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庆;张鸿祺;支兴龙;李萌
结肠单腔造口术(腹壁永久性人工肛门)是肛肠外科常用手术,是Miles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一直采用腹膜内结肠造口术存在较多不足之处,2000年来我院采用瓣术结肠腹膜外造口术治疗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荣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在过去的10~15年间,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已从改善血液动力学,转变为阻断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改善心脏重塑、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延长寿命.为了解本地区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情况,笔者对本院1998~1999年及2007~2008年两个时间段非先心及瓣膜性心脏病的心衰病人药物治疗情况作了纵向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光辉;谢军华;卢亚军;席绍成;马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s,PAE)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后,细菌生长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近年来抗生素后效应研究发现许多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与药物的高峰浓度密切相关,有明显的剂量(浓度)依赖性,体内抗生素不必始终维持在有效血药浓度之上.
作者:彭细兰;刘双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中, 多以双重套扎子宫峡部后处理子宫,切除子宫体后再行套扎1次,此术式易在粉碎旋切子宫时引起套扎线松动,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和延长手术时间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为此,我们在手术中选择用超声刀电切子宫动脉上行支,再进行子宫峡部套扎1次, 使手术时间缩短, 术中出血减少,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国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均用米力农15 mg+5%葡萄糖35 mL静脉泵入,以6 mL/h,每日1次,3天为一疗程.结果:5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刘心强;李帆;谢东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冠心病(CAD)发病的关系. 方法:分析167例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如体重指数、腹围、血压、血脂、血糖等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82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中代谢综合征阳性52例占65.0%,30例代谢综合征阴性占35.0%.85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中代谢综合征阳性21例占24.7%, 代谢综合征阴性64例占75.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73例代谢综合征阳性中,冠脉重度病变40例,冠脉轻度病变20例,冠脉造影正常13例;而代谢综合征阴性94例中,冠脉重度病变仅19例,冠脉轻度病变29例,冠脉造影正常46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 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邱万斌;谢东明;肖金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婴幼儿手足口病时心肌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86例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cTnI和CK-MB及肌红蛋白(Mb),并同时选择3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MD患儿血清cTnI显著增高(P<0.01); CK-MB明显增高(P<0.05);Mb大多数正常,少部分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D患儿易合并心肌损害,血清cTnI有助于早期诊断HFMD患儿的心肌损害,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杨小燕;肖久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总结使用腔内微创技术治疗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31例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致泌尿系结石的婴幼儿采用腔内微创技术治疗,手术前、后行针对性的护理. 结果:31例患儿手术后复查尿路平片和B超,均无大于0.3 cm的残余结石,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和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蒙美英;阳贻梅;曾小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肛瘘是肛肠外科临床常见病,通常非手术不能自愈,若不及时治疗,则反复发作,局部红肿疼痛,常形成新的瘘道与外口.我科2005年12月到2008年12月收治各种类型的肛瘘患者86例,采取不同的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明泳;奚晶;朱隆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4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均采取环扎、外加压、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分析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时间以及术后成功率.结果:41例中38例视网膜复位,手术成功率为92.7%;其中28例在术后3天内视网膜下液基本吸收;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张斌;王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低温治疗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后的死亡率、致残率.我院2004年9月~2006年12月选择重型颅脑损伤病例62例,均行低温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叶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应激实验(NST)及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联合应用预测围生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32例 NST异常孕妇分为2组即妊娠并发症组(高危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进行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脐动脉阻力指标S/D).结果:妊娠并发症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距后1次检测时间2 d内分娩的孕妇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3~7 d分娩的孕妇(P<0.05).结论:NST异常,常需联合应用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为临床及时纠正宫内缺氧提供可靠依据.NST和脐血流图指标均异常者,宜尽早终止妊娠.
作者:张慧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口服后的金银花黄酮部位的主要黄酮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情况.方法:建立一种快速分离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RRLC-MS/MS)同时定量测定大鼠血浆中金银花四种主要黄酮.结果:口服30 min后,四个黄酮与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0.1±3.2)%、(75.3±6.1)%、(60.3±2.7)%、(84.8±4.6)%.结论:此验证方法成功应用黄酮与血浆蛋白结合研究.
作者:晏肃霜;段元生;罗永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醋酸甲地孕酮改善肿瘤相关性厌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各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33例,治疗组70例,对照组63例,治疗组醋酸甲地孕酮配合该肿瘤相关的综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该肿瘤相关的综合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的食欲、体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食欲改善56例(80.0%),体重增加40例(57.1%),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所有患者并未见明显不良反.结论:醋酸甲地孕酮是改善肿瘤相关性厌食的一线治疗药物,在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及其他相关应用中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陈勇;谢荣盛;宋小勇;吴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院自2004年来应用子宫动脉栓塞(UAE)共治疗25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过3年的随访,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中23例为已婚患者,2例未婚,经临床病史、妇检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年龄大47岁,小21岁,平均37.3岁,其中肌瘤单发者19例,多发者6例.肌瘤小4.0 cm×3.8 cm×2.8 cm,大13.8 cm×11.0 cm×9 cm,肌壁间20例,粘膜下5例.所有患者均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继发贫血和痛经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尿频压迫症状.
作者:谢可平;陈友佳;谢士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对50 例肿瘤患者用PICC导管,从上肢的浅静脉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导管末端46 例位于上腔静脉内,4例插入右心房.置管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结论:PICC 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毒性作用.
作者:唐新姨;林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外侧切口开放复位同时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方法:全部采用臂丛麻醉或全麻,取肘关节外侧口,清除骨折部的血肿和游离的组织碎片,准确复位,二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结果:本组随访101例,发生肘内翻畸形12例,除3例内翻畸形大于10度以上后引起截骨矫形外,其他有明显骨折移位患儿均获得优良效果.结论:肘外侧切口开放复位,手术简单,微创不影响神经血管,不损伤伸肘装置,对位准确,交叉克氏针均由肘关节外侧直视下钻入安全可靠,较传统方法简单便捷.
作者:连育才;邱祖财;孙海东;左冬怡;李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具有手术指征的15例膀胱癌患者施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常规建立5个工作通道,在腹腔镜下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膀胱全切除,自下腹切口取出标本.4例行回肠膀胱术,11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尿外渗、尿瘘及术后腹腔并发症发生以及手术后效果.结果:15例手术成功.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时间150~300 min;腹腔镜下新膀胱与后尿道吻合手术时间30~100 min;手术总时间300~660 min,术中出血500~1 200 mL;术中输血0~800 mL.2例术后出现急迫性尿失禁,经锻练后控尿满意;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无腹腔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操作精细、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伍耿青;邹晓峰;袁源湖;肖日海;王晓宁;张国玺;刘佛林;龙大治;刘敏;吴玉婷;徐辉;杨军;廖云峰;江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近十年来,PICC进入中国市场,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和营养缺乏的患者,有效解决了传统输注的弊端[1].我科自2008年开始使用PICC,为肿瘤、胰腺炎、肠瘘患者提供了无痛的治疗途径,保证了治疗计划的顺利实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伊秀英;罗金莲;邓伍秀;张文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双硫仑样反应是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或磺脲类等药物后饮酒或与含乙醇的药物配伍使用后出现的全身严重不良反应.我所从2000年1月至2008 年1月共治疗双硫仑样反应患者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孔斐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