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8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综合护理

谢稚军

关键词:人工,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护理实践, 经验总结, 护理创新, 临床
摘要:我院于2000年开始,进行了48例起搏器植入术,在临床和护理实践中,进行了护理创新,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头位梗阻性难产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头位梗阻性难产的特点、原因及分娩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26例中发生头位梗阻性难产20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产程情况,分娩方式.结果:头位梗阻性难产多见于胎方位异常和继发性宫缩乏力,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儿头下降是早期发现头位梗阻性难产的重要手段,是减少母儿并发症,提高围生儿质量的保证.

    作者:尹琳;罗琼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气管狭窄重建术麻醉处理(附二例报告)

    气管狭窄重建术患者术前常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给麻醉和手术带来很大风险,我院于2006年7月~2007年1月对2例严重气管狭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海玉;叶军明;刘金龙;彭道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

    目的:通过观察迁延性肺炎的临床转归情况,探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对迁延性肺炎患儿的治疗.方法: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113)及对照组(n=93),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止咳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或单用IVI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3%,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组间对比IVIG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疗效较好.

    作者:王红胜;陈夏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低频与高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研究

    目的 :探讨低频与高频超声用于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 对77例临床疑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在低频与高频条件下进行超声检查,分析阑尾炎图像的特点,对比不同条件下阑尾炎的显示效果.结果:阑尾炎中,低频超声检出率为62.9%,高频超声检出率为89.7%,两者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而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检出率为92.6%.阑尾脓肿的检出率两者均为100%,无显著差异.结论:高频及低频超声相互结合诊断急性阑尾炎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提高急性阑尾炎的检出率.

    作者:徐颖;刘达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Kikuchi淋巴结炎1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Kikuchi淋巴结炎(KD)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做好与相似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Kikuchi淋巴结炎临床表现、淋巴结活检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结果:该病11例发生于女性,14例表现在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肿大,伴有持续性低热、高热或不规则热稽留热,有外周血白细胞降低,普通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淋巴结内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增生、凝固性碎屑性坏死、有正常淋巴结结构保存,免疫组化染色示组织细胞CD68大片状阳性S100部分阳性,CK、CD20、CD45RO、CD30均阴性.结论:Kikuchi淋巴结炎是一自限性非肿瘤性病变,在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均有特异性,结合各方面表现能极大提高一次性正确诊断率.

    作者:李荣;王冬梅;雷先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拟松解汤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松解汤对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0例.两组术后患者在胃肠功能恢复前均进全流食,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后6~12h开始口服自拟松解汤,至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程度.结果:松解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腹胀情况明显减少(P<0.01).结论:松解汤有行气、消积、止痛、增加肠蠕动或减轻腹胀促进肛门排气的作用,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红;张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48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综合护理

    我院于2000年开始,进行了48例起搏器植入术,在临床和护理实践中,进行了护理创新,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谢稚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CA、CD3、UCHL1、CD20、CD79a、CD56,TIA-1、Granzyme B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多形性,中等大小至大细胞弥漫浸润,其中2例有大片坏死,LCA、CD3、CD56、TIA-1、Granzyme B免疫标记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表达率100%.结论: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根据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能准确诊断.

    作者:梅开勇;杨庆春;黄世章;林汉良;苏祖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中口、咽粘膜副反应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中口、咽粘膜副反应.方法:采用均衡配对方法将48例鼻咽癌患者分为调强适形放疗组(调强组)和常规放疗组(常规组),每组24例.调强组pGTVnx72.0Gy,常规组放疗2.0Gy /次,5次/周,总量70.0 Gy.观察放疗期间病人的口、咽粘膜副反应.结果:调强放疗组的口、咽粘膜多为Ⅰ、Ⅱ级,常规放疗口、咽粘膜多为Ⅱ、Ⅲ级.口、咽粘膜Ⅱ、Ⅲ反应者调强放疗组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使用调强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中口、咽粘膜早期副反应.

    作者:袁承浪;卢任根;官春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增生性瘢痕组织内透明质酸含量与含水量

    目的:探索不同时期瘢痕组织内透明质酸含量,含水量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收取2年以内及2年以上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真皮组织,取正常皮肤真皮作为对照,测量其含水量,用Elisa法检测透明质酸含量,求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皮肤含水量69.59%,2年以内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为69.88%,2年以上为7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质酸在正常皮肤中不能测出,在2年内瘢痕中的含量为1.70±0.54μg/ml,2年以上为3.36±0.08μ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明质酸含量与含水量之间无相关关系(γ=0.27, P>0.05 ).结论:随着瘢痕形成时间的延长,透明质酸含量增加,可能与瘢痕成熟有关,含水量在正常皮肤、2年以内及2年以上瘢痕间相似,透明质酸量的变化没有相应地导致含水量的变化.

    作者:赖晓文;何晓升;钟晓春;赖盛飞;孙正华;肖红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糖尿病酮症并不完全性肠梗阻一例报告

    患者,男,62岁,退休工人,多饮、多尿、多食、肢端麻木2年,经血糖及胰岛水平检测为2型糖尿病,以后一直口服格列美脲(万苏平)、二甲双胍片等药物治疗.此次发病缘于感冒后未服降糖药2天出现较频繁的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物,并阵发性腹痛,以中上腹为明显,伴全身出汗、乏力.

    作者:赖锦茂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桡动脉穿刺术新法对比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妊娠期及分娩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别与普通人群,而准确的血流动力学报告,可以指导医生的临床治疗.采集血流动力学标本,临床上常常运用动脉穿刺术,包括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足背动脉穿刺等.桡动脉表浅,易触摸,容易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因此桡动脉穿刺常常广泛运用于临床工作中.我采用了左手食指、中指触及动脉波动后两指分开,暴露明显动脉波动起伏后垂直穿刺,效果更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峰;韩清波;冷玲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法在乳牙龋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系统用于乳牙龋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3~11岁儿童乳牙龋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 例,分别采用Carisolv凝胶去腐和常规磨牙去腐,比较两组儿童的感受及治疗效果.结果:Carisolv凝胶治疗组痛苦小,两组术中疼痛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近期疗效评价两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系统用于乳牙龋病的治疗安全、有效无痛.

    作者:潘钢;李红文;耿发云;邱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养血清脑颗粒对小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小鼠出血时间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养血清脑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2天后,摘眼球取血,纸片法测定出血时间,比色法测定血清NO含量及NOS活性.结果:养血清脑颗粒各剂量组小鼠的出血时间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养血清脑颗粒低剂量及中剂量组血清中的NO含量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养血清脑颗粒各剂量组NOS活性均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使血管扩张,延长出血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NOS活性、增加NO含量而实现的.

    作者:刘斌;肖艳;程洁;黄宜兰;马芳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剖宫产新生儿游泳加抚触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后抚触对新生儿体重、进奶量、睡眠与胎便变黄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剖宫产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分二组,其中游泳加抚触组100例,单纯游泳组100例,将出院体重、睡眠质量、进奶量、胎便变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游泳加抚触的新生儿出院体重、睡眠质量、进奶量、胎便变黄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加抚触体重复升快、睡眠质量高、进奶多,并更能促进胎便排出与胎便变黄.

    作者:刘素梅;李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双腔支气管管端位置与肺顺应性环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用肺顺应性环的变化评估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需要行单肺通气的患者20例,麻醉诱导完成双腔管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双腔管插管位置进行调整:将双腔管管端分别调整至正确位置(T1)、过深位置(T2管端位于左下支气管内)、过浅位置(T3管端位于左支气管开口处).每个阶段行IPPV通气15min,并观察及记录吸气峰压(Ppeak)、SpO2、MAP、容量-阻力曲线(P-V环).结果:T2与T1相比Ppeak值及SpO2值有显著差异(P<0.01).以管端位置正确时(T1)P-V环为参照,T3时P-V环的特征无明显变化.T2时P-V环环体显著变形延长,曲线斜率明显右偏移位.结论:正确应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改变,提示麻醉医生正确的判断导管位置并进行调整.

    作者:叶军明;谢海玉;刘宇明;曾琳;钟茂林;单热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临床婴儿药物过敏试验皮内注射法探讨

    婴儿期又称乳儿期,指出生后到满周岁前[1].该期患儿全身皮肤红润娇嫩,因此临床做过敏试验行皮内注射时容易造成假阳性.我科自2004~2007年为患儿做药物过敏试验皮内注射时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提高了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随访一例报告

    子宫肌瘤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30~50 岁的妇女,以往治疗以药物治疗、手术切除为主.我院于2005年开展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现将其中随访的一例患者做如下报告.

    作者:谢士彪;陈友佳;宋于生;邹嵩;谢可平;田云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Ⅰ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由于Ⅰ型糖尿病为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1],本研究检测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及甲状腺功能,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聂宇波;谢海燕;曾频频;钟磊;刘卫兰;邱玉梅;李文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赣州市2000~2006年性病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掌握性病流行现状及规律,为预防控制性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6年19个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1996年恢复性病疫情报告,该市性传播疾病年平均发病率38.72/10万,呈高度散发水平,2002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流行病种以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尖锐湿疣列前三位,这与全国性病疫情公布优势病种一致.结论:近年来赣州市性病发病率维持较高水平,HIV感染者逐年增加,应加强对社会重点人群的管理及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控制性病的流行.

    作者:邓海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