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荣;吴峰;温建强
目的: 探讨上腹部加压上消化道造影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20例新生儿于上消化道造影时行上腹部加压.经胃管注入造影剂后,将手放于患儿上腹部近剑突下的十二指肠体表部位,向右边及下方轻轻推压持续时间约30秒,对20例新生儿上消化道造影加压前、加压期间及加压后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20例行加压上消化道造影时,均显示有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移至脊柱的右侧,停止加压后,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位置仍异常,14例表现为十二指肠近端扩张,经手法加压后显示造影剂通过梗阻处的位置异常,2例伴有肠扭转.结论:上腹部按摩加压技术简便安全,能清楚地显示解剖结构,加压与松压后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位置持续异常的特征性X线表现,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刘传荣;傅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放疗反应、并发症. 方法:71例食管鳞癌随机分成两组,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组36例,食管病变上下外约4cm,前后、左右外约0.5~ 1cm作为 PTV1 ,每次2GY,DT40GY后,病变上下外约2cm,前后、左右外约0.5~1cm 作为PTV2,每日2次,每次1.5GY,间隔4~6h,总疗程6周,总剂量67GY/38次.非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组35例,时间、剂量、分割方式同适形组.所有病例均采用6MV-X外照射.结果:1、2、3年的生存率和原发肿瘤的局控率,与非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比较,适形组明显提高,分别为 88.9%、75%、63.9%比68.6%、51.4%、40%和86.1% 、72.2%、58.3%比65.7 %、48.5%、34.3%.适形组的急性放射反应明显低于非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组,两组有显著差别.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食管癌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疗效优于非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
作者:吴武孙;梁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近视青少年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屈光演变的影响. 方法:对11~12岁中度近视青少年1%托品卡胺快速散瞳验光 , 配镜处方根据第二天复验结果,第1、2、3组依次将单眼视力矫正到1.0、1.2、1.5,每组各20例,一年后同样方法测量其屈光度的变化,共计三年. 结果:各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均逐年增加,但第一组的平均每年增加度数明显低于第二组和第三组(P <0.01);第二组和第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近视青少年屈光度演变过程有影响.过度矫正会加快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作者:罗宏志;唐鹏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SI)对压力负荷心肌肥厚大鼠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膈下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I(30、60、120 mg·kg-1)治疗组;4WK后处死大鼠,测量大鼠全心重量指数(HW/BW)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W/BW即LVI),左心室组织切片HE染色后测心肌纤维直径(MD);分光光度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Hyp)、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用放免分析法检测血浆和左心室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HW/BW、LVI、MD明显增大;左心室Hyp含量、诱生型NOS(iNOS)活性和血浆及左心室AngⅡ含量明显增高;NO水平和结构性NOS(CNOS)活性显著降低.SI能显著提高心肌组织中的NO含量及CNOS活性,降低心肌组织iNOS活性;明显抑制血浆及心肌组织AngⅡ和胶原的产生;减轻心脏重量参数(HW/BW、LVI)及MD,抑制心肌肥厚.结论:SI对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心肌肥厚大鼠心室重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升高NO含量、抑制AngⅡ产生有关.
作者:周茜;吴维;周俐;周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单次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 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确诊的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Ⅰ组予静滴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5天;Ⅱ组予单剂量静滴丙种球蛋白1g/kg,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Ⅱ组的疗效优于Ⅰ组(P<0.05),两组的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显著,采用单剂静滴丙种球蛋白1g/kg是一种更为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案.
作者:廖英;李湘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老年患者,慢性疾病患者因长期反复静脉穿刺输液,血管受到严重损害,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为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我们在工作中采用近心端向远心端进针的穿刺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丽群;钟素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我院于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0例,因盐酸戊乙奎醚治疗20例(下称治疗组),用阿托品治疗20例(下称对照组),治疗组20例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6~75岁,平均34.9岁,口服15例,经皮肤及呼吸道吸收5例,据<实用内科学>第10版诊断标准分轻度中毒4例,中度6例,重度10例;对照组20例,其中轻、中、重度中毒分别为5、6、9例,口服17例,皮肤及呼吸道3例,两组病例均在首次用解毒药后立即彻底洗胃,洗胃时不断更换体位,以完全清除胃内毒物,且清洗全身、更衣,治疗组肌注盐酸戊乙奎醚首次用量:轻度中毒1~2mg,加用氯解磷定500~1 000mg;中度中毒2~4mg,加用氯解磷定1 000~2 000mg;重度中毒4~6mg,加用氯解磷定2 000~3 000mg,首次用药30min后,可酌情重复应用首次半量1~2次,如仅有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毒蕈碱样症状时,只应用长效托宁1~2mg;仅有肌颤、肌无力等烟碱样症状或胆碱酯酶活力低于50%,只应用氯解磷定1 000mg,中毒后期当胆碱酯酶老化后用长效托宁1~2mg维持阿托品化,每次间隔8~12h.
作者:熊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损伤,骨折多位于锁骨中外段,由于骨折后肌肉的牵拉,而常导致骨折两断端移位.传统方法,如通过手法复位和外固定治疗,以及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其治愈效果不理想.我科近年来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1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小龙;黄为民;何澄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153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和可疑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电极脑电图及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描记,并对常规电极脑电图与常规加蝶骨电极脑电图的癫痫波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检出癫痫样波比常规电极脑电图检出癫痫样波明显提高,经SAS统计软件χ2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复杂部分性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显著性差异更明显(P<0.01).此外发现:毫针蝶骨电极可对部分颞叶癫痫致痫灶作出准确定位.前颞棘波易使耳极活化导致耳极一侧各导出现高波幅正性尖波.结论:毫针蝶骨电极能对常规头皮电极不易探及的颞叶底部和内侧面的电活动进行较为满意的记录.而这些部位是常见的颞叶致痫灶,癫痫发病率高,因此毫针蝶骨电极可提高癫痫患者癫痫波的检出率,尤其提高复杂部分性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波的检出率,从而提高了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率.毫针蝶骨电极简便易操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可作为短时间常规脑电图检查使用.
作者:卢伟;于春华;曾娟华;尹佐林;刘招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四次甲基二砜四胺(TETS)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进而探讨TETS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自编临床调查表,对28例TETS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研究组)和2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分析. 结果:两组间出现幻听、幻视、感知综合障碍、被害妄想、夸大妄想、情感迟钝、阵发性兴奋和冲动、睡眠障碍、自知力缺乏、脑电图异常等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在抽搐减少或抽搐停止后出现精神症状;研究组以急性起病为主,对照组以慢性起病为主,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恐惧12例和顺行性遗忘13例仅出现在研究组及思维松弛11例仅出现在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误诊5例. 结论:两组病例的主要精神症状表现相同,但在起病形式及部分精神症状表现具有各自的特点;TETS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机制与γ-氨基丁酸(GABA)有关.
作者:蓝光心;左小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6年32例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真菌感染的好发时间为伤后7~34天,平均14天.常见部位:创面、静脉导管、呼吸道、口腔等;常见菌种:白色念珠菌、光滑球拟假丝酵母菌、曲霉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主要诱因:(1) 长时间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2) 机体免疫力下降,防御机能严重受损;(3) 糖皮质激素较长时间使用;(4) 炎热、潮湿的环境因素;(5) 静脉导管长时间留置.32例中,治愈20例,治愈率为62.5%;死亡12例,病死率为37.5%.结论:严重烧伤容易发生真菌感染,常与细菌感染并存,窄谱敏感抗生素加氟康唑(大扶康)、积极的创面处理、持续热风干燥治疗及定期翻身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全胜;杨运添;王强;彭思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气管肿瘤导致气管严重阻塞,呼吸极度困难,这类病人施行手术,处理起来十分困难,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突然窒息死亡的危险性很大.近期我院1例气管下段肿瘤患者应用体外循环灌注(CPB)行气管肿瘤切除隆突重建术,手术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道珍;陈新荣;叶军明;巫光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易患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我院近2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20.1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60岁患者,长期住院(≥30 d),晚期肿瘤患者,白细胞下降,各种侵袭性操作,化疗、放疗、抗生素应用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必须积极采取防护措施,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詹笑春;曹岩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颈椎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对46例颈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评估、术前训练;术后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预防并发症、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 结果:46例颈椎病患者术后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 结论:重视颈椎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冯章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胫骨Pilon骨折是胫骨远端干骺端涉及踝关节的骨折,严重胫骨Pilon骨折是公认的难治骨折之一.我科2003年至2006年共收治胫骨Pilon骨折22例,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揭军;洪传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安全性、治疗适宜剂量、起效时间与疗程.方法:选择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维思通治疗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维思通有效率88%,有轻度的头晕困倦、口干等不良反应.结论: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刘庆华;肖昌湖;刘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Paget's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方法:对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Paget's病患者,从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Paget's病发病中位年龄为50岁,多数患者以乳头糜烂、乳头溢液为主要临床表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占全部手术的52.0%,1980年1月至1993年6月乳腺Paget's病占同期乳腺癌的1.87%,乳房有皮肤湿疹样改变的病变范围平均6.5cm×4.5cm, 5年生存率为68.8%;1993年7月至2006年12月乳腺Paget's病占同期乳腺癌的1.37%,乳房有皮肤湿疹样改变的病变范围平均4.8cm×3.5cm, 5年生存率为87.5%.结论: 乳腺Paget's病手术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主,近年来占同期乳腺癌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乳房皮肤湿疹样病变范围减小,5年生存率提高.
作者:蒙象沛;谢元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芬太尼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滴注麻醉对60例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进入产程的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比较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滴注麻醉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结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王楚平;张雄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对新生儿股静脉血样采集方法进行改良.方法:利用改良的股静脉血样采集法和传统血样采集方法分别对208例需血样标本的新生儿进行股静脉血样采集,并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4%)明显高于对照组(54.9%)(P<0.01).结论:经过对传统血样采集法的改良,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朱建兵;龚牡俐;颜红宇;陈苏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喉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康复的影响.方法:102例病例中部分喉手术60例,喉近全切除术(penrson)手术3例,喉全切除术及术中四瓣交错式永久造瘘39例.颈淋巴结清扫术59例.结果:部分喉切除术后拔管率100%且98.3%发音功能良好,无1例出现咽瘘,全喉切除术后病人无需带金属导管,3、5年存活率分别为78.43%、66.67%.结论:选择适应好,注重手术技巧,改善手术方法,对于喉癌手术病人的康复可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彭韶平;王英斌;陈伟峰;廖志莹;刘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