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何旗明;罗瑞珍
患者男,66岁,农民.因少菌型麻风病合并神经炎而接受强的松治疗.开始时间为2006年5月30日,拟定疗程为6个月,开始剂量为40mg/d,每月递减5mg.接受治疗前,患者体格健壮,一直于家中务农.
作者:曾忠生;吴南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软产道损伤是产科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本院10年分娩总数中182例软产道裂伤进行分析,探讨其损伤的相关因素及损伤部位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作者:丁冬云;朱延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的恶性变所致分化障碍,而引起的以无效造血为特征的克隆性异质性疾病,现将我院应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确诊的MDS 21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功亮;郭广秀;王建;阳健芽;肖军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营养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营养疗法.每天给予适量复方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白蛋白、维生素等,疗程2周.观察两组血气分析、肺功能、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的变化、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营养组的呼吸功能、营养功能、免疫功能明显改善(P<0.05),住院时间缩短.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疗法,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高雪萍;黄玲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的监护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方法:对53例8岁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根据其生理特点,严密做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引流管及感染等监护措施,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53例中1例死亡,死亡率1.8%,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7.5%,包括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低心排综合征、出血等.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根据其生理特点进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引流管、感染等监护,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凤珍;温二生;谢红英;谢艳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在社区开展小年龄儿童的视力保健,早期发现视力异常的患儿,并给予早期治疗.通过早期干预提高社区儿童整体健康水平. 方法:建立筛查标准,优化治疗方案,于2003~2006年间对本社区0~5岁3 411名社区儿童进行视力保健工作,筛查分析视力异常情况,对视力低常及弱视者进行治疗. 结果:通过社区干预,视力异常检出率降低,弱视患儿可早期发现且治疗效果良好,降低了今后低视力的发生. 结论:婴幼儿的视力筛查及优化的弱视治疗方案取得实效,积极预防了社区儿童低视力的发生,对普遍提高儿童整体健康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黄漫清;李晓凤;陈回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5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28),观察用药前后血脂、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χ2=4.86,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缺血事件发生.
作者:陈元立;刘宗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结核性气道狭窄经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 例结核性气道狭窄经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 例,观察组实施介入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操作.结果:两组术中正确排痰率、SPO2正常率、依从性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在结核性气道狭窄经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中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躯体及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对消除患者紧张心理,有效缩短操作所需时间,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作者:胡小萍;胡欣春;张志兰;雷建平;钭方芳;李秋根;李瑶;韩斌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异程度来鉴别血尿的来源.方法:用相差显微镜计数分类100个尿红细胞.结果:尿红细胞变异率>80%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有显著意义;尿红细胞变异率<20%对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有显著意义.结论:相差显微镜对鉴别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血尿有重要价值,对临床确诊有指导意义.
作者:戴薇;黄承斌;林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而受损时,往往影响正常糖代谢,既可出现高血糖又可出现低血糖,现收集我院2002年3月~2006年3月肝病致低血糖昏迷共9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廖光宏;洪水翔;钟玮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暴发性紫癜的病因与治疗.方法:对32例小儿暴发性紫癜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2例中细菌感染17例,过敏4例,不明病因11例.结论:小儿暴发性紫癜治疗必须依靠病原学检查,治疗必须是抗感染及对症处理.
作者:聂美如;王永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插胃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传统的插胃管方法极易引起恶心、呕吐而降低一次成功率,通过临床实践,我们摸索出一种新的插胃管法,在清醒患者中应用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钱进;宋梅兰;何华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上常见,但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目前文献报道较少.我院神经科自2003年7月~2006年7月在收治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发现12例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勇;刘泽洪;李广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分析,初步探讨其发病特点及诊治现状.方法:对90例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计算超敏CRP及INR基线值的平均值.结果:(1)高血压病,冠心病为其主要并发症;(2)予西地兰静推16h后房颤转复率为17%,心室率控制有效率为55%,使用可达龙及β受体阻滞剂后房颤转复及心室率的控制明显改善;(3)超敏CRP平均值明显升高;未用华法林患者INR基线值平均值低于房颤引起栓塞的低INR值1.5.结论: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选用洋地黄类抗心律失常作用有限;需强调运用华法林抗凝;炎症是患者症状加重的影响因素.
作者:高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丙泊酚是一种较为广泛使用的静脉麻醉药,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体内无蓄积、毒性小、恢复迅速.我院于200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住院21例大关节脱位病人,均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复位成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起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糖尿病病人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改变饮食习惯困难;②对运动疗法认识不足,运动量控制不当;③服药不当;④自测血糖不及时,不正确;⑤胰岛素注射存在技术问题;⑥缺乏对各种并发症的认识等.针对以上各种表现,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
作者:李跃琼;范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树突状细胞是近年来国内外用来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热点,无论是在基因水平上还是通过细胞融合等方法,都可以在各种动物模型上观察到肿瘤消退的良好效果,据报道,在I/Ⅱ期临床试验中也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水平、技术和一些客观的原因,已有的方法或多或少有缺陷,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求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新的发展方向成为了今后重点研究的对象,现对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新的研究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寇珍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HBsAg阳性率达10%~15%,多数患者肝脏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学改变[1].对合并乙肝携带的涂阳肺结核患者,该如何选择既安全又高效的化疗方案,一直是临床上不断探讨的问题.我县自2002年4月开始启动日本援助结核病控制项目,到2004年12月止近3年时间里,共查出涂阳肺结核患者302例,其中合并无症状乙肝携带者46例,按项目制定涂阳标准方案化疗6~8个月,现将肝功能影响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陈达圣;杜赣平;廖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及其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上以急性腹痛、发热伴恶心呕吐及血尿淀粉酶升高为特点.分为轻症和重症,后者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20%~40%.现将我科近2年来收治的27例重症胰腺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才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造成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感染,往往需要取出内固定物,同时行病灶清除,控制感染,二期再处理骨折,治疗起来非常困难,从1994年至2006年,我们共收治了15例内固定术后感染,但无症状导致骨折不愈合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金如;姚连根;洪卫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