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预见性护理

俞明辉

关键词:脑出血, 应激性溃疡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预见性护理等措施,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9%.结论:脑出血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具有一定的诱因及临床先兆,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及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防止脑出血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和发展,促进疾病的康复.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葛根素对力竭运动大鼠血脂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力竭运动大鼠血脂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游泳运动训练至力竭后测定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及血糖(BS)、丙二醛(MDA)和全血血红蛋白(Hb)的含量.结果:葛根素能使力竭运动大鼠TC的含量显著下降;HDL的含量显著升高;LDL和VLDL的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BS、Hb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GOT活性显著下降.结论:葛根素对力竭运动大鼠可显著降低血脂、清除运动后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和提高BS、Hb含量.

    作者:钟星明;肖海;刘春棋;江丽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双腔支气管管端位置与肺顺应性环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用肺顺应性环的变化评估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需要行单肺通气的患者20例,麻醉诱导完成双腔管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双腔管插管位置进行调整:将双腔管管端分别调整至正确位置(T1)、过深位置(T2管端位于左下支气管内)、过浅位置(T3管端位于左支气管开口处).每个阶段行IPPV通气15min,并观察及记录吸气峰压(Ppeak)、SpO2、MAP、容量-阻力曲线(P-V环).结果:T2与T1相比Ppeak值及SpO2值有显著差异(P<0.01).以管端位置正确时(T1)P-V环为参照,T3时P-V环的特征无明显变化.T2时P-V环环体显著变形延长,曲线斜率明显右偏移位.结论:正确应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改变,提示麻醉医生正确的判断导管位置并进行调整.

    作者:叶军明;谢海玉;刘宇明;曾琳;钟茂林;单热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加用清开灵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魏标松;娄元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T对晚期前列腺癌诊断价值(附16例报告)

    目的: 评价CT对晚期前列腺癌诊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16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CT诊断情况.结果:在平均随访16(12~21)个月时,16例患者均有骨转移,有1例出现直肠周围肿块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CT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结合PSA检查结果,用CT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内脏的转移.

    作者:华余强;夏维木;刘国保;方心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三种方法给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溶栓治疗的佳给药方法,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9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三种方法静脉给药,第一组患肢远端静脉给药,不扎止血带;第二组患肢远端静脉给药,并在近心端扎止血带阻断血液从浅静脉回流;第三组患肢除外的周围静脉给药.结果:三组治疗效果存在组间差异(P<0.05),第二组效果优于其它两组.结论:第二组治疗效果好,但患者因感觉不适而不容易接受,穿刺难度较大;第一组方法给药患者安全、较省力,穿刺难度也大.第三组穿刺容易,效果差.

    作者:伊秀英;刘凤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非脱垂大子宫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如孕12~18周大小子宫选择经阴式全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2例阴式全宫切除术与46例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复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改良阴式全宫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少于腹式全宫切除术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诊的情况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改良阴式全宫切除术扩大了阴式全宫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为非脱垂性子宫切除找到了一条微创、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麟;杨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玻璃体切割眼内充填术病人的体位护理

    目的:改善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病人舒适度,提高遵医行为,延长面向下体位的时间和体位执行的有效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视网膜脱离复位率.方法: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说明术后特殊体位的重要,利用各种方法使病人对术后体位有正确的认识和掌握并采取各种方法减轻由特殊体位带来的不适.结果:病人能认识到坚持特殊卧位的重要性,并能正确采取面向下卧位,尽量延长特殊卧位时间,没有出现因卧位不正确引起的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病人术后采取正确的体位是非常重要的,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和提供相关护理措施能提高病人遵医行为,缓解病人不适.

    作者:谢满;肖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在孕9~10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提高孕9~10周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性方法.方法:将133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米非司酮100 mg后24h实施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72例 (研究组);单纯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61例(对照组),两组对照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相同,研究组宫颈条件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麻醉药用量、出血量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口服米非司酮能够提高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

    作者:杨昱;曾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在中期引产宫颈条件不成熟,特别是初产、疤痕子宫中期引产,以及高危妊娠必须引产者,如重度子痫前期,引产过程中并发症有不少,如宫颈裂伤、后穹窿穿孔、产后大出血,我院自2006年开始使用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应用中期引产,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可减少软产道损伤和产时出血.现报导如下.

    作者:刘桂荣;胡莉琴;易姗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0天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治HP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10天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10天;治疗组前5天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天予奥美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治疗,疗程结束1月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疗程结束1月后,治疗组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呈阴性者38例,阳性者2例,阴转率为95%;对照组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呈阴性者33例、阳性者7例,阴转率为82.5%.结论:10天序贯疗法治疗幽门杆菌感染的根治率较传统三联疗法高,具有显著性差异 .

    作者:文静;陈义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预见性护理等措施,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9%.结论:脑出血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具有一定的诱因及临床先兆,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及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防止脑出血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和发展,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俞明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气管狭窄重建术麻醉处理(附二例报告)

    气管狭窄重建术患者术前常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给麻醉和手术带来很大风险,我院于2006年7月~2007年1月对2例严重气管狭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海玉;叶军明;刘金龙;彭道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Kikuchi淋巴结炎1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Kikuchi淋巴结炎(KD)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做好与相似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Kikuchi淋巴结炎临床表现、淋巴结活检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结果:该病11例发生于女性,14例表现在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肿大,伴有持续性低热、高热或不规则热稽留热,有外周血白细胞降低,普通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淋巴结内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增生、凝固性碎屑性坏死、有正常淋巴结结构保存,免疫组化染色示组织细胞CD68大片状阳性S100部分阳性,CK、CD20、CD45RO、CD30均阴性.结论:Kikuchi淋巴结炎是一自限性非肿瘤性病变,在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均有特异性,结合各方面表现能极大提高一次性正确诊断率.

    作者:李荣;王冬梅;雷先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肾移植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终末期肾病病人生活质量低下,需终年透析才能维持生命,肾移植术为终末期肾病病人带来了希望和转机,而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移植后易发的并发症更是给病人予以沉痛打击,为大程度地减轻移植术后病人的痛苦和不适,减轻病人的精神障碍,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我科于2002年6月~2004年2月对22例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术后进行了舒适护理,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正华;肖芳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低糖透析液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BS、INS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糖透析液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液透析中血糖(BS)及血浆胰岛素(INS)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DN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低糖透析液和无糖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所有研究病例在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开始后1h、2h、3h和血液透析结束时作BS、INS测定.结果:无糖组血液透析时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而低糖组血液透析时所有患者较少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糖呈下降趋势,无糖组较低糖组血糖下降明显(P<0.05);两组患者INS无显著变化,且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DN时使用低糖透析液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对血糖水平影响较少,能更好地控制血糖,优于无糖透析液.

    作者:黄宇清;刘蓉;陈小丽;邹亦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内镜下治疗肝外胆管结石61例分析

    肝外胆管结石是常见的胆道疾病,以往经外科手术治疗,虽比较彻底,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较多等缺点.而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弥补了外科手术的不足,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非手术的佳方法.现报告61例,分析如下.

    作者:谢宁生;纪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RCT 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对比常规CT扫描与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T,HRCT)扫描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探讨HR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具有明显的颅底骨折症状的135例病例采用GE Hispeed NX/i系列双螺旋CT扫描机,先CT常规扫描(层厚层间距5mm),然后进行HRCT扫描,并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35例颅底骨折中HRCT显示骨折线105例,CT常规扫描显示骨折线69例,二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HRCT扫描法能大幅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

    作者:鲍坤旺;周牮;廖凤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粒细胞肉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诊断

    目的:探讨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的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诊断.方法:对7例GS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S组织学上表现为弥漫分布、形态相对一致的分化较差细胞,小至中等大小,胞质少,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细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6例,CD43表达6例,CD68表达5例, CD99表达4例, CD34表达3例, CD15表达1例.结论:GS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上的形态学特点与恶性淋巴瘤极其相似,易造成误诊.联合使用MPO、CD68、CD43、CD34、CD99等多种粒系抗体进行免疫表型的检测可使绝大多数GS得到确诊.

    作者:齐淑轶;邓莅霏;蔡勇;黄传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赣州市2000~2006年性病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掌握性病流行现状及规律,为预防控制性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6年19个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1996年恢复性病疫情报告,该市性传播疾病年平均发病率38.72/10万,呈高度散发水平,2002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流行病种以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尖锐湿疣列前三位,这与全国性病疫情公布优势病种一致.结论:近年来赣州市性病发病率维持较高水平,HIV感染者逐年增加,应加强对社会重点人群的管理及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控制性病的流行.

    作者:邓海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428例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28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资料.结果: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为炎症性疾病,占45.3%.其次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子宫肌瘤,约占38.6%.恶性肿瘤居第三位,约占14.0%.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主要为炎症性疾病和子宫良性疾病.恶性肿瘤虽少,但老年妇女发病率在增高,需引起重视.

    作者:毛吉明;杨晶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