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2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临床分析

王玲;李新维;廖健

关键词:儿童,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22例患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多见于儿童,具有传染性,群居儿童(68.9%)发病多于散居儿童(31.1%).成人密切接触,抵抗力低下时也可发病.122例(100%)患儿均有皮疹,65例(53.3%)患儿发热.EV71感染者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结论:本病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一般10天内痊愈,对患儿要进行有效隔离,严重并发症需积极抢救,减少死亡率.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梗阻性大肠癌急诊手术86例分析

    目的:探讨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梗阻性大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梗阻性大肠癌,76例行急诊Ⅰ期切除肠吻合术;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口3例;Mile's手术7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伤口感染7例.结论:可切除的梗阻性大肠癌行急诊Ⅰ期切除肠吻合术是可行的,但必须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刘钦志;刘彪;王斌;吉成岗;张春新;沈其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以起病急骤、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血性脑脊髓为临床特点,诱因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

    作者:叶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复张性肺水肿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复张性肺水肿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复张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全组均痊愈出院,1例给予呼吸机治疗,2天后顺利拔管.结论:复张性肺水肿是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治疗重点在于稳定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改善呼吸功能.临床上应该以预防为主.

    作者:吴国斌;吴志诚;刘惟优;赖庆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发育影响因素的研究

    视网膜细胞的产生有特定的高度保守的顺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是早产生的神经元,在视网膜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精确的发育分化,其调控因素主要有胞外因素(视网膜微环境中的可溶性因子)和胞内因素(视网膜细胞内在的各种调控基因).本文主要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发育分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黄倞;易敬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笑气用于分娩镇痛250例分析

    目的:研究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25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除不给笑气吸入外,其他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时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率等.结果:观察组的阵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活跃期和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笑气吸入性分娩用于镇痛效果明显,且能缩短产程,对母儿均无不良影响,有利于产妇分娩过程中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和体力,对胎儿有利,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无痛分娩方法.

    作者:汪映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全程自控硬膜外可行走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全程自控硬膜外可行走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150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各组均为50例),Ⅰ组宫口开张1cm左右.Ⅱ组宫口开张2~3cm,Ⅲ组为无镇痛分娩孕妇;Ⅰ组和Ⅱ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在腰L2-3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4cm,给予1%利多卡因3~5ml.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电子泵;麻醉药物选用0.1%甲磺酸罗哌卡因与2μg/ml芬太尼混和液100ml;前次剂量6~8ml,自控量PCA 6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大剂量24ml/h,Ⅰ组一直持续至孕妇完成整个产程,Ⅱ组至宫口开全关闭电子泵,两组产妇在第一产程中由家属搀扶走动10min左右;Ⅲ组为自然分娩者,不用任何镇痛剂;观察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状况、记录第一、二、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及催产素的使用情况、新生儿娩出后1、5min的Apgar's评分.观察孕妇的满意度及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结果:Ⅰ组、Ⅱ组中镇痛成功率达96%,两组间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中61%孕妇有中度疼痛,20%有极度疼痛;Ⅰ组、Ⅱ组与Ⅲ组间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94%产妇用药后无运动神经阻滞,3例下肢有轻微麻木感,2例能屈曲膝关节,1例能屈曲踝关节;Ⅱ组与Ⅰ组情况相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Ⅲ组与Ⅰ组、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催产素的使用率Ⅰ组为100%,Ⅱ组60%,Ⅲ组18%.Ⅰ组与Ⅲ组相比第一产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Ⅱ组与Ⅰ组、Ⅲ组相比第一产程时问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的阴道助产率高于Ⅱ组,Ⅰ组与Ⅱ组的顺产率及阴道助产率高于Ⅲ组,但剖宫产率低于Ⅲ组;新生儿娩出后1,5min的Apgar's评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各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孕妇的满意度在Ⅰ组(99%)和Ⅱ组(92%)均大于Ⅲ组(2%)(P0.01);Ⅰ组有3例皮肤瘙痒,Ⅱ组有2例;Ⅰ组出现尿潴留4例,Ⅱ组有2例,Ⅲ组有1例.结论:低浓度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合并芬太尼用于全程自控硬膜外可行走分娩镇痛,接近理想分娩镇痛技术.

    作者:廖万东;黄桂明;钟宝琳;徐敏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医用几丁糖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卵管伞端闭锁性不孕5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医用几丁糖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卵管伞端闭锁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因输卵管粘连导致不孕症患者50例,行腹腔镜下粘连松解及伞端造口术,并行输卵管通液术,随机选取26例术中通液加入几丁糖,另24例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观察两组输卵管的再通率,半年妊娠率.结果:术中通液用几丁糖者再通率100%,妊娠率57.6%,对照组再通率50%,半年妊娠率37.5%,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几丁糖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输卵管远端阻塞性不孕症疗效显著,是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付兰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儿右侧阴囊纤维瘤1例

    纤维瘤是常见的体表肿瘤,但小儿阴囊纤维瘤很少见,现报告1例.1 临床资料患者,男,9岁.因右侧阴囊肿物2月入院.自感右侧阴囊肿块逐渐增大并有阴囊下坠感,无疼痛,无发热,无呕吐,食欲、睡眠、大小便正常.

    作者:吴平辉;王小农;刘凤恩;徐道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胸外科病人失眠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胸外科住院病人失眠的护理,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休息和睡眠的需要.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90例病人的睡眠状况及失眠的相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护理措施实施前,失眠患者53.3%,护理措施实施后,大多数患者睡眠状况明显改善,护理措施有效率高达90%.结论: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人的失眠率,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从而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敖丽萍;伍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新式非脱垂大子宫阴式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式非脱垂大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手术要点及适应症.方法:对非脱垂大子宫行新阴式子宫切除术(TVH)40例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病死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平均术时76min,术中出血122ml,术中副损伤1例,术后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排气时间14h,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1.5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25d.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曾春兰;邹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98例,采用Frankel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畸形矫正及cobb角矫正情况,评估手术的合理性.结果:98例术后未出现深部感染,未出现新的神经症状,平均随访19个月按Frankel分级评定,均有1~3级恢复,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后cobb角平均矫正15.5°,植骨融合良好.结论: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直接有效的方法,可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陈子华;刘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鬼臼毒素酊治疗生殖器尖锐湿疣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鬼臼毒素酊局部外搽治疗生殖器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54例生殖器尖锐湿疣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用0.5%鬼臼毒素酊涂搽病灶局部,每日2次,连用3天停药4天为1个疗程,可根据病变程度连续用1~3个疗程.治疗组在局部使用0.5%鬼臼毒素酊涂搽的同时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100万国际单位,隔日一次,连续用3周.结果:2组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鬼臼毒索酊局部外搽治疗方案可有效防止尖锐湿疣复发.

    作者:杨昱;曾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介绍一种护理三测记录板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人体四大生命体征,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客观反映.

    作者:钟瑞华;肖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结核菌广泛感染所致骨髓改变一例报告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为常见.但结核杆菌广泛感染并浸润骨髓,破坏骨髓造血系统,引起骨髓细胞学改变甚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小华;谢芳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1 概述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心病25%~50%.1988年,Lock率先应用Rashkind双伞封堵装置关闭VSD,后改良成蚌状夹式封堵器(CardioSEAL),多用于肌部VSD以及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的患者.

    作者:谢东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性不孕症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78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术中分析输卵管状态并进行评分,分析评分高低与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和妊娠率的关系及分析手术方式、手术技巧与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和妊娠率的关系.结果:78例患者中高评分组32例,中评分组28例,低评分组18例,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3.75%、85.71%、75%,一年内宫内妊娠30例,三组妊娠率分别为71.87%、250/0和0,异位妊娠4例,三组异位妊娠率分别为0、7.14%、11.11%;78例患者中行盆腔粘连松解术28例,行输卵管伞端成形术25例,行输卵管造口术25例,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5.71%、90%、84%,一年内宫内妊娠30例,三组妊娠率分别为50%、52%和12%.结论:腹腔镜手术能矫治输卵管管腔内和管外的解剖异常、疏通输卵管、提高妊娠率.但对于输卵管病变重、评分低的患者,术后异位妊娠率增加,宜施行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IVF-ET).

    作者:严春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COPD营养不良患者胰岛素抵抗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营养不良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60例COPD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氧疗及营养支持治疗等,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rhGH,每天皮下注射rhGH(0.1μ/kg·d)连用7~10日,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的注射用水.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并计算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前血糖、胰岛素及ISI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糖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rhGH治疗COPD营养不良患者会引起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

    作者:王润秀;谢富华;毕新生;汤显湖;吴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超声特殊表现1例分析

    患者女,63岁,因剧烈上腹痛,恶心,呕吐半天入院就诊,急性痛苦面容,体检:腹平软,上腹部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超声墨菲氏征阴性.

    作者:彭慧梅;叶军;曾庆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按A0分类标准,A1型5例,A2型12例,A3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Sanders评分评估患髋功能.结果:手术时间35~80min,平均52min,术中出血量100~350ml,平均180ml,平均随访10个月,骨折均愈合,Sander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23例,良3例.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创伤出血少,固定牢靠,有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希聪;熊昌盛;劳永锵;范伟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附32例报告)

    目的:探讨采用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支撑钢板内固定术.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优18例,良9例,可4例,差1例.术后无1例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有3例浅表感染,经换药3周内愈合;有1例钢板外露,经局部皮瓣转移闭合创面,骨折愈合后无成角、短缩、旋转等畸形.结论:支撑钢板作为一种特殊设计的解剖钢板,对骨折固定效果好,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邓经德;王述华;肖冰;朱福彬;刘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