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移因子局部注射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临床疗效分析

张富霞

关键词:口腔糜烂, 口腔扁平苔藓, 转移因子
摘要:目的:观察转移因子注射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效果.方法:将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84例分为两组.在消除口腔及牙齿局部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转移因子黏膜下局部注射;对照组采用2%利多卡因加5%强的松龙等量黏膜下局部注射.治疗4周后观察口腔扁平苔藓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4,P=0.044).结论:转移因子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有很好的疗效.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后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AF患者23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ARB组)12例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另一组(CCB组)11例给予氩氯地平治疗.血压达标2年后,将两组一年中合并阵发性AF患者所占比例进行比较.结果:ARB组与CCB组在降压达标治疗后第1年、第2年的一年中合并阵发性AF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6.67%和81.82%、41.67%和63.64%,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第2年的比例分别与第1年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ARB组第1年、第2年的比例分别与ccB组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均可抑制阵发性AF的发生,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并且厄贝沙坦优于氨氯地平.

    作者:陶立刚;肖祖锋;姜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宫内节育器迷路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内迷路节育器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6例宫内迷路节育器诊治情况.结果:56例节育器迷路全部取出.结论:迷路节育器未穿出子宫浆膜层者,宫腔镜是佳选择;迷路节育器如穿出子宫浆膜层或完全外游宫外者,则在腹腔镜下取出;如为带铜的圆形或宫形IUD,则应注意防其内芯脱出,遗落宫腔及腹腔内.

    作者:邓辉;曾韶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漂浮导管在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漂浮导管,即肺动脉导管(PAC),自1970年Swan等发明后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心脏手术患者通常由于心脏功能受限,代偿能力差,再加上麻醉及手术的打击,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临床处理非常困难.

    作者:钟钦文;钟茂林;叶军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改良穿刺法应用于腹腔镜第一穿刺孔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腹腔镜第一穿刺孔的穿刺方法进行改良,以简化步骤缩短穿刺时间.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适应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传统法行第一穿刺孔穿刺,另一组用改良法.比较两组所用时间、穿刺并发症,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1)两组方法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2)改良法在操作步骤_l;简化,时间明显缩短(P<0.05),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改良法可增加穿刺成功率,简化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节约成本,安全,易学,可推广取代传统方法.

    作者:付兰兰;陈秋燕;罗绿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6例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治经过.结果:6例中5例保守治疗成功,1列保守治疗后行妊娠病灶清除加子宫修补术.结论:仔细B超检查可提高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率,尽早明确诊断;药物保守治疗或药物保守治疗后B超引导下的清宫术效果理想,减少患者损伤.妊娠病灶清除加修补术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减少子宫切除率.

    作者:杨晶珍;刘彩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音乐促进母乳分泌作用的临床分析

    母乳喂养是当今抚养新生儿好的方法,母乳喂养具有营养.能防病,增加母子感情,卫生、经济、方便,早吸吮、早接触,保持高质量的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能促使乳汁分泌,但人们常常忽略哺乳时的精神状况.

    作者:刘桂荣;谢勤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尿激酶灌洗治疗脑室内出血26例临床体会

    脑室出血多见于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引起,部分由于外伤,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引起,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甚至继发脑干的损伤,预后极差.

    作者:罗德明;郭同禀;王苏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Pre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PreS1抗原与HBV-DNA、HBeAg的关系.方法:用ELESA法检测376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中HBV-M和PreS1抗原,用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HBV-DNA.结果:164例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PreS1抗原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是87.20%和90.85%;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212例HBeAg阴性患者血清中PreS1抗原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是40.57%和39.62%,说明HBeAg阴性患者仍存在病毒复制;229例PreS1抗原阳性患者血清中HBeAg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是62.45%和81.66%,说明PreS1抗原与HBV-DNA的符合率较HBeAg高,在判断乙肝病毒复制方面PreS1抗原更有意义.结论:PreS1抗原与HBV-DNA有较高的一致性,PreS1抗原可作为诊断乙肝病毒复制及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但不能完全替代HBV-DNA检测.

    作者:方先松;温小云;刘春棋;胡蓉;吴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脑卒中诱发因素分析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的诱发病因,做好二级预防.方法:对10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卒中38例,缺血性卒中67例;发病年龄有年青化趋势;高血压、糖尿病、抽烟为常见诱发因素;基底节为好发部位.结论:做好二级预防对预防急性脑卒中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立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PICC置管院外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随着PICC导管的推广,临床专业护士己熟知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的预防.由于肿瘤病人化疗周期的不同,多数行化疗的PICC置管患者大部分时间在院外自行护理,由此产生的并发症未曾有报道.

    作者:谢稚军;王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马铃薯片湿敷治疗注射后硬块的临床分析(附156例报告)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和疼痛的现象,这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本人先后采用马铃薯(即土豆)片湿敷治疗注射部位出现的红肿、硬结病例15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钟招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结肠镜在大肠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附138例报告)

    目的:了解结肠镜随访对大肠癌术后随访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8例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结肠镜随访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取活检,发现息肉则行镜下凝固治疗,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8例患者检出复发癌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两者差异显著(P<0.05);升结肠2例,横结肠1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4例,三者之间无差异(P>0.05);其中吻合口复发癌8例,原发癌4例,治疗息肉22例,共36枚,其中腺瘤性息肉26例、吻合口炎10例.12例复发癌患者中,正规随访11例,未正规随访1例,两者差异显著(P<0.001);术后2年内复发11例,1例发生于3.5年,差异显著(P<0.001).结论:大肠癌术后2年内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可早期发现复发病灶,并可切除腺瘤性息肉,对降低大肠癌复发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屈海华;徐细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经内镜行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

    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10年4月,经胃镜行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共104例,成功100例,默契的医护配合,熟练的业务技术是异物成功取出的关键,现将配合技巧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江萌;郑轶凡;刘海丽;郭珍;赵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光明工程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光明工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12例(18眼)患者行光明工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前房深度,眼压及视力变化,术后随诊1~12月.结果:术后所有术眼眼压平均为(15.97±0.45)mmHg,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4.36±2.36)mmHg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中央深度(CACD)眼球彩超检查明显加深,CACD由术前(1.39±0.24)mm,增加到术后的(2.50±0.24)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均增宽,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光明工程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赖飞明;余娟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不同住院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的住院环境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寻找影响生活质量相关因素,采取医疗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采取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对患者住院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二组患者在入院时生活质量各个领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开放管理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封闭管理患者高;封闭管理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入院时,开放管理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高于入院时.结论:开放病房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封闭病房患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尽量采取开放式管理.

    作者:刘小梅;彭珍;刘诏薄;刘素平;焦冬妹;谢小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患者田某,男,44岁因自语,随地大小便,时毁物半年于2010年1月29日入我院住院治疗.据CCMD-3诊断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体格检查:皮肤无黄染,淋巴结不肿大,心率齐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鸣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汪兴周;袁招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附6例报告)

    1 临床资料例1,女性,66岁.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作用下出现右下肢乏力,行走不稳,但独自可行走,易跌跤,步伐逐渐变小变慢,动作缓慢,不灵活,运动减少,坐位起立时较困难,以后患者在吃饭挟菜时右手颤抖,静止性震颤不明显,发病5个多月后前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

    作者:钟江;李金玉;伍国华;邱洁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综合治疗肝癌的效果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综合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16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4~8周,残留癌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采用平扫、增强扫描和临床随访评估.结果:RFA术后CT平扫残留癌密度均有显著降低、缩小,7例完全坏死,9例大部分坏死,16例患者AFP转阴或明显下降(50%以上).16例临床随访,累计生存率>1年(88.0%),>2年(72.0%).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是一种综合治疗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金生;郭基珍;刘龙辉;王兆毅;陈健民;钟荣明;叶贱辉;方世忠;林玉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宫颈癌先期化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宫颈癌先期化疗的有效率,与传统直接手术比较病理及预后的改善.方法:选择Ⅰ b<,2>~Ⅱb期宫颈癌患者52例,把52例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先期化疗组),对照组(直接手术组).研究组予先期化疗1~一疗程后评估,有效者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无效者改行根治性放疗;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总结先期化疗的有效率;比较2组的手术切除率,淋巴结转移率,宫旁转移率,脉管转移率,3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先期化疗的有效率为82.4%;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切除率,淋巴结转移率、宫旁转移率、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脉管浸润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先期化疗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有效,可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预后不良因素.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

    作者:刘朝霞;王建中;肖菊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基础治疗上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52例,予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55例,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比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蓝鹏;钟玉棉;曾庆寿;余爱琴;梁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