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梅;黄郁波;董显燕
目的:探讨鼻肠营养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方法.方法:术中经胃肠吻合口将营养管插入输出段空肠内,用于术后肠内营养.结果:肠内营养后,肠功能恢复早,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结论:鼻肠营养管用于术后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叶璐娟;谢玉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的住院环境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寻找影响生活质量相关因素,采取医疗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采取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对患者住院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二组患者在入院时生活质量各个领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开放管理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封闭管理患者高;封闭管理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入院时,开放管理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高于入院时.结论:开放病房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封闭病房患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尽量采取开放式管理.
作者:刘小梅;彭珍;刘诏薄;刘素平;焦冬妹;谢小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报告4例垂体脓肿的MRI表现、临床表现.方法:对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脓肿的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MRI表现,将MRI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4例病变均呈长T1及明显长T2异常信号,3例增强扫描者边缘呈线状或环状增强,4例垂体脓肿均有病变向鞍上蔓延、垂体柄均匀性增粗的表现,1例合并脑膜炎,2例合并海绵窦炎,1例合并蝶窦炎.结论:掌握垂体脓肿的MRI特征和临床表现.可提高垂体脓肿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彭吉东;马林;钟俊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基础治疗上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52例,予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55例,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比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蓝鹏;钟玉棉;曾庆寿;余爱琴;梁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患儿,男,汉族,2009年11月21日出生,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发育正常.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患儿出生后按国家免疫规划接种了5种疫苗以及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均未出现任何反应.2010年7月27日10:00左右在某预防接种门诊于接种前经体检健康状况良好.
作者:胡正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左侧7例,右侧3例,双侧2例.均经B超、IVU、膀胱镜、逆行造影等检查予以诊断.其中Ⅰ期行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7例,先行肾造瘘,Ⅱ期行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因肾功能严重受损而对侧肾功能良好,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行保守治疗2例.结果:对12例患者作1-5年随访,2例保守治疗的病情无明显发展,8例行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肾功能明显改善、肾积水减退较快,1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的远期疗效满意.结论:B超、IVU、膀胱镜及逆行造影等检查是诊断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主要检查手段.治疗时应根据肾功能、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程度等因素综合决定.输尿管裁剪修整、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目前治疗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吴维;周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寨通注射液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并探讨该药主要成分三七总皂甙的药理作用.方法:对4年来患脑梗死的6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三七总皂甙在减轻脑水肿、改善血液屏障通透性和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上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谢卫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4岁,已婚,G<,2>P<,1>,因停经26<'+5>周,阴道流水4天,咳嗽、气急2天于2009年9月12日入院.末次月经:2009年3月6日,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水,色清亮.
作者:姚菁;谢小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价值,优缺点和手术技巧.方法: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患者41例,无神经损伤症状,不需行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加例,传统后正中入路21例,均进行随访.结果: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与传统后路手术相比,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具有操作简单,置钉容易,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明显减低了手术创伤导致的椎旁肌的退变和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符合微创理念.
作者:肖诗梁;钱锐;蔡幸健;刘振逾;曾芳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综合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16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4~8周,残留癌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采用平扫、增强扫描和临床随访评估.结果:RFA术后CT平扫残留癌密度均有显著降低、缩小,7例完全坏死,9例大部分坏死,16例患者AFP转阴或明显下降(50%以上).16例临床随访,累计生存率>1年(88.0%),>2年(72.0%).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是一种综合治疗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金生;郭基珍;刘龙辉;王兆毅;陈健民;钟荣明;叶贱辉;方世忠;林玉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造成急性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内机械性阻塞,引起心肌急性缺血坏死.静脉溶栓是近年来治疗AMI的主要进展之一,它可限制梗死面积,改善预后,因此,被公认为无创性治疗AMI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丽茹;余纪岚;章晓玉;张春珍;童金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善释补片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善释补片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B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均痊愈出院,无复发.A组手术时间、术后8h疼痛显著高于B组(P<0.01),B组术后局部不适感显著高于A组(P<0.01),A、B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善释补片腹膜前间隙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均有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但在手术时间,术后局部异物感发生率方面各有优缺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修补方法可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朱作银;王贵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38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为研究者,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狭窄<50%)和观察组(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狭窄≥50%),再根据冠脉病变指数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根据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各组均测定脂蛋白(a)[Lp(a)]、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C)水平.结果: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对照组、观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余变量在对照组、观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血清Lp(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三组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血清Lp(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存在正相关性,且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王斯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治疗晚期肺癌中的疗效.方法:将78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临床分期为Ⅲb~Ⅳ期的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对照组单纯使用化疗药物,对比两组病例在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缓解癌症疼痛方面的差异.结果:在近期疗效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不良反应以及缓解癌症疼痛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缓解癌症疼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吴澄;肖海;杨瑞平;钟丰文;罗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对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住院药房电子处方24000张,经统计其中应用抗菌药物处方8400张.统计出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我院住院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1260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15%.我院抗菌药物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为:非感染疾病中使用抗菌药、选用错误的品种、药物剂量过大或过小,疗程不适当,不合理联用等.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是合理的,但应注意提高临床医生用药水平,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作者:何光华;刘仰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临床路径的45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7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CP进行护理.比较2组的住院时问、住院费用、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相关知识的掌握率观察组为95.6%,对照组为84.2%,满意度观察组为%.8%,对照组为84.6%,两项指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的开展为医疗护理工作提供了严格的程序化管理,把患者纳人到主动参与自己住院期间规范化治疗护理的全过程,从根本上杜绝乱开药、过度检查的现象.有效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作者:刘玉莲;林春兰;刘美英;章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小儿股骨干骨折在临床常见,占小儿全身骨折的51.8%[1].小儿股骨干骨折多采用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下肢悬吊皮牵引治疗并给予细心的护理,但小儿的活动量很大,在卧床牵引期间,仍不断活动身体,有时甚至扭绞吊着的双腿,从仰卧位翻转成俯卧位.
作者:高雪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漂浮导管,即肺动脉导管(PAC),自1970年Swan等发明后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心脏手术患者通常由于心脏功能受限,代偿能力差,再加上麻醉及手术的打击,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临床处理非常困难.
作者:钟钦文;钟茂林;叶军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光明工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12例(18眼)患者行光明工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前房深度,眼压及视力变化,术后随诊1~12月.结果:术后所有术眼眼压平均为(15.97±0.45)mmHg,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4.36±2.36)mmHg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中央深度(CACD)眼球彩超检查明显加深,CACD由术前(1.39±0.24)mm,增加到术后的(2.50±0.24)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均增宽,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光明工程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赖飞明;余娟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主要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常并发呼吸衰竭,病理上以肺不张和肺透明膜形成为特征.
作者:陈瑞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