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活检切片分析

张功亮;郭广秀;王建;阳健芽;肖军兰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骨髓活检, 塑料包埋技术, 细胞水平, 无效造血, 分析报告, 性疾病, 克隆性, 障碍, 应用, 异质, 特征
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的恶性变所致分化障碍,而引起的以无效造血为特征的克隆性异质性疾病,现将我院应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确诊的MDS 21例分析报告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正常人多普勒超声右室Tei指数的研究

    目的:获得正常人右室Tei指数.方法:40例正常人,年龄27~66岁.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于心尖四腔观和心底短轴观获得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血流频谱,测量三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止点到下一个三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的起点时间(a)和肺动脉瓣收缩期血流频谱持续时间(b),Tei指数=(a-b)/b.结果:右室Tei指数χ±SE(均数±标准误)为0.373±0.026;χ±S(均数±标准差)为0.373±0.165.结论:本研究正常人右室Tei指数与国外学者研究报道符合.

    作者:叶军;葛贻珑;任苓;谢谨捷;游宇光;陈卫华;骆炳嘉;宋建明;肖文胜;凌月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活检切片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的恶性变所致分化障碍,而引起的以无效造血为特征的克隆性异质性疾病,现将我院应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确诊的MDS 21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功亮;郭广秀;王建;阳健芽;肖军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纤支镜引导肺导管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肺内留置导管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支气管扩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均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组32例,应用纤支镜导入法留置导管,并注入药物.对照组28例,用常规抗感染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1周、2周治愈率分别是60%、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纤支镜下肺内留置导管治疗支气管扩张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日强;杨印楼;郑东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中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干预研究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中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方法:中西医结合分析中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病机和宏观、动态、平衡的防治方法.结果:运用金匮肾气丸配伍珍珠粉防治中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煦肾调脾润骨组方对改善患者的骨密度(BMD)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严建伟;刘锋;邓仁椿;曾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护理程序在白血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我科2004年9月~2006年3月应用护理程序对10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玉娘;朱萍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强的松致糖尿病一例

    患者男,66岁,农民.因少菌型麻风病合并神经炎而接受强的松治疗.开始时间为2006年5月30日,拟定疗程为6个月,开始剂量为40mg/d,每月递减5mg.接受治疗前,患者体格健壮,一直于家中务农.

    作者:曾忠生;吴南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并对康复组采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用Fugl-Mayer法、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ayer值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康复组Fugl-Mayer值、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系统、规范康复治疗的介入,能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袁文斌;李剑;李明;高展;冉春风;黄为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对下肢疾病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61例75侧下肢静脉造影的临床和X线表现,61例中男39例,女22例,年龄21~79岁.结果: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47例,下肢阻塞性疾病35例,静脉瘤样改变6例,先天变异2例.结论: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江莉;赖化平;林韬;谢丽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580例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使用多的一大类药物,且品种泛多,发展迅速,在我国许多医院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1],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更有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由于肿瘤病人在手术及放疗和化疗当中,极易产生许多并发症,且易感染,临床医生为了更好控制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给患者使用一些抗菌药物.因此,有必要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用药水平的提高.本文对我院2006年580例出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粱南;李剑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脊柱结核手术的健康教育与家庭护理

    脊柱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结核病变,其原发病变一般为肺结核.当营养不良、过度疲劳、寒冷、潮湿或其它原因,使全身抵抗力降低时,结核杆菌可从原发病灶到达局部,原在局部潜伏的或已停止的病灶也可重新活跃起来而引起本病,形成一个有临床症状的病灶[1],严重者有发生脊髓压迫引起瘫痪的危险.此病在边远地区仍属常见病,故应予以重视.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且该病是慢性,消耗性,进行性疾病,不同程度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为了增强人们自我护理能力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己发病经过治疗后的病人,在家康复期卧床休息时间长,需家人照顾,应重视家庭护理,须防意外伤害和并发症.

    作者:温连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金褐霉素高产菌株的推理选育

    为了得到金褐霉素高产菌株,采用紫外和化学诱变方法,再通过对突变株推理选育得到一株制霉菌素抗性的菌株NTG-UV-35的产素单位高,达到2 330.43μg/mL,比出发菌株R22-103提高了87.25%;该菌株传代的稳定性试验表明:NTG-UV-35有较稳定的产抗生素遗传特性.

    作者:王华;高勇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颈动脉B超技术,对178例意识清晰的脑梗死和非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颈动脉IMT和斑块进行检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8).高血压、糖尿病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密切联系(P<0.05).但是血糖和血脂水平与斑块的形成无明确关系.颈动脉斑块组和非斑块组的吸烟、饮酒、性别和心电图缺血改变无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5),颈总、内动脉IMT显著增厚.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宏文;赖春梅;钟俜;钟湧辉;赵志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乙肝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与PDCD5表达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与PDCD5表达水平的关系,为临床判断肝炎后肝硬化预后提供更为客观的、与临床实际相符的定量的检测方法,也为临床医生判断预后、确定治则,为肝硬化病人提供更为科学、可靠的判断依据.方法:根据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将病例组分为实证、虚实夹杂证及虚证3型,分别选取符合要求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各20例,及健康体检对照者20例,对纳入实验组病例进行整体评估:记录症状、体征,测定理化检查指标,用ELISA法测定所有血清标本的PDCD5吸光度值,分析和比较患者血清和正常血清中PDCD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PDCD5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呈低水平表达(P<0.01).其中虚实夹杂组和虚证组较实证组表达水平更低(P<0.01),虚证组和虚实夹杂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hild-pughB级和C级与A级间血清PDCD5表达水平比较呈相对较低(P<0.01),B级和C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对肝硬化病情的判断和预后有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2)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PDCD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PDCD5是影响肝硬化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的因素之一;(3)中医辨证分型在乙肝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上与PDCD5蛋白表达水平基本一致.

    作者:黄忠远;杨军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PGE1治疗急性脑梗塞的TCD和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PGE1对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把12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点滴丹参和胞二磷胆碱等药),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PGE1静脉点滴,连用10天,记录患者的病史,体征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TCD、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为P<0.01,未见不良反应.结论:PGE1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安全药物.

    作者:施丹明;李惠明;王晓玲;王欣;黄小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新发展

    树突状细胞是近年来国内外用来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热点,无论是在基因水平上还是通过细胞融合等方法,都可以在各种动物模型上观察到肿瘤消退的良好效果,据报道,在I/Ⅱ期临床试验中也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水平、技术和一些客观的原因,已有的方法或多或少有缺陷,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求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新的发展方向成为了今后重点研究的对象,现对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新的研究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寇珍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型肝炎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及其对预后影响分析

    低钠血症是急慢性重型肝炎的常见电解质紊乱类型之一,特别是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患者中更常见,常因大量利尿、腹水大量排出、上消化道出血、腹泻等为诱因,低钠血症的发生常促使或加重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症,并影响腹水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在治疗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本院近年来185 例急慢性重型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急慢性重型肝炎中低钠血症发生情况、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及与预后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斯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多普勒超声测量正常人左室Tei指数的研究

    目的:获取正常人左室Tei指数.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40例正常人,年龄27~66岁.常规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和心尖五腔心切面观,获得二尖瓣瓣口和主动脉瓣瓣口血流频谱,测量二尖瓣舒张期A峰止点到下一心动周期E峰的起点时间(a)和主动脉射血时间(b),Tei指数=(a﹣b)/ b.结果:正常人左室Tei指数χ±SE(均数±标准误)为0.372±0.025;χ±S(均数±标准差)为0.372±0.157.结论:本研究获得的正常人左室Tei指数与国外学者研究报道符合.

    作者:葛贻珑;叶军;宋建明;陈卫华;肖文胜;任苓;游宇光;谢谨捷;骆炳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40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2005年40例弥漫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7例,重残5例,死亡16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宋勇;康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3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处理体会

    目的:总结3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处理的体会.方法:39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31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同期瓣膜置换3例、室壁瘤切除2例.结果:39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1例术后2个月死于脑出血,1例术后3个月复发胸闷、下肢浮肿,余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可正常生活.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作者:张悦;章志龙;汤祖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

    目的:探讨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佳治疗方法.方法:经尿道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其中上段5例,中段20例,下段21段.结果:46例患者均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原位碎石成功36例,直接用取石钳取出结石5例,成功率达89.1%,其中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移位于肾盂术后配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结论:输尿管镜配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操作成功率高,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尤其适合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治疗.

    作者:吴克秋;苏伟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