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邹晓峰;袁源湖;肖日海;刘潜;吴玉婷;伍耿青;王晓宁;张国玺;龙大治;薛义军;刘佛林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其治疗早期以根治性手术为主,中晚期以放射治疗为主,放射治疗包括腔内后装治疗和外照射治疗.
作者:黄春兰;刘华之;魏艳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或猝死,到目前来说尚缺乏特异性治疗,预后极差.其病因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遗传性因素等有关.
作者:曾石秀;廖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改良式泪道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68例(92眼)行改良式泪道硅胶管植入术的泪道阻塞患者进回顾性研究,观察术后疗效,随访1年.其中行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53眼,行双泪小管鼻插硅胶管术39眼.结果:92眼中治愈80眼,好转4眼,无效8眼,手术有效率91.30%.结论:改良式泪道硅胶管逆行植入术是治疗泪道阻塞疾病的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琳琳;曾祥云;王辉;唐爱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结肠镜随访对大肠癌术后随访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8例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结肠镜随访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取活检,发现息肉则行镜下凝固治疗,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8例患者检出复发癌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两者差异显著(P<0.05);升结肠2例,横结肠1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4例,三者之间无差异(P>0.05);其中吻合口复发癌8例,原发癌4例,治疗息肉22例,共36枚,其中腺瘤性息肉26例、吻合口炎10例.12例复发癌患者中,正规随访11例,未正规随访1例,两者差异显著(P<0.001);术后2年内复发11例,1例发生于3.5年,差异显著(P<0.001).结论:大肠癌术后2年内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可早期发现复发病灶,并可切除腺瘤性息肉,对降低大肠癌复发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屈海华;徐细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单纯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65只眼翼状胬肉病人分成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组,观察术后患者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较单纯胬肉切除组不适症状时间短,角膜愈合好,随访6~24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翼状胬肉复发1眼,单纯胬肉切除组翼状胬肉复发5眼.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较单纯胬肉切除能显著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两者比较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优于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
作者:祝东放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对双料喉风散联合用药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考察口腔溃疡166例,分析不同联合治疗方法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结果:采用双料喉风散联合用药治疗口腔溃疡,具有复发率低的效果.结论:双料喉风散联合用药是治愈口腔溃疡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玉华;刘达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随着PICC导管的推广,临床专业护士己熟知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的预防.由于肿瘤病人化疗周期的不同,多数行化疗的PICC置管患者大部分时间在院外自行护理,由此产生的并发症未曾有报道.
作者:谢稚军;王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鼠肾上腺细胞体外培养时的生长特征及分泌功能,从而为寻找到肾上腺细胞佳细胞移植时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肾上腺细胞的体外分组原代培养,取不同培养时间(0、2、4、6、7、10 d)的肾上腺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定性观察肾上腺细胞的形态,细胞贴壁生长及其分布情况;定量检测肾上腺细胞增殖情况及其存活率;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培养液中皮质酮的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培养液中皮质醇和醛固酮的浓度.比较分析肾上腺细胞分泌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肾上腺细胞体外原代培养48 h后,在显微镜下见肾上腺细胞贴壁.细胞增大,胞体呈圆形或多角形,胞体大,胞浆透亮,4 d后生长旺盛,数量增多,细胞成活率达95.94%,2周后细胞出现皱缩和破碎,开始衰老.体外培养的肾上腺细胞培养液中,皮质醇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第4天以后增加速度缓慢,进入一个平台期.皮质酮、醛固酮浓度在第2、4、6、7 d逐渐上升.第7 d达峰值.随后第10 d浓度开始下降,与高峰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皮质醇略升高.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肾上腺细胞具有分泌皮质激素的功能;大鼠体内所含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酮,皮质醇虽然有变化.但其含量非常低.
作者:江波;伍耿青;王晓宁;宋涛;杨军;薛义军;钟辛;邹晓蜂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小儿多动症表现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注意力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2005年始,我院采用脑功能生物反馈系统(广州润杰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患儿55例,因其安全、有效,避免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得到了广大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及认可,现报道如下.
作者:华春兰;钟秋园;黄必清;廖彩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脑室出血多见于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引起,部分由于外伤,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引起,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甚至继发脑干的损伤,预后极差.
作者:罗德明;郭同禀;王苏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患者吴某,男,71岁,因上腹部疼痛3天,加重一天而于2005年3月26日人内科住院.患者于入院3天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痛,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畏寒发热,有时高达39.5度.
作者:谭小舒;黄建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全麻插管手术患者插好气管导管后,必须通过麻醉机螺纹管将气管导管与麻醉机相连接.由于麻醉机螺纹管的重力作用往往易造成气管导管弯曲管腔变窄导致患者气道压升高,可造成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严重者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作者:李珍;杨琼;郑丽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对腹腔镜第一穿刺孔的穿刺方法进行改良,以简化步骤缩短穿刺时间.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适应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传统法行第一穿刺孔穿刺,另一组用改良法.比较两组所用时间、穿刺并发症,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1)两组方法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2)改良法在操作步骤_l;简化,时间明显缩短(P<0.05),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改良法可增加穿刺成功率,简化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节约成本,安全,易学,可推广取代传统方法.
作者:付兰兰;陈秋燕;罗绿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常规MRI与扩散成像(DWI)联合应用,在判定小儿病毒性脑炎病理基础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或抗病毒治疗复查证实的病毒性脑炎行常规MRI和DWI.分别作轴位DWI和常规T2WI、T1WI、FLAIR成像.观察病毒性脑炎在DWI与常规T2WI的表现,同时测量感兴趣区域的ADC值.结果:MRI诊断39例阳性,共发现88个病灶.22个病灶在DWl出现异常高信号而T2WI、T1 WI及FLAIR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39个病灶在DWI与T2w1均表现为高信号,且DWl显示范围较T2WI更清楚、更广泛,17个病灶在DWI表现为等信号,在T2WI为高信号,19例复查其中4例痊愈,13例病灶不同程度吸收,13例中2例出现局限性脑萎缩,4例出现9个软化灶,在12wi表现为异常高信号,在DWI表现为低信号,T1 WI表现为低信号.另有l例合并有出血,1例老病灶吸收,但出现新病灶.结论:DWI能在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异常信号,能够反映病毒性脑炎不同时期病理变化,与常规1r2wI相比可提供定量的诊断信息,对疾病诊断及预后疗效评估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晓玉;徐玉球;彭吉东;钟俊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的住院环境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寻找影响生活质量相关因素,采取医疗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采取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对患者住院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二组患者在入院时生活质量各个领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开放管理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封闭管理患者高;封闭管理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入院时,开放管理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高于入院时.结论:开放病房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封闭病房患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尽量采取开放式管理.
作者:刘小梅;彭珍;刘诏薄;刘素平;焦冬妹;谢小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在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7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96例给予康复新液口服或直接涂于口腔患处治疗,82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清洗口腔,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口腔溃疡消退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中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小梅;黄郁波;董显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内迷路节育器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6例宫内迷路节育器诊治情况.结果:56例节育器迷路全部取出.结论:迷路节育器未穿出子宫浆膜层者,宫腔镜是佳选择;迷路节育器如穿出子宫浆膜层或完全外游宫外者,则在腹腔镜下取出;如为带铜的圆形或宫形IUD,则应注意防其内芯脱出,遗落宫腔及腹腔内.
作者:邓辉;曾韶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阐述5F塑形后硬电极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使用方法,并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先进性.方法:使用5F塑形硬电极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途径,以普通心电图或腔内心电图为引导,在床旁对1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行紧急心脏起搏.结果:13例患者均起搏成功,手术操作时间平均12min,起搏各参数均符合标准,无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电极脱位发生,相较于以往6F电极更安全,比漂浮电极更稳定.结论:体表心电图或腔内心电图引导下应用5F硬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更安全快捷、有效可靠的起搏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友佳;李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孕6~10周需终止妊娠的孕妇250例,其中118例为观察组,132例为对照组.前者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后者不用任何麻醉下直接施行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术中镇痛效果、宫颈内口松弛扩张情况、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宫颈内口松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胄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优,手术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从蓉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超腕关节外固定架治疗27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B型8例、C型19例.结果:27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5.5周.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及术后1年关节疼痛程度、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度和创伤性关节炎分期,总体优良率为92.6%.结论:外固定架方法简单、损伤小、复位固定可靠,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朱令孝;郭建中;刘明惊;肖海龙;宋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