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RCT 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鲍坤旺;周牮;廖凤翔

关键词:颅底骨折, CT, 高分辨率, 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对比常规CT扫描与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T,HRCT)扫描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探讨HR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具有明显的颅底骨折症状的135例病例采用GE Hispeed NX/i系列双螺旋CT扫描机,先CT常规扫描(层厚层间距5mm),然后进行HRCT扫描,并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35例颅底骨折中HRCT显示骨折线105例,CT常规扫描显示骨折线69例,二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HRCT扫描法能大幅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新生儿游泳加抚触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后抚触对新生儿体重、进奶量、睡眠与胎便变黄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剖宫产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分二组,其中游泳加抚触组100例,单纯游泳组100例,将出院体重、睡眠质量、进奶量、胎便变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游泳加抚触的新生儿出院体重、睡眠质量、进奶量、胎便变黄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加抚触体重复升快、睡眠质量高、进奶多,并更能促进胎便排出与胎便变黄.

    作者:刘素梅;李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48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综合护理

    我院于2000年开始,进行了48例起搏器植入术,在临床和护理实践中,进行了护理创新,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谢稚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斜角肌终端(第一肋面)定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

    目的:探索以中斜角肌终端与第一肋面交点处定位法行臂丛麻醉的可行性及其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50例人次上肢手术麻醉病人,定位后给予局麻药,观察病人的麻醉效果.结果:48人次麻醉效果达到满意程度,成功满意率96%.结论:该定点法实施麻醉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崴;许丽华;黄满金;鲁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DSA下等离子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数字血管减影(DSA)下等离子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在数字血管减影(DSA)引导下,采用经皮等离子消融髄核成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48个间隙,其中C4~512个间隙,C5~628个间隙,C6~78个间隙,所有病例均经MRI确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符合.结果:治疗前后用VAS评分评价疗效,术后1天、1周、1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远期评分用ODOM分级评分评价疗效,术后半月、1月、3月、6月的优良率分别为78.5%、73.4%、78.91%、80.22%.术后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数字血管减影(DSA)引导下采用经皮等离子消融髄核成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无并发症.

    作者:朱宏骞;熊东林;蒋劲;肖礼祖;张强;张德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葛根素对力竭运动大鼠血脂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力竭运动大鼠血脂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游泳运动训练至力竭后测定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及血糖(BS)、丙二醛(MDA)和全血血红蛋白(Hb)的含量.结果:葛根素能使力竭运动大鼠TC的含量显著下降;HDL的含量显著升高;LDL和VLDL的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BS、Hb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GOT活性显著下降.结论:葛根素对力竭运动大鼠可显著降低血脂、清除运动后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和提高BS、Hb含量.

    作者:钟星明;肖海;刘春棋;江丽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加双料喉风散防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加双料喉风散对头颈恶性肿瘤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防治效果.方法:96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2例,预防组在放疗开始时预防性用药, 治疗组在出现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时开始治疗性用药,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结果:预防性用药组的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出现较晚,多在放射治疗>10 Gy后出现((22/32);而对照组多出现在10 Gy时(26/32),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Ⅲ、Ⅳ度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分别是34.38%,37.50%,78.13%,预防组和治疗组的Ⅲ、Ⅳ度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的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平均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加双料喉风散预防用药可推迟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均可降低Ⅲ、Ⅳ度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并可促进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曾春生;张群贵;张才友;温盛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随访一例报告

    子宫肌瘤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30~50 岁的妇女,以往治疗以药物治疗、手术切除为主.我院于2005年开展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现将其中随访的一例患者做如下报告.

    作者:谢士彪;陈友佳;宋于生;邹嵩;谢可平;田云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低糖透析液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BS、INS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糖透析液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液透析中血糖(BS)及血浆胰岛素(INS)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DN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低糖透析液和无糖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所有研究病例在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开始后1h、2h、3h和血液透析结束时作BS、INS测定.结果:无糖组血液透析时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而低糖组血液透析时所有患者较少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糖呈下降趋势,无糖组较低糖组血糖下降明显(P<0.05);两组患者INS无显著变化,且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DN时使用低糖透析液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对血糖水平影响较少,能更好地控制血糖,优于无糖透析液.

    作者:黄宇清;刘蓉;陈小丽;邹亦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中室颤发生的分析

    目的:分析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在急诊冠脉介入中发生室颤(VF)的临床特征和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50例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中有无室颤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9例发生心室颤动(VF组),41例患者没有发生心室颤动(无VF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与冠脉造影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相似.VF组冠脉内溶栓占33.3%,无VF组冠脉内溶栓2.4%,两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VF组三支病变占77.7%,无VF组占33.3%,两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在ST段抬高的心梗患者在急诊冠脉介入时室颤发生可能与冠脉内急性闭塞处血栓负荷有关.(2)在ST段抬高的心梗患者在急诊冠脉介入时室颤发生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李甘杨;韩福生;孙涛;刘巍;陈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增生性瘢痕组织内透明质酸含量与含水量

    目的:探索不同时期瘢痕组织内透明质酸含量,含水量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收取2年以内及2年以上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真皮组织,取正常皮肤真皮作为对照,测量其含水量,用Elisa法检测透明质酸含量,求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皮肤含水量69.59%,2年以内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为69.88%,2年以上为7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质酸在正常皮肤中不能测出,在2年内瘢痕中的含量为1.70±0.54μg/ml,2年以上为3.36±0.08μ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明质酸含量与含水量之间无相关关系(γ=0.27, P>0.05 ).结论:随着瘢痕形成时间的延长,透明质酸含量增加,可能与瘢痕成熟有关,含水量在正常皮肤、2年以内及2年以上瘢痕间相似,透明质酸量的变化没有相应地导致含水量的变化.

    作者:赖晓文;何晓升;钟晓春;赖盛飞;孙正华;肖红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冠心病不同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受试者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5例;正常对照组21例.CRP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冠心病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MI组CRP(28.08±4.26mg/L)高于UA组(8.4±1.52mg /L),P<0.001.结论:血清CRP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其变化可早期预测AMI的发生.

    作者:邱承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BALB/ C 小鼠乳腺癌移植模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 为RNA干扰介导基因治疗的体内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MCF-7 人乳腺癌细胞株, 接种于20 只裸小鼠右侧胸壁乳垫下, 移植细胞总数为1×106 /只.观察肿块生长情况, 至30天牺牲荷瘤鼠, 切除肿块作病理切片.结果:接种后第10 天在接种部位可见结节, 肿瘤移植成功率(成瘤率) 为95% (19/20).切除肿块病理学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该方法建立的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 成功率高, 肿瘤符合人乳腺癌特性, 为研究人乳腺癌提供了重要工具.

    作者:谢富华;王润秀;李昌武;梁念慈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监测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99mTc-TRODAT-1 SPECT DAT显像

    目的:探讨99mTc-TRODAT-1 SPECT DAT显像对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监测价值.方法:对15例正常对照和51例按Hoehn-Yahr分期的早、中和晚期不同严重程度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99mTc-TRODAT-1 SPECT DAT显像,并在双侧纹状体及枕叶勾画感兴趣区,选择枕叶为参考区,计算双侧纹状体的特异性结合率及非对称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病程的不同时期99mTc-TRODAT-1 SPECT DAT显像显示脑双侧纹状体的进行性改变,早期帕金森病表现为纹状体放射性摄取的降低和轮廓缩小,以症状对侧更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到中晚期,其放射性摄取进一步降低,轮廓缩小更显著,图像显影不清,甚至不显影.双侧纹状体的特异性结合率及非对称指数在正常对照组及不同分期帕金森病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99mTc-TRODAT-1 SPECT DAT显像是监测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龙宝;陈卓友;杨艳文;刘剑文;万仁明;赵骏;黄曙新;钱传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肾移植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终末期肾病病人生活质量低下,需终年透析才能维持生命,肾移植术为终末期肾病病人带来了希望和转机,而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移植后易发的并发症更是给病人予以沉痛打击,为大程度地减轻移植术后病人的痛苦和不适,减轻病人的精神障碍,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我科于2002年6月~2004年2月对22例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术后进行了舒适护理,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正华;肖芳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92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即根据病情常规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硝酸类药物等;杏丁组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杏丁注射液,用法为20ml杏丁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疗程.结果:杏丁组治疗后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杏丁组在治疗后平均心肌缺血总时间明显减少而平均心肌缺血减少时间明显增加(P<0.01),在降低血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方面,杏丁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或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危小军;谢东阳;廖伟;钟一鸣;谢东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晚期宫颈癌急性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介入治疗对晚期宫颈癌急性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对35例晚期宫颈癌急性出血患者采用超选择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近期止血效果.结果: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急性出血有效率为91.4%(32/35).结论: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晚期宫颈癌急性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志勇;曹岩灯;罗建文;黄文金;郑俊琼;郑秋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下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32例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的患者资料.结果:术后患者血清BUN、Cr均恢复或接近正常,尿量恢复,结石排净率92.6%.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安全、疗效可靠、损伤小、能同时处理双侧输尿管病变的优点,可作为急性梗阻性肾衰竭的首选方法.

    作者:奚晶;李龙滨;钟阳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闭合复位微创DHS内固定治疗超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超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微创DHS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21例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治疗结果满意,2例死亡,其中1例术后第2天死于肺梗,另1例术后8个月死于基础疾病.结论:闭合复位微创DHS固定治疗超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肖诗梁;钱锐;郭来洲;刘振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感染伴高热临床观察

    布洛芬和乙酰氨基酚是两种主要的小儿退热剂,笔者对高热患儿分别应用布洛芬混悬液(简称美林)与对乙酰氨基酚溶液(简称泰诺林)进行治疗,观察了两药的退热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新妹;陈东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赣州地区6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赣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存在的过敏原,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欧蒙印迹法体外半定量检测620例患者血清中吸入组和食物组特异性过敏原IgE抗体.结果:6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有440例血清过敏原IgE呈阳性,占为71%,其中吸入组中屋尘39.5%阳性率高,其次为狗毛36.1%、猫毛27.7%、尘螨20%;食物组中淡水鱼27.9%阳性率高,其次为海鱼21.9%、蟹9.4%、花生9.2%,对1种过敏原阳性反应14.2%,同时对2种或2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反应56.8%.结论:屋尘、猫毛、狗毛、尘螨、淡水鱼、海鱼、蟹是赣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主要致敏原,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致敏原,以降低发病率或复发率.

    作者:李立明;李金玉;叶小英;张靖宇;孙传寿;钟来桂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