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林云笑;陈昌南;潘歧作;黄活勋

关键词:沙利度胺, 肝动脉栓塞化疗, 原发性肝癌
摘要: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组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32例随机分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基础上加沙利度胺口服,剂量由100 mg*d-1递增至200 mg*d-1或300 mg*d-1,直至出现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不良反应止;对照组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7.1月和3.0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和13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8.6%、77.1%、65.7%、35.7%和80.6%、51.6%、30.6%、19.4%,χ2分别为2.15(P>0.100)、5.57(P<0.25)、11.31(P<0.005)、4.30(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便秘和嗜睡,均轻微,对症处理或减药后可缓解.结论: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能延长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不良反应轻微.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导丝行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研究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钢丝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例经桡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CTO,且病变均有自身或对侧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前向送入软导丝致闭塞病变近端,将软导丝延长后送入微导管致闭塞病变近端,撤出软导丝后,利用微导管换用不同CTO专用导丝,精细调控导引导丝方向,调整导引导丝头端硬度以及利用微导管行高选择性造影.通过闭塞病变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术.结果:19例成功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1例失败.术中无冠状动脉夹层及穿孔并发症情况.结论: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导丝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东明;廖祥中;周爱琴;廖永玲;阳贻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50例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用瑞格列奈治疗,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8~75岁,平均53.5岁,病程3个月~10年,全部病例均符合WHO 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经饮食、运动或已用口服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FBG)>7.0 mmol·L-1,餐后2 h血糖(PBG)>10.0 mmol·L-1,无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无急性并发症,非妊娠.

    作者:刘玉琼;曾向阳;刘洪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用于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及护理

    目的:了解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用于血液透析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27例在我科放置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发生感染13人次,2.55次/1 000 d,发生堵管8人次,1.57次/1 000 d,无1例发生脱落.结论: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对长期留置导管的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能降低危险发生率,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时间.

    作者:李意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弧形切割吻合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弧形切割吻合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7例患者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的手术疗效.结果:47例患者均使用双吻合器行一期吻合.术后发生吻合瘘2例 (4.2%),3例患者出现术后脂肪液化合并感染.术后3个月偶尔漏稀便5例,经常漏稀便3例1年后肛门功能逐渐改善.结论: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具有切割完整、闭合确实、操作方便、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的优点,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祥福;刘晓平;霍胜军;王建忠;赖剑;刘海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机采血小板的输注护理

    机采血小板是由单个献血者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先进的微电脑控制,采集一个治疗量(≥2.5×1011)的血小板,悬浮在200 mL的血浆中,而红细胞等其它成分在循环采集的过程中还输给献血者的方法.提高机采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其输注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正确的输注护理方法,严格执行输注护理操作.

    作者:王晓华;何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发育时期小鼠胸腺形态学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小鼠胸腺形态结构变化.方法:分别观察出生后20~25 d、9~10周龄及12月龄小鼠的胸腺结构;通过S100免疫组化标记,计算S100+胸腺树突状细胞(TDCs)在参照物(胸腺)中所占面积百分比;计算TDCs密度.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鼠胸腺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清楚.胸腺髓质由散在斑片状连成片.12月龄小鼠胸腺实质部分明显减少,而被充满脂肪细胞的间质所取代.9~10周龄小鼠TDCs所占面积比和TDCs密度均比20~25 d龄的增加,然而12月龄者则明显减少(P<0.01).12月龄小鼠胸腺皮髓质交界处有较多S100+巨噬细胞.结论:老年鼠TDCs抗原提呈作用的减弱与TDCs数量的减少有密切关系.

    作者:林卡莉;林卡勤;钟乐;陈方;陈卫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心静脉导管(CVC-R2)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广泛,它即可用于经由静脉的治疗、血液动力学监测,又可用于外周静脉不宜输入的药物和营养,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也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我科2008年4月独立开科以来共收治病人602例,其中中心静脉置管者 538 例,占住院人数的 91 %.因此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十分重要,现就其相关性感染原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兰;肖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61例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原因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总结诊治经验. 方法:对18年来收治的61例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 结果: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有原胆道结石残留或复发、肝胆管结石脱落于肝外胆管等.其治疗主要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为主的手术治疗. 结论:应尽量完善术前检查,以明确胆道结石术后需再次手术的原因,术中取尽结石、解除胆道狭窄、通畅引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采取综合治疗是预防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关键.

    作者:蒙象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静脉溶栓失败后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经静脉溶栓失败后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5岁急性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26例(B组,≥65岁组),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若梗死相关动脉(IRA)未能有效开通,即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若IRA血流未达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TIMI 3级,且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并除外急诊PCI禁忌证,即行IRA的补救性PCI.同时与<65岁的33例(A组,<65岁组)STE-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患者比较,B组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CAG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但IRA经PCI治疗的成功比例两组无显著差异,B组PCI术后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主要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补救性PCI治疗经静脉溶栓失败后的老年AMI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危小军;谢东阳;廖伟;钟一鸣;谢东明;周爱琴;贺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评估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通过对经皮穿针固定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不同方法治疗52例,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以及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组术后早期全身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低,肩关节功能恢复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好.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较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明显缩短和减少.结论:经皮穿针固定的大优点在于提高老年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减少术后全身性并发症的发生,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康复较快.

    作者:李兴旺;黄家福;王贤芳;黄杰;肖庆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RRT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目的:观察CRRT治疗前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51例危重症患者行CRRT治疗,观察血尿素氮、肌酐、血钾、血钠、二氧化碳结合力、血乳酸、血pH值的变化.结果:经CRRT治疗及综合护理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显著下降,血清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维持稳定,血pH值恢复正常,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 ,存活率28.3%.结论:CRRT治疗能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提高救治成活率.

    作者:吴静;李瑞海;吴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无缝线粘贴法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采用无缝线粘贴法应用于翼状胬肉手术的疗效.方法:对57例75眼鼻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4组,A、B组为新方法无缝线粘贴法,粘合剂为生物粘合剂纤维蛋白粘合剂,其中A组13例(16眼)采用逆向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膜瓣采用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B组12例(15眼)组采用逆向翼状胬肉切除+生物羊膜移植,生物羊膜采用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C、D组为常规缝合组,其中C组13例(18眼)采用逆向翼状胬肉切除+生物羊膜移植,生物羊膜采用10-0尼龙线缝合.D组19例(26眼)采用逆向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膜瓣采用10-0尼龙线缝合.对手术时间、疼痛感觉、复发率、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时间: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D组;B组与C组、D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C组与D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疼痛评估: A、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 C组、D组;B组与C组、D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C组与D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A组16眼术后复发1眼,复发率为6.3%;B组15眼术后复发2眼,复发率为13.3%;C组18眼术后复发3眼,复发率为16.7%;D组26眼术后复发2眼,复发率为7.7%;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在翼状胬肉手术中,采用逆向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膜瓣采用纤维蛋白粘合剂粘贴,可减轻患者疼痛,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复发率.

    作者:廖武;曾广川;李瑜明;叶阳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其中2 型糖尿病(T2DM)约占DM总数的95%左右,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2DM患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为制定T2DM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争春;李舒梅;罗晓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ATF3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的微环境中,细胞会碰到很多的应激信号,包括遗传毒性的损害,癌基因的激活,端粒的侵蚀,缺氧,营养剥夺等.此时细胞中一些内在的机制就会被激活从而去抑制或减少它们的损害.明显的例子就是P53基因在应答中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胞.还有的例子就是通过癌基因的应激引起c-myc和E2F1来触发细胞凋亡.在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中,细胞在自我防卫和消除应激反应基因的研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就ATF3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杜志明;江柏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腺导管瘘的外科治疗(附37例报告)

    目的:评价瘘管切除、乳头矫形、一期缝合法治疗乳腺导管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乳腺导管瘘患者行瘘管与受累导管切除、乳头矫形术、一期缝合后治愈及复发情况.结果:37例患者中32例(86.49%)一次性治愈,5例(13.51%)半年内复发经敞开换药后治愈.结论:瘘管切除术是治疗乳腺导管瘘的有效手段,术中彻底切除瘘管及乳头矫形可减少复发,保持乳房外形的美观及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欧阳忠;吴小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保妇康栓治疗孕妇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孕期肾脏的糖阈降低,尿糖含量增高,且阴道上皮细胞含糖量增加,使得孕期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1].我院应用保妇康栓(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孕妇念珠菌性阴道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饶靖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放射性脑损伤机制及放射保护研究进展

    放射性脑损伤(radiated brain injury,RBI)系指脑部或脑邻近部位的病变经放疗后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是头颈部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RBI对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随着鼻咽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其发生放射性脑病的可能性逐步增加.目前RBI逐渐受到神经病学和放疗学界的重视.本文就其发生及保护机制研究做一简述.

    作者:刘家斌;李广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焦虑对结肠纤维镜检查病人麻醉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焦虑对结肠纤维镜检查病人麻醉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在异丙酚麻醉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病人,采用Zung氏自评焦虑评估表对病人焦虑程度进行评定,分为评分大于或等于40分的焦虑组(n=20)和评分小于40分的对照组(n=58),监测病人入室平卧10 min后(基础值),睫毛反射消失时T1,肠镜进入肛门时T2,肠镜推出时T3,各时点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值.结果:焦虑组在T1-T3时心率减慢,收缩压、舒张压降低.结论:焦虑使施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病人在麻醉期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作者:张瑛;周力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断水平,减少漏诊率、病死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疗效与预后.结果:临床确诊率57.8%,漏诊率42.2%,病死率24.4%.结论:长期慢性肺心病,特别是高龄患者应警惕并发冠心病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及时诊断和治疗,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曾晓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是治疗直肠癌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外科新技术,通过腹腔镜微型摄像系统及高清晰显像系统将腹腔内图像即时显示于电视屏幕上,在监视器的显示下,用微创器械完成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更容易做到低位保肛等优点,近年来在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我院于2008年7月至12月应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10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李珍;彭凤裘;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