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炳炎;李文辉
胃排空延迟症,也称胃无力症,是腹部手术后少见的早期并发症.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据报告发生率为3%~4%[1].若对本病认识不足,常易误认为吻合口或输出袢机械性梗阻而作不必要的手术探查.本院1992~2005年共发生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8例,均采用大剂量吗丁啉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炳炎;李文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常规治疗控制血糖,治疗组加曲美他嗪20mg,po,tid,疗程半年.2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FBG)、心脏B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等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FBG和2h FBG均稍有下降,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LVEF、LVEDD、IVRT、LVES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以通过优化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肌能量代谢,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王丽芳;李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出生月份的分布规律的分析探讨环境因素(气候)对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医院接受检查或治疗的l 328例CHD患儿的出生月份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以本院妇产科3752例健康新生儿的出生月份分布情况作为背景对照,分析CHD患儿的出生月份规律,数据采用APSS13.0软件包χ2检验.结果:本组1328例CHD患儿中出生人数分别为1月份110例(8.3%),2月份112例(8.4%),3月份99例(7.5%),4月份92例(7.O%),5月份99例(7.5%),6月份104例(7.9%),7月份109例(8.2%),8月份117例(8.8%),9月份131例(9.9%),10月份129例(9.7%),11月份131例(9.9%),12月份95例(7.2%).将CHD患儿出生月份分布情况与3752例健康新生儿的出生月份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CHD患儿在9~11月份出生者较高,共391例(29.5%),3~5月份出生者低,共293例(22%),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752例新生儿在全年各月份的出生人数基本在同一水平,CHD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出生月份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9~11月出生者可能与发生CHD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作者:肖雪琴;邱建平;刘跃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颅脑外伤是常见的一种外伤,多发生于交通事故,颅脑外伤易发生脑水肿、昏迷,许多研究认为脑损伤后氧的供应与预后密切相关.高压氧下颈动脉系统血流减少而椎动脉脑血供反而增加,网状激活系统和脑干血流量增加[1],因此高压氧有利于昏迷患者的苏醒,是重度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我科2000年1月~2007年12月共治疗68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同时辅以脱水、激素、改善细胞代谢药物,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伍国华;钟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血钾下降轻重程度与甲亢症状无明显相关性,治疗以口服补钾为主,重者兼用静脉补钾,并积极治疗甲亢.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对各种诱因的预防及正确治疗是关键.
作者:谢宝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抢救中的疗效.方法:将46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组22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抢救治疗,血液灌流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HA树脂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阿托品的用量、住院天数、抢救成功率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缩短了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小丽;黄宇清;邹亦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抗真菌中药复方制剂(KZY-2)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优化条件(1640培养基、pH7.0、37℃振荡培养3h),观察药物对白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14053、CCCMC1a)和临床分离菌株(C1-1、C1-4)芽管形成的抑制程度.结果:(1)KZY-2对四株实验菌均具有明显抑制芽管形成的作用,但对不同菌株芽管形成的低抑菌浓度(MIC)差异较大,对ATCC14053、CCCMC1a、C1-1、C1-4的MIC依次为: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500μg/ml.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2)药物浓度可明显影响抑制芽管形成的百分率,浓度在50%MIC以下时,芽管形成抑制率均低于30%.结论:KZY-2复方制剂具有明显抑制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作用,抑制作用的强弱与药物浓度密切相关.
作者:刘志春;马廉兰;吴小云;黄灿;罗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小儿肺炎为儿科常见病,治疗4~5天症状和体征可缓解,10天左右可痊愈.但临床上常因治疗不彻底,或不注意恢复期护理和调养,又或者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病情迁延,易转变成慢性肺炎.我院儿科对40例小儿慢性、迁延性肺炎采用加味二陈汤结合西医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军;肖一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传统的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是在单一的局部麻醉下进行,虽然手术时间短,但因局麻药只能抑制腹壁切口疼痛,而对进入腹腔提取输卵管时的疼痛无效,严重者不能配合手术[1].为减少受术者的疼痛和减轻心理压力,作者对300例输卵管结扎术患者进行了无痛结扎术,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肖春生;尹丽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以罗马Ⅲ标准诊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患者消化道症状的特点.方法:选取新钢公司中心医院以罗马Ⅲ标准诊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及单纯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386例,行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或)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问卷调查并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组男女比例为17:37,与单纯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上、下消化道症状分别较单纯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组严重(P<0.01).结论:罗马Ⅲ诊断标准提高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肠易激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率.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重叠提示两者可能具有共同的神经胃肠病学基础.女性患者多见且消化道症状严重,可能与胃肠道敏感性增高有关.
作者:宋誉民;阮六平;吴中;习洪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胸腔积液病因甚多,按胸腔积液发生的机制可分为漏出液与渗出液两种,而恶性胸腔积液多为渗出液,病人一旦出现恶性胸腔积液往往失去手术和治疗机会,须认真查找原因及早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李洪晓;吴细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院自1996年-2007年施行食管癌手术325例,发生吻合口瘘15例,其中1例3处瘘口,发生率4.6%,死亡率0.现总结经验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陈东方;王新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玉米须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玉米须对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玉米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皆有明显的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mm和16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5g/ml.(2)玉米须对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结论:玉米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
作者:钟有添;陈玉帅;毛晓洁;夏芳芳;王小丽;罗蕴娇;张睿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ERCP技术在胰胆道疾病中的的疗效和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ER<1P+EST治疗219例胰胆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有212例患者成功进行ERCP;其中乳头切开203例;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为93.3%(98/105);胆源性胰腺炎治愈率96.2%(50/52);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患者疼痛缓解率90.5%(19/21).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行EST+ERBD 10例.结论:ERCP技术在胰胆道疾病中的应用疗效显著,无明显内镜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作者:李学谦;江堤;顾红祥;黄友明;唐世龙;陈雪梅;廖秀敏;谢丽君;刘玉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失眠是临床常见主诉之一,笔者运用耳穴揿针治疗本病6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幸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混合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20例混合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90%.结论: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勤查CT可以早期诊断此病,以中性治疗为主可提高其临床治愈率.
作者:邱彦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消化系疾病中很常见,它们均与胃癌发病有密切关系.我院在2007年6月至12月健康体检中共做内镜检查61例,检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Hp感染3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谢宁生;黄晓焰;蔡洪;兰玉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疗效,并探讨抗抑郁药在治疗D-IBS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用帕罗西汀治疗66例顽固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8周,并与单用常规疗法58例对照,评测其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积分变化.结果:帕罗西汀组的消化道症状有效率分别为57.6%,显著高于常规疗法的24.1%(P<0.01);帕罗西汀组原有情绪障碍患者和无情绪障碍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有效率分别为67.4%和29.4%,有显著差异(P<0.05);帕罗西汀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差值、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差值比较则显著改善(P<0.01).结论:帕罗西汀能改善D-IBS的消化道症状,并与目前是否存在情绪障碍相关.
作者:陈尚茹;赵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院自2000以来,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7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7例,男22例,女25例,年龄45~77岁,平均66岁.股骨颈骨折32例(包括病理性骨折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5例(包括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双侧同时置换4例).平均住院天数15天.
作者:丁美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围产期治疗效果及母儿结局.方法:对25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ITP患者25例,同期妊娠分娩数为8 064例,发生率为3.1%0;22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治疗,10例显效,8例良效,2例进步.2例无效,有效率91%;阴道分娩8例,剖宫产分娩17例,2例产后出血,无孕产妇死亡;25例患者共分娩新生儿26个(其中1例为双胎),均存活,新生儿出生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水平,无颅内出血及其他血小板减少或相关疾病.结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是治疗妊娠合并ITP的理想方法,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升高,产后出血减少且对母儿围产结局无影响;剖宫产指征应以产科指征为基础.
作者:罗绿艳;陶立刚;夏晓红;李峰;万通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