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中专学生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效果调查分析

朱俊芳;刘伟江;刘柏辉;钟万

关键词:结核, 大学生, 预防性治疗, 发病率
摘要:目的:对大中专学生结素强阳性者预防性服用抗结核药物,之后进行追踪观察,以了解其在减少结核发病中的价值.方法:新生入学时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和胸透,PPD强阳性(注射局部硬结直径≥20mm)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开展预防性治疗,并对治疗与未治疗组进行发病情况的追踪观察及对比分析,以了解预防性治疗的实际效果.结果:大中专学生结核感染情况较严重,结素阳性率平均74.2%,强阳性率平均12.6%;对结素强阳性者开展预防性治疗,减少结核发病的保护率高达79.88%;结素强阳性未治疗者肺结核年发病率高达614.54/10万,是结素阴性及一般阳性者(67.03/10万)的9.2倍.结论:大中专学生结核感染情况较严重,是结核暴发流行的严重隐患之一,结素强阳性者预防性治疗对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具有明显效果,是控制大中专院校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之一.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压缩雾化吸入辅助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进行压缩雾化吸入时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17例老年患者压缩雾化吸入的不良反应和护理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后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结论:护士正确掌握压缩雾化吸入法,可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减轻老年患者痛苦.

    作者:张祖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测定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测定对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Keypoit肌电图仪对100例糖尿病(DM)患者,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DM-Ⅰ组) 50例和无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DM-Ⅱ组) 50例,与50例对照组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及F波测定.结果:两组的NCV及F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而DM-Ⅰ组与DM-Ⅱ组所测的NCV及F波比较亦有显著差异,DM-Ⅰ组NCV异常率达88%, DM-Ⅱ组NCV异常率达54%,对照组NCV异常率仅为2%,感觉神经较运动神经损害严重,下肢神经损害较上肢严重.结论:NCV及F波的检测有利于DM早期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作者:黄月红;刘宏文;古贱秀;钟俜;漆化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BALB/ C 小鼠乳腺癌移植模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 为RNA干扰介导基因治疗的体内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MCF-7 人乳腺癌细胞株, 接种于20 只裸小鼠右侧胸壁乳垫下, 移植细胞总数为1×106 /只.观察肿块生长情况, 至30天牺牲荷瘤鼠, 切除肿块作病理切片.结果:接种后第10 天在接种部位可见结节, 肿瘤移植成功率(成瘤率) 为95% (19/20).切除肿块病理学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该方法建立的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 成功率高, 肿瘤符合人乳腺癌特性, 为研究人乳腺癌提供了重要工具.

    作者:谢富华;王润秀;李昌武;梁念慈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颈环行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环行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妇科检查、细胞学、阴道镜及活检初步诊断为各种宫颈病变的181例患者,采用LEEP治疗,切除宫颈病变组织并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病人反应及术后宫颈修复情况.结果:LEEP平均手术时间12min,出血量9ml,病人无痛苦,术后2月宫颈上皮覆盖率达88.5%,有效率95.8%.结论:LEEP治疗宫颈病变简单、安全、成功率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西滢;张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鼻内窥镜下儿童增殖体刨削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刨削术在儿童增殖体切除中的运用.方法:对比传统手术与鼻内窥镜下刨削术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结果:传统手术14例中有4例鼻后孔残留鼾声无改善再次手术,有3例圆枕损伤,近圆枕处残留6例;5例分泌性中耳炎中2例术后声阻图B型变A型(占40%).内镜下刨削术17例,鼾声全部消失;7例分泌性中耳炎声阻图由B型变A型5例(71.4%);无增值体残留等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增殖体刨削术在电视监视下操作手术安全、快速、出血少、易掌握、无并发症,可作为儿童增殖体切除的常规手术.

    作者:江洪;凌泽毅;吴小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在中期引产宫颈条件不成熟,特别是初产、疤痕子宫中期引产,以及高危妊娠必须引产者,如重度子痫前期,引产过程中并发症有不少,如宫颈裂伤、后穹窿穿孔、产后大出血,我院自2006年开始使用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应用中期引产,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可减少软产道损伤和产时出血.现报导如下.

    作者:刘桂荣;胡莉琴;易姗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肾移植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终末期肾病病人生活质量低下,需终年透析才能维持生命,肾移植术为终末期肾病病人带来了希望和转机,而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移植后易发的并发症更是给病人予以沉痛打击,为大程度地减轻移植术后病人的痛苦和不适,减轻病人的精神障碍,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我科于2002年6月~2004年2月对22例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术后进行了舒适护理,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正华;肖芳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不同瘤距对切缘状态及美容效果的影响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手术不同瘤距对切缘状态及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对48例符合保乳指针并有保乳意愿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术,术中根据测量大体标本切缘距瘤缘,分瘤距为1~2cm组和瘤距为2~3cm组,行术中全周切缘冰冻病理检查,术后12月依照美容评定标准评价患侧乳房美观满意度,术后行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结果:瘤距1~2cm组26例,切缘阳性率11.5%(3/26);瘤距2~3cm组22例,切缘阳性率4.5%(1/22),两组比较在乳腺癌切缘阳性率方面1~2cm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予以扩大切除后2例切缘阴性,归于2~3cm组,2例仍切缘阳性而放弃保乳手术.两组术后12个月美容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距1~2cm组优于2~3cm组.随访1年两组均未见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结论:保证切缘阴性,切缘距肿瘤缘1~2cm是保乳手术的合理肿瘤切除范围,可获得良好美容效果.

    作者:王永霞;张爱玲;陈彩芹;张蓉;钟慕仪;袁领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趋化性细胞因子ENA-78、IL-8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趋化性细胞因子ENA-78、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EM患者及20例非EM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ENA-78和IL-8水平.结果:EM组患者腹腔液ENA-78、IL-8的水平 (326.25±231.35pg/ml、3.58±1.98 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123.85±61.42pg/ml、1.25±0.78ng/ml)(P<0.05);EM组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ENA-78、IL-8水平(504.65±256.14pg/ml、4.87±1.59ng/ml)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腹腔液ENA-78、IL-8水平(210.12±102.23pg/ml、2.06±1.55 ng/ml,P<0.05);EM组及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腹腔液中ENA-78、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液中ENA-78、IL-8的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M患者腹腔液中ENA-78、IL-8水平增高,与期别相关,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因素之一.

    作者:姚赛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中专学生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对大中专学生结素强阳性者预防性服用抗结核药物,之后进行追踪观察,以了解其在减少结核发病中的价值.方法:新生入学时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和胸透,PPD强阳性(注射局部硬结直径≥20mm)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开展预防性治疗,并对治疗与未治疗组进行发病情况的追踪观察及对比分析,以了解预防性治疗的实际效果.结果:大中专学生结核感染情况较严重,结素阳性率平均74.2%,强阳性率平均12.6%;对结素强阳性者开展预防性治疗,减少结核发病的保护率高达79.88%;结素强阳性未治疗者肺结核年发病率高达614.54/10万,是结素阴性及一般阳性者(67.03/10万)的9.2倍.结论:大中专学生结核感染情况较严重,是结核暴发流行的严重隐患之一,结素强阳性者预防性治疗对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具有明显效果,是控制大中专院校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朱俊芳;刘伟江;刘柏辉;钟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中BFGF的表达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将75例NH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配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BFGF水平,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BFGF水平显著降低,近期疗效有上升趋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毒副反应明显降低.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降低与NHL患者预后有关的血清BFGF水平,配合化疗有明显的增效,减毒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曾小春;钟立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应用微生态制剂和曲美布汀联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和曲美布汀联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采用联合服用曲美布汀,双歧三联活菌片;对照组40例,采用单服曲美布汀.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复发率15.2%,明显低于对照组37.5%(P<0.01).结论:联合微生态制剂和曲美布汀联合能有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作者:温建军;邱荣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54例中、重度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进行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在通气2h、24h和治疗结束时作血气分析,比较pH、PaO2 、PaCO2 值的变化,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气管插管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通气后2h、24h,结束时pH值和PaO2 逐渐上升,PaCO2 逐渐下降,气管插管率下降、临床症状改善.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廖肇发;张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三种方法给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溶栓治疗的佳给药方法,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9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三种方法静脉给药,第一组患肢远端静脉给药,不扎止血带;第二组患肢远端静脉给药,并在近心端扎止血带阻断血液从浅静脉回流;第三组患肢除外的周围静脉给药.结果:三组治疗效果存在组间差异(P<0.05),第二组效果优于其它两组.结论:第二组治疗效果好,但患者因感觉不适而不容易接受,穿刺难度较大;第一组方法给药患者安全、较省力,穿刺难度也大.第三组穿刺容易,效果差.

    作者:伊秀英;刘凤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KZY-2复方制剂对小鼠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知母等抗真菌中药有效组分复方制剂(KZY-2)的免疫药理作用.方法:(1)采用BALB/c小鼠体内吞噬实验法,设立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小鼠中性粒细胞对白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ATCC 14053、CCCM C1a)和临床分离菌株(C1-1、C1-2、C1-3、C1-4)的吞噬百分数及吞噬指数.(2)将不同浓度的药物分别注射至小鼠腹腔,观察药物浓度对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1)低浓度药物作用结果:①吞噬百分数均值及P值:对ATCC 14053、CCCM C1a 、C1-1、C1-2、C1-3、C1-4依次为:75.1%、P<0.01, 67.9%、P<0.01,54.8%、P<0.05,52.6%、P<0.05, 66.3%、P<0.05; 43.6%、P>0.05 .②吞噬指数均值及P值:依次为2.03、P<0.01, 1.53、P<0.01;0.873、P>0.05,0.783、P>0.05 0.505、P>0.05,0.356、P>0.05.(2)高浓度药物作用结果:①吞噬百分数均值及P值:对 ATCC 14053、C1-4依次为:83.21%、P<0.01:66.5%、P<0.05.②吞噬指数均值及P值:对ATCC 14053、C1-4依次为:2.11、P<0.01 ;1.23、P<0.05.结论:KZY-2复方制剂具有明显增强小鼠中性粒细胞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吞噬作用,吞噬细胞对实验菌吞噬作用的强弱与药物浓度有关.

    作者:马廉兰;刘志春;吴小云;叶林辉;陈华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气管狭窄重建术麻醉处理(附二例报告)

    气管狭窄重建术患者术前常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给麻醉和手术带来很大风险,我院于2006年7月~2007年1月对2例严重气管狭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海玉;叶军明;刘金龙;彭道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与子宫颈癌筛查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如能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可以完全控制其进一步发展直至完全治愈.许多研究表明,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HPV检测及其快速检测技术已成为子宫颈癌筛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除HPV疫苗外,筛查仍然是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和切断其发展的主要手段.

    作者:张飞凤;杨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Ⅰ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由于Ⅰ型糖尿病为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1],本研究检测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及甲状腺功能,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聂宇波;谢海燕;曾频频;钟磊;刘卫兰;邱玉梅;李文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养血清脑颗粒对小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小鼠出血时间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养血清脑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2天后,摘眼球取血,纸片法测定出血时间,比色法测定血清NO含量及NOS活性.结果:养血清脑颗粒各剂量组小鼠的出血时间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养血清脑颗粒低剂量及中剂量组血清中的NO含量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养血清脑颗粒各剂量组NOS活性均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使血管扩张,延长出血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NOS活性、增加NO含量而实现的.

    作者:刘斌;肖艳;程洁;黄宜兰;马芳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30例老年性低钠性脑病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性低钠性脑病的病因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30例诊断为低钠性脑病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经补钠及对症治疗后26例治愈,4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早期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是预防、诊断、治疗低钠性脑病的关键.

    作者:邱彦夫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