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小军;谢东阳;廖伟;钟一鸣;谢东明
目的:掌握性病流行现状及规律,为预防控制性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6年19个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1996年恢复性病疫情报告,该市性传播疾病年平均发病率38.72/10万,呈高度散发水平,2002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流行病种以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尖锐湿疣列前三位,这与全国性病疫情公布优势病种一致.结论:近年来赣州市性病发病率维持较高水平,HIV感染者逐年增加,应加强对社会重点人群的管理及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控制性病的流行.
作者:邓海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肝外胆管结石是常见的胆道疾病,以往经外科手术治疗,虽比较彻底,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较多等缺点.而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弥补了外科手术的不足,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非手术的佳方法.现报告61例,分析如下.
作者:谢宁生;纪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常规CT扫描与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T,HRCT)扫描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探讨HR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具有明显的颅底骨折症状的135例病例采用GE Hispeed NX/i系列双螺旋CT扫描机,先CT常规扫描(层厚层间距5mm),然后进行HRCT扫描,并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35例颅底骨折中HRCT显示骨折线105例,CT常规扫描显示骨折线69例,二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HRCT扫描法能大幅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
作者:鲍坤旺;周牮;廖凤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进行压缩雾化吸入时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17例老年患者压缩雾化吸入的不良反应和护理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后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结论:护士正确掌握压缩雾化吸入法,可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减轻老年患者痛苦.
作者:张祖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恒古骨伤愈软胶囊中的橙皮苷和人参皂苷Rg1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5μm 4.6×200mm);橙皮苷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283nm;人参皂苷Rg1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9∶80),检测波长203nm;流速均为1.0ml·min-1.结果:橙皮苷在0.172~1.03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95%;人参皂苷Rg1在1.008~6.04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2%.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恒古骨伤愈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彭细兰;李会芹;苑洪忠;赵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知母等抗真菌中药有效组分复方制剂(KZY-2)的免疫药理作用.方法:(1)采用BALB/c小鼠体内吞噬实验法,设立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小鼠中性粒细胞对白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ATCC 14053、CCCM C1a)和临床分离菌株(C1-1、C1-2、C1-3、C1-4)的吞噬百分数及吞噬指数.(2)将不同浓度的药物分别注射至小鼠腹腔,观察药物浓度对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1)低浓度药物作用结果:①吞噬百分数均值及P值:对ATCC 14053、CCCM C1a 、C1-1、C1-2、C1-3、C1-4依次为:75.1%、P<0.01, 67.9%、P<0.01,54.8%、P<0.05,52.6%、P<0.05, 66.3%、P<0.05; 43.6%、P>0.05 .②吞噬指数均值及P值:依次为2.03、P<0.01, 1.53、P<0.01;0.873、P>0.05,0.783、P>0.05 0.505、P>0.05,0.356、P>0.05.(2)高浓度药物作用结果:①吞噬百分数均值及P值:对 ATCC 14053、C1-4依次为:83.21%、P<0.01:66.5%、P<0.05.②吞噬指数均值及P值:对ATCC 14053、C1-4依次为:2.11、P<0.01 ;1.23、P<0.05.结论:KZY-2复方制剂具有明显增强小鼠中性粒细胞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吞噬作用,吞噬细胞对实验菌吞噬作用的强弱与药物浓度有关.
作者:马廉兰;刘志春;吴小云;叶林辉;陈华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54例中、重度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进行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在通气2h、24h和治疗结束时作血气分析,比较pH、PaO2 、PaCO2 值的变化,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气管插管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通气后2h、24h,结束时pH值和PaO2 逐渐上升,PaCO2 逐渐下降,气管插管率下降、临床症状改善.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廖肇发;张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联合检测CA-125和甲胎蛋白(AFP)提高肝癌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率.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内CA-125的含量,并结合AFP指标联合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由CA-125单项检测的59.4%和AFP单项检测的75.0%提高到两项共同检测的90.7%.结论:测定血清CA-125并结合AFP指标检测在肝癌的诊断上,能提高其特异性和阳性率.
作者:钟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的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诊断.方法:对7例GS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S组织学上表现为弥漫分布、形态相对一致的分化较差细胞,小至中等大小,胞质少,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细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6例,CD43表达6例,CD68表达5例, CD99表达4例, CD34表达3例, CD15表达1例.结论:GS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上的形态学特点与恶性淋巴瘤极其相似,易造成误诊.联合使用MPO、CD68、CD43、CD34、CD99等多种粒系抗体进行免疫表型的检测可使绝大多数GS得到确诊.
作者:齐淑轶;邓莅霏;蔡勇;黄传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将75例NH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配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BFGF水平,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BFGF水平显著降低,近期疗效有上升趋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毒副反应明显降低.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降低与NHL患者预后有关的血清BFGF水平,配合化疗有明显的增效,减毒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曾小春;钟立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子宫肌瘤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30~50 岁的妇女,以往治疗以药物治疗、手术切除为主.我院于2005年开展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现将其中随访的一例患者做如下报告.
作者:谢士彪;陈友佳;宋于生;邹嵩;谢可平;田云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对大中专学生结素强阳性者预防性服用抗结核药物,之后进行追踪观察,以了解其在减少结核发病中的价值.方法:新生入学时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和胸透,PPD强阳性(注射局部硬结直径≥20mm)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开展预防性治疗,并对治疗与未治疗组进行发病情况的追踪观察及对比分析,以了解预防性治疗的实际效果.结果:大中专学生结核感染情况较严重,结素阳性率平均74.2%,强阳性率平均12.6%;对结素强阳性者开展预防性治疗,减少结核发病的保护率高达79.88%;结素强阳性未治疗者肺结核年发病率高达614.54/10万,是结素阴性及一般阳性者(67.03/10万)的9.2倍.结论:大中专学生结核感染情况较严重,是结核暴发流行的严重隐患之一,结素强阳性者预防性治疗对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具有明显效果,是控制大中专院校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朱俊芳;刘伟江;刘柏辉;钟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颈妊娠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对12例宫颈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8例早期诊断,给予甲氨喋呤保守治疗后行宫颈搔刮术及宫颈缝扎,术后填塞止血纱止血.另4例被误诊为难免流产或不全流产;3例行钳刮术及宫颈缝扎术,疗效满意,1例因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行子宫切除.结论:宫颈妊娠病情凶险,应慎重对待,超声检查对宫颈妊娠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用甲氨喋呤联合宫颈缝扎治疗宫颈妊娠,效果良好.
作者:谢小青;邓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数字血管减影(DSA)下等离子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在数字血管减影(DSA)引导下,采用经皮等离子消融髄核成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48个间隙,其中C4~512个间隙,C5~628个间隙,C6~78个间隙,所有病例均经MRI确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符合.结果:治疗前后用VAS评分评价疗效,术后1天、1周、1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远期评分用ODOM分级评分评价疗效,术后半月、1月、3月、6月的优良率分别为78.5%、73.4%、78.91%、80.22%.术后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数字血管减影(DSA)引导下采用经皮等离子消融髄核成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无并发症.
作者:朱宏骞;熊东林;蒋劲;肖礼祖;张强;张德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微创DHS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21例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治疗结果满意,2例死亡,其中1例术后第2天死于肺梗,另1例术后8个月死于基础疾病.结论:闭合复位微创DHS固定治疗超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肖诗梁;钱锐;郭来洲;刘振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99mTc-TRODAT-1 SPECT DAT显像对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监测价值.方法:对15例正常对照和51例按Hoehn-Yahr分期的早、中和晚期不同严重程度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99mTc-TRODAT-1 SPECT DAT显像,并在双侧纹状体及枕叶勾画感兴趣区,选择枕叶为参考区,计算双侧纹状体的特异性结合率及非对称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病程的不同时期99mTc-TRODAT-1 SPECT DAT显像显示脑双侧纹状体的进行性改变,早期帕金森病表现为纹状体放射性摄取的降低和轮廓缩小,以症状对侧更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到中晚期,其放射性摄取进一步降低,轮廓缩小更显著,图像显影不清,甚至不显影.双侧纹状体的特异性结合率及非对称指数在正常对照组及不同分期帕金森病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99mTc-TRODAT-1 SPECT DAT显像是监测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龙宝;陈卓友;杨艳文;刘剑文;万仁明;赵骏;黄曙新;钱传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是化学结构相近的糖肽类抗生素,作用相似,属快效杀菌剂,对各种革兰阳性菌包括球菌和杆菌均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MIC大多为0.06~5mg/L.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及肠球菌对本品非常敏感,体内和体外细菌对本品不易产生耐药.然而,近年来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在临床已出现,并有增高的趋势,应引起重视,不要随便滥用.由于(去甲)万古霉素的适应症较严格,毒性突出,肾毒性显著,并且价格较高,所以临床一般不作为首选药.本文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去甲万古霉素应用情况作了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足森;徐小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和静脉连续胰岛素输注(CVII)在糖尿病酮症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66例糖尿病酮症患者分为两组,CSII组32例和CVII组34例,观察两组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明显下降,尿酮体均能恢复正常, CSII组在平均胰岛素用量、静脉补液量、血糖、血酮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均低于CVII组.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CSII 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能更快、更有效地纠正代谢紊乱,控制高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谢宝强;刘启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预见性护理等措施,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9%.结论:脑出血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具有一定的诱因及临床先兆,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及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防止脑出血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和发展,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俞明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即根据病情常规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硝酸类药物等;杏丁组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杏丁注射液,用法为20ml杏丁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疗程.结果:杏丁组治疗后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杏丁组在治疗后平均心肌缺血总时间明显减少而平均心肌缺血减少时间明显增加(P<0.01),在降低血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方面,杏丁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或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危小军;谢东阳;廖伟;钟一鸣;谢东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