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房异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游宇光;张玉奇;葛贻珑;任苓;陈卫华;凌月蓉;叶军

关键词:左房异构, 彩色多普勒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左房同形异构的价值.方法:对11例左房异构患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左房异构患儿下腔静脉有特征性的超声改变,并伴有多种心脏复合畸形.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左房异构的首选方法.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窒息 225 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 方法:对225 例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窒息为多种因素所致,依次为分娩时高危因素、胎儿高危因素及母体高危因素. 结论: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产时监护,综合分析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各种因素,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黄文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脑室铸型血肿微创脑室引流术11例体会

    脑室铸型出血发病率低,但临床表现重,预后差,病死率高, 内外科治疗死亡率高达75%~100%[1],其中自发性脑室出血死亡率达60%~90%[2].如何对该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一直为临床医师所探讨,笔者收治11例脑室铸型血肿微创脑室引流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它是深部真菌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临常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病情重,病死率高.我科于2007年2月18日收治了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经过110天的治疗,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月红;古贱秀;谢中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PCI治疗并发急性心包填塞1例

    急性心包填塞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虽低,但却非常严重,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我院自开展PCI治疗以来发生1例心包填塞,经及时发现和处理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国勇;陈开红;方勇;李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谈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目的:通过各种方式教育糖尿病人,将糖尿病相关知识进行教育.方法:通过对83例糖尿病患者以口头宣教、书面方式、俱乐部形式等方法做好患者入院常规宣教、心理工作、饮食知识宣教、药物治疗、血糖监测、运动知识宣教、低血糖的预防等.结果:83例糖尿病人能正确认识糖尿病,懂得日常的护理,有效控制血糖.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可使糖尿病患者更有效控制代谢异常.

    作者:梁瑞清;张小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维思通治疗60例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安全性、治疗适宜剂量、起效时间与疗程.方法:选择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维思通治疗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维思通有效率88%,有轻度的头晕困倦、口干等不良反应.结论: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刘庆华;肖昌湖;刘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彩超输尿管结石彩带征象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彩带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输尿管结石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X线和手术证实.结果:46例输尿管结石,有34例结石后方出现彩带.13例输尿管下段结石,其中2例喷尿减弱(与健侧对比),2例无喷尿.结论:通过彩超观察输尿管结石后方彩带和输尿管喷尿情况来判断输尿管结石与梗阻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文英;赖丽萍;周婷;李筱梅;张春兰;曾庆梅;钟群锋;梁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综合治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门诊确诊为弱视的患儿423例(816眼),应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分别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及不同程度的弱视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治愈率6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治愈率53.57%,斜视性弱视组治愈率30.50%,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治愈率13.64%.年龄在3~6岁、6~9岁、9~12岁弱视治愈率分别是81.15%、66.67%、44.12%.轻、中、重度弱视治愈率分别是74.88%、43.79%、29.09%. 结论:综合治疗法治疗能有效治疗儿童弱视.

    作者:刘琳琳;唐爱东;曾祥云;王辉;谢基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膜外翻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膜外翻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对90例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随机分别采用腹膜外翻保护切口污染和常规阑尾切除术后应用抗生素冲洗、切口放置胶片引流、不缝合等措施预防切口感染.结果:采用腹膜外翻手术组无1例切口感染,常规手术组有5例不同程度切口感染.结论:应用腹膜外翻保护切口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运添;王全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外周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的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1例,治疗组应用马铃薯切片外敷;对照组1应用热敷;对照组2应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1,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马铃薯切片外敷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外周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利友琼;张小燕;王学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性脑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13例急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浓度. 结果: ①113例脑血管病变患者CRP增高的有40例,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意义.②脑出血患者阳性率(23/41)明显高于脑梗塞患者(17/72),P﹤0.01,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血清CRP的检测是急性脑血管病人快速鉴别诊断和病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为临床抢救治疗病人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作者:曾传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70例经内镜等检查诊断为反流性胃炎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枸橼酸莫沙比利片,硫糖铝片与吗丁林片,硫糖铝片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9.4%;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总有效率分别为91.7%、92.3%、91.7%及78.3%、79.2%、72.7%;胃镜复查总有效率分别为88.9%,70.6%.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比利片硫糖铝片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林春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颈椎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通过对颈椎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对46例颈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评估、术前训练;术后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预防并发症、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 结果:46例颈椎病患者术后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 结论:重视颈椎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冯章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脾脏肿瘤的CT诊断

    脾脏肿瘤临床较少见,其鉴别诊断较困难,而脾脏肿瘤的正确诊断,对其 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本文搜集16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扫描资料,探讨其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李宗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31Ⅰ治疗甲亢后早发甲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131Ⅰ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36例131Ⅰ治疗后早发甲低患者疗效进行观察、总结,对早发甲低患者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1例暂发性甲低患者均未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98例1年内恢复正常,3例在6月后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结论:131Ⅰ治疗后早发甲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早发甲减的患者以观察为主.

    作者:李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儿急性中毒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及发生状况,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我科住院的106例小儿急性中毒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小儿中毒的特点.结果:中毒种类主要为灭鼠药及农药中毒,其次为药物和食物中毒,1~6岁为小儿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较大儿童急性中毒多系有意识行为.结论: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1~6岁为主要年龄段,受损害器官以脑为主.

    作者:王新妹;陈东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布地奈德与小剂量茶碱联合治疗轻中度老年慢性持续期哮喘的研究

    目的:观察在吸入布地奈德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茶碱对轻中度老年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120例轻中度老年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吸入布地奈德+口服缓释茶碱组(实验组),单纯吸入布地奈德组(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治疗前和每治疗2周后测定FEV1.结果:两组患者用药方式对哮喘症状和肺功能在治疗后均有改善,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一用药,其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用药是治疗轻中度老年慢性持续期哮喘首选方式,在吸入皮质激素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缓释茶碱是有效方法.

    作者:周建荣;刘惟优;李树芳;赖庆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放疗反应、并发症. 方法:71例食管鳞癌随机分成两组,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组36例,食管病变上下外约4cm,前后、左右外约0.5~ 1cm作为 PTV1 ,每次2GY,DT40GY后,病变上下外约2cm,前后、左右外约0.5~1cm 作为PTV2,每日2次,每次1.5GY,间隔4~6h,总疗程6周,总剂量67GY/38次.非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组35例,时间、剂量、分割方式同适形组.所有病例均采用6MV-X外照射.结果:1、2、3年的生存率和原发肿瘤的局控率,与非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比较,适形组明显提高,分别为 88.9%、75%、63.9%比68.6%、51.4%、40%和86.1% 、72.2%、58.3%比65.7 %、48.5%、34.3%.适形组的急性放射反应明显低于非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组,两组有显著差别.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食管癌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疗效优于非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

    作者:吴武孙;梁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90例临床观察

    目的:提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90例临床资料. 结果:经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7~14天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33例发热患者3~7天体温降至正常;7~12天肺外症状消失;胸片显示1~2周内肺部炎症吸收. 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近年来发病数量逐年增加,其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容易延误诊治,因此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抗MP-IgM,其时间短,敏感性高,有利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另外,阿奇霉素抗炎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李平;严济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泡性中鼻甲并黏液囊肿1例报告

    患者,男,16岁.因反复双侧鼻塞、流脓涕伴头痛四年余,于2007年7月2日收入我科.查体: 生命体征稳定,心肺听诊无异常.双侧下鼻甲无肿大,左侧中鼻道可见少量粘脓性分泌物, 右侧中鼻甲呈球状肥大,表面光滑,粘膜充血,触之较硬,不易出血,麻黄素收缩效果差,其内侧紧压鼻中隔,鼻中隔受压向左偏,嗅裂及中鼻道难以窥及.

    作者:熊义豪;刘琳;刘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