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荣;叶军明;单热爱;李晓玲;刘明娟
目的:对大学生结核感染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高校结核病疫情及防治工作效果,为加强高校结核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新生入学时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和胸透,PPD强阳性(注射局部硬结直径≥20mm)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开展预防性治疗,并对治疗与未治疗组进行发病情况的追踪观察及对比分析.结果:大学生结核感染情况较严重,结素阳性率平均74.2%,强阳性率平均12.4%;高校学生肺结核平均年发病率116.84/10万,结素强阳性未治疗者肺结核年发病率高达607.29/10万,是结素阴性及一般阳性者(69.81/10万)的8.7倍.结论:新生入学体检、学生中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及对结素强阳性者开展预防性治疗,可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发病的保护率高达74.41%;对结素强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因症就诊为主的病人发现方式、肺结核病人定点规范诊治,是控制大学院校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
作者:杜玉春;刘伟江;刘柏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 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FAP25例试用非手术和早期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单纯非手术治疗3例无存活;非手术疗法结合血液滤过3例存活1例;非手术治疗无效作早期手术9例存活8例;血滤后手术治疗10例存活7例.总体生存率为64%(16/25).结论:FAP早期手术治疗能防止MODS继续发展,采用血滤等综合治疗能为手术和手术后恢复创造条件.
作者:黄明福;刘建强;朱建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又称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中毒性表皮松解症,该病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是一种发热性、发展迅速、泛发性、脱屑性、感染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全身泛发性暗红斑,其上表皮起皱伴大片表皮剥脱,粘膜常受累,类似浅表烫伤.我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儿35例,通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患儿均痊愈出院,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清华;丁梅;郑轶凡;潘火英;黄东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方法.方法:等离子射频消融鼻后下神经及筛前神经分布区域粘膜及下鼻甲骨折外移.结果:随访1年,有效率 90.3 %.结论:经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朱友莲;谢瑞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门诊确诊为弱视的患儿423例(816眼),应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分别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及不同程度的弱视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治愈率6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治愈率53.57%,斜视性弱视组治愈率30.50%,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治愈率13.64%.年龄在3~6岁、6~9岁、9~12岁弱视治愈率分别是81.15%、66.67%、44.12%.轻、中、重度弱视治愈率分别是74.88%、43.79%、29.09%. 结论:综合治疗法治疗能有效治疗儿童弱视.
作者:刘琳琳;唐爱东;曾祥云;王辉;谢基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22例,实验组在住院期间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不采取该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长短、半年内心衰复发再住院率,2次以上复发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半年内复发再住院率和2次以上复发再住院率,实验组分别为9±7.8d、 42.50%和17.50%,对照组分别为12±8.6d、59.09% 和27.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心理护理有助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减少复发率.
作者:俞明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在吸入布地奈德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茶碱对轻中度老年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120例轻中度老年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吸入布地奈德+口服缓释茶碱组(实验组),单纯吸入布地奈德组(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治疗前和每治疗2周后测定FEV1.结果:两组患者用药方式对哮喘症状和肺功能在治疗后均有改善,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一用药,其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用药是治疗轻中度老年慢性持续期哮喘首选方式,在吸入皮质激素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缓释茶碱是有效方法.
作者:周建荣;刘惟优;李树芳;赖庆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老年患者,慢性疾病患者因长期反复静脉穿刺输液,血管受到严重损害,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为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我们在工作中采用近心端向远心端进针的穿刺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丽群;钟素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手术的经验,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的方法.方法:11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断流术.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33.9%,包括术后感染12例(10.2%),腹腔内出血6例(5.1%),上消化道再出血4例(3.4%),大量腹水13例(11.0%),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2.5%),多脏器功能不全1例(0.9%),胃漏1例(0.9%),住院期间死亡5例(死亡率4.2%).主要死亡原因:腹腔内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2例),肝功能衰竭(2例),胃漏致腹腔重度感染(1例).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并发症主要取决于:(1)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的把握;(2)食管、胃底周围静脉断流的彻底性;(3)重视围手术期的各种措施.
作者:李小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谱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对我院82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进行痰菌分离,阳性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经培养鉴定共取得致病菌113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7.41%,阳性球菌占30.01%,真菌占1.95%.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48%,铜绿假单胞菌占13.49%,肺炎型肺炎克雷伯氏菌占9.2%,阴沟肠杆菌占6.74% ,产气肠杆菌占6.32%.药敏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明显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硫霉素仍保持较高敏感.结论: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主要致病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临床上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鲍智颖;钟小兵;康平;李润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我院于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0例,因盐酸戊乙奎醚治疗20例(下称治疗组),用阿托品治疗20例(下称对照组),治疗组20例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6~75岁,平均34.9岁,口服15例,经皮肤及呼吸道吸收5例,据<实用内科学>第10版诊断标准分轻度中毒4例,中度6例,重度10例;对照组20例,其中轻、中、重度中毒分别为5、6、9例,口服17例,皮肤及呼吸道3例,两组病例均在首次用解毒药后立即彻底洗胃,洗胃时不断更换体位,以完全清除胃内毒物,且清洗全身、更衣,治疗组肌注盐酸戊乙奎醚首次用量:轻度中毒1~2mg,加用氯解磷定500~1 000mg;中度中毒2~4mg,加用氯解磷定1 000~2 000mg;重度中毒4~6mg,加用氯解磷定2 000~3 000mg,首次用药30min后,可酌情重复应用首次半量1~2次,如仅有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毒蕈碱样症状时,只应用长效托宁1~2mg;仅有肌颤、肌无力等烟碱样症状或胆碱酯酶活力低于50%,只应用氯解磷定1 000mg,中毒后期当胆碱酯酶老化后用长效托宁1~2mg维持阿托品化,每次间隔8~12h.
作者:熊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易患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我院近2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20.1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60岁患者,长期住院(≥30 d),晚期肿瘤患者,白细胞下降,各种侵袭性操作,化疗、放疗、抗生素应用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必须积极采取防护措施,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詹笑春;曹岩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硬化腹水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对8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其左右下腹行腹腔穿刺,连接透析器和血路管,形成临时循环通路,浓缩后的腹水缓慢输入腹腔.结果:患者体重减轻腹围缩小,肾功能改善,尿量明显增多,血浆总蛋白和白蛋均有上升(P<0.05).结论:改良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硬化腹水简便、安全、有效、经济、不良反应少,总有效率88.6%,便于基层单位推广.
作者:方黎明;刘勇;郭永青;谢秀英;徐国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麻醉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已经广泛用于剖宫产手术.但是CSEA易引起血流动力学波动,常出现低血压,同时由于血压降低,致中枢缺血缺氧,患者容易出现呕吐、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近期,我们选择4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在术中采用预先扩容联合麻黄碱的方法预防术中低血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新荣;叶军明;单热爱;李晓玲;刘明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上腹部加压上消化道造影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20例新生儿于上消化道造影时行上腹部加压.经胃管注入造影剂后,将手放于患儿上腹部近剑突下的十二指肠体表部位,向右边及下方轻轻推压持续时间约30秒,对20例新生儿上消化道造影加压前、加压期间及加压后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20例行加压上消化道造影时,均显示有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移至脊柱的右侧,停止加压后,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位置仍异常,14例表现为十二指肠近端扩张,经手法加压后显示造影剂通过梗阻处的位置异常,2例伴有肠扭转.结论:上腹部按摩加压技术简便安全,能清楚地显示解剖结构,加压与松压后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位置持续异常的特征性X线表现,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刘传荣;傅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肢体外固定后血液循环的观察,以对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观察至关重要.方法:按疼痛、肿胀、皮肤颜色、皮温、感觉、脉搏减弱、活动功能异常等综合分析,并给予计分.结果:通过计分总分35分,高于30分为循环良好,23~30分之间可,低于23分异常,低于15分差.结论:通过计分能及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对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动态护理监护,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
作者:徐国香;刘美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HRV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检测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HRV结果,并与4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HRV对比分析.结果:二组HRV下降发生率分别为81.25%、5%,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二组SDNN值分别为65±8ms、136±12ms ;RMSSD值分别为10±3ms;25±10ms,差别均具有高度显著性.结论: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HRV检测具有早期诊断和预测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价值.
作者:陶立刚;肖祖锋;姜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腹膜外翻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对90例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随机分别采用腹膜外翻保护切口污染和常规阑尾切除术后应用抗生素冲洗、切口放置胶片引流、不缝合等措施预防切口感染.结果:采用腹膜外翻手术组无1例切口感染,常规手术组有5例不同程度切口感染.结论:应用腹膜外翻保护切口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运添;王全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患儿,男,10岁,因间歇性发热两年于2006年5月31日入院.患儿于2004年7月突起发热,体温波动在39℃~40℃之间,热型不规则,持续数天或一周,间隔时间不定,发热时无寒颤、大汗.
作者:邱艳鸿;张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急性心包填塞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虽低,但却非常严重,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我院自开展PCI治疗以来发生1例心包填塞,经及时发现和处理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国勇;陈开红;方勇;李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