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酒精加牛黄解毒片用于儿童局部药物渗漏的疗效观察

邓春友

关键词:酒精, 牛黄解毒片, 局部药物渗漏
摘要:目的:有效地减轻因局部药物渗漏所导致的肿胀、疼痛,防止引起组织坏死. 方法:随机将90例因为输液引起药物渗漏的患儿分两组,其中治疗组48例,采用95%酒精300ml+24片牛黄解毒片粉末充分混合后外敷;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的方法用50%硫酸镁湿敷.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93.7%,对照组38.1%.结论:应用95%酒精牛黄解毒片浸泡液外敷对局部药物渗漏的病人效果显著,并且取材方便,配制简单,价格低廉.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肝脏损伤46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肝损伤治疗方式的选择和肝损伤积血回输的可行性. 方法:对46例肝损伤的治疗方式和23例肝损伤积血回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非手术治疗9例,手术治疗57例,其中治愈43例,死亡3例.肝损伤积血回输14例共17 400ml,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1)对部分肝损伤行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2)在肝损伤的手术治疗中,方便、快捷、对病情干扰小和副损伤少是手术方式选择的基本原则.(3)对于闭合性和污染轻的开放性损伤腹腔积血回输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彭维江;宋文玖;廖培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共手术治疗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40例,其中13例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矫正畸形.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5%;术后呼吸道感染6例,气道出血1例,腹泻1例,低心排2例,灌注肺并二次气管插管1例,拔管后呼吸功能不全二次气管插管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全组除术后室缺残余漏1例、死亡2例外,均痊愈出院.结论: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正确处理,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张悦;章志龙;汤祖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诊胃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配合及护理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在胃镜直视下,对45例活动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不同的紧急止血治疗时采取相应的配合及护理.其中12例镜下直视喷药法,25例行局部粘膜注射法,8例行金属钛夹止血法.结果:45例出血患者即时止血率为100%.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有力保障.结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效果显著,护理配合十分重要.

    作者:刘海丽;丁梅;江萌;余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两管硬膜外腔阻滞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两管硬膜外腔阻滞行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手术病人170例,ASAⅠ-Ⅱ级136例,Ⅱ-Ⅲ级34例.年龄18~69岁,体重44~76kg,EKG示S-T段改变者33例.伴有高血压者92例.肝功能正常者28例,有不同程度转氨酶升高者142例.患者均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进入手术室后选择胸8~9及胸11~12间隙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平面满意后,开始手术,分别CO2气腹前及CO2气腹后15min行动脉血气分析,术中密切监测BP、HR、EKG、SPO2,术中常规吸氧,辅助用药芬太尼0.05mg加氟哌利多2.5mg.结果:162例达到满意的镇痛及肌松效果,8例麻醉效果不满意,主要是肌松不够完善,患者右肩放射痛明显.辅助用药芬太尼0.05mg加氟哌利多2.5mg后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围术期血氧饱和度一直97%~100%.血气分析结果:CO2气腹后患者pH值下降(P<0.05),CO2分压升高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分压均正常,放气后血气结果大致正常范围.结论: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应用两管硬膜外腔阻滞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术中有可能出现高碳酸血症,应严密监测,及早处理.

    作者:钟茂林;王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活跃复制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病人的HBV-DNA测定,了解其HBV复制状态,及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原发性肝细胞癌57例及同期住院的HBV阳性非原发性肝细胞癌57例,采用实时全自动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PCR)技术,定量检测其HBV-DNA负荷量. 结果:HBV活跃复制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是64.9%(37/57)和22.8%(13/57)(OR=6.26,P<0.01).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仍存在HBV活跃复制状态,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HBV-DNA可作为HCC发展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李军;何显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胰腺腺鳞癌5例分析

    目的:分析胰腺腺鳞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胰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54.2岁;以腹痛、消瘦为主要症状;肿瘤位于胰头颈部2例,体尾部2例,胰尾部1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体尾部加脾切除1例,姑息性手术2例,1例未行手术,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肝转移2例,腹腔广泛转移1例;病理结果:镜下表现为腺癌和鳞癌细胞混杂;随访4例,术后生存4~15月,死于复发和转移.结论:胰腺腺鳞癌是临床上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腺癌和鳞癌混杂为组织学特点,呈侵袭性生长,易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预后差.

    作者:唐世龙;覃谦;李君久;熊秋华;王捷;陈涛;区庆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疗效与氯氮平组疗效相当,阿立哌唑不良反应显著少于氯氮平.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作者:彭智勇;毛卫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塞4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治疗组)即A组为45例,对照组即B组为41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基础常规治疗,A组病例给予纳络酮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病人的肌力Ⅱ级以上恢复时间、神志转清时间以及病灶变化情况.结果:A组有效率为86.67%,治愈率为35.56%,B组有效率为65.85%,治愈率为14.63%,两组病例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治疗21天以内,A组病例的神志转清为84.21%,B组为52.94%,两组病例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A组病例病灶缩小为62.79%,B组病例病灶缩小为55.26%,两组病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应用方便,且副作用少.

    作者:洪鉴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酒精加牛黄解毒片用于儿童局部药物渗漏的疗效观察

    目的:有效地减轻因局部药物渗漏所导致的肿胀、疼痛,防止引起组织坏死. 方法:随机将90例因为输液引起药物渗漏的患儿分两组,其中治疗组48例,采用95%酒精300ml+24片牛黄解毒片粉末充分混合后外敷;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的方法用50%硫酸镁湿敷.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93.7%,对照组38.1%.结论:应用95%酒精牛黄解毒片浸泡液外敷对局部药物渗漏的病人效果显著,并且取材方便,配制简单,价格低廉.

    作者:邓春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阴道镜配合高频电波刀诊断治疗宫颈疾病

    宫颈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是宫颈癌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国.近几年宫颈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宫颈癌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完全可以治愈.现已明确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是宫颈癌前病变[1].应用阴道镜定点检出宫颈癌前病变,而采用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病灶是当前阻断CIN的佳方法.笔者对本院门诊宫颈疾病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对其中部分患者在阴道镜下定点治检,病理报告宫颈炎症、CIN患者62例行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短期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祝昌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5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53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其中5例行子宫内膜电切术,23例行子宫肌瘤电切术,21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或宫颈管息肉切除),4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及内膜切除术. 结果:53例术后随访6~20个月,月经改善率为98.1%,其中无月经13.2%,月经减少30.2%,月经正常54.7%.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或颈管息肉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

    作者:肖菊英;王建中;邹向红;李夏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组织多普勒时间-速度积分在评价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VI方法在评价心肌梗死节段运动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的病人,应用组织多普勒TVI方法分别测定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域节段的大位移(TVImax), 并与30例正常人相应节段进行对照. 结果: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各节段运动位移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低.结论:组织多普勒TVI方法可定量分析心肌运动长轴方向的位移,为评价梗死心肌节段运动异常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谢谨捷;叶军;游宇光;葛贻珑;陈卫华;肖文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银杏黄酮苷与复方丹参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银杏黄酮苷与复方丹参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在3h~5天的137例血管性眩晕患者.137例患者随机分为银杏黄酮苷治疗组71例与复方丹参对照组66例.治疗组银杏黄酮苷注射液7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疗程.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同时应用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 100U和维生素C 2g加入5%葡萄糖250ml缓慢静脉滴注(如为糖尿病患者改用0.9%盐水).结果: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黄酮苷治疗血管性眩晕优于复方丹参.

    作者:李国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流式细胞术的临床应用

    流式细胞术采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悬液进行快速分析.近来随着细胞表型分析技术,细胞内抗原分子检测,细胞微球试验等技术的发展,流式细胞术在肿瘤、细胞免疫、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移植医学、细胞凋亡、临床细菌学检验等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王祥财;邱东海;李树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微型导管终止早孕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型导管法终止早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孕41~50d的早孕妇女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子宫内膜微型导管法、传统负压吸宫术及药物流产等3种不同方法终止妊娠,观察完全流产率、术中疼痛、出血量等.结果:完全流产率,微管组与药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常规人流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管组的无痛率、出血量与常规人流组、药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子宫内膜微型导管法终止早孕具有手术简单、病人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袁春凤;王志容;宋桂兰;肖小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生物羊膜治疗部分眼表疾病临床报告

    我院自2004年以来开展了生物羊膜移植治疗部分眼表疾病,经临床观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4年5月到2006年11月,共选择病例45例,平均年龄35.2岁,男31例,女14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 .

    作者:陈惠康;黄丽华;邓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个大类,其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约10余万种.与医学有关的真菌达100多种,可引起人类感染性、中毒性、超敏反应性疾病.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尤其深部真菌感染(Systemic fungal infection)、机会致病性真菌感染正越来越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故抗真菌药物的研究也已成为活跃研究领域.本文就抗真菌药物的分类、抗真菌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简介.

    作者:刘志春;马廉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物理疗法干预亚健康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亚健康状况,探索一种干预亚健康方法.方法:选择中山中医院职工,排除已明确诊断有疾病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物理疗法干预一年后,采用问卷方法,两组对比分析.结果:亚健康总发生率为69.61%,男性为66.32%,女性为71.32%.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6.36,P<0.01).从年龄上以31~40岁组高,超过该年龄组70%,从职称上以中级职称发生率高.列前5位症状分别是焦虑不安、眼易疲劳、记忆减退、腰酸背痛、容易激动.在各年龄组、性别、三级职称人员、各症状等两组对比分析显示,干预后干预组均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物理疗法干预亚健康有显著性效果.

    作者:陈勇;濮欣;郑倩卿;梁聪;吴楚燕;刘耀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组织多普勒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二尖瓣环6个节段运动速度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DI技术,对17例符合1995年WHO/ISFC诊断标准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二尖瓣环6个节段舒张期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参数中,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升高、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降低、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之比(E/A)增大(P<0.05).TDI二尖瓣环6个节段测量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之比(Ea/Aa),不论E/A呈何种改变均明显降低.结论:TD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6个节段舒张期运动速度可以无创性的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邱悦群;游宇光;刘晓春;陈卫华;肖文胜;葛贻珑;任苓;叶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针灸联合丹参注射液、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 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低脂饮食、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及血脂、防止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75~100mg每天一次,睡前口服;配合针灸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不同进行取穴,上肢瘫痪取肩骨禺、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痪取环跳、阳陵前、足三里、解溪、昆仑,口眼歪斜取地仓、翳风,每天3~4穴,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葛根素及常规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结果:治疗后10、14、21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丹参注射液、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魏标松;刘素清;温美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