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腔支气管管端位置与肺顺应性环变化的关系

叶军明;谢海玉;刘宇明;曾琳;钟茂林;单热爱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旁气流监测, 压力-容量环
摘要:目的:探讨用肺顺应性环的变化评估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需要行单肺通气的患者20例,麻醉诱导完成双腔管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双腔管插管位置进行调整:将双腔管管端分别调整至正确位置(T1)、过深位置(T2管端位于左下支气管内)、过浅位置(T3管端位于左支气管开口处).每个阶段行IPPV通气15min,并观察及记录吸气峰压(Ppeak)、SpO2、MAP、容量-阻力曲线(P-V环).结果:T2与T1相比Ppeak值及SpO2值有显著差异(P<0.01).以管端位置正确时(T1)P-V环为参照,T3时P-V环的特征无明显变化.T2时P-V环环体显著变形延长,曲线斜率明显右偏移位.结论:正确应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改变,提示麻醉医生正确的判断导管位置并进行调整.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冠心病不同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受试者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5例;正常对照组21例.CRP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冠心病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MI组CRP(28.08±4.26mg/L)高于UA组(8.4±1.52mg /L),P<0.001.结论:血清CRP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其变化可早期预测AMI的发生.

    作者:邱承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测定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测定对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Keypoit肌电图仪对100例糖尿病(DM)患者,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DM-Ⅰ组) 50例和无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DM-Ⅱ组) 50例,与50例对照组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及F波测定.结果:两组的NCV及F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而DM-Ⅰ组与DM-Ⅱ组所测的NCV及F波比较亦有显著差异,DM-Ⅰ组NCV异常率达88%, DM-Ⅱ组NCV异常率达54%,对照组NCV异常率仅为2%,感觉神经较运动神经损害严重,下肢神经损害较上肢严重.结论:NCV及F波的检测有利于DM早期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作者:黄月红;刘宏文;古贱秀;钟俜;漆化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不同瘤距对切缘状态及美容效果的影响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手术不同瘤距对切缘状态及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对48例符合保乳指针并有保乳意愿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术,术中根据测量大体标本切缘距瘤缘,分瘤距为1~2cm组和瘤距为2~3cm组,行术中全周切缘冰冻病理检查,术后12月依照美容评定标准评价患侧乳房美观满意度,术后行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结果:瘤距1~2cm组26例,切缘阳性率11.5%(3/26);瘤距2~3cm组22例,切缘阳性率4.5%(1/22),两组比较在乳腺癌切缘阳性率方面1~2cm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予以扩大切除后2例切缘阴性,归于2~3cm组,2例仍切缘阳性而放弃保乳手术.两组术后12个月美容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距1~2cm组优于2~3cm组.随访1年两组均未见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结论:保证切缘阴性,切缘距肿瘤缘1~2cm是保乳手术的合理肿瘤切除范围,可获得良好美容效果.

    作者:王永霞;张爱玲;陈彩芹;张蓉;钟慕仪;袁领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内镜下治疗肝外胆管结石61例分析

    肝外胆管结石是常见的胆道疾病,以往经外科手术治疗,虽比较彻底,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较多等缺点.而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弥补了外科手术的不足,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非手术的佳方法.现报告61例,分析如下.

    作者:谢宁生;纪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非脱垂大子宫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如孕12~18周大小子宫选择经阴式全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2例阴式全宫切除术与46例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复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改良阴式全宫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少于腹式全宫切除术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诊的情况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改良阴式全宫切除术扩大了阴式全宫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为非脱垂性子宫切除找到了一条微创、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麟;杨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法在乳牙龋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系统用于乳牙龋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3~11岁儿童乳牙龋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 例,分别采用Carisolv凝胶去腐和常规磨牙去腐,比较两组儿童的感受及治疗效果.结果:Carisolv凝胶治疗组痛苦小,两组术中疼痛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近期疗效评价两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系统用于乳牙龋病的治疗安全、有效无痛.

    作者:潘钢;李红文;耿发云;邱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128例体会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Fitz首先提出阑尾切除术是本病的合理治疗方法,MoBurmey首次使用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该手术切口被视为经典切口一直沿用至今,我们于2000年1月~2007年12月间,经筛选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1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忠明;彭朕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婴幼儿颞浅静脉采血方法临床应用

    婴幼儿采血过去常选用股静脉、颈静脉等部位,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并给患儿造成很大痛苦和危险.我科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126例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颈静脉、股静脉和颞浅静脉采血对照.通过观察发现颞浅静脉采血优越于股静脉、颈静脉采血.其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丽玲;伊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DSA下等离子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数字血管减影(DSA)下等离子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在数字血管减影(DSA)引导下,采用经皮等离子消融髄核成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48个间隙,其中C4~512个间隙,C5~628个间隙,C6~78个间隙,所有病例均经MRI确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符合.结果:治疗前后用VAS评分评价疗效,术后1天、1周、1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远期评分用ODOM分级评分评价疗效,术后半月、1月、3月、6月的优良率分别为78.5%、73.4%、78.91%、80.22%.术后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数字血管减影(DSA)引导下采用经皮等离子消融髄核成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无并发症.

    作者:朱宏骞;熊东林;蒋劲;肖礼祖;张强;张德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RCT 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对比常规CT扫描与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T,HRCT)扫描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探讨HR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具有明显的颅底骨折症状的135例病例采用GE Hispeed NX/i系列双螺旋CT扫描机,先CT常规扫描(层厚层间距5mm),然后进行HRCT扫描,并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35例颅底骨折中HRCT显示骨折线105例,CT常规扫描显示骨折线69例,二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HRCT扫描法能大幅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

    作者:鲍坤旺;周牮;廖凤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加用清开灵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魏标松;娄元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

    目的:通过观察迁延性肺炎的临床转归情况,探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对迁延性肺炎患儿的治疗.方法: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113)及对照组(n=93),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止咳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或单用IVI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3%,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组间对比IVIG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疗效较好.

    作者:王红胜;陈夏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16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病历资料.结果:本组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术前确诊3例,剖腹探查后确诊13 例.单纯缝合修补加十二指肠减压8例;损伤处置管造瘘3例;转流术4例;带蒂游离空肠肠片修补1例.治愈14例;出现瘘1例;死亡2例.结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容易延误诊断或漏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好.

    作者:廖家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在孕9~10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提高孕9~10周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性方法.方法:将133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米非司酮100 mg后24h实施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72例 (研究组);单纯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61例(对照组),两组对照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相同,研究组宫颈条件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麻醉药用量、出血量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口服米非司酮能够提高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

    作者:杨昱;曾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0天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治HP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10天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10天;治疗组前5天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天予奥美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治疗,疗程结束1月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疗程结束1月后,治疗组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呈阴性者38例,阳性者2例,阴转率为95%;对照组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呈阴性者33例、阳性者7例,阴转率为82.5%.结论:10天序贯疗法治疗幽门杆菌感染的根治率较传统三联疗法高,具有显著性差异 .

    作者:文静;陈义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48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综合护理

    我院于2000年开始,进行了48例起搏器植入术,在临床和护理实践中,进行了护理创新,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谢稚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54例中、重度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进行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在通气2h、24h和治疗结束时作血气分析,比较pH、PaO2 、PaCO2 值的变化,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气管插管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通气后2h、24h,结束时pH值和PaO2 逐渐上升,PaCO2 逐渐下降,气管插管率下降、临床症状改善.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廖肇发;张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抢救罕见氟乙酰胺中毒致中毒性心肌炎一例

    氟乙酰胺是抗凝血杀鼠剂的一种,属高毒类.在体内能抑制能量的生成,可引起循环、消化、呼吸、神经系统等一系列中毒症状,主要损害心脏及中枢神经.中毒后表现头痛,头昏,视物模糊,乏力,肌颤,四肢发麻,痉挛,抽搐,烦躁不安,谵妄,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作者:罗小娟;王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拟松解汤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松解汤对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0例.两组术后患者在胃肠功能恢复前均进全流食,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后6~12h开始口服自拟松解汤,至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程度.结果:松解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腹胀情况明显减少(P<0.01).结论:松解汤有行气、消积、止痛、增加肠蠕动或减轻腹胀促进肛门排气的作用,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红;张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低糖透析液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BS、INS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糖透析液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液透析中血糖(BS)及血浆胰岛素(INS)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DN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低糖透析液和无糖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所有研究病例在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开始后1h、2h、3h和血液透析结束时作BS、INS测定.结果:无糖组血液透析时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而低糖组血液透析时所有患者较少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糖呈下降趋势,无糖组较低糖组血糖下降明显(P<0.05);两组患者INS无显著变化,且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DN时使用低糖透析液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对血糖水平影响较少,能更好地控制血糖,优于无糖透析液.

    作者:黄宇清;刘蓉;陈小丽;邹亦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