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产科护理风险因素与过程控制

陈敏;王玉琴

关键词:产科护理, 风险, 过程控制
摘要:分析产科临床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分别从管理体制、护理人员素质和技能、孕产妇和家属的配合以及医院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关的过程控制措施,旨在降低风险,保证产科的护理安全.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治疗烧伤895例临床分析

    目的:为总结磺胺嘧啶银,美宝湿润烧伤膏配合内服中药治疗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敷磺胺嘧啶银(对磺胺过敏者外用美宝湿润烫伤膏)、内服中药制剂、康复功能训练等综合方法治疗烧伤.结果:895例经临床治疗,治愈691例(77 2%),显效171例(19.1%),好转33例(3.7%),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诸药合用,起到了保护创面,清热解毒,抗茵消炎,祛腐生肌的疗效,促进了烧伤创面的愈合.

    作者:刘万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护士在护患沟通中的美学实践

    充满和谐美感的护患沟通,创造护患关系和谐美,是现代护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护患沟通中,护士是美的使者.护士通过美学技巧实践,使患者在沟通中获得美感,体验到美的享受,创造出护患关系和谐美,是护患沟通中护士应当掌握的基本要求.

    作者:赵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莽草酸研究进展

    莽草酸[3R- (3α,4α,5β)]-(3,4,5-三羟基-1-环己烯-1-羧酸)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是抗禽流感药物奥司它韦合成的主要原料.本文概述了莽草酸的天然存在,对莽草酸的提取分离、定性定量方法进行了综述.

    作者:庞雪龙;张戎睿;杨磊;杨逢建;祖元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皮肤是由细胞或细胞外基质或由两者共同结合组成的皮肤产品,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将种子细胞与适当的支架材料相结合构建出的用于修复、维护和改善损伤皮肤组织功能和形态的生物替代物[1].从结构来分,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培养的表皮膜;二是真皮替代物;三是具有表皮、真皮的复合皮替代物.

    作者:耿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中干纱垫擦拭宫腔对减少术后阴道流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用干纱垫擦拭宫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3 -2011.3在我院剖宫产的产妇中随机选择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及是否有高危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为在剖宫产术中胎盘娩出后用干纱垫擦拭宫腔四壁两遍,对照组为在剖宫产术中胎盘娩出后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宫腔四壁两遍.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量明显减少,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剖宫产术中干纱垫擦拭宫腔能明显减少术后阴道流血.

    作者:袁金兰;齐建南;付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建立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试验,建立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Ⅱ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要求进行试验.结果:将单唾液酸四己耱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经50倍稀释可消除干扰因素.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法代替热原检查法来控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的质量.

    作者:赵红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谈实验动物小白鼠的饲养与管理

    实验动物小白鼠的饲养设施、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小白鼠的质量,选择佳的饲养设施及饲料是饲养小白鼠的关键;分类管理、优化繁殖提高实验小白鼠的产量.

    作者:付金凤;丁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速效心痛滴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目的:建立速效心痛滴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以3株细茵、2株真菌对速效心痛滴丸进行了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试验.结果:试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采用薄膜过滤法(冲洗量300mL)回收率为86%以上;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采用常规法回收率为75%以上;控制菌检查试验组采用500mL以上增茵培养基,可检出大肠埃希菌.结论:经验证速效心痛滴丸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细菌,常规法检查霉菌、酵母菌,培养基稀释法检查控制菌.

    作者:王玮;陈扣宝;邢薇薇;秦绍刚;陶俊钰;鲍恩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房颤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目的:探讨房颤致脑梗死的防治措施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来我科收治的房颤致脑梗死患者28例,及早明确诊断,积极正确治疗与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本组28例患者治疗后,基本痊愈9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9例,无效2例,2例死于继发脑出血.总有效率为85.7%.结论:早期对房颤致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发生.

    作者:周晓庆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谈产科护理风险因素与过程控制

    分析产科临床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分别从管理体制、护理人员素质和技能、孕产妇和家属的配合以及医院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关的过程控制措施,旨在降低风险,保证产科的护理安全.

    作者:陈敏;王玉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优选舌莲胃康胶囊佳制备工艺

    目的:筛选舌莲胃康胶囊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选用I9(34)正交试验,分别对提取和醇沉2个工艺步骤进行筛选;以干膏重量为提取工艺指标;野黄芩苷总提取量为醇沉工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野黄芩苷的含量.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药材6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1 h;药物水提液过滤、合并、浓缩,再用乙醇沉淀,加入药物浓缩液的6倍量的乙醇,乙醇浓度为65%,沉淀时间为24 h.结论:该提取、醇沉工艺稳定可靠、科学合理,可作为舌莲胃康胶囊的佳制备工艺.

    作者:匡菊香;蒲顺林;张倩茹;杨艳;杨建文;周旭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组织工程皮肤支架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组织工程化皮肤是指由细胞或细胞外基质或由两者共同结合组成的皮肤产品,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将种子细胞与适当的支架材料相结合构建出的用于修复、维护和改善损伤皮肤组织功能和形态的生物替代物[1].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人工皮肤的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支架材料的研究及其优选是人工皮肤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按化学性质可将其分为合成类与生物类,它们各有优缺点,现分别将其研究现状及其发展作一综述.

    作者:耿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螺旋霉素的体外抗菌、抗炎活性研究

    目的:考察螺旋霉素的体外抗菌及抗炎活性.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供试菌种研究抗菌效果,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IC、MBC值;采用MTT法测定药物对RAW264.7细胞毒性作用;采用LPS(lipopolysaccharides)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株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采用Greiss reaction法测定药物对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的影响.结果:药物在0- 300μmol·L-1浓度范围内对NO的分泌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螺旋霉素对NO的抑制率略优于乙酰螺旋霉素.结论:螺旋霉素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介导信号传递通路而发挥其抗炎作用,确定了其体外抗炎效应.

    作者:王松;罗猛;李楠;祖元刚;王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腔镜治疗宫外孕的术前及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宫外孕术前及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52例确诊为宫外孕施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针对性的采取各项术前及术后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一般情况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术后3-6天均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宫外孕疗效确切,加强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及术后康复的关键.

    作者:黄张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护理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单元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痤疮丙酸杆菌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此病多发生于青春期,皮损主要发生于面部,颈部,上胸及背部,形态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疮,结节,囊肿以及后遗色素斑,凹陷性或肥厚增生性瘢疤等,可成为严重的美容问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我科于2010年使用LED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型号LED-IA型,蓝光417(±10nm),红光633(±10nm),输出功率密度,蓝光100mW/cm2±20%,红光80 mW/cm2±20%,治疗面部痤疮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崔林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β受体阻滞剂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速风暴的抢救体会

    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速风暴患者,6例经紧急电击除颤,应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胺碘酮治疗,全部抢救成功.另外6例经紧急心肺复苏,电击除颤,应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治疗室速、室颤效果差,6例中4例病人均抢救无效死亡,2例病人经急诊介入治疗抢救成功.提示:β受体阻滞剂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终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速风暴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渠勇;宗春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69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2011年收治的69例确诊为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常见药物是中草药、抗结核药、抗生素、抗肿瘤药等.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多,许多临床常见的药物可引起肝脏损害,应加强临床用药指导及药物性肝炎的防治.

    作者:杨洪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流动相对灰树花多糖分子量测定影响的研究

    目的:考察流动相对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定灰树花多糖(GFP)相对分子质量(Mr)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PGPC法分别以不同的流动相、盐浓度、pH值测定GFP的Mr,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以纯水、0.02% NaN3、0.1mol·L-1 NaNO3和0.1mol·L-1 Na2SO4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测定,GFP的Mr依次为822410、177520、29112和25066道尔顿;在0-0.025mol/L氯化钠溶液中Mr先急剧降低,然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在0.1 -0.2mol/L氯化钠溶液中趋于平稳;在pH 3 -6时,Mr随pH增加而急剧增加,在pH 6 -9范围内变化较小,当pH为10时又稍微增加.结论:不同流动相、盐浓度、pH值对GFP的Mr测定结果有明显影响.

    作者:潘靖文;杨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例资料.结果:20例中有19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5-20天.平均13天.1例病人经非手术治疗16天,病情加重,经手术治疗发现小肠部分粘连,行粘连松解后10天痊愈出院.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有典型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的肠梗阻表现.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加上手术本身的创伤至炎性渗出,肠壁水肿.肠管粘连.对大多数病例来说,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同时术中,术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亦可减少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发生.

    作者:李德强;王安林;孙慧新;孙纳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对“启发式教学”几点误区的解读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打破了以往的结论教学模式,融人了过程式的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及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赵建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