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芪合剂对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及观察

刘钦福

关键词:参芪合剂,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免疫调节剂, 转移因子, 支气管炎, 文献资料, 生物制品, 婴幼儿, 胸腺素, 预防, 西医, 临床, 复发, 肺炎
摘要: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是指反复发生各种支气管炎、肺炎.婴幼儿每年至少患病3次,3岁以上小儿每年至少患病2次.临床上西医多采用转移因子、胸腺素、卡介素等生物制品类免疫调节剂来预防,但效果往往不是很好.笔者根据有关文献资料.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诊断前下纵隔血肿2例

    目的:提高对前下纵隔血肿的认识及了解其CT影像表现.方法:对2例外伤病人行MSCT螺旋扫描后,对图像进行遮盖容积重建(SVR)、多平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重建(SSD)等后处理,并观察其CT表现.结果:应用MS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观察到前下纵隔血肿的直接影像及其相关CT影像表现.结论:在胸部外伤病人行MSCT螺旋扫描时,要注意对前下纵隔的观察并及时提出前下纵隔血肿的诊断.

    作者:王肇平;蒋海清;肖道雄;雷剑;刘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心肌营养素-1的研究进展

    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初是Pennica等[1]于1995年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胚状体培养液中分离获得的一种新型细胞因子,其结构与细胞因子IL-6家庭成员如白血病抑制因子(1 euka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抑瘤素M (oncostatin M. OSM)与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具有高度同源性[2,3],属IL-6家庭成员.

    作者:李振宏;束晓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实时心肌造影对可疑冠心病患者的研究

    目的:探索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在可疑冠心病中的左室心内膜边界及心肌显影效果.方法:49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在静息状态下行心肌声学造影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结果:(1)超声造影后左室心内膜边界显示较造影前明显清晰,显示不清的节段减少,清晰显示的节段增多,记分指数增高(P<0.05).(2)49例患者中冠脉造影15例异常,3例冠脉3支病变的患者显示心肌灌注明显下降,12例单支或双支病变的患者中7例表现为相应冠脉供血区心肌灌注下降,5例其相应冠脉供血区未见异常,34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中有3例表现为灌注减弱.结论:心肌超声造影有望成为可疑冠心病及冠心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肖雨雄;范锐斌;马绍春;唐良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幼托机构消毒监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和种类 2005、2006年对区属幼托机构的室内空气、玩具、课桌等物体表面、老师和儿童的手等细菌指标进行了采样和分析.

    作者:简小珊;何艳;苏德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两种消毒液对手消毒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高效、可行的手部皮肤消毒剂,用于护士在集中治疗护理操作时手部皮肤消毒.方法:选择30名临床护士,分别采用肥皂洗手、优氯净擦手、洁芙柔擦手,并进行实验比较,采样本菌落计数.结果:优氯净的消毒效果和洁芙柔的消毒效果都明显优于肥皂洗手(P均0.01),洁芙柔的消毒效果和优氯净的消毒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93±1.34和2.27±2.03)(P<0.05),优氯净消毒合格率为96.7%,洁芙柔为100%.结论:洁芙柔擦拭双手消毒效果强、简便、护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月红;钟素兰;谢忠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一次性输液吊瓶取代传统灌肠简灌肠的临床研究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清洁灌肠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输液吊瓶清洁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清洁灌肠方法.结果:观察组灌肠液量较对照组多,外溢少,肠道清洁效果较对照组好.结论:一次性输液吊瓶清洁灌肠法可提高清洁灌肠的效果.

    作者:尹银凤;肖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DSA脑血管造影检查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共发现32例38个颅内动脉瘤,分别采取了手术夹闭、栓塞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结论:3D-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动脉瘤的手术夹闭、栓塞治疗提高了可靠保障,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祥璐;何春明;陈友佳;谢世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预构复合组织瓣行眼睑再造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全部睑缺损的方法.方法:预构颞浅血管岛状复合组织瓣转移再造眼睑.结果:利用此方法修复先天性睑缺损3例,肿瘤切除后缺损l例,获得良好效果.结论:预构复合组织瓣行睑再造是一种合理的手术方法.

    作者:丁洪彪;陈岩青;何佛娥;于秀春;李森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卡孕栓剖宫产术中应用60例分析

    我们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60例来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应用卡孕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用法、用量及疗效.

    作者:徐开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SPVE)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5例不宜一期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先行SPVE,待肝功能恢复≥Child B级后,再行原发性肝癌二期切除术.观察SPVE成功例数、SPVE术后不良反应、栓塞前后肝叶体积变化、肝癌二期切除术病例数、术后肿瘤复发情况等.结果:SPVE共成功3例,其中2例行SPVE,1例行SPVE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1例患者SPVE后出现肝区隐痛不适.接受SPVE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的肝功能降至Child C级,护肝治疗4周仍无改善.另2例SPVE成功的病例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减退,予护肝治疗2~3周后肝功能达Child B级.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异位栓塞、局部出血、胆漏等并发症.SPVE后,栓塞侧肝叶体积渐缩小,非栓塞侧肝叶体积渐增大.SPVE后第2周时,栓塞侧肝叶体积较栓塞前缩小20.2%~32.8%,非栓塞侧肝叶体积增加28.2%~42.5%.2例SPVE成功的患者施行了肝癌二期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接受肝癌二期切除术的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6、17月出现肝癌肝内复发,术后第8、20月死亡.结论:SPVE较安全,它可扩大肝癌肝切除术的适应症,提高肝癌二期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

    作者:王小农;何晓;易坚;廖庚进;刘凤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巨大阔韧带平滑肌瘤并囊性变1例

    患者,女,44岁,因下腹包块4个月,明显增大伴腹胀不适月余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平素月经规律,16年前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20/70mmHg,精神一般,体型消瘦,心肺无异常,腹隆,下腹触及一包块,如妊娠8个月子宫大小,无压痛及反跳痛.

    作者:黄道兰;温雅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左旋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贫血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贫血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左旋卡尼汀对MH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已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MHD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每次透析结束后,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2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患者炎症介质、营养状况、贫血和心脏结构与心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6)显著下降,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显著升高,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Hs-CRP、IL-6、Hb、Hct、LVD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LVEF差异显著.结论:左旋卡尼汀可改善MHD微炎症状态、贫血和心功能,可作为MHD患者的一种长期治疗药物.

    作者:何承荣;刘一李;钟洁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剃须刀在颅脑手术备皮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备皮的方法.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病人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理发店专用简易折叠式剃须刀进行术前备皮,对照组采用直止血钳夹双面刀片进行术前备皮,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备皮所需时间、头皮损伤的情况.结果:两种备皮所需时间,头皮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折叠式剃须刀用于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备皮的方法优于直止血钳夹双面刀片备皮法.

    作者:陈瑞清;黄玉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与中医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与中医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溃疡性结肠炎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予单纯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治疗组予中医辨证分型加西酞普兰治疗,疗程8周,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6.0%,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治愈率20.8%,总有效率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伴抑郁症的疗效优于中医内科常规辨证分型治疗.

    作者:谢有权;罗启年;王春丁;陈巧平;何小燕;李华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的相关性;方法:人选70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患者测定其室间隔厚度(ivs),按其水平分为ivs>1.1cm组和ivs<1.1cm组,并测定两组PWV.结果:ivs>1.1cm组和ivs<1.1cm组比较,前者PWV明显比后者升高,两者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与PWV存在相关性.

    作者:余木生;杨惠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为体内蛋氨酸代谢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近年来,人们对HCY代谢及其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对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代谢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HHcy)的概念、形成原因、代谢及其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原因和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PCI术中导丝折断成功取出一例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简称PCI)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临床广泛应用,由于人为操作因素或器械质量问题.导致介入器械折断,断端残留心脏或血管内的病例屡见不鲜.我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1例PCI术中导丝折断,断端留在冠脉系统内,巧妙使用现成器械,成功取出断端.现报告如下.

    作者:利君;刘幼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的意义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急剧减少,容易并发严重出血和感染,如何尽早得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提示,对指导化疗及防治感染及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隆天;余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治分析

    我院自1996~2007年施行食管癌手术325例,发生胃排空障碍8例,发生率2.5%,现总结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陈东方;王新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新生儿惊厥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急救方法,进一步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我院5年间收治的128例新生儿惊厥的病因、治疗及转归的分析,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低钙惊厥为新生儿惊厥的二大主要因素.急救方法重点在于止痉剂的应用,首选苯巴比妥钠,根本在于病因治疗.结果:治愈95例,好转15例(治愈好转率85.9%),死亡10例(7.9%),8例患儿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惊厥对小儿危害极大,加强农村孕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减少新生儿窒息,预防其发病是必要的,综合有效地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王小文;胡莉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