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

俞明辉

关键词:心力衰竭, 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22例,实验组在住院期间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不采取该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长短、半年内心衰复发再住院率,2次以上复发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半年内复发再住院率和2次以上复发再住院率,实验组分别为9±7.8d、 42.50%和17.50%,对照组分别为12±8.6d、59.09% 和27.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心理护理有助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减少复发率.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32例严重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6年32例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真菌感染的好发时间为伤后7~34天,平均14天.常见部位:创面、静脉导管、呼吸道、口腔等;常见菌种:白色念珠菌、光滑球拟假丝酵母菌、曲霉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主要诱因:(1) 长时间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2) 机体免疫力下降,防御机能严重受损;(3) 糖皮质激素较长时间使用;(4) 炎热、潮湿的环境因素;(5) 静脉导管长时间留置.32例中,治愈20例,治愈率为62.5%;死亡12例,病死率为37.5%.结论:严重烧伤容易发生真菌感染,常与细菌感染并存,窄谱敏感抗生素加氟康唑(大扶康)、积极的创面处理、持续热风干燥治疗及定期翻身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全胜;杨运添;王强;彭思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胎儿肾积水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胎儿肾积水的超声诊断价值及预后,指导临床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方法:对产前常规超声检查中发现的15例肾盂分离5~15mm的胎儿,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产前、产后随访观察.结果:胎儿肾积水15例中,Ⅰ组13例,肾盂分离前后径为5~10mm,出生后随访发现肾盂分离全部消失;Ⅱ组2例,肾盂分离前后径为10~15mm,出生后3d肾盂分离消失1例,另1例出生后3个月肾盂分离消失.结论:出生后两组胎儿肾盂分离均自然消退,为可复性.超声检查可作为胎儿肾积水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王节华;简秋生;邵军晖;张菊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脾脏肿瘤的CT诊断

    脾脏肿瘤临床较少见,其鉴别诊断较困难,而脾脏肿瘤的正确诊断,对其 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本文搜集16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扫描资料,探讨其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李宗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膜外翻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膜外翻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对90例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随机分别采用腹膜外翻保护切口污染和常规阑尾切除术后应用抗生素冲洗、切口放置胶片引流、不缝合等措施预防切口感染.结果:采用腹膜外翻手术组无1例切口感染,常规手术组有5例不同程度切口感染.结论:应用腹膜外翻保护切口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运添;王全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肢体外固定后血液循环观察

    目的:探讨肢体外固定后血液循环的观察,以对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观察至关重要.方法:按疼痛、肿胀、皮肤颜色、皮温、感觉、脉搏减弱、活动功能异常等综合分析,并给予计分.结果:通过计分总分35分,高于30分为循环良好,23~30分之间可,低于23分异常,低于15分差.结论:通过计分能及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对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动态护理监护,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

    作者:徐国香;刘美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不同原因充血性心力衰竭147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参麦注射液治疗不同原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据病情常规选用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40~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5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2%,对照组有效率79.2%,两组显效率比较P<0.05,有效率比较P<0.01 ,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不同原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元立;危小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内肺部感染致病菌的分离及药敏检测

    目的:了解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谱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对我院82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进行痰菌分离,阳性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经培养鉴定共取得致病菌113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7.41%,阳性球菌占30.01%,真菌占1.95%.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48%,铜绿假单胞菌占13.49%,肺炎型肺炎克雷伯氏菌占9.2%,阴沟肠杆菌占6.74% ,产气肠杆菌占6.32%.药敏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明显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硫霉素仍保持较高敏感.结论: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主要致病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临床上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鲍智颖;钟小兵;康平;李润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咳嗽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相关实验研究

    咳嗽是以中医临床症状命名的病症,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之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或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历代医家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作者:张志花;韩立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7.5%氯化钠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评价7.5%氯化钠在治疗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对血压的影响作用及其安全性. 方法:血压低于80/50mmHg全部立即快速输入7.5%氯化钠300ml,每10min测血压一次,观察血压变化. 结果:全部失血性休克患者血压在10~40min内均恢复正常,并且无任何副作用. 结论:7.5%氯化钠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提高血压抗休克具有十分明显的疗效,而且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血压,对抗休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卢和林;刘才桂;王贤彬;赵华棠;陈家林;赵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改良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硬化腹水浓缩回输腹腔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硬化腹水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对8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其左右下腹行腹腔穿刺,连接透析器和血路管,形成临时循环通路,浓缩后的腹水缓慢输入腹腔.结果:患者体重减轻腹围缩小,肾功能改善,尿量明显增多,血浆总蛋白和白蛋均有上升(P<0.05).结论:改良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硬化腹水简便、安全、有效、经济、不良反应少,总有效率88.6%,便于基层单位推广.

    作者:方黎明;刘勇;郭永青;谢秀英;徐国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精子获得率及其预测指标——16年文献Meta分析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的取精技术及其精子获得率,并评价不同的睾丸病理类型、临床和/或生化检测指标对其精子获得率的预测作用.方法:通过MEDLINE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1990~2006年的相关文献,采用分类变量资料的Meta分析方法(Peto法)进行Meta分析.结果:睾丸活检取精技术(TESE)是从NOA患者睾丸获取精子成功率高的方法,其精子的获得率与其睾丸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目前尚没有可操作的临床及生化检测指标用以预测NOA患者的精子获得率.结论:通过睾丸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技术(TEFNA)来判断NOA患者睾丸的病理类型及其生精功能,从而预测其外科取精技术的成功率,是制订NOA患者治疗方案之前好的选择.

    作者:杨军;刘继红;邹晓峰;肖日海;詹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性脑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13例急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浓度. 结果: ①113例脑血管病变患者CRP增高的有40例,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意义.②脑出血患者阳性率(23/41)明显高于脑梗塞患者(17/72),P﹤0.01,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血清CRP的检测是急性脑血管病人快速鉴别诊断和病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为临床抢救治疗病人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作者:曾传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31Ⅰ治疗甲亢后早发甲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131Ⅰ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36例131Ⅰ治疗后早发甲低患者疗效进行观察、总结,对早发甲低患者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1例暂发性甲低患者均未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98例1年内恢复正常,3例在6月后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结论:131Ⅰ治疗后早发甲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早发甲减的患者以观察为主.

    作者:李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滴注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芬太尼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滴注麻醉对60例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进入产程的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比较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滴注麻醉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结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王楚平;张雄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手背远端静脉逆向穿刺的临床观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老年患者,慢性疾病患者因长期反复静脉穿刺输液,血管受到严重损害,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为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我们在工作中采用近心端向远心端进针的穿刺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丽群;钟素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颈椎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通过对颈椎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对46例颈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评估、术前训练;术后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预防并发症、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 结果:46例颈椎病患者术后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 结论:重视颈椎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冯章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易患因素及对策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易患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我院近2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20.1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60岁患者,长期住院(≥30 d),晚期肿瘤患者,白细胞下降,各种侵袭性操作,化疗、放疗、抗生素应用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必须积极采取防护措施,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詹笑春;曹岩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鼻咽窝处端侧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鼻烟窝处以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并作为其血管通路.结果:透析血流量达到200ml/min以上,终成功率为100%.第3个月及第6个月的通畅率均达100%.结论: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初次建立动静脉内应尽量选择鼻烟窝动静脉内瘘,而端侧吻合的手术方式也是值得推荐的.

    作者:黄其鹏;邹茜萍;陈江林;刘筱兰;刘润秀;钟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乳腺Paget's病的诊断治疗(附25例报道)

    目的:探讨乳腺Paget's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方法:对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Paget's病患者,从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Paget's病发病中位年龄为50岁,多数患者以乳头糜烂、乳头溢液为主要临床表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占全部手术的52.0%,1980年1月至1993年6月乳腺Paget's病占同期乳腺癌的1.87%,乳房有皮肤湿疹样改变的病变范围平均6.5cm×4.5cm, 5年生存率为68.8%;1993年7月至2006年12月乳腺Paget's病占同期乳腺癌的1.37%,乳房有皮肤湿疹样改变的病变范围平均4.8cm×3.5cm, 5年生存率为87.5%.结论: 乳腺Paget's病手术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主,近年来占同期乳腺癌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乳房皮肤湿疹样病变范围减小,5年生存率提高.

    作者:蒙象沛;谢元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膨胀型髓内钉Fixion系统治疗胫骨干骨折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膨胀型髓内钉Fixion系统在治疗胫骨干骨折中的应用,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本组胫骨干骨折47例,采用膨胀型髓内钉顺行插入,9例行闭合复位,38例行切开复位.结果:经术后随访5~14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周;膝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根据Johner-wruch标准,本组病例优23例,良19例,中5例.结论:膨胀型髓内钉依髓腔解剖特点呈沙漏样固定,应力分布更为均匀,节省了锁钉的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不破坏或小限度破坏骨折端骨膜及血运,防止骨折缩短、旋转畸形,有利于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好.

    作者:陈健荣;吴峰;温建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