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荣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用瑞格列奈治疗,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8~75岁,平均53.5岁,病程3个月~10年,全部病例均符合WHO 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经饮食、运动或已用口服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FBG)>7.0 mmol·L-1,餐后2 h血糖(PBG)>10.0 mmol·L-1,无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无急性并发症,非妊娠.
作者:刘玉琼;曾向阳;刘洪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颅内肿瘤以胶质瘤常见,约占总数的37%~52%[1],其中超过3/4为恶性胶质瘤也称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HGG,即WHO分级系统中定义的Ⅲ、Ⅳ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然而有相当一部分颅内HGG因为体积大、位置较深临近重要器官结构以及呈浸润性生长等原因难以切除干净而存在术后残留,这部分病人的死亡率较高,预后极差,术后辅助放疗已成常规.普通二维放疗由于适形度差,缺乏对正常脑组织的保护,肿瘤剂量难以提高,疗效并不理想.三维适形放疗(3D-CRT)能够给予肿瘤区域高剂量的照射,而肿瘤周围的正常脑组织只受到较低剂量的照射.本研究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术后残留的26例HGG,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仁瑞;钟琼;肖震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脓疱型银屑病是临床上极少见的一种银屑病,它发病迅速,来势凶猛[1].在银屑病基本损害的基础上出现大面积密集小脓疱,常伴有高热、关节肿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电解质紊乱和全身衰竭,从而危及患者生命.2008年2月我院收治了1例泛发性重症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在疾病转归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效果满意,现将相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红;钱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赣南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为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我校在校大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 结果:女生的焦虑因子分高于男生,而男生的敌对因子分高于女生,二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级的强迫症状和焦虑因子分>二年级>三年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除躯体化因子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生源地和城市生源地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和恐怖因子分间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农村生源地学生的因子分均高于城市生源地学生.结论:男女学生间心理症状存在着不同的特征,但抑郁、强迫症状、敌对和人际关系因子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学校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许望东;吴清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经静脉溶栓失败后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5岁急性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26例(B组,≥65岁组),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若梗死相关动脉(IRA)未能有效开通,即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若IRA血流未达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TIMI 3级,且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并除外急诊PCI禁忌证,即行IRA的补救性PCI.同时与<65岁的33例(A组,<65岁组)STE-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患者比较,B组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CAG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但IRA经PCI治疗的成功比例两组无显著差异,B组PCI术后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主要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补救性PCI治疗经静脉溶栓失败后的老年AMI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危小军;谢东阳;廖伟;钟一鸣;谢东明;周爱琴;贺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肛门直肠周围感染与脓肿是肛肠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急骤,疼痛剧烈,脓肿破溃后多形成脓肿.我院2006年至2008年共收治肛周感染与脓肿病人40例,采用一期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远明;叶林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前S1抗原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前S1抗原和乙肝二对半(HBV-M)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HBV-DNA检测采用荧光PCR探针检测法.结果:在209例HBsAg、HBeAg阳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为182例,HBV-DNA阳性为191例,阳性率分别为87.08%和91.39%.431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为212例,HBV-DNA阳性为231例.阳性率分别为49.19%和53.59%.60例HBsAg阴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和HBV-DNA各检出2例阳性,阳性率各为3.33%.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早期感染、复制的敏感性指标,而且用ELISA方法检测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适合在临床实验室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刘彩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勃起神经形态,追踪其来源及行程,为临床医师施行盆腔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成人男尸36例,采用传统解剖法暴露完好、自然的支配阴茎勃起神经丛及其分支.结果:支配阴茎勃起的外周神经包括自主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及躯体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阴茎勃起神经及其分支结构极其错综复杂. 结论:阴茎勃起神经的解剖学分布能为临床医师施行盆腔手术提供详实的解剖学基础,有效地保护好其分支,能避免盆腔手术后性功能障碍并发症.
作者:刘佛林;伍耿青;盛瑶环;李启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是治疗直肠癌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外科新技术,通过腹腔镜微型摄像系统及高清晰显像系统将腹腔内图像即时显示于电视屏幕上,在监视器的显示下,用微创器械完成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更容易做到低位保肛等优点,近年来在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我院于2008年7月至12月应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10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李珍;彭凤裘;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DLBCL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及bcl-2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0%,在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中未见表达bcl-2蛋白、Survivin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关bcl-2蛋白在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在DLBCL中,Survivin的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结论:在DLBCL中Survivin与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二者协同发挥抗凋亡效应.
作者:何珏;张文书;杨庆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小鼠胸腺形态结构变化.方法:分别观察出生后20~25 d、9~10周龄及12月龄小鼠的胸腺结构;通过S100免疫组化标记,计算S100+胸腺树突状细胞(TDCs)在参照物(胸腺)中所占面积百分比;计算TDCs密度.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鼠胸腺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清楚.胸腺髓质由散在斑片状连成片.12月龄小鼠胸腺实质部分明显减少,而被充满脂肪细胞的间质所取代.9~10周龄小鼠TDCs所占面积比和TDCs密度均比20~25 d龄的增加,然而12月龄者则明显减少(P<0.01).12月龄小鼠胸腺皮髓质交界处有较多S100+巨噬细胞.结论:老年鼠TDCs抗原提呈作用的减弱与TDCs数量的减少有密切关系.
作者:林卡莉;林卡勤;钟乐;陈方;陈卫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6例锁骨骨折均有明显移位,其中粉碎性骨折39例,单纯横型或斜型骨折17例,全部行手术切开复位加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8~18 个月2~4 个月骨折部位全部愈合平均2.6 个月,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无钢板、螺钉断裂,按评定标准,其中优51例,良5例,优良率100%,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满意,术中出血少,内固定牢固,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刘景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孕期肾脏的糖阈降低,尿糖含量增高,且阴道上皮细胞含糖量增加,使得孕期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1].我院应用保妇康栓(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孕妇念珠菌性阴道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饶靖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103例头位胎膜早破的产妇(观察组)与200例无胎膜早破的产妇(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早产、母亲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情况及分娩方式.结果: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母儿感染及难产的分娩期并发症.
作者:汪映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的微环境中,细胞会碰到很多的应激信号,包括遗传毒性的损害,癌基因的激活,端粒的侵蚀,缺氧,营养剥夺等.此时细胞中一些内在的机制就会被激活从而去抑制或减少它们的损害.明显的例子就是P53基因在应答中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胞.还有的例子就是通过癌基因的应激引起c-myc和E2F1来触发细胞凋亡.在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中,细胞在自我防卫和消除应激反应基因的研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就ATF3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杜志明;江柏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6例,其中8例确诊为难治性ITP,均经糖皮质激素、长春新碱、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或合并糖尿病、严重感染不能耐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采用脾切除或大部分脾栓塞的办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杜香洲;杨红;饶小英;钟巧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新生儿锁骨骨折是产伤中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分娩过程中.现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发生的24例新生儿锁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新生儿锁骨骨折24例,其中1例发生于剖宫产,23例发生于阴道分娩.其中,体质量≥4 000 g 9例、3 500~4 000 g 8例、3 000~3 500 g 6例、≤3 000 g 1例.头手复合位2例,肩难产6例,耻骨弓角度低1例,第二产程延长及枕横位2例,分娩过程顺利无特殊记录12例.
作者:刘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钢丝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例经桡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CTO,且病变均有自身或对侧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前向送入软导丝致闭塞病变近端,将软导丝延长后送入微导管致闭塞病变近端,撤出软导丝后,利用微导管换用不同CTO专用导丝,精细调控导引导丝方向,调整导引导丝头端硬度以及利用微导管行高选择性造影.通过闭塞病变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术.结果:19例成功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1例失败.术中无冠状动脉夹层及穿孔并发症情况.结论: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导丝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东明;廖祥中;周爱琴;廖永玲;阳贻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机采血小板是由单个献血者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先进的微电脑控制,采集一个治疗量(≥2.5×1011)的血小板,悬浮在200 mL的血浆中,而红细胞等其它成分在循环采集的过程中还输给献血者的方法.提高机采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其输注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正确的输注护理方法,严格执行输注护理操作.
作者:王晓华;何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探讨防治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方法.方法:对13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后不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为脂肪液化,占69.2 %;切口感染1例,占7.7%,血肿3例,占23.1%.13例病人中合并贫血、营养不良6例,占46%.结论:引起剖宫产后腹部切口不良的因素很多,术前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推广围术期用药,提高操作技能,可降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作者:曾韶英;范建辉;彭其才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