,即WHO分级系统中定义的Ⅲ、Ⅳ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然而有相当一部分颅内HGG因为体积大、位置较深临近重要器官结构以及呈浸润性生长等原因难以切除干净而存在术后残留,这部分病人的死亡率较高,预后极差,术后辅助放疗已成常规.普通二维放疗由于适形度差,缺乏对正常脑组织的保护,肿瘤剂量难以提高,疗效并不理想.三维适形放疗(3D-CRT)能够给予肿瘤区域高剂量的照射,而肿瘤周围的正常脑组织只受到较低剂量的照射.本研究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术后残留的26例HGG,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仁瑞;钟琼;肖震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磁共振T2WI、T2flair、DWI在脑白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T2WI、T2flair、DWI序列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LA,均行T2WI、T2flair、DWI检查,其中6例行MRA检查.结果:T2WI共发现195个LA病灶,T2 flai共发现253个LA病灶,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例LA病灶在DWI上呈稍高信号,其中3例LA病灶内包含脑梗死灶;T2WI发现急性脑梗死2例,DWI发现急性脑梗死5例.结论:T2WI作为基本的MRI扫描序列,能较好显示脑白质疏松症病灶,T2flair序列能提高脑白质疏松的病灶检出率,DWI序列作为补充序列,能准确鉴别急性梗死灶与脑白质疏松症病灶.

    作者:许凡勇;余海;钟福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无缝线粘贴法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采用无缝线粘贴法应用于翼状胬肉手术的疗效.方法:对57例75眼鼻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4组,A、B组为新方法无缝线粘贴法,粘合剂为生物粘合剂纤维蛋白粘合剂,其中A组13例(16眼)采用逆向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膜瓣采用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B组12例(15眼)组采用逆向翼状胬肉切除+生物羊膜移植,生物羊膜采用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C、D组为常规缝合组,其中C组13例(18眼)采用逆向翼状胬肉切除+生物羊膜移植,生物羊膜采用10-0尼龙线缝合.D组19例(26眼)采用逆向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膜瓣采用10-0尼龙线缝合.对手术时间、疼痛感觉、复发率、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时间: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D组;B组与C组、D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C组与D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疼痛评估: A、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 C组、D组;B组与C组、D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C组与D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A组16眼术后复发1眼,复发率为6.3%;B组15眼术后复发2眼,复发率为13.3%;C组18眼术后复发3眼,复发率为16.7%;D组26眼术后复发2眼,复发率为7.7%;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在翼状胬肉手术中,采用逆向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膜瓣采用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可减轻患者疼痛,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复发率.

    作者:廖武;曾广川;李瑜明;叶阳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术治疗32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点及疗效. 方法:32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按抽签方式,分为腹腔镜术治疗组和传统手术组各163例.腹腔镜组术治疗行腹腔内环口疝囊结扎术;传统手术组行腹股沟部切开疝囊高位结扎.结果:2组术程顺利,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组手术时间约为20~40 min平均30 min.无中转手术病例.术中发现并处理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36例.近期并发症2 例,161 例痊愈,复发1 例;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为25~40 min平均31 min.近期并发症13例,158例痊愈,复发11例.结论: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具有切口小,损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手术安全、疗效可靠,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周小龙;钟应华;李龙;刘树立;侯文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组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32例随机分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基础上加沙利度胺口服,剂量由100 mg*d-1递增至200 mg*d-1或300 mg*d-1,直至出现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不良反应止;对照组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7.1月和3.0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和13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8.6%、77.1%、65.7%、35.7%和80.6%、51.6%、30.6%、19.4%,χ2分别为2.15(P>0.100)、5.57(P<0.25)、11.31(P<0.005)、4.30(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便秘和嗜睡,均轻微,对症处理或减药后可缓解.结论: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能延长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林云笑;陈昌南;潘歧作;黄活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

    目的:探讨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诊断的重要性.方法:使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28例.结果:所有病例在腹部立位或平片上均有不同程度腹部膨隆、肠积气、肠管扩张等表现.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可见明确结肠痉挛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其中短段型6例,占21.4%;常见型 15例,占53.6%;长段型4例,占14.3%;全结肠型1例,占3.6 %;不典型巨结肠2例,占7.1%.不典型巨结肠加照24 h排钡像见不同程度钡剂残留.结论: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安全、有效、便捷,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曹洁莹;熊力;李国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甲状腺肿块59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块的手术指征,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手术治疗598例甲状腺肿块的临床资料.结果:598例病人行手术治疗625例次625例次手术中行一侧腺叶次全切468例,一侧腺叶次全切加峡部切除84例,双侧腺叶次全切43例,患侧甲状腺叶+峡部+颈部淋巴结清扫术30例.结果:本组625例次手术均无住院手术死亡,术后并发切口出血1例,喉头水肿1例,切口感染2例,声嘶11例,手足抽搐8例,甲状腺腺瘤复发22例(再手术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7例(再手术3例),甲状腺癌首次行部分腺叶切除后二次手术13例.结论: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是基层医院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较合理的术式,对甲状腺恶性结节须行根治术.

    作者:邓国军;奚晶;吴桂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结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结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胃镜、病理诊断以及Hp检测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三联疗法根除Hp结合胃复春)35例,对照组(单用胃复春)35例,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和病理学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4%,Hp根除率94.3%,病理学总有效率88.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7.1%,Hp根除率91.4%,病理学总有效率68.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结合胃复春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晔;曹德清;邱荣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07年10 918例健康体检中,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发现病灶、位置、内部回声和血流信号性质的测量,对腹部脏器的各种疾病在各年龄阶段的患病数及患病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 918例体检者中检出阳性体征者6 394例,检出率为58.56%;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肾囊肿的检出率较高,且不同疾病在不同性别及各年龄组之间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对绝大多数疾病可做出正确诊断,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体检不可缺少的项目,可发现早期恶性肿瘤,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作者:宋建明;曾庆新;凌月蓉;叶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腺导管瘘的外科治疗(附37例报告)

    目的:评价瘘管切除、乳头矫形、一期缝合法治疗乳腺导管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乳腺导管瘘患者行瘘管与受累导管切除、乳头矫形术、一期缝合后治愈及复发情况.结果:37例患者中32例(86.49%)一次性治愈,5例(13.51%)半年内复发经敞开换药后治愈.结论:瘘管切除术是治疗乳腺导管瘘的有效手段,术中彻底切除瘘管及乳头矫形可减少复发,保持乳房外形的美观及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欧阳忠;吴小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导丝行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研究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钢丝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例经桡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CTO,且病变均有自身或对侧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前向送入软导丝致闭塞病变近端,将软导丝延长后送入微导管致闭塞病变近端,撤出软导丝后,利用微导管换用不同CTO专用导丝,精细调控导引导丝方向,调整导引导丝头端硬度以及利用微导管行高选择性造影.通过闭塞病变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术.结果:19例成功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1例失败.术中无冠状动脉夹层及穿孔并发症情况.结论: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导丝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东明;廖祥中;周爱琴;廖永玲;阳贻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MPI指数与心肌速度梯度联合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

    目的:探讨应用心肌运动指数(MPI)与心肌速度梯度(MVG)联合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 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TDI)分别对23例HCM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者左室舒张功能进行分析,并计算出MPI和MVG.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MPI明显增大(P<0.01)、左室后壁舒张早期MVG明显降低(P<0.01). 结论:MPI与MVG评估HCM患者左室功能,不但能反映HCM患者左室整体功能,而且能定量评估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游宇光;任苓;葛贻珑;陈卫华;肖文胜;宋建明;叶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机采血小板的输注护理

    机采血小板是由单个献血者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先进的微电脑控制,采集一个治疗量(≥2.5×1011)的血小板,悬浮在200 mL的血浆中,而红细胞等其它成分在循环采集的过程中还输给献血者的方法.提高机采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其输注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正确的输注护理方法,严格执行输注护理操作.

    作者:王晓华;何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泪道激光成形术后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KTP-YAG泪道激光成形术后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方法:研究泪道激光成形术后分别应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注射液、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四环素眼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丝裂霉素C行泪道注入,三种方法对疗效的影响,定期冲洗,平均随访6个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治疗效果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环素眼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丝裂霉素C组疗效好,总有效率达到96.94%. 结论:四环素眼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丝裂霉素C应用在KTP-YAG激光泪道成形术后效果良好.

    作者:谢静;曾祥云;罗瑛;徐敏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袖套式包皮环切术86例手术体会

    我院外科门诊于2000年3月~2009年6月,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成人包茎、包皮过长86例,结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6例均为成年人男性,阴茎体发育正常,年龄18~62岁,平均26岁,其中包茎25例,包皮过长61例.

    作者:李和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在有高危出血因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有高危出血因素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68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8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 IU、静脉注射缩宫素20 IU,同时术中口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30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 IU ,再静脉注射缩宫素20 IU.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2 h内出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2 h平均出血量,观察组(252±56) mL,对照组(358±63) m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在常规使用缩宫素的同时、采用术中口服米索前列醇,从而预防有高危出血因素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方便、安全.

    作者:方景春;吴东保;谢小英;韩文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