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小军;谢东阳;廖伟;钟一鸣;谢东明;周爱琴;贺敏
我院使用人工破膜术配合利多卡因湿棉球宫颈湿敷,安全有效地缩短分娩过程,提高阴道分娩质量,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9月~2009年10月间分娩的单胎初产妇中,收集实施了人工破膜和利多卡因湿敷的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传统模式下分娩的100例为对照组,二组产妇入院时均无高危因素,条件构成无差异显著性.
作者:梁在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慢性宫颈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宫颈内瘤变,宫颈癌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慢性宫颈炎十分必要.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物理治疗为主,主要方法有微波、激光、波姆光、射频等,而聚焦超声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5年6月开始应用聚焦超声技术治疗慢性宫颈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作者:马信华;黎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院二类精神药品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以用药频度(DDDS)、年用药金额、排序比3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二类精神药品用药频度和年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之势,在药物排序比中阿普唑仑片和艾司唑仑片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结论: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临床用药趋于合理.
作者:邱昆全;刘石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前S1抗原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前S1抗原和乙肝二对半(HBV-M)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HBV-DNA检测采用荧光PCR探针检测法.结果:在209例HBsAg、HBeAg阳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为182例,HBV-DNA阳性为191例,阳性率分别为87.08%和91.39%.431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为212例,HBV-DNA阳性为231例.阳性率分别为49.19%和53.59%.60例HBsAg阴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和HBV-DNA各检出2例阳性,阳性率各为3.33%.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早期感染、复制的敏感性指标,而且用ELISA方法检测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适合在临床实验室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刘彩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断水平,减少漏诊率、病死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疗效与预后.结果:临床确诊率57.8%,漏诊率42.2%,病死率24.4%.结论:长期慢性肺心病,特别是高龄患者应警惕并发冠心病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及时诊断和治疗,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曾晓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结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应用葛根素注射液并结合硫酸镁静脉滴注,疗程为7天.结果:轻、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后较治疗前其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尿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眼底小动脉扩张,眼底水肿明显好转,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结合硫酸镁治疗可作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基本治疗方案,该方案安全有效.适用于轻、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作者:廖凌芸;陈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 (chronic subdur hematoma, CSDH) 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 约占颅内血肿的10%,现无明显特征, 手术效果较好.但研究发现约5%~33%患者术后血肿复发[1],如何预防与减少术后复发成为 CSDH 手术治疗的关键[2].我院从2003年开始,采用带蒂颞肌瓣填塞治疗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礼春;肖雯萍;王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用瑞格列奈治疗,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8~75岁,平均53.5岁,病程3个月~10年,全部病例均符合WHO 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经饮食、运动或已用口服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FBG)>7.0 mmol·L-1,餐后2 h血糖(PBG)>10.0 mmol·L-1,无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无急性并发症,非妊娠.
作者:刘玉琼;曾向阳;刘洪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起搏检测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评价.方法:选取AMI患者共154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程序刺激检测HRT指标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根据TO与TS值分为三组.收集心率变异性(HRV)、QT间期变异度(QTV)、QT间期变异系数(QTC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等指标.随防观察病死率、因心衰住院率、再次心梗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率.结果:三组平均随访(252.4±113)d,死亡27例,因心衰住院38例,再次心肌梗死19例,再次血运重建12例.HRT异常程度越高者病死率、因心衰住院率越高(P<0.05).TO-TS相结合是病死率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P<0.01),且预测强度显著高于LVEF(P<0.05)、QTVV及其他指标(P<0.05).结论:PCI术后起搏检测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减弱或消失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周爱琴;钟一鸣;廖伟;谢东明;谢东阳;阳贻红;王小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于兴奋躁动、伤人毁物和自伤自杀的病人.我们自制的活动保护手套,制作简单、使用快捷方便,在临床应用一年来,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遍被精神病人家属所接受,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择选扎实耐用、透气性较好的帆布、长70 cm、宽30 cm,长15 cm、宽5 cm的塑料粘2条,10 cm长的塑料拉链2根,可缝制一双.另加布保护带1根.
作者:蔡连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几种复杂性胆囊结石的安全处理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操作困难的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中复杂性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包括坏疽性胆囊炎54例,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8例,萎缩性胆囊炎7例).有上腹部手术史5例.合并胆总管结石9例,行ERCP+EST及鼻胆管引流(除中转开腹手术3例外66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3例因为胆囊三角区瘢痕粘连、胆囊管近端结石嵌顿与胆总管关系不清(Mirizzi综合症)和术中岀血而中转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适用于多种复杂病例,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既往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禁忌症的急性化脓性、坏疽性胆囊炎、萎缩性胆囊炎、胆囊三角区冰冻样粘连或有腹部手术史者,现都已成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
作者:宁国强;朱湘南;蒋珂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噻氯匹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13例,使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血塞通、脑水解蛋白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组1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治疗;低分子肝素与噻氯匹啶联合治疗组14例,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噻氯匹啶治疗.结果:临床症状缓解率和头颅CT改善率,低分子肝素与噻氯匹啶联合治疗组(总有效12例,总有效率92.3%)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4例,总有效率30.8%)和低分子肝素疗组(总有效11例,总有效率84.6%),常规治疗组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相比P<0.01,常规治疗组与低分子肝素与噻氯匹啶联合治疗组相比P<0.001,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噻氯匹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基层医院或错过溶栓治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103例头位胎膜早破的产妇(观察组)与200例无胎膜早破的产妇(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早产、母亲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情况及分娩方式.结果: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母儿感染及难产的分娩期并发症.
作者:汪映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正确使用快速血糖仪的方法,提高临床血糖快速监测的准确性、科学性.方法:结合快速血糖仪监测患者血糖变化的临床实践,对影响其使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提高应用快速血糖仪进行临床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完善护理质控体系,促进护理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提升.结论: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规范护理工作的方法和程序有利于提高临床进行快速血糖监测的准确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及时、准确的判断依据.
作者:潘火英;潘晓;陈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放射性脑损伤(radiated brain injury,RBI)系指脑部或脑邻近部位的病变经放疗后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是头颈部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RBI对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随着鼻咽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其发生放射性脑病的可能性逐步增加.目前RBI逐渐受到神经病学和放疗学界的重视.本文就其发生及保护机制研究做一简述.
作者:刘家斌;李广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其中2 型糖尿病(T2DM)约占DM总数的95%左右,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2DM患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为制定T2DM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争春;李舒梅;罗晓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15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颈动脉正常组(40例),颈动脉内膜增厚组(38例),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组(37例)三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组之间,高敏C反应蛋白、尿酸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低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结论:高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低胆红素血症均是预测动脉的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危险因素.
作者:陈芬兰;周淑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小骨窗时机的选择及疗效比较.方法:7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手术实际实施时间分为3组:A组6 h以内手术者26例(前期组);B组6~24 h以内手术者27例(中期组);C组24~36 h手术者24例(后期组).均行开小骨窗微创大部分血肿清除术,3组出院时按GOS评分,对比疗效.结果:按GOS评分A组Ⅰ级1例占4%,Ⅱ级1例占4%,Ⅲ级3例占11%,Ⅳ~Ⅴ级21例占81%,发生再出血3例.B组Ⅰ级3例占11%,Ⅲ级8例占30%,Ⅳ~Ⅴ级16例占59%,再出血3例.C组Ⅰ级7例占29%,Ⅱ级2例8%,Ⅲ级6例占25%,Ⅳ~Ⅴ级8例占39%.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前期手术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廖月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总结诊治经验. 方法:对18年来收治的61例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 结果: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有原胆道结石残留或复发、肝胆管结石脱落于肝外胆管等.其治疗主要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为主的手术治疗. 结论:应尽量完善术前检查,以明确胆道结石术后需再次手术的原因,术中取尽结石、解除胆道狭窄、通畅引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采取综合治疗是预防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关键.
作者:蒙象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结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胃镜、病理诊断以及Hp检测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三联疗法根除Hp结合胃复春)35例,对照组(单用胃复春)35例,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和病理学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4%,Hp根除率94.3%,病理学总有效率88.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7.1%,Hp根除率91.4%,病理学总有效率68.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结合胃复春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晔;曹德清;邱荣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