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比较

廖月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 手术时机,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小骨窗时机的选择及疗效比较.方法:7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手术实际实施时间分为3组:A组6 h以内手术者26例(前期组);B组6~24 h以内手术者27例(中期组);C组24~36 h手术者24例(后期组).均行开小骨窗微创大部分血肿清除术,3组出院时按GOS评分,对比疗效.结果:按GOS评分A组Ⅰ级1例占4%,Ⅱ级1例占4%,Ⅲ级3例占11%,Ⅳ~Ⅴ级21例占81%,发生再出血3例.B组Ⅰ级3例占11%,Ⅲ级8例占30%,Ⅳ~Ⅴ级16例占59%,再出血3例.C组Ⅰ级7例占29%,Ⅱ级2例8%,Ⅲ级6例占25%,Ⅳ~Ⅴ级8例占39%.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前期手术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目标管理提高腹膜透析患者居家指导培训效果

    居家腹透是一种家庭式的透析方式,患者掌握腹透知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对32例腹透患者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进行居家指导培训,比传统的7天培训计划,不但缩短了时间,而且增进了培训效果,居家腹透病人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提高,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萍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保妇康栓治疗孕妇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孕期肾脏的糖阈降低,尿糖含量增高,且阴道上皮细胞含糖量增加,使得孕期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1].我院应用保妇康栓(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孕妇念珠菌性阴道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饶靖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术治疗32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点及疗效. 方法:32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按抽签方式,分为腹腔镜术治疗组和传统手术组各163例.腹腔镜组术治疗行腹腔内环口疝囊结扎术;传统手术组行腹股沟部切开疝囊高位结扎.结果:2组术程顺利,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组手术时间约为20~40 min平均30 min.无中转手术病例.术中发现并处理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36例.近期并发症2 例,161 例痊愈,复发1 例;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为25~40 min平均31 min.近期并发症13例,158例痊愈,复发11例.结论: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具有切口小,损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手术安全、疗效可靠,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周小龙;钟应华;李龙;刘树立;侯文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冲击波法治疗腱鞘囊肿30例体会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腱鞘囊肿患者,其中手腕手掌背侧部囊肿18例,足背部囊肿12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8~50岁,平均39岁,病程短1年,长5年,腱鞘囊肿直径小1 cm,大3.5 cm.

    作者:肖修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61例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原因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总结诊治经验. 方法:对18年来收治的61例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 结果: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有原胆道结石残留或复发、肝胆管结石脱落于肝外胆管等.其治疗主要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为主的手术治疗. 结论:应尽量完善术前检查,以明确胆道结石术后需再次手术的原因,术中取尽结石、解除胆道狭窄、通畅引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采取综合治疗是预防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关键.

    作者:蒙象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导丝行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研究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钢丝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例经桡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CTO,且病变均有自身或对侧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前向送入软导丝致闭塞病变近端,将软导丝延长后送入微导管致闭塞病变近端,撤出软导丝后,利用微导管换用不同CTO专用导丝,精细调控导引导丝方向,调整导引导丝头端硬度以及利用微导管行高选择性造影.通过闭塞病变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术.结果:19例成功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1例失败.术中无冠状动脉夹层及穿孔并发症情况.结论: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导丝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东明;廖祥中;周爱琴;廖永玲;阳贻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手术病人术前无痛导尿可行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手术病人麻醉前、后留置导尿时生理变化的比较,探讨无痛导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术前需留置导尿的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以麻醉前行导尿术,实验组以麻醉后行导尿术.导尿过程中记录两组病人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疼痛和紧张的程度、一次插导尿管成功率. 结果:两组病人插管时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疼痛和紧张的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异,两组病人插管所需的时间和成功率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结论:麻醉后插导尿管,明显减轻了病人紧张和疼痛的程度,提高了一次插管成功率,使病人在一种比较好的状态下进行手术.

    作者:林葆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脑脊液检查证实的化脓性脑膜炎的磁共振平扫(MRI)及DWI表现,并与4例结核性脑膜炎、3例病毒性脑膜炎、1例真菌性脑膜炎进行对照.结果:10例化脓性脑膜炎均有DWI异常表现,所有病例蛛网膜下腔出现DWI高信号,4例脑室内出现DWI高信号,而对照组均无DWI高信号改变.结论:DWI对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作者:刘少强;陈惠;钟小玲;郭少华;邱兴庭;王俊;许凡勇;钟福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组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32例随机分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基础上加沙利度胺口服,剂量由100 mg*d-1递增至200 mg*d-1或300 mg*d-1,直至出现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不良反应止;对照组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7.1月和3.0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和13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8.6%、77.1%、65.7%、35.7%和80.6%、51.6%、30.6%、19.4%,χ2分别为2.15(P>0.100)、5.57(P<0.25)、11.31(P<0.005)、4.30(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便秘和嗜睡,均轻微,对症处理或减药后可缓解.结论: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能延长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林云笑;陈昌南;潘歧作;黄活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阴道超声对卵泡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下监测卵泡发育,对不孕症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经阴道超声对92例不孕症女性148个排卵周期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自然月经周期平均每天卵泡增长1.89 mm;排卵前卵泡平均值为20.53 mm;促排卵周期卵泡平均每天增长2.1 mm;排卵前卵泡平均直径22.8 mm;促排卵有效率77.7%.结论:阴道超声可清晰地观察卵泡生长的速度,卵泡形态以及卵泡大小,正确地预测排卵时间,指导不孕症夫妇准确掌握易授精期.

    作者:危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07年10 918例健康体检中,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发现病灶、位置、内部回声和血流信号性质的测量,对腹部脏器的各种疾病在各年龄阶段的患病数及患病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 918例体检者中检出阳性体征者6 394例,检出率为58.56%;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肾囊肿的检出率较高,且不同疾病在不同性别及各年龄组之间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对绝大多数疾病可做出正确诊断,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体检不可缺少的项目,可发现早期恶性肿瘤,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作者:宋建明;曾庆新;凌月蓉;叶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袖套式包皮环切术86例手术体会

    我院外科门诊于2000年3月~2009年6月,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成人包茎、包皮过长86例,结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6例均为成年人男性,阴茎体发育正常,年龄18~62岁,平均26岁,其中包茎25例,包皮过长61例.

    作者:李和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噻氯匹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噻氯匹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13例,使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血塞通、脑水解蛋白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组1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治疗;低分子肝素与噻氯匹啶联合治疗组14例,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噻氯匹啶治疗.结果:临床症状缓解率和头颅CT改善率,低分子肝素与噻氯匹啶联合治疗组(总有效12例,总有效率92.3%)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4例,总有效率30.8%)和低分子肝素疗组(总有效11例,总有效率84.6%),常规治疗组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相比P<0.01,常规治疗组与低分子肝素与噻氯匹啶联合治疗组相比P<0.001,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噻氯匹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基层医院或错过溶栓治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004~2007年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二类精神药品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以用药频度(DDDS)、年用药金额、排序比3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二类精神药品用药频度和年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之势,在药物排序比中阿普唑仑片和艾司唑仑片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结论: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临床用药趋于合理.

    作者:邱昆全;刘石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是治疗直肠癌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外科新技术,通过腹腔镜微型摄像系统及高清晰显像系统将腹腔内图像即时显示于电视屏幕上,在监视器的显示下,用微创器械完成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更容易做到低位保肛等优点,近年来在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我院于2008年7月至12月应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10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李珍;彭凤裘;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例重症脓疱型银屑病的护理

    脓疱型银屑病是临床上极少见的一种银屑病,它发病迅速,来势凶猛[1].在银屑病基本损害的基础上出现大面积密集小脓疱,常伴有高热、关节肿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电解质紊乱和全身衰竭,从而危及患者生命.2008年2月我院收治了1例泛发性重症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在疾病转归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效果满意,现将相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红;钱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51例慢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好发中老年女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09年1月51例(51侧)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51侧),其中男12例(12侧),女39例(39侧),年龄29~69岁,平均53岁. 所有病例病史均超过1年,泪道冲洗情况:冲洗药液下泪点入,上泪点返流同时有粘脓性分泌物,鼻腔和咽部均无药液,其中29例曾行1~2次泪道探通术治疗.术前均详细检查鼻腔,其中5例有同侧中鼻甲病变,鼻息肉等(术中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刘继榜;田先洪;李金香;张鸿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腺导管瘘的外科治疗(附37例报告)

    目的:评价瘘管切除、乳头矫形、一期缝合法治疗乳腺导管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乳腺导管瘘患者行瘘管与受累导管切除、乳头矫形术、一期缝合后治愈及复发情况.结果:37例患者中32例(86.49%)一次性治愈,5例(13.51%)半年内复发经敞开换药后治愈.结论:瘘管切除术是治疗乳腺导管瘘的有效手段,术中彻底切除瘘管及乳头矫形可减少复发,保持乳房外形的美观及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欧阳忠;吴小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赣南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赣南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为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我校在校大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 结果:女生的焦虑因子分高于男生,而男生的敌对因子分高于女生,二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级的强迫症状和焦虑因子分>二年级>三年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除躯体化因子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生源地和城市生源地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和恐怖因子分间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农村生源地学生的因子分均高于城市生源地学生.结论:男女学生间心理症状存在着不同的特征,但抑郁、强迫症状、敌对和人际关系因子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学校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许望东;吴清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用于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及护理

    目的:了解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用于血液透析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27例在我科放置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发生感染13人次,2.55次/1 000 d,发生堵管8人次,1.57次/1 000 d,无1例发生脱落.结论: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对长期留置导管的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能降低危险发生率,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时间.

    作者:李意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